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是一個人接受或認同一種人生哲理,包括對自己的人生哲理的肯定與認同。有多少個人就有多少中信仰的可能,即使是具有相同信仰的人,在一些細節上也會有差別。
信仰是自由的,這不僅體現在人在最初選擇上的自由,也包括改變信仰、重新選擇信仰的自由,或對自己信仰的哲理提出異議、修正信仰的自由,或同時具有多個信仰的自由。一個人同時具有多個信仰并不矛盾,因為人生活在社會的多個舞臺上,不同的舞臺需要人去扮演不同的腳色,因而就會有多重信仰。比如,一個江湖殺手,可以是一個至孝的漢子,信奉百善孝為首的哲理,但另一方面又會去剝奪他人承孝的權利。
宗教信仰是我們可以選擇的信仰之一,但信仰的群體一旦有了組織形式,往往會反過來制約其信徒,宗教就屬于這樣一種信仰組織。一個組織對成員的信仰制約,就是不容成員對所信仰的信條提出質疑、改變信仰,如果成員一旦發生這種情況,就會對成員采取懲罰手段:或開除,或體罰,甚至殺頭,哥白尼被害是最典型的例子之一。
組織對成員的信仰限制程度,取決于這個組織的社會地位。以宗教為例,在一個宗教政治化的國度,宗教的法律是國家法律的一部分,這樣的宗教組織不僅可以限制本教徒的信仰自由,甚至可以迫害非成員的信仰自由,殘殺異教徒,強迫他們信仰自己的宗教。在這個時候,信仰是存在的,但信仰卻沒有了自由。缺乏了自由度的信仰實際上已經不是真正的信仰了。
在宗教信仰上,中國可以說是一個比較幸運的國家,幾千年來,中國的百姓可以比較自由地選擇宗教信仰或不信仰宗教,你可以選擇加入宗教組織,也可以在組織外信仰宗教,甚至可以退出宗教組織(還俗)。這種現象的產生,根源就在于中國是一個皇權至上的國家。在普陀山的普濟寺前面,一共有五座橋,中間的橋高大堂皇,是天子橋,專門是供皇帝進寺時候預備的,二邊的橋次之,是達官橋,當然最外面的橋就屬于平民進出的了。導游在介紹這些橋的時候,我笑著玩笑說:“都說佛講究平等,看來還是無法平等,也知道拍皇帝的馬屁”,“皇權高于佛權嗎”,“看來佛法還是有邊的,這個邊就是皇帝”。
任何一種形式上的宗教一旦失去了政治的偏護,就失去了對他人的信仰強制手段,選擇權也就直接落入了百姓之手,這就使得中國的宗教具有更大的寬容。不寬容又能怎么辦?權力在他人手上,別人想怎么信仰就怎么信仰。
除了專職的教徒,宗教對其有一定的約束力之外,中國的百姓在信仰上完全服從于自身的需要。想生子求觀音,要發財請財神,若去病找道士,保平安供關公。這種以實用為原則的信仰,使得中國的百姓在宗教信仰上的界限變得模糊不清,而宗教之間也互相滲透,互為友好。
西游記可以說是一部典型的佛教、道教友善共存的小說,玉皇大帝有困難,可以求助于佛祖,而孫悟空這個保唐僧取經的佛界人物也經常上天向各路神仙求助。在陜西的一個小地方,我見過一個融佛、道、儒合一的寺廟,中間供奉的佛教人物,而二側廂房分別供奉的是道教人物與被認為是儒學思想的典范人物-關公等,三間房舍是直通的。不僅如此,像關公這樣具有極大影響力的人物也漸漸被吸收成為宗教人物,所以現在的佛教與道教神位上,都有關公的位置。
同一種信仰的人聚集起來是一種力量,尤其是同樣信仰的人數在一個地區占絕大多數的時候。而力量就意味著可以發展成為一種政治力量,所以在不開明地區,政教合一也不可避免成為一種很普遍的現象。歐洲早期的教會絞殺過哥白尼,也審判過伽利略,甚至廢除過不少國家的君王;現在絕大多數的伊斯蘭國家也屬于這種情況。政教合一的特點是宗教高于國家法律,排斥異教,極端主義思想高漲,但民眾對宗教的信仰也基于一種盲從的信仰,這與他們從小接受的教育與現行所處的大環境有關。
在蘇丹,我與當地的一位員工有這這樣一段精彩的對話,足以說明他們在信仰上的盲從性,對話是從他的提問開始的:
“你信教嗎?”
“我不信,我信我自己”
“為什么不信?”
“我為什么要信?”
“信教有好處”
“什么好處?”
“可以保佑你”
“那我問你,現在是你的生活好還是你的生活好?”
“當然是你好,但信教保佑你的未來”
“你說的也就是你的下輩子生活了。雖然你我都不知道下輩子我們具體是誰,但我想,你們已經信教好幾輩了,你的前輩肯定信教,到你這輩怎么也應該獲得保佑了,可為什么還不如我?”
“”他無語
“除了伊斯蘭,你知道世界上還有什么教?”
“基督教”
“其實還有一個很大的教,佛教,東方人,尤其是中國人很信奉它。我的祖輩是信奉佛教的,但從我父輩就開始不信了。不過現在的中國人還是有很多信佛教的”
“是嗎,這個我不知道”
“世界這三大教中,都信奉自己的神,都說自己的神法力無邊,都說可以保佑自己的子民,你說那個神更厲害?”
“我不知道”
“那你現在還信嗎?”
“信”
“”這下輪到我無語了
可以說,宗教的起源源于對學說的教條性理解與宣揚,但宗教的發展則基于信眾的無知、無助與盲從。
其實,中國并非沒有政教合一的現象,只不過這個宗教沒有在形式上出現,而是隱形于政治體系中,這就是統治了中國幾千年的儒家學說。中國的百姓可以不信佛教或道教,但中國人不能對經典儒家學說說三道四,更不能違背儒家的做人準則。雖然儒學在現代中國已經失去了統治地位,但這樣的傳統依然處處體現在這個國度的角角落落。“永遠堅持”、“堅決維護”、“在XX局長的英明領導下”下等等,無不隱含著宗教的鐵律。
如果說曾經的基督教與現在的伊斯蘭教社會中,是以教為政的話,那么中國幾千年來一直是以政為教。政教合一在思想體系上的特點,就是不容許他人對經典教條的懷疑,這是全世界的共同財產。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