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有其歷史特殊性和地域差異性。不同的歷史階段,有著屬于那個年代的非同尋常的經濟現象。不同的地理區域,有著屬于那個地域的非同尋常的經濟現象。
通過深刻研究改革開放的歷史演變過程,在一些不再為主流經濟學家所關注的經濟領域,我發現了許多歷史性的經濟現象有必要提出予以公開討論,正是這些特殊的經濟現象,讓我深深的為作為改革開放之初期的七十年代末期和八十年代初期所感動。
七十年代末期和八十年代初期,正是改革開放的起點階段,也是國家私有經濟萌芽階段。一切可被視為私有財富,能夠帶來更多私有財富的東西,都被人們視若珍寶。
七十年代末期和八十年代初期,在鄉下,我們可以見到到處亂跑的狗。路邊曬得發白的狗屎,也是出門可見。
那時候,人們沿襲了毛澤東時代艱苦奮斗、勤勞肯干的作風,對于白白浪費在路邊沒有得到珍惜利用的狗屎是很惋惜的。小時候,我就見過一個老婆婆,在路邊見到一團發白的狗屎,居然用紙片包了,放菜籃子帶回家去。另外,還有我的一個小學老師,她爸爸是村里的干部,每天天剛亮就叫醒她們,去外邊撿狗屎。那時候鄉下最勤奮的農民,就是出趟門,也不忘帶上個簸箕,順便撿回一簸箕的狗屎。
狗屎,可被看做為公共財富中未被珍惜利用且可隨意被私人合法獲取為私人財富的事物。從撿狗屎做起,許多人成長為農業經濟競爭中產生出來的最初的自豪的先富者。
在七十年代末期和八十年代初期,改革開放農村土地上大量涌現的撿狗屎的經濟行為,作為特殊時期最具代表性的特殊經濟現象,作為特殊時期涌現出來的最具代表性的農業經濟領域競爭手段,深刻反映了那個時代最為突出的經濟特征:按勞分配確為那個年代主流性質的經濟分配方式。通過勤奮的誠實的勞動創造更多的財富作為唯一的實現超越他者領先他者的先富欲望的手段,這在那個年代,眾所公認。這也是那個年代真正感人之處。
單純從經濟學研究的角度,我們可將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期和八十年代初期命名為狗屎經濟時期。那個時期的經濟特征在本質是符合狗屎經濟所附屬的按勞分配的屬性的。
然而,進入九十年代以后,社會經濟越發偏離狗屎經濟的軌道。
九十年代的時候,鄉下開始涌現盜狗的賊子,他們通過套索或毒藥盜取那些四處亂跑的有主之狗。在人們開始痛恨那些到處捕獵狗的盜賊的同時,許多鄉下人也開始對狗進行系養。
盜賊們的經濟行為,所演繹的是另一種可被命名為盜狗經濟的經濟模式,所表現的是私有制度下,在數量上日益增多的經濟行為個體通過不道德的、不合法的、反按勞分配體制的經濟手段來獲取財富的欲望。
令人驚異的是,隨著盜狗經濟的出現,狗屎經濟非常的迅速的退出了改革的歷史舞臺,讓位于一發而不可收拾的盜狗經濟。在以經濟差距出現為標志的社會劇變的歷史過程中,人們開始放言:馬無夜草不肥,人無橫財不富。賺錢不吃苦,吃苦不賺錢。有權者富,近權者富。不擇手段的個體致富手段逐漸占據主流,同時導致整體社會道德的全面崩潰。附帶了關鍵詞如搶劫、盜竊、殺人、貪污受賄、買官賣官、官商勾結、官商一體、賣淫、賣處、販賣婦女兒童、坑蒙拐騙、環境污染、黑磚窯、三聚氰胺等等的種種的奇異經濟現象隨之而來,逐一粉墨登場,躍入歷史舞臺。
更可怕的是,已經進入并狂歡于盜狗經濟時期的權貴們和悲嘆于盜狗經濟時期的平民們,因為已經完全失去了不同于盜狗經濟時期的前期歷史記憶而失去了反思的能力。
從狗屎經濟時期到盜狗經濟時期,才是一個完整的改革歷史過程,必須要重新認識狗屎經濟,我們才能認識改革的畸變過程及其之后的必要深刻反思的盜狗經濟。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