垮掉的一代
“在極度的時尚使人們的注意力變得支離破碎,敏感性變得遲鈍薄弱的時代,如果說一件真正的藝術品的面世具有任何重大意義的話,該書的出版就一個歷史事件。”——摘自對凱魯亞克《在路上》一書的評論。
凱魯亞克以自己的經歷和切身體會來為美國“垮掉的一代”正名,這本《在路上》無論從文學性還是趣味性都不忍淬讀。通篇描寫的應該是人的一種精神渙散、百無聊賴的狀態。主人公薩爾和迪安對待朋友、女人、親人都沒心沒肺,沒有任何道德底線,感情對他們來說可有可無,信仰也是。但小說評論家卻予以極高評價——“他們真正的旅途卻在精神層面”。不過,即使用"顯微鏡",我都沒能從字里行間找到屬于這兩位"精神導師"任何精神層面的東西,做人的任何品質全部揚棄,沒有任何價值觀,除了人的形體之外,什么都不再擁有,已徹底脫離社會人的范疇,象只流浪狗。
再讓我們從小說完成的時間來看,1957年,那是被稱為美國的轉折點的一年。這一年,美國經濟大蕭條再次降臨,被金融集團操縱的美國政策圈子為華盛頓選擇了錯誤方案,不是以促進工業和農業發展、技術進步和資本投資等措施來挽救國民經濟,而是將大量資本用于海外投資以滿足金融集團的利益,從而引發更多的資本從美國潰逃出境,結果國內工業快速萎縮,失業人口激增。
離岸美元大量流入歐州形成了龐大的歐洲美元市場,為美元成為世界貨幣打下了基礎。那一代美國青年命運多舛,金融集團利用了華盛頓期望恢復國內經濟發展、擺脫國內民眾譴責的政治意圖,慫恿華盛頓的政治高層發動了越南戰爭,那一代美國青年當中很多人一生都有揮之不去越戰陰影,而金融集團卻因軍事工業大發其財。由于工業基礎薄弱,很快69年美國經濟再次衰退,為防止黃金遭擠兌,71年尼克松徹底關閉黃金窗口,等于單方面宣傳布雷頓體系失效,但歐洲各國兩手滿滿的美元卻只能持有下去,只有保住美元結算貨幣的地位才能免遭巨大的外匯損失,世界經濟徹底被美元挾持了,這成就了美元霸權,美國的金融集團如愿以償了,從此脫離黃金羈絆的美元就象無所不在的幽靈一樣,成為絕大多數國家無法擺脫的噩夢,許多新興國家成了"奶牛經濟",不斷為美國輸入營養,為金融集團輸入世界財富??梢娺@即使不是陰謀,至少應該是金融集團的順勢而為,如果說這就是美國的國家大計的話,那么他所付出的代價卻是由“垮掉的一代”來買單的。
由于工業外遷和資本輸出,美國一直到60年中期工業仍處于萎縮狀態,形成了大量的失業人口,60年代中期,數百萬美國青年成群結隊地涌向大學,其實這就是“隱形失業”,大學生的人數從1960年的不到400萬上升到1975年的幾乎1000萬。而這就為華爾街另外發行數十億美元的國家擔保公債用于大學建設提供了借口。說到這兒,我們可能有點似曾相識,是的,我們的教育產業化從這兒可以找到淵源了。但代價是什么呢,社會各階層都有一部分人永久性地處于失業狀態,包括大學生。當時的美國與我們不同的是,政府鼓勵學生用“社會關系”謀取職業,也就是謀職前必須將自己打造成社會交際人。而我們這兒大部分都是暗箱操作,大部分的公務員穩定的工作都是通過隱蔽的私人裙帶關系得來的,這種占位帶有永久性,同時也意味著有相當一部分年青人被排除了這種不公平的游戲規則之外。
處于失業狀態的青年人行走于社會的邊緣,他們很容易離經叛道并否定一切價值觀。失去靈魂的軀殼魔鬼就可能乘虛而入,60年代中期,美國的嬉皮士運動為美國的一代年青人所接受,自此,搖滾和麻醉品成了這一代年青人的鐘受,精神幻覺帶來了神秘的非理性,由此取代了他們的信仰。時下的中國社會,蹦迪已成青年人的時尚,而服用搖頭丸等麻醉品在那些我們稱之為“混混”(社會邊緣人)的人當中越來越流行。
從美國“垮掉的一代”發端看來,國家政策成了看不見的推手。如果國家政策被少數利益集團利用甚或操控,其結果很可能與政策意愿大相徑庭,而如果以國家利益為重而使犧牲民眾成為一種制度性按排,那么這國家利益究竟是一種什么樣的利益,最終受惠的應該是誰?誠然,美國以犧牲“垮掉的一代”為代價建立了美元霸權,使得后來幾代的美國人過上了富有的生活,但沒有一個陰謀是完美的?,F在,美元霸權下的美國人富有的生活是以犧牲其他國家人民利益為代價的,最終發展到向未來嚴重透支的高額負債生活,這一點美國人從來就沒有自省過,現在卻是到了要還債的時候,而這一次是不是同樣以犧牲“垮掉的一代”為代價渡過危機呢?經濟危機每隔十幾二十年來一次,象魔咒一樣降臨人間,以"垮掉的一代"作為它的祭品。
經濟發展的終極目標是改善一國人民的生活,這恐怕是近代國家向國民所有許諾應有的題中之義,是不言自明的,但縱觀近代史,政治家們臺前幕后的做法都以所謂國家利益為重,最終總免不了有"垮掉的一代"為國家利益買單,這其間的邏輯不是很吊詭嗎?美國著名經濟學家曼庫爾.奧爾森的宏著《國家興衷探源—經濟增長、滯脹與社會僵化》為我們提供了一條全新的國家興亡更替的線索,那就是一代又一代人走過歷史,國家興衰成亡與每一代人血脈相連,但國家的繁榮與否總是與利益集團的強與弱成反相關,如果你"摘錯了骰子"一腳踏進了利益集團強勢的時代,那么就等于不小心踏進了地獄。
反觀我國,作為新興國家的我們發展必須以出口拉動型經濟為發端,這也無可非議,只是當一種努力成為“主義”或一種疑似宗教的時候,難免走上極端,再加上中國特殊的間架結構的官僚體制,更將這種極端推上了極致。多年來,我們以廉價的資源、環境的極大破壞、低廉的勞動力價格、大幅削減的稅收作為比較優勢來吸引投資,將工人農民逼向底線生存,為保證那些優勢,低工資、失業由此成了一種制度性的按排,這已經足足犧牲了一代青壯年的血汗,所幸的是,他們所受的自由化思潮沖擊很少,保持著勤勞樸素的傳統品質,任勞任怨,并未淪為“垮掉的一代”,但他們的下一代呢,他們的下一代也就是我們以及再晚些出生的這一代,當他們發現“勤勞致富”、“勤奮成材”已成為教課書里的謊言,他們的取向會如何?當他們最終會明白高校擴招只不過是對他們進行“失業緩沖”的制度性按排,而教育產業化只不過是以促進少數人致富和獲取進位資本為目的的政治游戲。他們會發現自己原來一直處于一個被市場主義徹底顛覆的世界里,而沒人能給他們一個合理的說法,他們最終會以自己的方式(成為“垮掉的一代”)給這個社會一個說法。事實上,他們已經“在路上”。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