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與父親的三次師生情緣”(圖)
2009-12-26 03:21:00 來源: 漢網-武漢晚報(武漢) 跟貼 0 條 手機看新聞文/記者 劉元聰 通訊員 熊麗娜 曾凡順 程嘯
1935年,美國著名作家埃德加·斯諾在采訪毛澤東時,毛澤東曾說:有位老師把我從農村引到長沙……這段話卻被記錄在斯諾的名作《紅星照耀中國》里,但這位老師是誰,世人并不了解。
在毛澤東誕辰116周年之際,昨日,家住洪山竹苑小區的94歲劉勛婆婆,拿出了毛澤東寫給其公公張有晉的3封親筆信復印件,思路清晰地憶起——
長衫破籮求西學
巧遇恩師引進門
農村邁向城市路
恩師惜才薦英才 長沙一別三十載 建國再續師生情
劉勛公公張有晉,字麓村,1877年出生在書香門第。1900年因八國聯軍入侵中國,遭遇重辱的清廷施行新政,改良教學方法和內容。張有晉考入湖南中路師范(湖南省立第一師范前身),1908年因成績優異成為師范科舉人。他科舉應試的不是八股文,而是清朝改革派推行的新學——數理科,也成了當地出名的“洋舉人”。
1910年,張有晉在湖南湘鄉“東山學堂”執教,那是所很有名氣的新潮學府,從教學內容到方法都效仿西方,學生全是地主貴族子弟。
毛澤東的外婆與張有晉是同鄉,那一年,想接受西方先進思想的毛澤東,身穿長布衫、肩挑著一對籮筐,從韶山沖來到該校求學,剛走到大門口,學生們一看到毛澤東這副裝扮,紛紛譏笑他:“窮小子,也想到我們學堂讀書?”這情景剛好被張有晉撞見,他趕緊上前制止,還帶著毛澤東找到校長李元甫,請求把他留下來。
李元甫和眾老師商量后,現場命題“言志”讓毛澤東寫篇文章,作為考察。毛澤東奮筆疾書,寫下了離家時立下的誓言:“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李元甫接過一看,連夸:“好,好,棟梁材!”當晚,李元甫和張有晉在教職工會上打破“不收外縣生”的陳規,破格錄取了毛澤東,張有晉成為毛澤東的算術老師。
此番經歷,讓毛澤東一生都記住了這位他求學生涯的領路人:張有晉。
農村邁向城市路
恩師惜才薦英才
東山學堂里,毛澤東勤奮好學,在張有晉的悉心教導下,毛澤東的算術成績大大提高,同時,他還廣泛的獵取了中外文學、地理、自然科學等多門學科知識,寫下《救國圖存論》、《宋襄公論》等作品。
由于表現優秀,1911年春天,毛澤東經李元甫校長及張有晉老師的推薦,赴長沙湘鄉駐省中學讀書,從此邁出了農村走向城市的第一步。從東山到長沙,少年毛澤東眼界大開,成為關系到其命運的轉折時期。
同年10月辛亥革命爆發,毛澤東離校參加了新軍。半年后革命失敗,毛澤東又輾轉到湖南第一師范就讀。此時,張有晉恰巧又是該校董事,同時兼任數學老師。師生再度重逢,備感親切。直至1918年8月,毛澤東收拾簡單行囊,踏上了北上的路途,師生兩人從此中斷了聯系。
長沙一別三十載
建國再續師生情
盡管失去聯系,但1930年,楊開慧及毛家3個幼子被捕,張有晉牽掛不已。時任湖南政府主席的是何鍵,張有晉曾做過其私人秘書,利用這層關系,他為解救毛澤東家眷盡了份心力。
新中國成立之際,張有晉向毛澤東發去賀信,主席在百忙中回復:“麓村先生:去年十二月十九日賜函誦悉,遠承教益,極為感謝!謹此奉復,敬送道安。”書信搭橋,串起分別31載的師生。
1950年,湖南修建船山學社,紀念思想家王夫之,張有晉請毛澤東題寫“船山學社”4字,毛澤東欣然揮筆,并回復:“遵囑寫了‘船山學社’四字,未知可用否?此復,順頌教祺。”至今,長沙“船山學社”舊址門楣仍用的是當年毛澤東回函中的親筆題書。
2年后的7月,中央統戰部給張有晉寄來200元與邀請函,毛澤東接張有晉、張干等四位老師到北京一聚,還陪同觀長城,游塘沽新港。之后,毛澤東特意邀張有晉留下教書,當聽說老人年事已高,恐怕難以勝任時,又邀他到中央文史研究館工作。同年11月,張先生接到周恩來總理發出的研究館聘書,感動得熱淚盈眶。
在北京,張有晉被安頓在北京宣武門外校場口四合院。當時正值北方寒冬,老人從南方來,衣服單薄,主席把自己的呢大衣和帽子送給他抵寒,還派田家英幫忙添置生活用品。
1962年7月8日,85歲的張有晉病逝,老人的兒子,也就是劉勛的丈夫張人價趕往北京。當時正在外地考察的毛澤東收到消息后,讓田家英送來300元,并去信:“人惕、人價二位同志:一九六二年七月十四日來信收到。驚悉有晉先師因病逝世,不勝哀悼。謹此致唁。另奉薄儀一份,聊助營奠之資。”
盡管94歲高齡,劉勛談起父輩的往事,卻如發生在昨日。她說,短暫的師生緣,身為領袖的毛澤東卻一生珍視,作為凡人,更該懷著感恩之心待人處事。
備注:毛澤東致張有晉的3封親筆信原件現存放在中央檔案館,并被收入《建國以來毛澤東文稿》第十卷,劉勛老人家中留下的為復制品。2001年中華書局出版,中央文史研究館主編的《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傳略》上曾對毛澤東與張有晉的師生之誼作過記載。 (本文來源:武漢晚報 )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