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來的報告:社會無德是從專家失道演繹開來——戀愛與婚姻自由
父母離異,女兒以死相謝,這是發生在江蘇揚州的一出悲劇(詳見附文)。而心理專家的高見是“離婚要慎重,子女也要開明”,這一例行公事般的主流學界的典型解讀方式,看起來不偏不倚、不溫不火地輕和稀泥,實則卻在文化深層,印證著從專家失道走向社會失德的變軌機理。
由父母離婚所演變的家庭悲劇,很難僅僅說是“不慎重”,遠不象“離婚要慎重”的一句廢話這般簡單。由基本的家庭倫理社會道德看開去,盡管我們應當承認家庭要有一定的感情基礎,但也決不等于說缺乏感情基礎就是家庭破裂的全部理由。結婚之初,誰曾提出沒有任何感情基礎?離婚之內涵,遠比感情破裂來得深厚與凝重;就算絕情,也難達成必然離婚。
感情基礎可以源于自由戀愛,但自由戀愛無法象征自由婚姻,婚姻的本質其實蘊含著基于“不自由”的權利義務和倫理道德。從戀愛到達婚姻,至少它是當初每一個人的自由選擇后的關于終身問題的最主要最鄭重的一次承諾,因而至少離婚是對為人底線的一次踐踏和對倫理道德的一次背叛!不能輕談是否慎重。這么說,應當不算過分吧?
既然能從“自由戀愛”發展到“自由婚姻”進而至于 “自由離婚”,諸如此類“不慎重”的背叛行為,無疑也是進而背叛了婚姻必然開花結果的另一大承諾內涵——背叛了孩子這一最珍貴的愛情信物和婚姻結晶。孩子既有父母也有家庭,假如孩子們沒有選擇父母選擇家庭的任何自由,那么又是誰給了父母踐踏諾言背叛孩子的自由呢?“子女也要開明”恐怕根本不算解決因離婚導致的家庭問題的心理良藥吧?
事實上,婚姻家庭破裂所帶來的種種問題,遠不止生成子女自殺這么一種惡果。表面上看似自閉性的婚姻家庭問題,其實卻是開放性的社會結構的局部崩裂,進一步看也是一般性的人類組織體系發生癌變的基本形式,所以才會導致當今一系列社會缺德現象。人們說家庭問題必然帶來社會問題,這是倫理道德意義上的歷史結論,更是文化傳播過程中的演變邏輯,因此就從不同角度關聯著特定社會的變軌機理。
少女法庭上自捅3刀阻止父母離婚 父親求女兒原諒
新聞來源:新華網 2009-9-1 12:52:3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揚子晚報9月1日報道 昨天本應是在江蘇高校讀大二的揚州籍女大學生小莉(化名)開學上課的日子,但老師同學在校園內并沒有看到她。令大家想不到的是,此刻小莉正躺在揚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西區分部的重癥監護病房里。28日,小莉的父母離婚訴訟案在揚州市邗江區法院開庭,庭審過程中,20歲的小莉為了“保住”家庭完整,竟在法庭上用帶來的水果刀連捅自己腹部3刀,失血近2000毫升!經醫護人員緊急搶救4個多小時,終于保住了小莉的性命。
如果父母離婚,我就不活了
小莉今年20歲,揚州南郊紅橋鎮人,父親卞某和母親田某在鎮上經營一家家電維修店,父母關系長期不和。去年小莉考取本省一所本科院校后,父親就向法院起訴離婚,法庭判決不支持該離婚訴求。今年1月4日,卞某再次向法院提起離婚訴訟。8月28日,邗江法院第4次開庭審理此案。庭審現場,小莉和母親田某一起坐在被告席上,庭審中她一直氣憤地注視著坐在原告席上的父親卞某,情緒顯得非常激動。當法官讀完起訴書,問小莉的母親同不同意離婚并說明理由時,情緒激動的小莉突然站了起來,拍著桌子大喊了一聲:“如果判我父母離婚,我就不活了!”話音剛落,小莉猛地從身上掏出了一把長約10厘米、寬約2厘米的水果刀,朝著自己的腹部猛刺3刀。
大家被這一幕驚呆了,救人要緊!一旁的一位親屬一把抱起她,法院當即派車將小莉急送醫院。據醫護人員介紹,小莉被送來時,失血近2000毫升,幾乎淌掉了身體內一半的血!
病房外父親跪求女兒原諒
慘劇發生后,小莉的母親田某傷心得當場暈倒,其父親卞某也痛悔不已。記者還意外得知,小莉10多天之前曾向法院遞交訴狀,起訴父親未支付其學雜費和生活費,原本法院9月1日開庭,但因為出現了特殊情況只得延期。小莉母親一方的親屬認為,小莉起訴父親也是無奈之舉,因為卞某作為父親,一直拒不支付小莉新學年的學雜費和生活費。但卞某對此卻稱自己“很委屈”,他介紹,從去年起訴和妻子離婚后,夫妻已經分居,開始他和女兒的關系很好,去年年底寒假后,女兒隨母親居住,他和女兒的聯系就少了,漸漸地,女兒對他冷淡起來,自己并非不愿意支付女兒的學雜費和生活費,而是希望以“拖”的方式作為“條件”,能和女兒見面深入交流,換回當初“父女情”。
小莉住院的第二天,卞某來到醫院重癥監護室看望小莉,但當護士轉告他小莉目前還不想見他時,卞某竟跪在病房門口,哭訴作為父親的無奈,讓女兒安心養病,并請求女兒原諒自己。
離婚要慎重,子女也要開明
因為承受不住打擊,小莉的母親蘇醒后也住院了,醫生介紹,小莉母親的身體還很虛弱,需要調養。小莉住院后,主要由母親方面的親屬來照料。據了解,目前小莉依舊在重癥監護病房,但身體正在逐漸康復,已經能開口說話,并且能喝一些稀粥,吃一些流食。
離異家庭如何處理心理危機?記者咨詢了揚州心理衛生中心主任、心理學專家吳人鋼。吳主任介紹,家庭穩定的結構變得不再穩定時,往往會引起家庭成員的情緒動蕩,對子女影響尤其大。所以,夫妻雙方要慎重對待離婚,盡量為子女營造健康的心理環境,如果到了非離不可的地步,則要充分做好子女的思想工作。“20歲左右的孩子,情緒容易失控,很容易做出極端偏激的事情。”吳人鋼建議,作為子女,不應當只從自己單方面的角度看待父母的婚姻,而要用現代的思維,開明、民主地看待,做好認知調整,因為個人的成敗不是由父母婚姻成敗與否決定的。談到近年來呈現上升趨勢的大學生自殺現象,吳主任坦言,如今的大學生基本上是“85后”、“90后”,早期受到過多的保護和溺愛,心理上容易呈現偏激和脆弱的特點,行為上往往表現出自殘、自虐、自殺和攻擊別人,“每個人都有一個走向成熟的過程,大學期間進行心理的后期補救還是來得及的,有可能的話,大學生要多參與心理訪談,定期看心理醫生,在自己的行為和認知上,形成自我抗壓的能力。” (葛學濤 梁國棟 陳詠)
責任編輯:王磊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