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體上,針對國內物價上漲壓力和貨幣流動性過剩等突出問題,國家采取緊縮政策是符合實際的正確選擇。但是本輪調控在技術手段和時間窗口的選擇方面,令人不解。
全國兩會行將結束之際,在國家領導、兩會代表對宏觀經濟運行情況高度關注之下,釋放出了一系列虛實結合的調控信息。其中主要手段是,央行決定再次提高0.5%的存款準備金率,這是自2003年9月以來,連續第十七次提高存款準備金率,使之從最初的6%提高到15.5%,生效時間是今年3月25日。幾乎同時,美國一家新的QFII基金獲準進入。此外也有跡象顯示,股市再融資步伐可能放緩。
本輪調控的背景,是今年一季度的物價漲勢比較嚴峻。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物價漲勢不斷延續、又有自然災害影響加深、還有春節市場供求變化等原因,也有國內貨幣流動性過剩問題,因此實行包括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在內的緊縮政策,十分必要,并且也體現了落實國家政策的堅定性。但是必須看到,隨著春節已過和南方自然災害善后工作基本到位,物價漲勢在近期內應當有所緩和,因此在調控信息發布和時間節點選擇上,就有一定的靈活性。
而在物價調控成為重點之時,新的情況出現了。這個情況就是我國A股市場出現了十分嚴重的連續急跌趨勢。這種跌勢到正式發布緊縮信息之時,幾乎到達極點,滬深股指全面跌穿多個心理價位和年線后,再次出現加速下跌趨勢,形成我國股市創立以來極為罕見的不計成本、爭相出逃的非理性現象,股市內外出現一片恐慌。這就有必要作為國家宏觀調控的一個重要的參考因素。
在去年上半年的牛市中,由于多方面的引導和誘惑,我國有大量新股民紛紛入市,盡管他們缺乏股市風險意識,而股市漲漲跌跌也是常理,但就當時中小股民的進入時機和心理承受能力看,從宏觀經濟的發展狀況和新興股市的成長性看,股市調控的理性區域應當在滬市的4500至5000點之間,一旦跌破4000點乃至3800點,宏觀調控的措施出臺,很有必要考慮時間窗口問題。
假如這一點位沒有到達股市調控的預期底線,那么在預定時機照常發布緊縮信息,應當是可以理解的。但與此同時又重啟QFII擴容之門,這就難以理解了。決定提高存款準備金率,顯然是要抑制國內市場的熱錢流動;批準新的QFII進入,明顯又是吸引外資流入A股市場;在同一時間窗口兩者并行,其意義和目的何在呢?
如果國內基金沒有起到穩定股市的應有作用或者力量不夠,股市存在失血之憂或者跌勢超出預期,那么創立新型共同基金、加大基金融資步伐或者適度利用國家投資基金、以及延期發布宏觀緊縮信息等,都是一些比較有利的技術手段,但為什么在國內股民嚴重虧損的節骨眼上,不優先利用國內有利因素,卻引進QFII呢?難道它是中國股市的穩定力量?
虛擬經濟本身就是病體。無論推出股指期貨還是增加QFII,不管舉出多少理由,它們在本質上決不是股市的穩定力量,相反都將使股市的投機性和風險性大大增加。本輪調控組合和時間選擇,出現了相互矛盾之處,是有失誤,還是有貓膩,誰能對此進行解釋?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