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早在19世紀中期就提出了“人的異化”理論,但一百多年之后的今天,人的異化現象仍舊無處不在,社會白領工作者的“螺絲釘”角色更加明顯,因為穿梭于社會分工時空之中而找不到自身的存在價值,每年都有大批人走上了自殺和自殘的道路,包括一些具有很高知識水平的專家學者;世界范圍的邪教滋生,無數生靈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精神食糧的困乏達到了相當嚴重的程度。面對這些社會現象,我們這些頭上罩有“知識分子”光環的所謂“社會精英”應當作何感想呢?從哲學、社會科學、教育學的角度出發,這不能不引出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關系問題,這一對關系對解釋社會“異化現象”具有根本的價值。
社會人的“異化現象”之所以會產生,關鍵地就在于現代科技技術和資本主義社會生產組織方式的結合,現代科技要求社會分工的細化和專業化,而資本主義精神以商品物質生產為核心,作為社會個體的人一方面為了維持生存必須在現代社會生產體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同時一種競爭意識激發的生活規則必然導致人的行為依賴社會物質世界的內在規則;正是在社會生產無限發展和人的物質需要無限擴展的惡性循環中,人們失去了自身的精神價值,淪為物質生產的奴隸,即所謂“人的異化”。人類社會發展離不開經濟的發展,也就是說現代科技和現代生產方式是必然出現的,但由此而導致的負面結果應當如何解決呢?核心的問題在于如何克服“人類的精神生產落后于物質生產”的矛盾,物質生產體系本身不能給出答案,自然科學技術不能提供結論,只有研究社會全面協調發展的社會科學特別是教育學能找到一條合理的出路,那就是通過科學認識和社會教育糾正社會的不平衡發展趨勢,通過對人的全面和素質教育,使之逐漸從對社會物質生產的依賴轉變為對它們的控制,從而找到自身存在的“本我價值”;這種教育的核心理念就是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完美融合。
通俗地講:解鈴還須系鈴人;人的“異化現象”主要根源于人的各方面能力的不平衡,主要是科學精神過度膨脹而人文精神相對衰微,那么克服這種現象的途徑就在于實現人的各方面能力的平衡發展,通過對人文精神的加強塑造來防止科學精神對人文素質的壓迫。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兩個多世紀的高度發展,主要的動力來自笛卡爾以降的“現代理性”思維模式和現代科學主義精神,人文主義知識在這一歷史階段雖然也取得了重大進步,但相對科學主義的勝利而言是落后的,所以科學技術和資本主義生產組織方式的牢固聯盟仍舊主導著人類社會的變遷。打破物質生產對人類自身的統治,必須首先發掘出人之存在的根本價值,這個價值不是地球生態的物質循環,而是人類生活意義的擴展和自我價值的張揚;這種擴展和張揚既離不開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物質財富的增加,也離不開人類對自我生活情形的創造,更離不開人類自由利用物質財富實現自我價值的社會存在機制,這就需要通過普及人文主義精神來達到目標。同時,人本主義作為科學主義的一個對立面而出現,體現了人文精神的發展,但卻又陷入了反科學主義的處境,將科學與人文對立起來的做法值得思考,馬克思的辯證唯物主義為我們提供了有益的探索;至少就目前來看,科學發展作為一把“雙刃劍”還沒有表現出與人文主義精神水火不容的跡象,它們還存在調和的可能性。
總之,通過對馬克思主義“異化理論”的考察,我們認為資本主義制度內在的“人依附于物”的現象是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發展不和諧的體現,尋找克服異化問題的出路在于人文主義精神教育,通過提高人類的綜合素質能力來改善資本主義生產組織制度,使科學技術成為人的“所有物”和實現自我的工具,而不是相反;科學主義和人文主義的適當關系是人類社會平衡的重要尺度,也是探索人類社會美好未來的突破口。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