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不到工作說全怪學習不認真。對嗎?微觀上對個人來也許有一定道理,從宏觀方面這個理論站不住腳的。
首先,就業市場容量就這么大,就算企業從高到低根據成績錄取畢業生,人人認真學習,難道人人就能就業了嗎。
其次,大家也知道,很多單位要不要你也不是看你成績的,有時關系更重要,特別是國企和私企。也許外企真的很看中你的成績和能力,但所有外企加起來又需要多少大學生?
再次,不認真學習是多大罪?如果認真學習只是為了自己有個好前途,能出國發展。那么對不認真學習的同學,又有什么好指責的,少個人搶飯碗不好嗎。反正大家想的都是為自己。而且,從我個人看來,工作實踐遠比學校學習來的重要,沒有工作的實踐,連方向都不可能找到,更談不上學好。
學習不認真也有很多原因,個人的和社會的。人是環境造就的,所以單單對個人的指責是無力的。當然到了畢業了,24,25歲了,自己只好對自己負全責。
(說實話,在當下這個環境,討論學習是否認真,真的沒有意義,掏空中國的個人奮斗太多了。)
大學生就業難,原因在哪?最直接的原因是擴招。但我覺的這只是表面原因。
根本原因是
1:政府戰略的失誤,主動融入國際產業鏈最低端。從改革以來,我國就利用比較優勢在國際市場中競爭,這個比較優勢就是廉價勞動力,廉價的資源和土地,還有廉價的違法成本。這樣一來我國成為世界車間是必然的,而且根本不值得夸耀。這些車間只要廉價的工人,對大學生需求不多。中上層科技人員和管理層都是“外國”人。資本都是追逐利潤的,無數的外資公司蜂擁而來,發達國家付出的只是美鈔,我國付出的是資源,環境,和工人的青春,得到的只是樣板城市和10%的買辦和老板們美好的生活。透支了我國未來50年的發展潛力。
2:過度的開放缺乏民族產業的保護。所有的發達國家,都是依賴民族產業起家,沒有一個國家是能靠外資發達的。92年政府喊出了市場換技術的口號,15年過去了,情況如何, 中國每個已開放產業的前5名都由外資公司控制,在中國28個主要產業中,外資在21個產業中擁有多數資產控制權。技術沒換到,市場卻被占的差不多了,非壟斷型國企破產了,收購了,大量工人下崗。民企也不搞技術了,轉攻低端。造造鞋子襪子。因為,讓尚顯弱小的民族產業和有百年資金,技術積淀的跨國公司“公平競爭”(其實都算不上公平競爭,看看地方政府引資的巨大讓步就知道)就好象讓小孩和大人決斗。失敗是必然的。可以這么說,非壟斷行業中,我國的技術研發平臺已經被摧毀了。因此,當你想到吸收就業人數最多民營的民營企業去發展,發現人家只要廉價勞動力。而外資帶來的那些崗位,與它消滅的崗位相比是微不足道的。
3:缺乏監督的改革,利益的重新分配。我不否認官員的知識文化水平是高于老百姓的,但我不認為他們的道德水準也相應比老百姓高,當有一堆沒人監督的錢放在你面前,不論精英還是老百姓都會伸手的。我國在從社會主義向資本主義轉型之中,大量的國有資產被精英瓜分了。這些國有資產當然也包含大量的待遇較好的國有企事業單位的工作崗位。一方面借口減員增效讓大量員工下崗,另一方面安排親朋好友擠進去。大學生沒什么關系一樣進不去。人是環境造就的,因此從個人品質上 對那些官員指責是沒有必要的,同樣的道理,想用XX代表,XX先進性,來提升官員的思想境界是徒勞的。
總結:所以,同學們,我們當前面臨的社會就是這樣。何去何從呢。希望悲觀是暫時的,徹底的悲觀后才能真正的樂觀。只有認清現實,才能下一步行動的方向。牛奶會有的,面包也會有的。QQ71685319
在找工作的大學生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