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50后、60后的同志們,特別是那些已經退下來的50前的老同志們,湊在一起,談起過去的民風清潔、干部廉潔、夜不閉戶、社會和諧來,無不唏噓感嘆,詛咒“世風日下、國將不國”,很是懷念那動亂年代。單說干部,說過去的干部根本就看不出干部來,晚上下雪了,縣府大院里最先出來掃雪的就是那些書記、縣長們,老早扛著掃帚就干起來了,別的同志看到領導掃雪了,也慢慢加入進來,沒有人安排的。就是打掃廁所,領導和同志們也都一樣。也難怪,那時搞個人崇拜,毛主席說“要與群眾打成一片”、“黨的干部要以普通勞動者的身份出現”,他們就不折扣地照辦了;毛主席說為人民服務,他們就老老實實地為人民服務了。
那時,機關里的人員也還很少,多數縣局不過十幾個、二十幾個人吧,一兩間辦公室而已。這些年來,發展了,機關在逐漸壯大,人情關系逐漸淡薄,干部也越來越像真正的領導了。
其實那個個人崇拜的動亂年代,社會純正清潔的風氣也并不是隨著被徹底否定,就一夜之間變化了的,而是還有相當慣性的,這個慣性大概要延續到80年代末!是由量變逐漸演變成質變,完全符合事物的發展規律的。
先說機關的壯大。我們縣里的計劃局(那時叫計委)應該算個典型吧,過去可是計劃時代啊,計劃時代,幾乎所有的社會事物都要經過計劃局的,可以說上管天文下管地理,業務之繁多,可想而知。但那時,計劃局與其他大部分縣局一樣,辦公室都集中在縣府樓上,就占了一間大的辦公室(相當于兩小間)。人員十幾個,擠在一間,主任(計委)與打字員對桌,領導與大家說說笑笑,還時常搶著掃地打水的。
進入80年代以后,又增加了一間小辦公室,成了“主任辦公室”,主任終于獨立出來了,但副主任們還是與大伙“戰斗”在一起,主任與大家見面自然也不如在一起時多了。
90年代以后,計劃經濟過時了,開始實行市場經濟了,按理說這個部門沒什么用了,該取消了。其實不然,計劃局搬出縣府樓,征地另立門戶了,現在的計劃局早已是一座辦公大樓、幾座宿舍大樓的大機關了,人員發展到多少,恐怕都數不清了。
那天我到一個局里辦事,人家新搬了辦公樓,電梯上去,簡直讓人摸不到大門啊。局長的辦公室里外幾層套間,花草樹木,琳瑯滿目,雖然我們是小縣城,也可能是我沒到過大機關,我想布什的辦公室頂多也不過如此吧!
就人員的發展看,以我局為例,是從十幾個人發展到了一百幾十號人,這還得男同志50剛出頭、女同志不到50就內退(發工資不用上班了),好盡量精兵簡政呢。過去的辦公室僅一名打字員,一名主任。接待、寫文件、分發、守電話等等,就主任一人包了,好像也還不十分忙;現在不同了,這些活落已經由十幾人分工合作了,局長屋里抹桌子、沏茶水都有專人了,可見發展之大。以鄉鎮為例,前幾年合并鄉鎮,一個鄉里的副書記副鄉長有三四十個之多,還有若干助理的鄉長,這還不包括副鄉級的干部。一個小小的鄉長,還要若干助理,可見鄉長的工作能力了!那次要精簡機關,據說精來減去,到最后也就只辭退了一個看大門的大爺了事了。
再說人情的淡薄。過去的“戰斗”在一起,領導與同志們嘻嘻哈哈打打鬧鬧,領導工資高些,上班時還不時撈領導的好煙抽啊。下班以后,三天兩頭大家要湊一湊啊,那時可不去飯店的,就是去誰的家里,一般10次有8次要湊到局長的家里去。雖然同志們也許買瓶酒,也許提個罐頭,但算起來還是局長破費多,這還不算要局長夫人忙前忙后的,常常鬧得人仰馬翻。
那時上面到下面出發公干,很少很少聽說有吃公家的。比如,我們到鄉鎮,或者自己去飯館吃了,最多的是湊到臨近的某個同事的老家去,像是去做客一樣,格外親熱。現在已經不存在吃自己飯的情況了,公款互吃,領導招待親朋好友,家庭聚會,都在千方百計報銷去了,在自己家里擺飯桌恐怕也沒有了。網上討論一年全國到底吃到吃不到3000億,以我類推,以中國之大,以中國吃喝之普遍之昌盛,恐怕3萬億也不止!
人情關系的疏遠淡薄與辦公室的擴大也多少有些關系吧,過去人少一間辦公室,領導同志天天混在一起,官兵一致打成一片。而后,局長自己有自己的辦公室了,而后副局長們也搬家另過了,而后科室里的小頭頭們也紛紛有了自己的辦公室,從此再不能天天都可以見面了,如果隨便到別人的辦公室里,還有串崗之虞。比如,我們的局長吧,有時也能看到他的專車停在大樓下面,反正快有半年沒有見到我親愛的領導了吧,也許領導太忙了。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