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精英聲稱:中國已承受不起和美國沖突所帶來的損失》一文,與作者jm88860商榷。如有不當之處,敬請指正。
文中說:“合作還是對抗?這是當前中美關系的核心問題。”
本人認為:一、目前中美關系是合作的,是戰略伙伴。這是前提。二、在中美戰略伙伴關系中,實際上中國即有合作也有對抗,這種對抗主要體現在中國嘴上的聲明和抗議上。三、目前中美關系的核心問題應是不平等問題。即:在經濟上體現在美國對中國的侵略和壓迫上;在政治體現在美國對中國的孤立和瓦解上;在國家安全方面體現在美國對中國的顛覆和分裂上。而在這些方面中國對美國卻是畢恭畢敬。這就是不平等。這些不平等引起中國人民的極大反感和不滿。合作與對抗是一種形式,不是內容,因此,它不能做為中美關系中的核心問題來談。
文中說:“一部分人認為,種種事實表明,帝國主義稱霸世界的野心不會改變,帝國主義戰爭與掠奪的本性不會改變,帝國主義的亡我之心不會這個世界仍然"不是西風壓倒東風,就是東風壓倒西風",因而對美國應該拋棄幻想、立足斗爭。但許多"專家"、"學者"們認為,世界趨勢與潮流是一體化,中國必定要與以美國為首的西方接軌,搞好和美國的關系是中國走向世界的前提,為此,中美必須進行戰略合作。有的學者曾經獻計,說為了取得美國的信任,消除"中國威脅論",中國應該自覺地銷毀所有的核武器。前幾天,還有學者獻計,說中國的對朝政策,該變調時就得變調,理由是:隨著冷戰結束、中韓建交及中美關系的改善,朝鮮已經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戰略屏障。還有的學者主張"對日新思維"等等。眾說紛紜,不一而足。對抗還是合作?孰利孰弊?不妨箸籌一二。”
本人認為:作者雖然沒有例出這些觀點的學者專家是誰,但這些也能夠代表目前中國在如何對待中美關系上的兩種對立思潮。把它歸納起來:一是,看清帝國主義的本質,其亡我之心不死,拋棄幻想、立足斗爭。二是,世界趨勢與潮流是一體化,中國必須跟隨美國,并要取其信任。前者的觀點貌似中國左翼觀點,但其實不是。中國左翼持有的是毛澤東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在中美關系上是,以中華民族利益為根本立足點,在斗爭中求合作,求生存,求發展。當年毛澤東在處理中美以及與其它資本主義國家的關系上,就是這樣做的,對此有很多成功經驗。而后者的觀點是目前中國極右勢力的觀點。為了討得美國歡心而放棄國家主權,放棄獨立的外交政策,千方百計向美國示愛,其行為不是合作而是追隨,出賣國家和人民的利益而甘當美國的幫兇。
文中說:“先說對抗。對抗就有可能產生沖突。比如美國的偵察機來了,偵察船來了,你要是不溫順地聽任美國偵察,那就得冒沖突的危險,事實已經多次證明了這一點。而局部沖突累積,久而久之,就有演變成全面沖突的危險,一旦中美交惡,損失那就可大了去了。”
本人認為:對抗是一種行為,是一種姿態,但對抗絕不等于兵戎相見、狼煙四起的戰爭沖突。最近伊朗和朝鮮和美國對抗很是激烈,但并沒有發生作者所擔心的那種戰爭沖突。如何對待和處理“美國的偵察機來了,偵察船來了”之事,這是在原則上本不能討論的問題。不管中美之間是不是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其行為都是對中國主權的藐視和侵犯,這在任何一個國家都是堅決不允許的,必然要用導彈把它們粉碎性地歡迎下來。這是正招。如果你要是因此怕沖突怕打仗,那你就是膽小的兔子,不配在這個叢林世界里蹦蹦跳跳。“事實已經多次證明了這一點,”不知此話到底證明了什么,但我們知道毛澤東時代沒少把美國高空偵察機打下來,事實上打了也就打了,嚇得它不敢再來,直說中國OK,沒見有什么沖突發生。美國對中國大使館和飛機可以連炸帶撞,說是誤炸誤撞,對此我們也可以說是誤炸誤撞,按套路出牌。所謂“韜光養晦”外交之策,不是好東西,是奴才下跪之策,這里除了有貪生怕死和賣國可言,沒有絲毫計謀;步步退讓的結果就是給鼻子上臉。這是因果規律。為了國家主權,為了民族尊嚴,不管損失多么大,也要對抗到底。這是永遠不變的鋼鐵原則。況且我們料定它美國也不敢打。毛澤東早就看透了這一點,他曾對世界放過毫言:美帝國主義是紙老虎,我們捅了它一下也沒有啥。其實捅得根本就不是一下,而是好幾下。從這點看出毛澤東不僅偉大,而且還很謙虛。
文中說:“損失之一:美國會凍結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美國的一切資產,特別是存款,連帶著整個西方世界都對華人的金融活動加以限制。改革開放三十年,辛辛苦苦積攢下的錢,存在美國和西方,或者在美國置辦了房地產,開辦了公司,這一下全都泡湯了,改革開放的成果化為烏有,一下倒退三十年,多么巨大的損失呀!不要以為這不可能,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時候,美國就這么干的,直到七十年代尼克松訪華后才解凍。”
本人認為:這是以如對抗就暴發戰爭沖突為假設前提,所猜想出的美國對中方在美投資的打擊和經濟損失。事情要是到了這一步,這就不是一般沖突而是一場大的中美戰爭了。就算這種假設成立,但要知道這種經濟打擊也一定是雙向的。美國和整個西方世界在華投資也相當大,在華外資控股公司也相當多,因此我們也會學他們那樣打擊他們。而關鍵的問題是,對抗就必然發生戰爭沖突的這種假設的依據是什么?我們對美國說“不”,就是對抗,這就要發生戰爭沖突,是這樣嗎?如不是那作者為什么要把對抗解釋為沖突,言外之意不會是在給“韜光養晦”找什么理由吧?!當年在朝鮮和越南,美國都吃了中國的敗仗,美國至今還存有強烈的戰爭“恐華癥”,這是事實,美國憑什么要一意孤行和中國開戰。作者應當看到當今世界有核國家之間不能直接動用戰火的這一總趨勢。
文中說:“損失之二:美國會對在美的華裔嚴加限制,甚至可能投進集中營,連帶著整個西方世界都采取類似的舉措。這就更要命了。要知道,今天許多中國的"成功人士",妻子兒女都在美國,這樣一來,豈不是天各一方,再難相見!再想挈婦將雛,徜徉于哈得河畔,流連于華爾街頭,豈可得乎?不要以為這不可能,珍珠港事件后,美日開戰,在美日僑就是按此待遇,歷史已經上演過這一幕。”
本人認為:這又是一種帶有極端恐怖性的假設。抗美援朝時并沒有發生作者所說那種情形,再說這也不是決定是否戰爭的根本因素。現在決定中美發生戰爭的理素還沒有出現,但中美對抗是存在的。即使中國真正成為了美國的幫兇這種對抗也是存在的,只不過那是主子和奴才間的對抗,是奴才察顏觀色、小心翼翼的對抗罷了。
文中說:“再說合作。合作利益多多。利之一,來來往往方便迅捷,俗話說,"一等男人,國外有家",朝發北京,暮宿紐約,這是多么美好的生活啊!利之二,財產處置方便穩妥。如何處置自己的成果,始終是成功人士的一塊心病,沒有美國和西方這個渠道,計將安出?利之三,一切與美國相關聯的因素,如頭銜、身份等,都是重要的政治資產,可以得到有關部門的青睞,可以招搖過市,可以待價而賈,在高喊"打倒美帝國主義"的時代,這可是要命的,再回到過去,大大地不妙。”
本人認為:不完全是這樣。至少說官僚買辦主張的中美合作就不是這樣。他們主張合作的實質是賣國,最終讓共產黨下臺,把中國徹底變成美國的殖民地。合作不等于不對抗,只要有不公平就要說不,就要對抗而不能順從。如果中國非要死心塌地做美國的奴才,那就另當別論了。高不高喊“打倒美帝國主義”那要看美國的所做所為,它要是想推翻中國那就非喊不可了。
文中說:“利益決定立場。因此,盡管美國在中國周邊的包圍圈越來越緊,盡管美國針對中國的舉動和敵意越來越露骨,但許多"專家"、"學者"硬是不承認,硬是說中美關系越來越改善,這完全是實際利益決定的。
事實上,與美國的關系,究竟合作還是對抗,這并不是主觀愿望所能決定的。善良的中國人民是愛好和平的,但愛好歸愛好,愛好是代替不了現實的。現實情況是,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發展中,最大的外部障礙就是美國,美國是中國發展的實實在在的絆腳石。早在七十年代,美國的戰略學家就告戒美國說:一個統一的強大的中國,不管采取什么樣的社會制度,都不符合美國的利益。美國的統治者秉承過去老殖民者大英帝國的衣缽,在全球范圍內實行現代版的"大陸政策",任何時候都聯合第三、第四強國圍堵、打擊第二強國,就象當年英國所做的那樣,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一些人總幻想美國會比老殖民者仁慈些,無數歷史事實證明,美國統治者從來就沒有仁慈的概念,指望美國仁慈完全等于指望老虎發慈悲。也有的人指望著和美國的所謂密切的經濟聯系,這就更不靠譜了。不錯,今天中國和美國的經濟聯系是很密切,但二次大戰前德國和法國之間、和英國之間經濟聯系不密切嗎?美國和日本之間的經濟聯系不密切嗎?恐怕比今天中美之間的經濟聯系密切得多,結果照樣不能避免戰爭。別說經濟聯系,一次大戰的時候,歐洲主要參戰大國王室之間非姑表就是甥舅,屬于至親了,結果又如何呢?還有什么反恐合作,更是不著邊際,中國新疆、西藏的哪一次恐怖主義事件背后沒有美國的影子?今天的中國,面臨這樣波詭云譎的戰略險態,必須有"同敵人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對于頭號的帝國主義,三分合作,七分斗爭,把斗爭的手段準備得充分更充分,運用得徹底更徹底,以此才能立足于不敗之地。”
本人認為:不是“利益決定立場。”是思想即世界觀決定立場。同意作者對美帝國主義本質的看法。特別同意“對于頭號的帝國主義,三分合作,七分斗爭,把斗爭的手段準備得充分更充分,運用得徹底更徹底,以此才能立足于不敗之地”的說法。但美國對中國直接發動戰爭的可能性是極小的,它對所實施的戰略包圍其主要用于戰爭危脅和孤立中國。美國對中國主要采取的是顛覆和分裂的策略。所以,中國的主要矛盾還是在其內部而不在外部,在于中國私有化程度是不是進一步加深,在于社會貧富差距是不是進一步拉大,在于資本主義勢力是不是進一步壯大,在于社會階級矛盾是不是進一步地尖銳和激化,在于社會階級矛盾是不是能夠轉化為民族矛盾。而目前這些,不可否認它正朝著美國預期的結果快速地發展著,一旦成熟,也就是量變到質變的這個過程一旦完成,那中國將不戰自敗,自行崩潰,一個嶄新的美帝國主義的殖民地由此而誕生了。中國左翼現在已經清楚地看到了這些。
文中說:“遺憾的是,對抗是要付出代價的,而這個代價又恰恰落在了社會資源的主要持有人身上。從這個方面來說,危險在于,也許中國真的已承受不起和美國沖突所帶來的損失呢。”
本人認為:“對抗是要付出代價的,”也不見得;但一味地忍讓,最后一定會付出更加慘重的代價。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