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8月15日總有日本右翼勢力參拜靖國神社,今年8月15日又有日本前首相小泉純一郎、安倍晉三、消費者行政擔當相野田圣子前往靖國神社進行參拜。國內部分人士宣揚“參拜靖國神社是日本的文化傳統,無可厚非”的奇談怪論,甚至部分左派朋友也受到了迷惑,事實果真如此嗎?
一、愛好和平是日本文化傳統的主流
日本在我國古代被稱為倭國。“倭”并不是某些人認為的矮小的含義,而是柔弱、溫和的意思,引申為和平。倭國就是“和平之國”的意思。
日本傳統宗教信仰是神道教。自公元前3 世紀至3 世紀,原始神道開始逐步形成。神社是崇奉與祭祀神道教中各神靈的社屋,是日本宗教建筑中最古老的類型。后來受佛教的影響,神道教仿照佛教的神社寺廟,建立起由世襲祭司構成的教會制度,奉公元720年成書的《日本書紀》和712 年成書的《古事記》為宗教要籍,并開始塑神像。
根據《日本書紀》和《古事記》,神道教義的中心是神的“靈”和神的“真”。神和人的交往是通過互相感應來達到的。神是萬物的本源,人們相信通過對神的膜拜祭祀,可以做到有求必應。“真”是一種人生的態度,主張誠實率真,重視忠、孝、仁、信等美德。靈和真的關系是人為神子,所以人性神圣。特別強調尊重自己和別人的人的權利,個人對集體具有天然的責任。“鎮魂”和“慰靈”是神社祭祀的主要形式。
在日本神道傳統觀念中,關于靈魂的概念自古以來大體分為兩種,即“和魂”與“荒魂”。前者可帶來安寧;后者則會帶來災厄。人們通過祭祀“荒魂”,即“鎮魂”,祈禱“荒魂”轉化為“和魂”。在“御靈信仰”中,“鎮魂”是側重于鎮懾“荒魂”。所謂“荒魂”指非正常死亡,主要是戰死的亡靈。“鎮魂”不是指祭祀己方戰死的亡靈。由于指擔心敵方亡靈作祟帶來災禍,對戰爭中死去的敵方亡魂所進行的祭祀。在古代,日本最大的神社之一就是祭祀天照大神子孫所消滅的大國主命的出云大社。而“慰靈”則是源于對“祖靈”的慰籍。所謂“祖靈”,不是指一般意義上家庭祖先之靈,而是包括先祖和先亡者的亡靈。在古代,作為日本民間的“祖靈信仰”,認為隨著時間推移,先祖之靈將與“祖靈”融合,往來于現實,隨時注視呵護著子孫。“慰靈”祭祀的祖靈也不是指祭祀本民族戰死的亡靈,而是指本民族正常死亡的亡靈。簡單地說,神社傳統祭祀的對象,包括戰爭中死去的敵方亡魂和本民族正常死亡的亡靈兩類,并不包括本民族因為戰爭死亡和因為犯罪被處死的亡靈。不過由于神道教義并不嚴格,在實踐中有時也把本民族因為戰爭死亡的亡靈和戰爭中死去的敵方亡魂一起祭祀,但絕不能把本民族因為戰爭死亡的亡靈作為“和魂”、“祖靈”進行崇拜。
應該說,日本傳統文化的主流是非常愛好和平的。依照日本神道傳統觀念,應該是對在二戰和其他戰爭中被殺害的中國人民和其他各國人民建立神社進行祭祀,而絕不是對本國侵略者建立神社進行祭祀。今天,盡管愛好和平的日本文化傳統受到了很大沖擊,但是對于被處死的犯罪分子依然是不能建立神社進行祭祀的。
二、軍國主義是日本文化傳統不容忽視的部分
日本文化傳統除了愛好和平,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部分,就是軍國主義。
武士道是日本文化傳統中軍國主義的突出表現,興起于藤原氏專權政治背景下的日本,在鐮倉幕府建立后進一步發展,經歷戰國時代的混戰和倭寇海盜活動后最終成型。武士道強調“不怕死”而為主君毫無保留的舍命獻身,絕對服 從主 君而不論是非。剖腹自殺是武士道的突出特點。武士道認為,武士自殺并非因為輸不起,也不是因為失敗而感到羞恥才因屈辱而自殺,自殺是因為感到自己已經盡到最大的努力了,自己的心愿已經了解,自己的一生已經不可能有更大的輝煌了。選擇剖腹作為武士最崇高的死亡方式,是因為日本人認為人的靈魂是宿于肚腹中的;因此,武士便在有必要將自己的靈魂向外展示的時候,采取剖腹以示眾人的方法和儀式。
在武士道為代表的軍國主義文化的侵蝕之下,神道教也有所變化,原來不容許祭祀的本民族因為戰爭死亡的亡靈也逐漸有人修建神社進行祭祀,甚至作為“和魂”、“祖靈”進行崇拜。但是一直到明治維新以前,這種明顯違反神道教義的行為從未被正式肯定過。
應該說,盡管以武士道為代表的軍國主義文化在日本文化傳統中的地位舉足輕重并且有不斷增強的趨勢,但是直到明治維新以前,軍國主義并未占據主導地位,愛好和平仍是日本文化傳統的主流。
隨著明治維新的開始,神道教由神社神道與皇室神道相結合,轉變為國家神道。1870 年1 月,明治天皇發布《宣布大教詔》,把神道定為國教,1871年基本完成了神道國教化。5 月14 日宣布神社都是國家的重祀,明確了所有神社的公共性質,全國的神社都劃歸伊勢神宮管轄,伊勢神宮成為國家神道的宗主。國家神道的核心是崇拜天皇,樹立天皇至高無上的權威,維護天皇制,實行政教合一。這為天皇為首的日本地主資產階級統治集團公然踐踏愛好和平的日本主流文化傳統,宣揚軍國主義提供了條件。在天皇為首的日本地主資產階級統治集團大力支持下,軍國主義文化逐漸上升為日本文化的主流。
三、靖國神社是軍國主義文化傳統的繼承
1869年定都東京后,明治天皇為了給在戰爭中輔佐天皇而死去的眾多官兵“招魂”,命令建造全國性的招魂社“東京招魂社”,即現在靖國神社本殿。這是以天皇的名義公開破壞神道教傳統教義。1875年,明治政府決定將分散在各地招魂社的國事殉難者全部集中到東京招魂社來,這就是所謂的合祀。1879年6月正式改稱為“靖國神社”。由此,靖國神社從祭祀陣亡者靈魂的設施演變為鎮守天皇國家的神社,幕府末期以來的招魂傳統被脫胎換骨地改造成靖國思想了。靖國神社門口有憲兵站崗,一切費用從陸軍軍費開支,神社所收香火錢也一律上繳陸軍軍部。從1939年起,日本政府開始組織全國戰爭遺孤和陣亡者父母親等集體參拜靖國神社,與已經成為“神”的親人相見。
1945年,聯合國占領軍總司令部曾準備廢除靖國神社,為此靖國神社舉行“臨時大招魂祭奠”,把許多未死的人也來祭祀。但是后來由于美國對日本軍國主義分子采取扶植態度,對日本軍國主義文化傳統沒有徹底清算,最終沒有廢除靖國神社。1955年以后,自民黨5次提出《靖國神社法案》,要求將靖國神社改為“特殊法人”,試圖將之國營化。1974年,由于遭到中國等國強烈反對和日本社會的廣泛抗議,靖國神社國營化沒有成功。這體現了日本人民恢復愛好和平的日本主流文化傳統反對軍國主義文化傳統復活的強烈愿望,也體現了中國政府當時的巨大影響力。1978年10月靖國神社宮司松平永芳(戰敗時期的宮內大臣松平慶民的長子)把遠東國際軍事法庭所判處的甲級戰犯東條英機等14人的牌位移入靖國神社合祭。這是日本軍國主義文化傳統復活的重要表現,
應該說,靖國神社是對神道教傳統教義的公然踐踏,完全是日本軍國主義文化的突出表現。依照神道傳統教義,本民族戰死的亡靈一般是不能入神社的,如果入神社祭祀最多也只能作為“荒魂”和戰爭中死去的敵方亡魂同等祭祀,而靖國神社一類把本民族戰死的亡靈作為“神”進行崇拜是絕對不容許的。
從上文分析可以看出,靖國神社絕不是愛好和平的日本主流文化傳統的繼承,僅僅是日本軍國主義文化傳統的繼承,是一種早就應該被廢除的文化傳統。如果按照愛好和平的日本主流文化傳統的觀念,不僅不應該參拜靖國神社,而且應該拆毀靖國神社,并對在二戰和其他戰爭中被殺害的中國人民和其他各國人民建立神社進行祭祀。所謂“參拜靖國神社是日本的文化傳統,無可厚非”完全是站不住腳的,其實質是壓制日本人民恢復愛好和平的日本主流文化傳統的愿望,支持日本右翼勢力復活日本軍國主義文化傳統。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