偉大的創新--摸石頭
閑暇時我的習慣之一是翻書,每次多少總會有點收獲。難怪老夫子會總結出“溫故而知新”的至理名言來。
這次卻是有個意外的收獲。
《鄧選》,尤其是第三卷,我記不清翻了多少遍。感覺是,套用鄧小平的說法,精髓是解放思想,創新理論。
在他創的許多新理論里,最著名,最耳熟能詳的當數"摸著石頭過河"這一論。
但困擾我的一個問題是:這一理論是怎么來的呢?
今天在看《毛選》的時候不期找到了答案。真是:踏破鐵鞋尋不見,原來卻在燈下邊。
三四年一月,毛主席在江西瑞金召集的第二次全國工農代表大會所作的結論中,有一部分專門談《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問題的內容。后來這部分內容就以此為名編入了選集中。
文中的“第一個問題是關于關心群眾生活的問題”。
在這部分中,毛主席說:“我們要勝利,一定還要做很多的工作。…解決群眾的穿衣問題,吃飯問題,住房問題,柴米油鹽問題,疾病衛生問題,婚姻問題。總之,一切群眾的實際生活問題,都是我們應當注意的問題。”當時他還“鄭重地向大會提出,我們應該深刻地注意群眾生活的問題,從土地、勞動問題,到柴米油鹽問題。…一切這些群眾生活上的問題,都應該把它提到自己的議事日程上。應該討論,應該決定,應該實行,應該檢查。要使廣大群眾認識我們是代表他們的利益的,是和他們呼吸相通的。”
這部分內容,毛主席說得至為詳盡。而且也確實這么做了,并且堅持到他老人家逝世。
在鄧選中,倒是沒有看到如此細致的關于要解決群眾生活問題的論述,有一篇題為《用堅定的信念把人民團結起來》的講話,也沒有談要關心群眾生活的只言片語。
這兒雖然沒有直接看到創新,但卻是跟創新密不可分,甚至可以理解為是創新的思想基礎。
創新是在第二個問題即“關于工作方法的問題”上。
毛主席說:“我們是革命戰爭的領導者、組織者,我們又是群眾生活的領導者、組織者。組織革命戰爭,改良群眾生活,這是我們的兩大任務。在這里,工作方法的問題就嚴重地擺在我們面前。我們不但要提出任務,而且要解決完成任務的方法問題。我們的任務是過河,但是沒有橋或沒有船就不能過。不解決橋或船的問題,過河就是一句空話。不解決方法問題,任務也只是瞎說一頓。”
問題出現了。
毛主席偉大吧?可由于他負著"改良群眾生活"的使命,使他只想到讓大家都能過河。而讓大家都能過河的最穩妥的方法只有走橋和坐船。
否則"就不能過",他說。
而我們總設計師可不是這樣想,他說,不要橋和船,摸著石頭也能過!
這就是創新。
可不要小看這個摸石頭論,意義可是非同小可。
首先造橋或造船都要花費相當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而且還需要時間。其次橋和船對人的限制也顯而易見。
而摸著石頭過呢?就方便自由得多了。時間,地點,人數都沒有限制,想什么時候去摸就什么時候去摸,摸不到再換個地方,這就要看各人的運氣和本事了。這就是八仙過河,各顯神通。
當然,橋和船是有的,只不過一般老百姓不能用。那是為一部分人準備的。
這是讓人們丟掉建國幾十年來養成的對政府的依賴性, 從而激發每個人的潛能去為生存而拼搏。于是積極性調動起來了,生產力便也發展起來了。
幾十年的發展也證實了這一創新的英明:過了河的一部分人富起來了。
如果大家都擠在橋上和船上,真不知會有什么樣的后果。
從媒體新聞知道,單是橋好象就坍了不止一座。交通工具超載出事也時有所聞。而船出事則更危險。
誰能想得到靠石頭去過河?
真是偉大極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