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利用人才應該向漢武大帝學習
我國人才大量流失,不得不說是我們國家的一大損失,在一定意義上說是我國政策上的失敗,更可悲的是面對如此的情況,政府又無計可施,就像一個人看著自己即將死去的親人那樣,明明知道他馬上就要死去,卻又沒有辦法去延長他的生命一樣的難過。在人才流失問題上,政府的“大腦”突然癱瘓了,成了“植物人”,接著各種問題就出來了,一切問題造成了我國經濟、政治、國防、教育、衛生、法律等方面的落后。
針對人才的流失,我認為并不是真的無計可施,所謂無計可施,只是政府的借口,“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只要政府略施小計,一切問題都會解決。這里要什么“計”,那么就看政府會不會制定方案,來個行政改革了。我建議,中央利用人才上,應該向漢武大帝學習,漢武大帝怎樣利用人才的,我們先翻開歷史來看看。
漢武大帝時代可謂人才濟濟,論武才,有李廣、衛青、霍去病,論文才,有司馬相如、司馬遷,司法專家有張湯,政治家有公孫弘等,漢武大帝時代能夠出現那么多的人才,很大一個原因就是他敢于拋棄陳舊觀念和制度,大膽地使用人才,而且有一個很好的制度就是公開在全國選拔人才,由地方推薦德才兼備的人到中央任職,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公孫弘,公孫弘六十歲才被地方政府看中并推薦給中央,他四十歲才開始讀書,最先讀就是《春秋》,而他能夠被推薦到中央的原因主要是因為他是個孝子,古代最看重的就是孝,這跟那時崇尚儒家思想有關。而他被推薦以后,第一次因為漢武帝要打匈奴,公孫弘出了個“餿”主意而使得漢武帝不高興把他給“趕”走了。第二次還是同樣的方式被推薦到中央,那時他七十歲,總結了經驗,公孫弘發揮了他的聰明才智,使得漢武帝對他非常看重,而且非常的信任他,他在對漢武帝的政治霸業也立下了汗馬功勞,最后是死在辦公桌上,他是漢武帝時代六個宰相中唯一做到死的人。從公孫弘這個例子可以看出,漢武帝是個明君,他對選拔人才上,不會過問這個人的出身和地位,只問他能夠為國家出謀劃策就行。
再看看漢武帝是怎么用衛青的。衛青是漢武帝的老婆衛子夫的弟弟,也就是漢武帝的小舅子,當時衛青只有二十歲,但漢武帝并不是因為衛青是他的小舅子而重用他的,而是看到他的軍事才能,大膽的起用他,任命他為大元帥,帶兵攻打匈奴,而把著名的武將李廣任命為副將,各帶一路人馬,事實證明,衛青的確是把匈奴的后勤部隊給打敗了,而李廣卻被匈奴打的全軍覆沒,被匈奴抓了,最后不知為什么逃回來了。這里說明漢武帝是很有眼光的,能夠把一個毫無戰場經驗的人任命為大元帥,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估計都不可能有哪個國家元首敢這樣任命一個人做大元帥上戰場帶兵打仗的。
漢武帝能夠爭霸匈奴四十年,除了他的膽識外,更重要的是他的眼光,制定了一個利用人才的辦法制度,使得全國很多有能力的人才能夠被發現,能夠被起用。如果沒有這個選拔人才的方法——直接由地方推薦賢人,那么就不可能有那么多的人才為他效力,漢武帝的開明,使得人才沒有外流,使得國家能夠利用,使得漢武帝時代影響了整個世界,也改變了整個世界。
現在國家的“人才”選拔方式基本上就是公務員考試制度,通過考試,誰考的分數高就用誰,而不是看這個人的綜合實際能力。而且由于某些腐敗官員的暗箱操作,使得一些沒有考到的人也一樣成為國家工作人員。國家最看重的是學歷,認為學歷越高越,這個人的能力就越強,而不知道實際上很多是書呆子,只會考試,并沒有多少實際操作能力,而國家的公務員考試最后只會使用越來越多的書呆子來治理國家。 這也就是國家為什么會有那么多的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那么中央政府是不是也應當像漢武帝那樣大膽地利用人才,用同樣的方法在全國選拔人才呢?不管這些人才的出身如何、地位如何、學歷如何,只要能夠為國家出謀策劃,促進國家的發展就行了?!安还芎谪埌棕垼軌蜃サ嚼鲜缶褪呛秘垺保瞬攀菄业闹匾Y本,沒有人才,國家就很難發展起來,而現在我們國家的人才大量流失,主要是因為沒有像漢武帝時代的人才選拔制度,如果國家現在能夠學習漢武帝選拔人才,大膽使用人才,廢除一大批在任的庸才,給整個國家政府部門“大換血”,我相信中國在不久的將來又會成為第二個漢武帝時代。
選自莫冬作品《百姓論壇》2007年9月15日星期六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