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毛澤東廣場”擴建看“中華文化標志城”遭批
[ 原創 ] 兩江居士
東方網3月19日消息:經中共中央辦公廳最近批準,同意使用“毛澤東廣場”名稱,同意毛澤東廣場改擴建方案。按照改擴建方案,湖南韶山毛澤東廣場將在現有廣場和綠化區域基礎上新征用地31畝,使廣場總用地達10.3萬平方米。毛澤東銅像從現有位置向西南移動84.5米,面朝故居。改擴建工程計劃在今年12月26日毛澤東誕辰115周年前完工。這是湖南韶山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一號工程”建設的重點項目。
這個消息公布后,網上是鴉雀無聲,幾乎無人提出反對的意見。而出席本次“兩會”的山東濟寧代表要求將“中華文化標志城”300億元的建設資金納入國家預算,并且呼吁“全國乃至全球中華兒女要做的事只有一件,就是‘戮力同心,共同參與’。”此言一出,立即引起軒然大波,遭到廣大網民和115名政協委員的強烈反對,一時間成為眾矢之的。
同樣是一個與文化旅游有關的建設方案,為什么會產生兩個截然相反的結果呢?
我以為,這是由兩個方案所揭示的主流文化內涵完全不同所造成的。
改擴建“毛澤東廣場”從表象上看,是為了彌補現有毛澤東銅像廣場客觀上存在的廣場空間序列不強、廣場交通安全性不強、廣場銅像中心性不強、廣場外圍綠地特色性不強、廣場紀念集會功能性不強等五個方面的嚴重不足,而從實質上看,是為了更好地提升紅色旅游的文化內涵,是為了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紀念、瞻仰、學習毛澤東的需要,是為了更好地推動我國愛國主義教育的需要。毛澤東,作為一個世紀偉人,在中國人民的心中,在世界人民的心中,擁有無法超越的地位,是中華民族永遠的精神旗幟。胡錦濤同志說過:“中國出了個毛澤東,這是中國共產黨的驕傲,是中國人民的驕傲,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在為中國人民不懈奮斗的光輝一生中,毛澤東同志表現出了一個偉大革命領袖高瞻遠矚的政治遠見、堅定不移的革命信念、爐火純青的斗爭藝術和杰出高超的領導才能。在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壯麗歷史畫卷中,在祖國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錦繡大地上,都留下了他作為一代偉人的風采。他不僅贏得了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愛戴和敬仰,而且也贏得了世界上一切向往進步的人們的敬佩。毛澤東同志作為一個偉大的歷史人物,屬于中國,也屬于世界。”在黨的十七大會議上,胡錦濤更是充滿深情地強調要“永遠銘記毛澤東”。因此,改擴建“毛澤東廣場”是實踐胡錦濤同志“永遠銘記毛澤東”的充分體現,反映了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心聲。“毛澤東廣場”所展示的內涵十分豐富,無與匹敵。
就“中華文化標志城”而言,鄙博也認為,任何一個國家的文化都有它的發起地,而中國的文化一直是圍繞萬世師表孔子做文章。雖然以前也有過很多學說,也就是所謂的百家爭鳴,但中華文化從不互相否定、排斥,而是互相融合。這也是中華文化之所以源遠流長的原因,是中華文化的根。但這個根就一定是建設“中華文化標志城”的絕對理由?不一定的。我記得魯迅先生有一首詩是這樣寫的:“闊人已騎文化去,此地空余文化城。文化一去不復返,古城千載冷清清”。魯迅好有才哇,上世紀三十年代就預見了打著“文化”幌子行利益之實的唬人的行為,并且予以了尖銳的嘲諷和嚴厲的抨擊。文化的靈魂與核心是價值觀,而文化價值觀的最高表現形式莫過于一個國家的法律和制度。就我國的財政而言,體現的是一個什么樣的文化、什么樣的價值觀呢?據統計,2001—2006年全國文化事業的總投入是654億。你一個“標志城”投資要花掉全國六年文化總投入的一半,人們能接受嗎?前不久,陜西鎮坪出了個“華南虎”,在塵埃未盡之時,山東濟寧又冒出一個“文化唬”,政協委員不聯名上書、廣大網民不群起炮轟,那才真成了天下一大怪!“中華文化標志城”所揭示的內涵從本質上看,體現了當代“主流文化”的致命缺陷,反映了某些人好大喜功的政心!
令人欣慰的是,3月18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表示:“這5年,我要下決心推進財政體制改革,讓人民的錢更好地為人民謀利益。”這擲擲落地,斬釘截鐵的聲音,難道不是對那種已經變味的文化價值觀的有力校正嗎?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