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為何只能是中國特色的
所謂特色,就是說我有的別人沒有,或者說在層次檔次規模上等區別有相當大的程度。否則是無法稱為有特色的。
我們說,改革開放是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
這里,中國特色是社會主義的定語。也就是說,中國首先是社會主義的,其次才強調其中國特色。
這就已經表明,一方面,中國絕對不可能去照搬西方的社會制度,搞什么全盤西化之類的東西,另一方面,就是中國的社會主義又有與其他社會主義國家有所不同的地方,有中國自己的特色。
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中國特色呢?
看到這個問題,有的人可能會非常興奮地搶答是“市場經濟”。
這個答案準確嗎?這個答案是不準確的。大家只要睜開眼睛往全世界一看,就會發現,現在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都搞得是市場經濟嘛。這樣一說,大家心里應該沒有疑義吧。當然,這并不是說中國的市場經濟就沒有一點自己的特色,特色還是有的,但是不能說中國特色就是市場經濟,那樣是不能說服人的。
這里又有些人偏激地把什么假冒偽劣呀,貪污腐敗呀,制假售假呀,賣淫嫖娼呀,黑社會呀,黃賭毒呀,等等一些社會不良現象說成是中國特色。
這種說法也是不成立的,大家想一想,難道說這個世界上只有中國有這個問題嗎?顯然不是的,所以說,把這些不良社會現象說成是中國特色也是不能服人的。當然,由于中國社會的人口基數比較大,因而導致即使這些只是很小的一個比例,但給人的感覺卻是絕對數字大的驚人似的,這就容易給人造成一種錯覺。當然,就人口基數這個角度上造成的數字問題說成是有中國特色的,也勉強算那么回事吧。但是不能說中國特色就是這些社會不良現象,那樣的話是說服不了人的。
既然是中國特色的,那么反過來看就是,別的國家是無法簡單地照搬模仿的。
比如說,自從改革開放后,數據顯示中國已經日漸成為世界工廠,從中國生產的商品不斷涌向世界。作為對比,有人可能注意到了,為什么印度不能做到把印度生產的商品涌向全世界呢?按照主流精英的觀點,印度是又有私有制,又有市場經濟,又有多黨大選競爭,還說印度就是中國改革的方向云云,但是,為什么印度做不到中國現在能夠做到的一切呢?要知道,印度建國要比新中國還早一點呢,而且還是基本全盤照搬的西方制度呢。
說到這里,有人可能已經突然意識到了,要找中國特色,不是在改革開放中找,而是到改革開放之前去找,否則改革開放中出現的一些奇跡你是找不到答案的。
沒有新中國的成立,就沒有今天中國的一切,而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所以說,第一中國特色就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大家都知道,西方發達國家比中國要早上百年實現工業化,也就是說,中國處于落后需要追趕的狀態。那么,中國要想追上并趕超西方國家,應該選擇什么樣的趕超模式呢?
有人可能會說了,看看西方多么發達呀,就照搬西方制度吧。又有人說了,看看蘇聯多么牛逼呀,就照搬蘇聯吧。
蘇聯現在已經不用多說了,蘇聯連同照搬的東歐都已經成為歷史了,幸虧沒有照搬。至于照搬西方制度會怎么樣,那只要看看印度就行了。印度現在難道非常牛逼發達嗎?顯然還差得遠呢。還是毛澤東主張的獨立自主自力更生有道理呀。
對于處于追趕中的中國來說,如果采取西方的那種多黨大選競爭模式,那么,中國社會的力量毫無疑問將在無窮盡的競爭中內耗掉。而且,處于發展中國家而言,由于經濟軍事力量相對較弱,如果采取多黨競選的話,這個國家的內政是很容易被西方發達國家操縱的。再說中國的右派是極其沒有骨頭的,這是眾所周知的事情。
中國選擇了社會主義制度,但是又沒有盲目照搬蘇聯的東西,而是根據中國的歷史和現實相結合,采取有中國特色的社會制度,如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宗教信仰自由制度等。
在政治上保證有了中國共產黨的統一領導,才可能對中國制定實行長遠的趕超計劃。否則的話,如果搞所謂的多黨競選的話,那么各個政黨當然只會為眼前利益而取悅選民,那么所謂中國崛起自然只會化作一場幻夢。
也正是有了中國共產黨的統一領導,中國才能大規模的展開國家工業化,并以短短的二三十年的時間就走完了西方上百年的工業化之路,建成了基本自主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及國防工業基礎。而且在推進工業化的進程中,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現代產業技術工人,以及通過教育體制改革而普及全民基礎教育,這就為新中國鍛煉和儲備了大量的現代人力資源。
一個國家,尤其是象中國這樣的大國,如果不實現工業化的話,那么,就等于是連在世界上站穩腳跟的實力都不具備,更遑論什么崛起復興了。而不實現工業化,也就不可能發展現代商品經濟,更遑論現代市場經濟了。而沒有全民掃盲運動,沒有全民教育普及,就等于沒有現代化的人,沒有現代化的人何談現代化的國家社會呢?
至此人們就不難明白了,改革開放之所以取得奇跡,原來這一切的基礎都是在毛澤東時代奠基的。
相比于中國改革開放所擁有的這一切條件,印度當然只能是望洋興嘆了。也就是說,印度即使想照搬中國的改革開放經驗那也是照搬不了的,原因就在于此,這不就恰恰說明,這一切才是真正的中國特色嗎?
有人問了,那么蘇聯也有很強大的工業基礎,怎么未能象中國一樣創造奇跡呢?
原因很簡單,那就是蘇聯的改革開放沒有象鄧小平那樣提出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相較于蘇聯改革而言,中國改革堅持四項基本原則,這也是中國特色的。而四項基本原則本身的內容也是奠基于毛澤東時代的。
毛澤東時代由于國家工業化的原因,不能不影響到商品經濟的發展,但是,如果不先搞工業化的話,又無法發展現代商品經濟,更遑論現代市場經濟了。
這樣在毛澤東時代就面臨一個矛盾,如果放任商品經濟發展的話,那么工業化就要泡湯。以當時中國的經濟基礎而言,這樣的不是建立在現代工業基礎之上的商品經濟,那就不是現代商品經濟,這種商品經濟與清朝和民國的那種商品經濟毫無二致。換言之,如果搞這種商品經濟的話,那么毫無疑問,八國聯軍入侵的悲劇就會重演。
為了中華民族的長遠發展,毛澤東時代只能是優先實現國家工業化,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打下中國崛起的基石。而有了毛澤東時代打下的現代工業基礎,改革開放再搞商品經濟和市場經濟的話,那就是在現代的工業基礎之上建立的現代商品經濟和市場經濟了。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中國的改革開放才能創造奇跡。而這一切都是其他發展中國家所不具備的條件,這些條件是中國獨有的,是毛澤東時代創造留下的基業。這樣的中國特色,其他發展中國家當然只能羨慕了,而無法照搬了,這才是真正的中國特色之基礎。
綜上所述,人們現在應該清楚了,正是毛澤東時代通過對政治經濟文化等各領域進行了全方位的現代化革命,才打造了中國特色的根基。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