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china.oushinet.com/369-519-60539.aspx
溫家寶指點“大國貴民”時代
來源:《歐洲時報》 作者:歐時評論員 時間:2010-03-08
【歐洲時報網】5日,中國總理溫家寶第七次站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講壇上,代表國務院作政府工作報告。由于歷屆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都是議程的重中之重,屬“指點江山”之“激揚文字”。加之這是后經濟危機時代堪稱復蘇“引擎”中國之政府的首份政策性文件,自然引起世界的廣泛關注與多種解讀。
西方媒體聚焦人民幣政策或是經濟增長預期;從中國經濟“最復雜的一年”,摸出中國經濟政策脈絡,乃至評估對世界經濟將產生的影響;島內輿論則熱評大陸多年來首次軍費預算下降,體味其所包含的“和平善意”和對兩岸關系的影響。
站在不同立場,對溫家寶報告作各自的解讀,堪稱此次“政府工作報告”的典型效應。
可以說,打動現場民意代表的長篇報告中,有多少次掌聲就有多少亮點。但在我們看來,“條條大路通羅馬”,點點歸宗:一是“大國思維”,二是“貴民情懷”。
報告中的“大國思維”,首先表現于冷靜解讀“率先走出危機”的成績,繼續鎖定高增長目標;負責任面對“經濟模式轉型”當務之急;下決心解決當前中國經濟、社會深層問題。
日本《讀賣新聞》分析稱,中國今年將繼續保持經濟高增長目標,從而實實在在地走向“超大國化”。經濟轉型,拉動內需,改革分配制度,建立社會保障體制,都將觸及諸多利益集團既得利益與諸多內部深層矛盾,沒有大國智慧、大國勇氣、大國效率,談何容易?
“大國思維”還表現于對政府改革之堅守、信心、拓寬與長袖善舞。
環顧后危機時代的西方大國俱樂部,具改革文化、善于改革者生,不思改革或無力改革者則面臨淪為“小國”之命運。在改革面前一籌莫展的政府,都很難再被稱為大國政府,“不作為”將使之坐吃山空,成為乏善可陳的“小政府”。
很多西方觀察家都透過意識形態的眼鏡片,盯住了溫家寶關于“政治體制改革”的宣示。其實,這一改革并非新選項,而是早已存在于中國政府的整體改革方略之中。只是今天,風云際會,中國人審時度勢,更為“全面”的改革方略已提上大國議政之日程。
溫家寶解讀“全面改革”時說得很明白:“我們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包括經濟體制改革、政治體制改革以及其它各領域的改革。沒有政治體制改革,經濟體制改革和現代化建設就不可能成功。”當今中國高層很清楚,改革30年發展之靈魂,更是推進未來事業進步之動力,任何改革都不容回避。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的高速增長,財富爆炸,盡管中國脫貧人數當驚世界,提高草根階層生活水準成績斐然,以人為本思想深入執政思想,但由于各種利益分配的不平衡,中國仍以“國富民窮”、“國進民退”而廣遭詬病。似乎中國越是富有,不同社會階層收入差距越大、社會資源分配越是不公,加之社會保障水平尚低,造成社會強烈的“公平危機”感。這成了中國社會矛盾的交集熱點。對此,溫家寶報告給與了正面回應。
溫家寶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說,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體現,要堅決扭轉收入差距擴大的趨勢。不僅把社會財富這個“蛋糕”做大,也要通過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他還提出了三條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的舉措。針對“高房價”問題,溫家寶提出,要堅決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勢頭,滿足人民群眾的基本住房需求。針對加強社會保障,他稱“要積極穩妥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將堅持基本醫療的公益性方向,提高服務質量。
溫家寶還強調,教育寄托著億萬家庭對美好生活的期盼,關系著民族素質和國家未來。“不普及和提高教育,國家不可能強盛,這個道理要永遠銘記。”
溫家寶報告字里行間透露出一個強烈的信號:中國高層所關注的重點,正在從追求經濟增長率向以民為本、科學發展轉型;中國政府執政方略,正在實踐從“國富”向“貴民”的重要轉身。這種思路,西方媒體也稱其具“大國思維”。
溫家寶對此進行了極具感情色彩的詮釋:“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讓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嚴,讓社會更加公正、更加和諧”。
孟子云:“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國強乃民貴之基石。但是,國強之際,只有民之“幸福”與“尊嚴”,天下之“為公”與和諧,隨之水漲船高,并超越“國富”價值之上,中國才能真正實現自己的大國夢。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