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漢字先生的“談南山馬《談談毛主席和文革的錯誤》”,并拜讀了南山馬先生掛在網上的所有著述,深有感觸。應該說,漢字先生對南山馬的評價非常到位。這確實“是一篇相當有深度、有分量的文章。看似行文潦潦,無遮無掩,又使人覺得草蛇灰線,疑竇叢生”。不過,南山馬的核心思想卻是一目了然的,即用公有資本概念來解釋建國以來的中國社會經濟文化的基本特征及變化。
應該說,公有資本并不是一個新概念。早期的經濟學家如孫冶方、顧準、卓炯等,都已經達到或接近達到這個概念,當今的絕大多數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事實上也接受了這個概念,十六屆三中全會則肯定了這個概念。南山馬的獨特之處在于,他認為自1956年完成社會主義改造之日起,這個概念就現實地存在著,而且是社會主義經濟的本質。因此,1956年以來的歷史就要由這個概念來解釋;而支撐這個概念及相關結論的基本論據就是生產資料的技術屬性,即社會化生產及社會分工。也就是說,既然社會主義生產同樣是社會化大生產,那么必然要以資本的形態組織生產,而這種資本當然就是公有資本。
我認為,從純理論的角度看,這一認識是非常到位的。南山馬并沒有給出更多的論證(應該說,南山馬給出了公有資本之后,又給出官僚資本、自由資本等等概念,其實有些模糊不清,給出的經濟形態概念也與一般理解不一致,并也沒有給予很好的解釋,因而引起一些爭議)。不過,最近一位朋友推薦給我的一本網絡著作《公有制市場經濟的核心邏輯》(http://my.hn8868.com/liuyi/index.htm)卻給出了論證。這本書非常值得關注,我也正在研讀,因而還不能進行全面評價。不過,如果這本書的理論是正確的,那么它的意義就無比重大,意味著社會主義經濟學、社會主義經濟史和經濟理論史要重寫。
我認為,南山馬用公有資本的概念來解釋1956年以來的歷史,是抓住了問題的根本。不過,這里還必須再進一步。不管是南山馬的論述還是《公有制市場經濟的核心邏輯》,都沒有意識到一個基本問題,即在社會主義公有資本生產之前,還必須有一個公有資本的原始積累階段。這個階段是不能由一般的資本生產及流通的理論來理解,而要根據《資本論》中“所謂原始積累”一章的敘述來理解。
因此,在贊成南山馬和《公有制市場經濟的核心邏輯》的前提下,還必須高度重視這個公有資本的原始積累過程。對于中國當代歷史研究來說,這一點又尤為重要。按照我的理解,至少,從1949年到1978年的歷史過程應該理解為公有資本的原始積累過程。用官方標準語言說,這個歷史過程就是初步建立中國社會主義工業體系的過程;而中國社會主義工業體系的初步建立,則可以視為公有資本大規模的原始積累過程已經初步完成。
理解這一點,是理解中國當代史的關鍵。為什么會有改革開放?現在的研究多半是歸結為小平同志的偉大和英明,歸結為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決議。這當然有一定道理。但是,如果把這一點視為改革開放的根本原因,那就大錯特錯,就不是馬克思主義的歷史觀。事實上,改革開放的根本原因當然是經濟上的。也就是說,當公有資本完成了原始積累之后,就必須按照資本的方式進行生產和流通,也就是說,就必須建立所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因此,改革開放是一種必然,而個人原因和個體因素只是提前或延遲這個過程的到來而已。以這樣一種觀點來理解當代中國史,就不會象現在所做的那樣,把歷史割裂為改革前和改革后兩塊,而是把歷史視為一個解釋整體,改革前的歷史是改革后的歷史的前提和基礎,改革后的歷史則是改革前歷史的延續。
抓住了這個根本點,當代中國史就說得通,并連貫為一體了。如果我們按照習慣的說法,把當代史分為毛澤東時代和鄧小平時代,那么毛澤東時代就是公有資本的原始積累時代,而鄧小平時代就是公有資本的大規模原始積累已經結束,轉入一般的資本生產與流通的時代。南山馬說毛澤東時代“是一個充滿激情充滿光彩同時又充滿錯誤的偉大時代”,這個話有相當道理,因為這正是資本原始積累的社會特征。馬克思就說過,資本的原始積累歷史就是血與火的歷史。
如果公有資本的原始積累是毛澤東時代的基本特征和使命,那么我們就能夠解釋這個時代的大部分現象,甚至所有現象。比如說計劃與市場的關系問題。事實上,這個時代的杰出經濟學家已經意識到市場經濟的重要性,陳云同志本人同樣對市場經濟有深入研究,而毛澤東本人也經常強調要重視價值規律。但正常的市場經濟對資本的原始積累來說不是必要條件,甚至在一定意義上還會阻礙原始積累過程,而全面計劃則是完成原始積累的最快捷的手段。事實上,傳統的計劃經濟對于資本的原始積累來說,不僅不是低效率的,反而是高效率的。現在的三流經濟學家從市場經濟一般理論的角度,都可以很容易評價傳統計劃體制的弊病。難道老一代革命家和老一代經濟學家都是傻瓜,看不到這一點?事實上,他們才是真正的精英,知道那個時代只能是搞全面的計劃經濟。只能這樣,才能在最短時間內完成公有資本的原始積累。現在一些著作總把毛澤東時代的血雨腥風歸結為毛澤東的個人原因或中國共產黨的一黨執政因素,這其實是把歷史簡單化了,是沒有看到這一段歷史背后的經濟原因。
當然,在公有資本的原始積累過程中也存在著重大失誤,比如,對農業生產方式和農業制度的認識就是其中之一。網絡著作《非主流的政治思考:兩個局外人的對談錄》(http://es.it270.com/topics/0000005961)對此有非常深刻與到位的分析,非常值得一看。不過,對于它提出的解決辦法,我卻不敢茍同。《公有制市場經濟的核心邏輯》也對農業問題進行了分析,在理論上似乎站得住腳,但它提出的農業資本化的對策是否可行,以及應該怎樣操作,卻是一個問題。南山馬的著述中似乎沒有注意到三農問題,這是一個缺陷。我認為,不理解和研究三農問題,就不能真正而全面地把握當今中國的社會經濟現實。因此,我盼望能看到南山馬先生把這方面的研究放進自己的總體框架內,得出精辟的結論,讓我們大家分享。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