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13日 (美國當地時間 1月12日 15時),谷歌公司高級副總裁、首席法律顧問大衛·多姆德在谷歌總部的官方博客發文表示,將在中國市場上停止過濾搜索結果,這意味著Google對于搜索結果的處理將不再依據中國法律,考慮關閉“谷歌中國”網站以及中國辦事處。該博客還宣稱,谷歌將和中國政府商議,在法律允許范圍內運行一個不必經過過濾的搜索引擎。 2010年1月19日 ,在宣布退出中國市場、員工停止工作一周后,谷歌又再次表示在中國的業務恢復正常運轉。退出事件雖然在谷歌公司層面暫時告一段落,但由此引起的中美兩國政府之間論戰的硝煙仍在彌漫,其間奧巴馬、希拉里和佩洛西還就此事件無中生有,以“網絡自由”為借口大肆指責,粗暴干涉中國內政。
谷歌公司成立于1998年,到目前為止已經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網絡搜索服務商,早在2000年Google就推出了中文搜索業務,2006年將其中文名字確定為“谷歌”,并于同年正式進入中國。談到谷歌,就不能不談到谷歌在中國的主要競爭對手百度。百度在2000年成立,注冊于英屬開曼群島,創始人李彥宏持有美國綠卡,啟動的資金是美國的風險投資,現在美資在百度中占有51%以上的份額,目前是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
在谷歌正式進入中國的2006年,百度以56.6%的市場占有率穩坐第一,而谷歌只能以32.8%屈居第二,讓Google大受打擊的是,Google的這32.8%的市場份額中的99%是由Google.com貢獻的。根據中國CNNIC的在2009年9月公布的統計數據,僅有可憐巴巴的12.7%的中國網民將Google作為搜索網站的第一選擇,比2008年大幅下降3.9%。而中國本土的百度被高達77.2%網民作為第一選擇。另據2010年1月13日易觀國際發布的《2009年第4季度中國搜索引擎市場季度監測》報告顯示,百度的市場份額為58.4%,谷歌中國的市場份額為35.6%,谷歌中國的市場份額持續上升,而百度則略有下滑。2009年谷歌中國的營收不到Google總部的2%,其實際盈利也強差人意。
盡管谷歌方面就“退出門事件”冠冕堂皇的理由是,厭惡中國政府的網絡監察制度,堅守其“開放必勝”的核心價值理念,不再愿意過濾搜索結果,其潛在的臺詞是中國政府的網絡監管限制了他們的技術優勢發揮和市場自由競爭,進而導致了在中國市場實際盈利狀況一直處于不太理想的狀態之中。根據我們一直以來的觀察和分析,Google本質上是一個商業性機構,如果其在中國市場盈利狀況良好,是不會變相宣布退出的,商業機構的經濟利益要永遠優先于各種所謂的價值觀和政治理念,在真正盈利的狀況下,谷歌不會因為那些表面上的理由叫板中國政府,經濟利益絕對不會向政治理念和核心價值觀讓位。其“退出門事件”背后隱藏的是在中國市場的失敗,而失敗的原因也并不在于政府的網絡監管,而是其具體商業運營模式存在深層次的問題。
谷歌(Google)雖然于1998年成立,在全球范圍內創造性地發展了搜索引擎技術,迅速發展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搜索引擎,并從2000年開始就推出中文搜索服務,但在起步的幾年內,對中國市場并沒有從戰略高度上予以重視,直到2006年才正式進入中國。而百度盡管在2000年才成立,開始之時技術也遠遠趕不上Google,但從成立之日起就專注于中文搜索領域,在中國市場注入了幾乎全部精力。百度作為后起之秀之所以能夠在中國市場迅速坐大,成為名副其實的大佬,其實在相當大程度上還是谷歌“所賜”。谷歌為百度提供了現成的模式,沒有對中國市場足夠重視,而在百度起航之初的幾年,又沒有想法設法將其消滅在起步階段,是Google在戰略層面犯下最為嚴重的錯誤。待2005年谷歌開始高度重視成長迅猛的中國市場,挖李開復擔任中國區總裁,并在中國設立研發中心,高調“正式”進入中國,實際上在互聯網這樣一個在各細分領域“只認第一,不認第二”的行業,已經是為時已晚,至此谷歌在中國市場上的競爭已經輸了一半。
谷歌在內容性英文搜索市場上是引領者,并在短短的幾年內就成為了市場的壟斷者,其發展可謂是順風順水,并沒有感受到太多市場導入期的成本投入壓力,因此在具體的商業運營過程中對“產出投入比”異常重視,雖然公司年紀輕輕,但財務指標理念已經非常接近處于發展成熟階段的生產型企業,對利潤考核非常嚴格。在這種經營理念的指導下,谷歌后來盡管已從戰略高度上重視中國市場,但在這個市場上始終沒有處理好“投入”和“產出”之間的關系,過多考慮了“單位投入”能在多大程度上產生短期的“單位產出”,導致在本已處于劣勢的中國市場上的投入,明顯少于其主要競爭對手——“百度”。這種投入上的不足體現在這么幾個方面。一、截止到目前,百度員工有6100名,而谷歌員工不過930人,雖然數量并不一定意味著質量,但二者在人員數量方面的差距太懸殊。二、目前百度的細分功能有59個,而谷歌的細分功能為32個,雖然谷歌其中有幾個獨具特色的功能,但與百度之間的差距是顯而易見的,而且百度新的細分功能的增加速度還是要快于谷歌中國。三、從適應中國市場特色需求的角度來看,百度整體上還是更勝一籌,比如“百科”、“空間”、“法律搜索”、“知道”、“國學”、“貼吧”、“統計數據”、“文檔搜索”和“專利搜索”等功能,就深受廣大用戶的喜愛。從事咨詢行業多年的筆者,就是百度這些功能的鐵桿用戶。雖然這些功能大多并非百度原創,但畢竟還是需要很大投入的。能盡可能做到細分功能的“一站式”服務,給用戶帶來的良好體驗自然不用多言。
谷歌和百度在中文搜索領域投入方面的巨大差距,不可避免地表現在了內容搜索服務的質量上。例如,筆者在寫作本篇文章之時,輸入關鍵詞“百家講壇”,百度的結果是“找到相關網頁約6,260,000篇,用時0.001秒”,Google.cn的搜索結果是“獲得約4,020,000條結果,用時 0.36 秒”, Google.com(全球站點)的搜索結果是“about 4,090,000 for 百家講壇. (0.26 seconds)”;再輸入關鍵詞“潤滑油”,百度的結果是“找到相關網頁約15,700,000篇,用時0.001秒”,Google.cn的結果是“獲得約 8,100,000 條結果,用時 0.12 秒”,而 Google.com(全球站點)的搜索結果是“about 8,130,000 for 潤滑油. (0.22 seconds)”;再一次輸入關鍵詞“鋼鐵”,百度的結果是“找到相關網頁約96,200,000篇,用時0.087秒”,而Google.cn的結果是“獲得約 26,000,000 條結果,用時 0.13 秒”,Google.com的結果是“about 26,000,000 for 鋼鐵. (0.33 seconds)”。類似的測試還有很多很多,本文不再逐一列舉,單從搜索結果的數量上來看,百度不但要遠遠優于Google.cn,還要優于Google.com,盡管Google.com的性能實際上還是要比Google.cn強一些。再從搜索結果的質量上來看,百度和谷歌在網頁搜索結果上盡管各有千秋,但雙方的差距并不太明顯,但具體到新聞資訊的搜索領域,特別是筆者由于工作原因關注度較高的財經新聞,谷歌在數量、質量和精度上都與百度存在著不小的差距;另外,筆者自己曾運作過網站,并經常在各大知名論壇上發布一些文章,然后通過百度和谷歌搜索,百度收錄的速度要快于谷歌。這種現象在圖片搜索和視頻搜索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體現。
在這里,筆者還需要特別強調的一點是,雖然在中文搜索方面,百度的綜合實力要強于谷歌,但并不是說谷歌在所有細節方面都落后于百度,谷歌中文搜索在很多方面還是有獨特優勢的,“百度”為人的地方也非常多,舉不勝舉。作為海量資訊的需求者,筆者對搜索引擎的應用實施的是“組合式策略”,同時使用百度、谷歌、狗狗、有道等幾個工具,他們之間各有所長,組合起來效果更佳,但總體上還是使用百度更多一些,百度是首選引擎。當然這種體驗也與信息的需求領域有很大的關系,本人需求更多的是即時性非常強的財經類新聞,以及各種文檔資料,還有百科所提供的很多背景性材料。而筆者一位朋友的夫人由于做外貿,同時需要國內供應和海外需求信息,因此對谷歌的體驗更好,并將谷歌作為首選搜索引擎。可能是因為海歸、外企和外貿等涉外人士被認為是高端群體,土生土長的被看作是中低端群體,故給人一種所謂的“高端人士”更喜歡使用Google的感覺,但這種感覺更多的是給谷歌中國帶來“阿Q”式的精神安慰,對于實實在在的中國營收市場份額并沒有太大的幫助。
針對中國市場的戰略實施時間較晚,且太注重營收投入比指標,未能很好地處理“營收”和“投入”之間的關系,最終導致中國市場適應性差,服務質量存在嚴重瑕疵,是導致谷歌中國“敗走麥城”的根本原因,可能也是李開復最終選擇離開的重要原因,這些問題的根源實際上都在于Google美國總部。盡管谷歌方面一再將自己在中國市場發展欠佳的原因歸咎于中國政府的網絡監管制度,但這或多或少有點怨天尤人的味道。一來是任何國家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審查監管制度,這是一個國家主權的表現,不可能因為你是全球互聯網新貴就遷就;二來是谷歌在中國的主要競爭對手百度,也面臨著同樣的監管制度和環境,人家為什么多年來就能夠一直領先于你谷歌,而且市場份額一直處于相對穩定的狀態,這自然有你谷歌自身深層次的原因。
最后,請很多朋友不要誤會,筆者對“谷歌事件”深層次原因的分析并不是為了批評和打擊谷歌,為了“落井下石”,早一天趕谷歌走,而只是就事論事,給谷歌提一個醒,以便能夠為中文用戶提供更高質量的服務,自己也能分享中國互聯網市場巨大潛力和飛速發展所帶來的無以倫比的蛋糕。同時也奉勸谷歌別再走什么歪門邪道,在商言商,在商業利益優先的前提下與中國政府實現和解,在切實遵守中國法律,以及實施與中國市場需求相吻合的戰略的基礎上,通往成功的彼岸。當然,站在“純用戶”的角度上,筆者也不希望谷歌真的撤離,因為那樣會導致百度一家獨大,形成事實上的壟斷,其服務質量會降低,創新步伐也會慢下來,使本來開放的信息來源趨于封閉,最終損害了廣大用戶以及整個國家的長遠利益。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