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關于‘青少年戒除網癮’的相關報道,人死了,才變得重要。很多人因此批評中國的教育還是強制性教育,直指中國教育的不該。但是我卻覺得,這樣的批評沒有意義。因為這種事情,政府完全可以做引導,不是任何事情都需要重復‘摸著石頭過河’的,既然政府把自己定位于開放,定位于全球化,那么應該很容易能相應的找到其他國家戒除網癮的教育方法來為中國的工作者作基本的指導,即使沒有其他國家的指引,自己國家的那些專家教授都是做什么用的呢,應該可以制定一個基本的指導守則供工作者遵守行動。但是政府沒有做,這是因為政府引導缺位造成的嚴重后果。
其實‘青少年網癮’好不好戒除?我的答案是:最容易戒除,也最難戒除。
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實際上‘青少年網癮’的成因和青少年戒除網癮的動力是完全一樣的。
那就是家長是否在身邊!
我敢說青少年之所以有網癮,很重要的一點是父母對孩子的親情管理缺位造成的。同樣的,戒除網癮如果沒有父母在身邊照顧和支持,同樣是做不到的。
人為什么會有癮?就在于癡迷于一種事務而忘記了其他事物造成。如果這個孩子在現實世界中有其他的興趣和愛好,是不可能出現網癮的。
比如說家長有沒有讓孩子堅持游泳,堅持打藍球,堅持畫畫,堅持踢足球等等。還比如說孩子上網超過三個小時之后,家長有沒有堅定的拔掉電腦開關?又比如說一周中的休息日,父母有沒有帶孩子出去郊游。比如夏天去海邊沖浪,游泳,冬天帶孩子去浸泡溫泉,登山。秋天可以到城里的博物館,圖書館看一看,春天呢,走親訪友,讓親戚朋友們的孩子們在一起去騎騎單車,走走公園,看看電影。
因為在現實世界當中沒有感情寄托,人才會向虛擬世界屈服。這才是成癮的真正原因。而這種癮還不止是網癮,凡事癡迷太過都會上癮。比如下面要講到的這位人士:柯巖。
柯巖這個名字是很熟悉了,雖然已經很久沒有再讀過柯老師所寫的一個字。柯老師最近的一件事,又令之招了一些口舌。事件如下:
2009年8月8日 晚,CCTV-10科教頻道播出了她做客《大家》欄目,這期節目是CCTV特意趕到她暫居的北戴河拍攝的。片中講述了《尋找回來的世界》背后的創作歷程,當最后談到如今的犯罪率為什么居高不下時,柯巖總結到:“當每一次戰爭和大的動亂之后,犯罪率一定激增,那個時候都是舊社會遺留給我們的,現在建國已經這么多年了,為什么大量的犯罪?而且比原來嚴重得多?這是因為十年動亂。”
其實柯巖說出這樣的話,已經不能用傳統知識分子有沒有良心來說明,應該更確切的說是:中國傳統知識分子缺乏常識。
為什么會這樣說呢,其實是因為中國很多傳統的知識分子有癮。什么癮?有自我沉醉,主觀左右一切的癮。
在中國,什么是知識分子?是不是會看書,能寫字就被稱為知識分子?其實不是的。中國的知識分子,有的時候是專指那些只會舞文弄墨,寫詩作詞的那一類人。而對于像錢學森那樣的科學家,中國自古以來是稱為‘匠’。而且中國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從來是不重視‘匠’的。
中國傳統知識分子的主觀意識過于濃厚,其實他們并不在意這個世界所存在的客觀真實,他們在意的只是他們意識頭腦里面的所謂‘真實’,甚至以自己能夠‘隨意用筆涂抹歷史’為自豪,覺得自己很瀟灑,很卓爾不群。你一個王朝如何如何,在我這個筆下照樣可以如此如此。
中國的傳統過分看重這些知識分子,而輕視‘匠’,也是導致中國雖然從明朝開始便有相當成熟的市場經濟,商品經濟,但最終卻無法率先成為一個工業化的新國家的原因之一。工業化的到來,注定了這些知識分子會完全從一個令人尊重的人,變成新的世界,新的思想前進路上的絆腳石。
對于一個人來說,先要有常識,然后才會有良識,有了良識,才會帶來基本的良心,有了基本的良心,才會帶來客觀的視角,不至于依著自己的思維胡說八道。
而中國傳統的知識分子,缺少的就是常識。
希望二十年后,這樣的傳統知識分子會越來越少,更多的是帶有客觀科學精神的知道分子。
而到底什么是常識?比如面對緬甸撣邦第一特區,中國人應該記住的常識就是這里的土地在清朝的時候還是中國的土地,是英國人強行劃分給緬甸的。在這個特區居住的果敢族,就是中國的漢族。這個第一特區,說的是中國話,用的是人民幣,電話使用的是云南區號,所有生活物品從中國進口。也就是說,這里生活的人們,基本上都是我們中國的僑胞。所以我們中國人還應有如下的常識,那就是中國政府有義務,有責任保護在海外生活的僑胞,尤其是保護戰亂時有可能成為大屠殺對象的海外僑胞,避免在緬甸重演1998年印度尼西亞政府屠殺華人的罪行。所以中國政府應該立即派出代表團,協調緬甸政府軍與特區軍隊的停火事宜,中國的外交部應該更清晰更堅定的向海外僑胞表達愿意幫助他們的信息,這才是海外眾多僑胞的祖國應盡的義務和職責。
不要再跟我說什么我們中國不夠強大,在緬甸面前,你實在已經是巨無霸!!!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