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來了,司徒雷登
今天看新聞的頭條讓人感覺像生吞了一只蟲子一樣難受,2008年 11月17日,司徒雷登的骨灰葬于杭州半山安賢園,現任美國駐華大使出席安葬儀式,錢江晚報以萬分榮幸的歡喜心情報道了這件事.如同其當年的離去象征著美國對華干涉和文化侵略的失敗一樣,今日這位肩負美國使命感的教士挑釁意味深長的安葬同樣具有象征意義,象征著美國侵略的新勝利.現任美國駐華大使的出場,表明這次安葬不是個人事務,美國政府是清楚這一象征意味的,他們正享受著成功侮辱了中國人民百年抗爭的新勝利.
我們國內的某些先生們總是喋喋不休于司徒雷登是如何的中國化,給他"教育家"的頭銜,好像是一位被誤解和冤枉了的對華友好的外國人.這一切的謊言在差不多60年前,毛主席就洞悉其奸了:"司徒雷登是一個在中國出生的美國人,在中國有相當廣泛的社會聯系,在中國辦過多年的教會學校,在抗日時期坐過日本人的監獄,平素裝著愛美國也愛中國,頗能迷惑一部分中國人 ",他們忘記了,司徒雷登從他父親起就是肩負著美國人干涉東亞的使命從事文化侵略的尖兵,忠實而積極的執行著美國的對華侵略政策,毛主席早就認識到: " 美帝國主義比較其他帝國主義國家,在很長的時期內,更加注重精神侵略方面的活動,由宗教事業而推廣到“慈善”事業和文化事業。據有人統計,美國教會、“慈善”機關在中國的投資,總額達四千一百九十萬美元;在教會財產中,醫藥費占百分之十四點七,教育費占百分之三十八點二,宗教活動費占百分之四十七點一⑷。我國許多有名的學校如燕京、協和、匯文、圣約翰、金陵、東吳、之江、湘雅、華西、嶺南等,都是美國人設立的⑸。司徒雷登就是從事這些事業出了名,因而做了駐華大使的。艾奇遜們心中有數,所謂“那些在宗教、慈善事業和文化方面團結中美兩國人民的紐帶,一直在加深著美國對中國的友誼”,是有來歷的。從一八四四年訂約時算起,美國在這些事業上處心積慮地經營了一百零五年,據說都是為了“加深友誼”。"(毛澤東<"友誼",還是侵略?>)
中國的勞動人民早就認識到了這一點,中國的某些人難道60年過去了,還沒認識到?不是的,他們是不可救藥的,出賣中國,侮辱中國人民,在洋人那里討賞,是他們的生存之道. 毛主席對這些人的行為方式也早有描述"然而在另一種情形之下,則矛盾的地位起了變化。當著帝國主義不是用戰爭壓迫而是用政治、經濟、文化等比較溫和的形式進行壓迫的時候,半殖民地國家的統治階級就會向帝國主義投降,二者結成同盟,共同壓迫人民大眾。"(矛盾論)
就外國人而言,中國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分得清敵人和朋友,像寒春、白求恩這樣的外國人是真正的中國人民的朋友,也很清楚司徒雷登這樣的披著羊皮的狼。
錢江晚報在報道里有一句話"他(司徒雷登)一直希望能夠將骨灰送到中國。時隔46年之后,這一愿望才終于得以實現。"是的,當帝國主義者的愿望實現的時候,就是中國人民受到傷害的時候,今天中國人民再一次被侮辱,被內外勾結的反動派侮辱,革命人民的斗爭仍將繼續.
附文:
美國前駐華大使司徒雷登骨灰安放杭州
2008年11月18日 來源:浙江在線-錢江晚報
11月17日,司徒雷登的骨灰葬于杭州半山安賢園,這是燕大校友向老校長獻花。
美國現任駐華大使雷德出席當天的骨灰安放儀式。
杭州市民以及中外友人參加司徒雷登骨灰安放儀式。 他是燕京大學首任校長,說一口流利的杭州話,昨天(17日),他的骨灰葬于半山安賢園。 司徒雷登 魂歸故土 杭州耶穌堂弄是一條隱匿在市中心的小弄堂,緊貼銀泰百貨,平時來往的多是趕潮流的年輕人。很多人都不知道,一位和中國大有淵源的美國人曾出生在這里。弄堂里的銀杏和櫸樹曾見過他小時嬉戲的身影,藏在住宅樓群中的那幢兩層小樓作為他的故居已于三年前對公眾開放。這個美國人的名字叫司徒雷登,曾因毛澤東的《別了,司徒雷登》一文在中國家喻戶曉,他在中國的名氣也因此比在他的祖國美國還要大。 昨天上午,杭州半山安賢園,司徒雷登先生的骨灰安放儀式在一片肅穆中進行。回到中國安葬,是司徒雷登先生的遺愿,他自稱“是一個中國人更甚于是一個美國人”。 生于杭州 歸于杭州 低沉的音樂聲響起,在中外友好人士的注目下,司徒雷登先生的骨灰被輕輕安放在安賢園文星園,四周青松蒼翠,遠處青山環抱。墓碑上只簡單寫著:司徒雷登,1876—1962,燕京大學首任校長。 1876年6月,司徒雷登出生在杭州耶穌堂弄。少年時期的司徒雷登,能說一口流利的杭州話,也曾和小伙伴玩耍在西子湖畔的坊間里巷。1887年,他回到美國接受教育。1904年,他再次來華后的第一站仍然是杭州,這個他出生的地方又一次成為他新的起點。之后三年半里,他先后在杭州及周邊地區傳教、到教會學校任教。此外,司徒雷登還參與了之江大學的籌建工作。1919年,他成為燕京大學首任校長,并主持燕大校務工作達27年,1946年~1949年他曾任美國駐華大使。1946年,司徒雷登先生被當時的國民政府授予杭州市榮譽市民,并拿到了象征榮譽市民的金鑰匙。如今,這把鑰匙還靜靜地躺在耶穌堂弄司徒雷登故居。 司徒雷登的父親司徒約翰是位牧師,1869年來到杭州并開始在此傳教,直到1913年去世。他的母親瑪麗隨丈夫來華后,熱心于教育事業,曾創辦女子學校。夫婦二人和司徒雷登的一個弟弟都葬在杭州九里松墓地。司徒一家和杭州可以說是結下了不解之緣。 西子湖畔出發見證歷史風云 正是從杭州出發,司徒雷登先生見證了上個世紀上半葉發生在中華大地的一系列風云變革。著名歷史學家林孟熹這樣評價他:“整個20世紀大概沒有一個美國人像他那樣,曾長期而全面地卷入到中國的政治、文化、教育各個領域,并且產生過難以估量的影響。” 1949年,司徒雷登先生回到美國后患上了腦血栓,導致半身不遂和失語癥,于1962年9月19日在華盛頓病故。他一直希望能夠將骨灰送到中國。時隔46年之后,這一愿望才終于得以實現。 昨天上午,司徒雷登先生骨灰安放儀式上,司徒雷登先生秘書傅涇波的后人、美籍華人傅履仁老先生這樣說:司徒雷登先生的一生都奉獻給了中國的教育事業,回到中國是他最后的心愿。今天,中美關系已經歷了巨大的變化,有了相互理解和尊重的基礎,求同存異。 美國駐華大使雷德這樣說:中國是司徒雷登先生熱愛的國家,他出生在杭州,今天又回到這里,完成了他的人生旅途。他相信教育是加深兩國關系的重要途徑之一,如果他能看到今天的變化,他一定會非常高興。 杭州市副市長佟桂莉這樣說:今天,中美關系已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系之一,兩國人民在文化、經貿等各方面的交流日益加深,這是對逝者最好的慰藉。 錢江邊,西湖畔,這位杭州出生的美國名人,終于在杭州安息,在杭州歷史上留下了富有傳奇色彩的一頁。 滿口杭州話最愛杭幫菜 參加骨灰安放儀式的中外友好人士中,幾位童顏鶴發的老人最引人注目,他們是北京、上海、杭州等地燕京大學校友會的代表。 燕京大學校友會北京校友代表國仲元老先生把一捧潔白的百合花輕輕放在了墓碑前:“老校長,您安息吧。” 杭州校友代表姚林杰老先生則和記者談起了流傳在校友中的“司徒軼事”:“司徒雷登先生是個杭州通,杭州話說得比英語還要好,后來學著說上海話、寧波話、蘇州話都帶著杭州腔。他在杭州時總要到河坊街王潤興飯莊去吃飯,看看嘛藍眼睛高鼻子的,點起杭幫菜來有板有眼,把伙計都能聽得愣了:件兒要瘦、肥了倒胃;木郎豆腐多放胡椒,要燒得入味;響鈴兒要熬稍……這些話不是杭州人都聽不大懂的。”(注:“件兒”指五花肉,“木郎豆腐”指魚頭豆腐,“熬稍”是快的意思)。 “司徒雷登先生總說西湖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地方,這里就是他的故鄉。今天,他總算回家了。”姚老先生感嘆著。 |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