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奧巴馬訪華看兩代人的尖銳對立與官民差異
作者:李憲源
李憲源按:奧巴馬訪華之際,收到西方主流媒體熟悉關注的中國 Anti-CNN 民間網站創辦者饒謹發來急信,求助翻譯美國《紐約時報》就此事特約的視頻發言稿。作為誕生于2008年春季全球華人反藏獨運動之“四月愛國青年”杰出代表之一,饒謹的文稿,無疑表達了思想正在飛速成長并且最具全球意識和國際頭腦之中國“八零后”一代人對奧巴馬訪華與中美關系的典型看法。
然后迄今為止,據說把“意見自由表達”視為至高無上權利與價值的《紐約時報》,并沒有(也許永遠不會)把這段英譯視頻內容公諸于眾,《紐約時報》讀者根本無法知道代表中國未來之最有頭腦的年輕一代,對他們熱衷于向中國網眾傳播“言論自由、溝通自由”等“普世價值”之總統的基本看法。
無獨有偶,既跟奧巴馬訪華直接有關,更是對美國上層人士特別強調的“言論自由、交流自由”表示心心相印和息息相通,掛著“中共黨報”招牌的《南方周末》,竟然模仿當年中共報紙抗議國民黨政府制造“皖南事變”之做法,破天荒地以“開天窗”之法強烈抗議當今中央政府不給該刊“充分表達與溝通自由”,毫不含糊地申明了跟“四月愛國青年”截然相反的親美立場和諂媚姿態。
我給饒謹的復信,連同答復《紐約時報》預約的中英文對照視頻稿,和著名網絡左派“憲之”評論“開天窗”事件的文章,一憑刊載如下,請讀者自己分析:到底是老謀深算之《南方周末》所代表的與奧巴馬一唱一和的“官媒”立場,還是“初生牛犢”之中國年輕人所辦 Anti-CNN 民間網站咄咄逼人責問美國總統的態度,更加代表了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和發展方向?腐朽與新生,賣國與愛國,誠然不能單以輩分大小、年齡高低以及距離官場權力遠近區分之,是否能以一個外國總統訪華所引起的截然相反之反應,做出客觀準確的判斷?同為著名媒體,《紐約時報》和《南方周末》,兩者哪個更愿意維護本國利益?希望有眾多第三者對此做出回答判斷。
------------------------------------------------------------------------
From: 李憲源 <[email protected]>
Date: 2009/11/15
Re: 李老師您好關于奧巴馬訪華
To: 饒謹
很好,很簡潔有力的回答;我在翻譯中僅改動了個別表達細節。對方敢否如實照發?我看是給他們出了難題;請告反饋結果。
2009/11/15 饒謹 <[email protected]>
紐約時報向我約視頻:
An invitation to Times readers living in the Asian countries President Obama is visiting: send us a video telling us what you believe Mr. Obama could do for your country.
衛報和華郵也在采訪我對于奧巴馬的期待,我想了一下,草擬了個稿子:
I personally have expectations toward Obama's visit – but not that high. Obama has charming smile, praiseworthy eloquence and amiable stance, whereas Bush often gets mighty and rude. However, the two essentially have no difference – both focuses on only the US interests. The US still have timely conflicts and frictions with China, and I don't see a major change yet. 這段話是已經發表在環球時報英文版了。
視頻的內容我想補充點,并直接用英文來錄。您看看能否幫我修改一下,并幫我翻成英文?時間比較趕,謝謝!
我對obama這次訪華能給中國帶來什么其實是不抱以很高的期待的。可以說,這次金融危機起源于美國,全世界及中國其實都是美國這種貸款消費的受害者,而美國一再出臺貿易保護政策,更要在近期會見達賴,這些行動都傷害了中國人民的感情。紐約時報提出這個問題“what you believe Mr. Obama could do for your country”讓我想到一副畫面,這個畫面就是一個在水中掙扎的人,他自己尚不能自保,卻問我這個岸邊之人,他能幫我做什么?我覺得這個問題非常滑稽。與其說美國能給中國什么幫助,不如說美國應該重新反省中美關系。
因此,如果說,紐約時報的先生們希望中國青年像歡呼一個明星一樣來歡呼奧巴馬,我覺得這樣的期待在我們這可能是要落空的。我們知道奧巴馬是一個演說專家,但是中國人對于演說專家沒有什么特別好印象,因為按照中國的話來說是要聽其言,觀其行。從目前來看,假如邁克爾杰克遜到中國來,掀起一輪風暴,那我是毫不懷疑的,但是對奧巴馬到中國來,我得打個問號。他自己國內的事情都處理不好,自身難保,發出的信號又太多,承諾太多兌現不了。所以對于這樣一個政治家,我們最高的評價無非是他的動機是好的,或許他愿望是好的,但是這都需要時間來證明。
奧巴馬說是反對貿易保護主義,但事實上,他沒有做到。這一點,我們絲毫不懷疑奧巴馬總統的人格。但是他第一受制于選票,第二受制于議會,第三還受制于反對黨,所以,你們的總統,在我們看來,有點卡通化的形象。對不起,我們說這話一點沒有侮辱的意思,卡通可能讓人感覺到高興,但是我們知道,那是游戲,不是真的。什么時候你們美國的外交政策,也能不說一套做一套?衷心祝愿Obama總統能夠訪華成功并希望中美兩國關系能越來越好!中美兩國人民友誼萬歲!
My expectation for Obama’s visit to China is not high. The financial crisis has stemmed from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and the world are all victimized by the Americans’ reckless loan practices. The United States has repeatedly adopted protectionism in its foreign trade policy. Moreover, the president will meet the Dalai Lama soon as announced. All of these have hurt the feelings of the Chinese people. Within such a context, when the New York Times raises the question “what you believe Mr. Obama could do for your country”, it reminds me of a picture: a drowning person helplessly struggling in the water, but he asks me---a person on shore---“What can I do for you?” I feel it’s all so laughable. Instead of offering China a helpful hand, why doesn’t the United States re-examine its hidden policies on Sino-American relations?
Taking all the aforesaid into account, if the gentlemen of the New York Times expect the Chinese youth to cheer Obama like a star during his visit, I am afraid the reality will be oppositely frustrating. We all know that Obama is an eloquent speaker, an undisputable expert, but the Chinese people can hardly be impressed by a speech expert. Based on our cultural tradition, we Chinese only count on deeds, not on words. Under the present circumstances, if Michael Jackson could have come to China, I guess that he would have been able to rock a big wave. For Obama, however, I am bothered by some indispensable question. He has been troubled by so many domestic issues, sending out too many messages and promises that are tough for him to deliver on. Thus, our best compliment for such a politician is, he may have sincere motivation. Perhaps his intentions are good; however it will take time to prove them.
Obama claimed to be against protectionism, but in fact so far he has not done so. With this, I have not the slightest doubt on Mr. President's personality. We all understand he is firstly bound by the votes, secondly by Capitol Hill, and thirdly subject to the opposition party. Therefore, in my opinion, your President seems somewhat cartoonish. By saying so, we don’t intend to insult. Cartoons could entertain people with happiness, but unfortunately they are not reality.
Come to think of it, when will your U.S. foreign policy stop saying one thing while doing another? Still, best wishes for President Obama’s visit to China! I hope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will improve. Long live the friendship between the people i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有奧巴馬撐腰,“南方”腰桿子更硬了
作者:憲之 文章發于:烏有之鄉 2009 年是一個極為輝煌的年代,繼奧運而來的大慶和將來的世博,給“特別是”掙足了面子,可謂風光無限。可惜09年同時又是一個多事之秋:通鋼事件、重慶打黑和山西煤改的“走回頭路”所折射出的歷史內容的嚴重性,又非前者所可以相提并論。通鋼事件是中國工人階級對瘋狂掠奪式的私有化“改革”發出的第一聲自發怒吼;重慶打黑則以官方的行動戳破了盛世“民主法治和諧”的五彩泡沫;山西的“回頭路”,等于宣告了自上而下鼓動的“大礦大開小礦小開有水快流”式的對祖國資源和人民血汗野蠻掠奪式“改革”的既不合理又不合法。加上小崗道路面臨的尷尬,都給“不動搖”打個大大的問號,為中國孕育著真正的“拐點”。而《南方周末》的“開天窗”事件,具有同樣深遠而又嚴重的意義——它是中國“顏色革命”的一支響箭。 奧運和西藏事件,南方報系都有過惡劣的表現,但其“歷史意義”都趕不上這一次。“南方”是黨報,不是《明報》,如今居然敢于用這一方式向中宣部、向當局叫板,絕對非同小可。
有奧巴馬的破格專訪,中國買辦喉舌的腰桿子更硬了。
這是政治作秀。 開天窗,是舊中國官方鉗制言論與左翼抗爭的特色方式,是中國人民刻骨銘心的歷史記憶。開國以來,早已絕跡。60年后首次復歸,自然容易使人產生類比聯系,不光把“專制”輕輕地奉送給當局,而且也借此給自己包裝上了“民主斗士”的華麗外衣,欺世盜名,提高在海內海外的聲價,提高與當局討價還價的價碼。
這是向當局示威。 說起來,這一向“體制”嚴重挑釁的行為,有點“是可忍孰不可忍”,若放在《中流》和巍巍身上,豈止是一個封閉的問題。然而,“南方”與“炎黃”不同,他們之所為,一直超越黨章、憲法和《決議》,始終沒把“與中央保持一致”放在眼里。但“體制”不光無可奈何,而且越放肆身價越高。個中原因其實也不難解——背倚跨國主子,“體制”惹不起,不敢惹也。即使猖狂如方勵之,如熱比婭,也不過“保外就醫”——洋大人的臉色誰敢不看! 不是放肆,是膽識:是利好的風險投資,政治期貨投資。中外的經驗證明,這類突破,總是有驚無險,洋主子越看得起,體制面前的分量和安全系數就越高,總是內外聲價俱增。龍永圖所謂“愈開放愈安全”,在這里是絕對正確的。 這就是“顏色革命”的怪圈邏輯!
偌大中國,網絡之外各式媒體數以萬計,沒有一家屬于左翼,《中流》堅守馬列從未越《決議》雷池一步,非置之死地而后快,國人只有眼睜睜的看著南方炎黃們放肆猖狂——你們的“民主”和“言論自由”,難道還不夠嗎? 他們要的是買辦賣國情結無拘無束、不受任何限制地釋放,所以感到還不夠“自由”也。
最高主子給你們如何賞的臉且置勿論。看看“炎黃”對奧巴馬的肉麻頌揚吧。 話說的是一位非洲裔教授和白人警察發生了一次小小的誤會沖突,奧巴馬將二人都請白宮,共飲一杯啤酒,平息了這場風波。 這類“親民”秀,在中國一位大隊書記都能玩得上來,并不新奇。可到買辦走狗眼里,就成了美式民主的不朽典范。
“一場‘啤酒峰會’把事件的轉折推向了頂峰”,“推向了一個一個令人遐思無限的美妙境界,推出了一段傳遞世界且必會載于美國歷史的政壇及駕控調處人際關系的佳話”。
“人與人之間,官與民之間,如果都有這樣的境界和善意,還有什么矛盾不能化解?還有什么芥蒂不能疏通?還有什么隔膜不能彌合?奧巴馬的行為,恰恰體現了我們眼下最時髦也最令人期待的那個字眼:和諧。同時,它也向人類宣示:真正的和諧是如何以真誠和智慧營造的。”“這場出人意料的啤酒會如春風細雨極度地滋潤了矛盾三方當事人的心靈,也使人類集體沐浴了一種用真誠和境界縫制人際天衣的美妙技巧所帶來的靈魂洗禮。” “多么令人感動的美妙時刻啊!這一刻,它能激起的無限漣漪將綿綿蕩漾開來,輕拂著、溫熙著白人、黑人及世間各色人種的心靈,啟迪著人類的心智——如果人類都具有這樣充滿誠心善意的智慧,還有什么人間的矛盾不能化解呢?還有什么心靈間的溝溝坎坎不能邁過呢?”“這就是奧巴馬啤酒會的直接功效之外的典范作用。這就是奧巴馬的過人之處。” “有何等素質的國民,就有何等素質的領袖,領袖是人民培育出來的……” “天佑美國。事情看似很小,但關系到了根本,首席管家親自出面,讓人感慨,讓人佩服,讓人向往。” “他給全人類樹了一面旗幟,一個榜樣。一個理想國。” “這樣的國家,想不強大也難。”
這樣的秀,作起來也不難:只要xxx花十元錢買瓶北京二鍋頭,將黑窯礦主與血汗奴工請到一起共飲一杯, “如春風細雨極度地滋潤了矛盾雙方當事人的心靈”,立馬可以將中國“推向了一個一個令人遐思無限的美妙境界”,無比和諧了——又何勞“炎黃”“南方”諸君如此苦心積慮為“民主”設計吶喊。 也是他們說的,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卑鄙是也需要勇氣的。如此肉麻的話,也虧“炎黃”諸公能夠講的出口。佩服!
“南方”的做法自然也會起到糊弄有些人的作用。某大壇就放帖子為之鼓吹,也有重復跟帖推波助瀾:
中國政府不是說我們有人權民主嗎?現在怎么不讓報道了?你們中國的人權民主到底在哪???你們中國的媒體可以進入美國,難道美國的媒體就不能進入中國???典型的文化貿易保護!!!況且這是對人家總統的專訪,對人家說的你有異議的地方你可以反駁、抗議,但是你中國政府他媽的無權刪除人家的講話內容!!!人權就是普世價值,,難道不是嗎?中國的憤青,要是天天剝削你無償干活,你愿意嗎????偉大的美利堅! 星條旗永不落! 但網友們也不糊涂,下面帖子一針見血:
這個狗賊終于露出了吃人的嘴臉,直接拿主子來壓中國了!
“南方”之秀不免使人想起《金瓶梅》中的奴才秀。
西門慶有個叫孫雪娥的四奶,原為大官人初級階段饑不擇食時之所收,后來隨著潘金蓮們進入六奶行列,孫氏就被無情遺棄為上灶廚娘。孫氏耐不得寂寞與下人來旺偶有勾搭,西門慶后來“泡”上了來旺的老婆宋惠蓮。事情曝光后,這兩對“互補”并未“雙贏”的夫婦間自然發生沖突,沖突的結果,一個是來旺遭陷害遞解徐州差點送命,再一個上孫雪娥與宋惠蓮間一場大戰。孫罵宋是“奴才淫婦“,“積年轉主子養漢”。宋惠蓮的回敬卻是妙語驚人:
“我是奴才淫婦,你是奴才小婦。我養漢養主子,強如你養奴才!”
真可謂奴才哲學的絕妙格言!會心處不在言多,從這里,不是可以窺見中國買辦階級幫閑的心靈深處嗎?。 |
司馬南就南方周末“獨家訪奧及開窗事件”答記者問
被訪者:司馬南
采訪者:AC網編輯
時間:2009年11月22日星期日
地點:北京南鑼鼓巷8號
本 文 提 要
——奧巴馬當然很高興地看到在中國共產黨統治的腹地,尚有一塊精神上屬于美國,但同時又作為中共黨報形式存在的特殊媒體,這個媒體兼有“中美國”特征:意識形態是美國的,推崇模式是美國的,報紙賣給中國人看,傳播的是美國“己所不欲”的價值。
——以此為標志,南方周末完成了由“猶抱琵琶半遮面能量積蓄狀態”到“公開亮相躍身臺面肆無忌憚狀態”的轉型,同時完成了“自己搖旗吶喊試圖引發有關方面重視”到“獲得海外有關方面全力支持與積極策應”的轉型。南方周末用自己的行動生動地詮釋了“狐假虎威”、“狗仗人勢”、“借力打力”三個成語,從容、瀟灑、大方、毫無羞恥地在自己的報頭下,貼上了“顏色革命的橋頭堡”的標簽。
——奧巴馬已經拍屁股走人了,臨走“扔了一顆自由的炸彈”(外電評論語),由此帶來的沖擊波與放射污染反復提示我們,奧巴馬的另一個真實的身份——體現美國軟實力,意在不戰而屈人之兵,無時不企圖再現蘇聯帝國解體奇跡的的美國意識形態戰爭的總指揮。
——“南方周末故意開天窗”這件事,要是以他們宣揚的所謂“普世價值”為標準來處理,那就沒法辦了,瞥著美國總統奧巴馬先生的臉色和意愿行事,這事也沒法辦。但是,按照中共80余年一貫的“嚴格遵守黨的政治紀律”的原則,按照“新聞的黨性原則”,按照“全黨服從中央的民主集中制原則”,按照“外事工作無小事”、“外事工作授權有限”的“周恩來定律”……這事有什么難辦的嗎?這事情該怎么辦難道不是明擺著的嗎?假如這事情該怎么辦卻偏偏不怎么辦,不是很奇怪很令人匪夷所思嗎?
——現在有美國總統撐腰了,假使有關方面“以韜光養晦決不當頭”為處理事情的宗旨,再也不敢對南方周末吭氣,結果就是養虎貽患唄,南方周末便神氣活現地代表美國意志唄,“在這里讀懂中國”就是對中國的事情陰陽怪氣加頤指氣使唄,好比一個肉蟲已經長成翻飛的蛾子,它會玩起“維亞-小扶搖”,我要飛翔……
——析南方周末的走勢,眼下,已經獲得了“戰略再保證”框架之內“美國租媒”(美國租界媒體)的特殊的政治地位,“新自由主義的大本營”已經遠遠不能概括南方周末的特質,其必然會以曲折委婉的花樣翻新的手法,一如奧巴馬個人的演講風格一樣,進一步擠壓蠶食中國的輿論陣地,“嗆聲”(臺灣人熟悉的詞)中央,拿出一連串新的動作來。
——奧巴馬深思熟慮后,為南方周末長臉,相信是對南方周末此前鞍前馬后傳播美國版普世價值的一種肯定,也是對其今后大放厥詞信口雌黃提供“戰略再保證”。有人再敢對南方周末怎么樣,那就成了對美國總統的不敬,成了“兩國關系問題”了。
——————————————
問:司馬先生辛苦了!您剛從外地回來,我們就迫不及待地采訪您,請原諒,這個選題實在是比較棘手、獨特、敏感。您是否注意到了南方周末獨家采訪奧巴馬及南周開天窗事件?
司馬南:我在第一時間就注意到了。
問:您怎么分析這一事件呢?
司馬南:到目前為止,還有許多細節不清楚,你知道,證據不充分、亦即證據的有限性,會導致結論的偏差。不過從已有的信息來分析,大致的判斷已經能夠做出。
先從奧巴馬角度說,他當然很高興地看到在中國共產黨統治的腹地,尚有一塊精神上屬于美國,但同時又作為中共黨報形式存在的特殊媒體,這個媒體兼有“中美國”特征:意識形態是美國的,推崇模式是美國的,報紙賣給中國人看,傳播的是美國“己所不欲”的價值,且以這樣的美國價值,或曰他們自定義的普世價值為標準,專門找茬兒,劍指中共,專門替美國人說那些美國人自己不好說的話,這等好事,焉有不支持的道理?
————————
問:那么從南方周末角度解讀這件事,您有什么分析呢?這幾天南方周末的人和粉絲在博客里直喊牛叉啊。
司馬南:從南方周末的角度說,這是個標志性的事件,它實現了“兩個轉型”。
多年的努力終于修成正果。牛叉一下是小事,顯擺一下是小事,正值發行旺季拿奧巴馬當廣告也是小事,真正的大事是:以此為標志,南方周末完成了由“猶抱琵琶半遮面能量積蓄狀態”到“公開亮相躍身臺面肆無忌憚狀態”的轉型,同時完成了“自己搖旗吶喊試圖引發有關方面重視”到“獲得海外有關方面全力支持與積極策應”的轉型。一句話,南方周末終于找到一個好的時機,用自己的行動生動地詮釋了“狐假虎威”、“狗仗人勢”、“借力打力”三個成語,從容、瀟灑、大方、毫無羞恥地在自己的報頭下,貼上了“顏色革命的橋頭堡”的標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問:哈哈哈,太形象了!語言的生動,是否與對問題的認識深刻有關?不,老師,可以暫時換個話題嗎……南方周末在我們這么大的一部分青年學生中影響比較大,有人認為,這張報紙膽子大,話說得有勁,也有的人覺得他有的觀點不對勁,但是說不清楚問題在哪里。您去年以來一直對南方周末持批判態度,您的許多文章在我們AC網站上發表之后,年輕的網友覺得醍醐灌頂,很受啟發,腦子變得清醒了。您這種堅守精神,還有對這種現象,您解釋一下好嗎?
司馬南:記得你們不止一次問過我,為什么在汶川地震后要連續對南方周末進行批判?印象中,我回答說“他們要《痛出一個新中國》,這是標志性事件,相當于關于顏色革命新的動員令,此動員令意在統攝南方周末一切反體制言論。對此,我們不能不警醒,不能沒有人回應。沒有人回應就等于默許…….”還記得吧?
問:記得。您自己形容自己是一桿老槍。“老槍”令人肅然起敬,“一桿”是否有些孤獨?
司馬南:別人我管不著,自己抱著一桿老槍,這狙擊手我當定了。“此生有涯愿無盡,心期填海力移山”,梁漱溟的句子,我與他的心是通的。修佛者發愿,無非“度、斷、學、成”四字:度,是度眾生;斷,是斷煩惱;學,是學法門;成,是成佛境。四字都好,就是不易做到,否則豈不都成佛了。那么,問題來了,我們必須回答一個問題:明知成不了甚家子佛,還發不發愿呢?還度不度眾生呢?還斷不斷煩惱呢?還學不學法門呢?
你們知道,我沒并有佛教信仰,但是這個道理是很好的。
專門針對南方周末評論的批評文章,我總共寫了大概幾十篇吧,現在你們看,這個“局”(北京人土話叫“抖了一個攢兒”)是不是已經越來越明顯了?曹禺先生的話劇到了結尾的時候,各個方面的力量都參加進來,全都積極亮相,矛盾錯綜復雜,“大燜鍋”很快就要“大起底”了。
那個普世價值啊,不是空中飄來的漂亮的虛有之物,而是人家的一個總綱。那個叫“普世價值”的玩意兒,不是你起名叫他“普世價值”他就是普世價值了,這和自定義“一加二等于四就是公理”一樣荒唐,在十進制的算數當中,沒有這個公理嘛。依一己私利自定義個“普世價值”,要別人無條件遵從,這與真正的“普世價值”有什么相干?但是,他們筆下的那個叫“普世價值”的玩意兒,在南方周末諸多的評論中,已經被神話到了“衡量執政黨正確與否的標準”,成了“中國改革開放的目標與準則”。
南方周末的評論大張旗鼓地肆無忌憚地鼓噪這個玩意兒,頗有新鮮感與迷惑性。可你想啊,用這么一個玩意兒來作為衡量中國黨中國政府中國人民的行為準則,不是太離譜了嗎?黃紀蘇先生說得好,“南周可以當‘美國制造’在中國的專賣店,但不能強迫中國人都買美國貨。”
我們指導思想的理論基礎怎么可能改成美國人推銷的普世價值呢?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怎么統一于南方周末傳銷的普世價值呢?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如何演化為跟美國人一致的普世價值呢?改革開放的時代精神也不等同于一切以你美國利益為最大為標準的什么普世價值啊。
所以,現在看來,南方周末的問題,不是什么認識偏狹問題,不是什么理論分歧問題,更不是什么文章寫法問題,而是政治問題、意識形態問題、國家安全問題——在復雜的國際背景下,有人公然挾洋自重,利用西方意識形態和文化的強勢,內外呼應高壓滲透,試圖逼迫中國黨和政府改弦更張就范于此,放棄毛鄧及其接班集體力行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和模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問:突然想到一個比方,可不可以認為,南方周末象是高速生長的外來物種,對中國的本土生物構成侵害,即所謂生物入侵?
司馬南:我不反對這個比喻,但是,南方周末的傾向和問題,我主要是強調他的某些評論文章的反體制傾向已經足夠明顯,這些明顯的東西,更像是蘿卜……
問:蘿卜?是蘿卜兩個字嗎?什么意思呢?
司馬南:拔出蘿卜帶出泥嘛……看到蘿卜,眼里便只有蘿卜是不夠的。孤零零的蘿卜在那里,不錯,可天下哪有剛拔出來不帶泥土的水光溜滑的蘿卜呀?我們必須看到此蘿卜生長的土壤和環境,要鬧清楚此蘿卜與彼蘿卜的區別。
如果說,過去南方周末的評論文章當中流露出來的,深情歌頌呼喚什么普世價值,把所謂普世價值神圣化,轉彎抹角地反體制傾向是“蘿卜”的話,那么這一次,奧巴馬總統來訪言論上與南方周末的普世價值傳銷不謀而合,行動上拒絕中國其他媒體的采訪,卻獨家接受南方周末的采訪,還要留下手書對南方周末表示鼓勵肯定贊賞,就是那個“泥”了。透過“泥”的周邊環境看“蘿卜”,才能夠真正看清楚南方周末這個蘿卜何以為“蘿卜”。
問:您為什么總能夠看得深入一些?我們有的時候還真是不清楚,比方那個普世價值,在讀您的文章之前,我們全然沒有感覺……
司馬南:別這么說,我老眼昏花,絕非目光如炬。不是獨我看得深,明眼人有的是。對南方周末評論員文章誤國誤民的傾向提出批評的大有人在,關于普世價值問題,李慎明、趙汀陽等先生的文章遠比我的認識高明。前幾天我還看到司馬平邦小弟的一篇調侃南方周末評論員痛快淋漓的文章,文中把南方周末評論員為重慶黑惡勢力叫冤喊屈,叫板政治局委員薄熙來的荒謬與矯情,抖落一個利索。我即書一副對聯相贈。
上聯:“平治乃為大丈夫”
下聯:“邦寧悉賴小書生”
“平邦”二字藏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問:您估計這件事會怎樣了結?
司馬南:現在,幾件事糾結到了一起——奧巴馬打破慣例,在出訪前不接受出訪國媒體采訪,來華后又拒絕了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新華社的訪問申請,卻單方面發出邀請要南方周末的人到國際俱樂部酒店專訪他本人,這是一件事;“南方周末故意開天窗”是與之相關的第二件事;海外媒體(《洛杉磯時報》、《紐約時報》等)以及《大紀元》一類反華媒體興高采烈地興風作浪唯恐天下不亂是第三件事。
第一件事,奧巴馬是地球村村長家的法定代表人,是不合理的國際分工體系的創始國的老大,是與我做生意的最大貿易伙伴美利堅有限責任公司的總經理,乃為上臺后即發布“繼續向阿富汗增兵”的美國陸海空三軍總司令,無論他如何花言巧語佯作低調施展個人魅力,假裝怎樣怎樣講求與訪問國平等,其叢林法則下高端動物的本質沒有任何變化。
所以,出訪前,白宮說不接受出訪國記者的訪問,也就只好如此;來華后,他不愿意接受中國三大媒體的采訪,中國三大媒體也就只好就地稍息;他突然要求單獨接受南方周末的訪問,美國駐華使館一桿子就插到了南方周末編輯部。
奧巴馬已經拍屁股走人了,臨走“扔了一顆自由的炸彈”(外電評論語),沖擊波與放射污染反復提示我們,奧巴馬的另一個真實的身份——體現美國軟實力,意在不戰而屈人之兵,無時不企圖再現蘇聯帝國解體奇跡的的美國意識形態戰爭的總指揮。
第二件事,南方周末借故開天窗……
問;您認為南方周末是“故意開天窗”,而不是“被迫開天窗”?
司馬南:當然是故意啊,哪里有什么被迫。而且這個故意已經有長時間的情緒醞釀和技術準備,是在周密分析研判國內外各種因素基礎上作出的最終決定,其試圖出奇招、走偏鋒、鋌而走險、孤注一擲。
據今天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對某些海外媒體集中批評中宣部居中操縱南方周末采訪奧巴馬一事,美國駐北京使館新聞發言人蘇珊.史帝文生接受美國之音采訪指出,專訪是根據奧巴馬來華后臨時要求安排的,“奧巴馬臨時突然指令駐北京使館作出的采訪安排”。她強調,采訪期間,中宣部官員不但一個也不在場,現場也沒有其他媒體。 請特別注意這句話:“駐北京使館就與南方周末報取得聯系,邀請該報社的編輯在18日早上采訪奧巴馬”。
由此可見,美方與南方周末一是單線聯系,二是直接采訪,三是南方周末的人秘乘美國使館的車子(見本文后附錄)進入總統下榻的酒店直至所在樓層。根本沒有什么采訪前訪題被審查一類事實。
問:南方周末的人會辯解說,我沒有開天窗啊,“讀懂中國”這是自己的廣告啊!留白很大,這是我的素雅的風格啊。
司馬南:他當然可以這樣說,他還可以作更花里胡哨的辯解,但是,這種“版面語言”盡人皆知,四川人有俗語:“墳包包上撒花椒,你麻(騙)鬼呀”,哪個人會相信南方周末的掩耳盜鈴式的解釋呢?我之所以說他故意,純系主觀故意,你們一定想知道根據在那里,告訴你們,采訪奧巴馬的文字記錄稿,南方周末透露出來的與白宮網站公開的內容完全一致,沒有任何差別。我的半吊子英語不足以判定這件事,專門請了朋友,兩個英語專家比對后的結論是“內容一致,幾乎沒有哪怕是細微的差別”。
那么好了,這么一個完全表面化的無甚特殊的采訪內容,怎么會遭到禁止?南方周末的人造謠說這個內容被當局禁了,旨在凸顯當局無理,營造自己開天窗的悲壯和不得已,手法拙劣到如此地步,只能從他的目的里找根據了,其心奉的目的決定了,就是要尋找借口羞辱當局,引發全世界關注,將較為地下的斗爭轉變為狐假虎威有人撐腰的公開叫板抗衡。
有幾條具體意見必須提醒南方周末諸君:
1、爾等至多不過是美國分化中國傳媒的一顆棋子,大不必激動過頭;2、故意在頭版及二版開莫名其妙的天窗,大家都看得清楚居心確無良善;3、面對巨大的“謠言”潮,故作鎮靜而不予澄清,其心不善,其技不巧,其謀不周;4、將奧巴馬題詞及不同版式發于網上,顯系南報內部人員所為,佯作無辜何異于掩耳盜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問:那,這事到底應該怎么辦呢?
司馬南:小伙子啊,“怎么辦”在這里用得好。
列寧寫過一部重要作品,標題就叫《怎么辦》。
印象中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曾表示要送美國總統奧巴馬一本共產主義的導師列寧寫的《怎么辦》。《怎么辦》是列寧在1902年寫的一本書,主要探討布爾什維克為了奪取政權需要做的一些事情,特別強調了反對經濟主義的思想,并提出了“時刻準備著”的口號,為社會主義革命成功提供了理論基礎。
坦率地說,“南方周末故意開天窗”這件事,要是以他們宣揚的所謂“普世價值”為標準來處理,那就沒法辦了;同理,瞥著美國總統奧巴馬先生的臉色和意愿行事,這事也沒法辦。但是,按照中共80余年一貫的“嚴格遵守黨的政治紀律”的原則,按照“新聞的黨性原則”,按照“全黨服從中央的民主集中制原則”,按照“外事工作無小事”、“外事工作授權有限”的“周恩來定律”……這事有什么難辦的嗎?這事情該怎么辦難道不是明擺著的嗎?假如這事情該怎么辦卻偏偏不怎么辦,不是很奇怪很令人匪夷所思嗎?
今天,我們要理直氣壯地講“政治紀律”,理直氣壯地講“黨性原則”,理直氣壯地講“全黨服從中央”,理直氣壯地講“政治家辦報”,理直氣壯地講“外事工作內外有別”,理直氣壯地講“外交工作無小事”,理直氣壯地講人民的根本利益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如果這些原則都不講了,或者不太講了,或者表面上講一講,而并不真的準備實行之,當然就沒法辦了。你們說對嗎?
———————————————————
問:可是,強調這些老話,怎樣理解改革開放呢?怎樣理解與美國的戰略合作呢?
司馬南:不矛盾啊。你看啊,咱改革開放不假,咱戰略合作也不假,但是,改革是“我主義”的完善,不是“他主義”替代、吃掉“我主義”;開放不是要把國界的界碑搬走,更不能須臾忽視國家的核心利益;合作,是尋求共同利益,擴大共同利益,而不是犧牲自我利益,迎合別人利益。
我主義的完善,我體制的創新,我模式的發展,我道路的堅守,悉賴于必須有強大的民族內聚力,必須有民族內聚力下的整個社會的有組織性。這一條不能動搖,不能松懈,一俟動搖松懈,必會喪失一切。
必須明確,美國總統是美國總統,美國總統不是中國總統,他不應該,也沒有資格“統”到中國來,他不應該,也沒有資格一桿子“統”到中國黨報版面上來。
南方周末主動迎合美國意識形態的進逼,是必須立即糾正的錯誤傾向,糾正這些錯誤傾向的方法,不能從外交談判的措辭當中去尋找,只能從我黨的紀律原則當中去尋找。
有趣的是南方周末主筆鄢烈山最近談到“南方周末是黨報”,這很好,這位仁兄終于記起了一個基本事實。常識告訴我們:黨報應該由中國共產黨“黨管”,不應該由美國總統“統管”。但愿鄢烈山們不會被“獨家訪奧”的勝利沖昏頭腦,也能顧及起碼的邏輯,憑借自己的智商推論到這一步。
“黨管邏輯”是以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宗旨的,“統管邏輯”是以美國人的根本利益為宗旨的。這兩個利益、兩種邏輯有交匯點,那是“求同”,即在在平等互利前提下的經濟合作、戰略合作。但是在交匯點以外的地方尚有“存異”。面對“存異”的廣闊領域中尖銳的對立和沖突,南方周末聽誰招呼,捍衛誰的利益,這是必須回答的一個問題。
南方周末已經用自己的行動作了回答。南方周末今天已經完全陽謀化、公開化。此前所有的遮掩都已經顯得太落伍,他們再也不屑于這樣遮遮掩掩了。
————————————————
問:那么,事情到底會怎樣發展呢?您的預計是什么?
司馬南:現在有美國總統撐腰了,假使有關方面“以韜光養晦決不當頭”為處理事情的宗旨,再也不敢對南方周末吭氣,結果就是養虎貽患唄,南方周末便神氣活現地代表美國意志唄,“在這里讀懂中國”就是對中國的事情陰陽怪氣加頤指氣使唄,好比一個已經由肉蟲成長為一個翻飛的蛾子,它會玩起“維亞-小扶搖”,我要飛翔……
析南方周末的走勢,眼下,已經獲得了“戰略再保證”框架之內“美國租媒”(美國租界媒體)的特殊的政治地位,“新自由主義的大本營”已經遠遠不能概括南方周末的特質,其必然會以曲折委婉的花樣翻新的手法,一如奧巴馬個人的演講風格一樣,進一步擠壓蠶食中國的輿論陣地,“嗆聲”(臺灣人熟悉的詞)中央,拿出一連串新的動作來。
————————————
問:從安全角度說,美國總統到中國訪問,這是一件天大的事,保衛總統的安全工作,無論中方還是美方都會力求做到鐵壁銅墻天衣無縫,怎么能搞出本來不應該出現在采訪地點的人,竟然越過安全部門道道封鎖,乘著美國使館的車來覲見美國總統呢?是中國方面的情治人員嚴重失誤,還是美國諜報機關配合?
司馬南:這個問題不應該問我,應該問總統先生和美國中情局。他們這種事情從來不知會司馬南。
問:導師講過當年方勵之李淑賢夫婦在美國大使館藏身的事情,單就這一點,我發現與今天的事情有些相像,我有點佩服南方周末的人,想不到他們與國家安全部門周旋的能力也很了得。
司馬南:具體細節不了解,無從評論。我只能說,南方周末同仁今天起點很高,方勵之李淑賢夫婦不具可比性。方李已經是骨灰級人物,南方周末搞事者正值年少,此事件對中國新聞事業發展,對社會和諧有序的建構,對中美關系影響深遠。處理好這件事,需要務實靈活的處事風格,更需要“國家利益第一”的政治信念。
問:南方周末與奧巴馬到底談了什么?南方周末的人故作神秘偏偏不講,但是,司馬老師您看了嗎,一些人的個人博客,他們掩抑不住眉梢喜悅,卻又作出一幅受了大委屈的樣子,事情相當吊詭……
司馬南:我看了一些國內外對此事的報道,周邊的好事之徒、遙遠的大紀元同好,均不斷造謠謊稱奧巴馬接受南方周末訪問言及民主、人權、新聞自由等為中國當局所不容。可是從已經公開的那幾段采訪記錄看,干巴巴地沒有任何新意。我們身在國內,當然清楚地知道他們造謠,奧巴馬甭說他講民主自由,他愛講什么講什么,上次小布什總統來,不是大講一通基督教嗎,CCTV照例直播。
我個人淺顯的看法是,奧巴馬與南方周末沒有、也不需要談什么敏感和保密的內容。獨訪美國總統,美國總統聲援稱贊南方周末的新聞效應已經足夠了——它本身就在傳遞著獨特的信息——只有南方周末才是美國當局真正喜歡的報紙,奧巴馬與南方周末要的是同一個東西:瞧一瞧,看一看啊,我們才是真正的“心心相印”的“面對共同挑戰的伙伴關系”。
奧巴馬這一次破例為南方周末長臉,相信是為南方周末以往鞍前馬后傳播美國版普世價值的一種肯定,也是對其今后大放厥詞信口雌黃提供切實的“戰略再保證”。有人再敢對南方周末怎么樣,那就成了對美國總統的不敬,成了兩國關系問題了。
南方周末,至少是它的評論,相當程度上,莊嚴地代表著美國的利益。過去,人們不理解,為什么南方周末不遺余力地傳播美國的價值,并將其易名為普世價值(美國國內極少有人使用這個概念),將中國改革開放稱作向普世價值及看齊的過程,將中國人抗震救災的努力,視作兌現普世價值承諾的過程,將對執政黨的最高褒獎歪曲為是否踐行了美國人的普世價值……過去,人們更不理解,為什么南方周末不間斷地以各種形式咒詆毀毛澤東同志,詆毀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老一輩革命家為創建新中國建設新中國所建立的豐功偉績,將建國的前30年與后30年人為地對立起來……今天,這一切有了答案,我們應該感謝奧巴馬,感謝南方周末。毛主席向來喜歡從逆向思維的角度,重視反面教員的作用,今天,我們這些后來者也應該有這樣的胸懷、境界和智慧。
———————————————
附 文
美國大使館專車接送南方周末總編輯覲見奧巴馬
本博訊 19日北京電) 昨日,《南方周末》記者及其剛度過37歲生日的總編輯向熹,在美國大使館的專車接送下,來到奧巴馬下榻處,沒有其它機構和人士的陪同,獨家面對面專訪了美國總統奧巴馬。
事實上,在這次奧巴馬萬眾矚目的中國之行中,唯有《南方周末》的三名記者,向熹、毛哲及攝影記者翁洹三人,代表中國數千家媒體向美國總統發問了! 雖然整個專訪只有12分鐘,但卻是南方周末25年生涯中一個值得載入其發展歷史的時刻。 這個時刻,是南方報業曾經的掌舵人范以錦的光榮,是南方周末曾經的主編左方、江藝平和所有記者編輯的光榮,它更是中國所有堅持公正表達敢于擔當責任的所有傳媒的光榮。 但這個時刻,卻令很多牛叉媒體悵然若失,它們在這一刻,應該汗顏,并反省。 據知情者透露,《南方周末》此次并未向美國大使館提交采訪奧巴馬的申請,而是總統先生在中國外交部提供的所有官方媒體如新華社、中央電視臺之外,唯獨指定要求接受《南方周末》記者的采訪。這是何等的牛叉!一個非官方的走市場化的媒體,在一年又一年的寒冬酷暑中,需要怎樣的積累和鳳凰涅?之后,才能重生到這一步?我相信,所有中國傳媒人,均心知肚明,冷暖自知。 在奧巴馬看來,南方周末是中國最受公眾喜愛的媒體,他認為,如果能接受該報采訪,并在該報上表達自己的立場和觀點,將被所有人看到,且對他自己是一份榮光。 中國社會觀察人士認為,南方周末如此受到奧巴馬的青睞,其表明該報雖屢受波折,但幾十年來的堅持和付出,終于得到了更為廣泛的世界認同,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據悉,有點興奮的奧巴馬居然手持《南方周末》報紙,讓南方周末攝影記者拍照。誰都明白,這個陳舊老套的舉動,絕不僅僅只是一個美國總統在幫中國的一份報紙擔任形象代言人。雖然,我們知道,目前正逢南方周末的發行期。 我在此要真誠祝福,愿南方周末以后能越走越穩健,愿我的祖國能更加繁榮富強,愿普天下媒體人的幸福感能越來越多。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