訾某只是現實媒體中一個拙劣造假的倒霉蛋
毛牧青/文
近來,一件“紙箱包子”事件引起社會大嘩,鬧的高層責令有關部門給予查處。結果調查顯示:這起“紙箱包子”事件純屬無中生有的臆造。事件的始作俑者為“北視”的記者訾某。
訾某在激烈同行競爭中,或許為了名利,或許為了獵奇,借助現實發揮中國特色記者的“合理想象”成分,制造了這起假新聞丑聞,使本來誠信聲望不太好的官方媒體再度被推向被抨擊的地步。無論對媒體,無論對其個人,都不能不說是個悲劇和教訓。
坦率講,俺干過新聞工作,深知我國新聞工作者的艱辛——這種艱辛主要不表現在到處找新聞找線索上。對于一些內在的苦衷,大凡干過記者的同行都有深刻體會,俺不再羅嗦。不過客觀講,俺挺同情訾某的。他之所以被曝光被法治,只是他在一個客觀的大現實面,對一件真實存在的事情做了錯誤方式的曝光。這種錯誤恰恰犯了新聞的大忌——失實和造假。而這種失實與造假正是當前上上下下極為關注民生的敏感的事情。因此,俺認為訾某只是現實媒體中一個拙劣造假的倒霉蛋,屬于那種造假“太實誠”恰巧“溜子撞墻”而被抓的反面典型。
明眼人剝去一些表象迷霧,不難看出這件單純假新聞(請注意:俺僅僅就這件“紙箱包子”事件而言)的背后,客觀上反映社會上諸多的商品造假、相當多的食品害人的嚴酷事實背景。由于這種客觀的事實(嘿嘿,暫且叫“新聞題材”罷)耳聽目睹多了,自然下意識的就會在腦海中合情合理產生“創作”腳本——呵呵~~信手拈來。真是一種得來全不費功夫的“來于生活,源于生活”的復本——一種貌似張冠李戴、卻反映現實本質的一個活生生的題材的影象翻洗。因此,這種造假的“第一手資料”絕不是空穴來風的臆斷或捏造。
訾某之所以倒霉。就倒霉在大環境下的事實下,不顧具體事實的造假方式方法上!
現實中,大約誰也不敢閉著眼睛篤定說:我們社會上根本沒有或者很少有假冒偽劣商品充斥市面。從早期的注水肉,到近年來的諸如假化肥假種子假奶粉假品牌陳化糧黑心棉毒月餅毒白酒毒藥品毒火腿毒蔬菜等等等等,我們的社會每天每時不斷發明著造假害人的“天分”賺黑心銀子的這種“發明創造”和侵權行為。即使現實中沒有具體的“紙箱包子”現象,大約俺寧可相信疑似“紙箱包子”的現象大量存在的事實。只不過那里面可能不是“廢紙”,可能是其它害人的物質罷了。
以上只是關計衣食商品上的“假”。那么那些假警察假軍人假博士假和尚假記者假文憑假證件假導演假高干假政績假教授假專家假乞丐假成果假足球假歌唱假貨幣假學術黑哨等等等等的各行各業卑劣現象,俺還沒涉及到呢!
俺在一個市場執法監管部門工作,多年來見的類似的流通假冒偽劣商品事件太多太多。然而,這些現象非但不見減少,而且逐年翻著花樣遞增。俺曾寫過不少此類文章,也曾說過:隨意拿出俺一篇早年間的文章,不必改動一個字,保證不過時。這說明什么?難道不是我們各級包括民間你我他都應該深刻反思和自問的么?
再說新聞。我們現在許多新聞或報喜或不報憂,或瞞真相,或嚴重失實(相當多的是有意不說實話的造假)。為什么現在人們對許多官方媒體質疑不斷,這大概需要這些媒體認真捫心思過才是。新聞的生命在于真實,客觀。不能恣意強加自己并不成熟抑或獨斷的偏見觀點,這種作法除了誤導人們的合理思路外,大約更壞的結果是造就一批以此為“范本”的假新聞假記者假編輯,導致許多“新聞”像小說,有的像“天方夜潭”。這種勢頭的存在,激勵著人們竟相效仿。如果你稍微留神,或者在不經意中,不難發現我們周圍不少“新聞”假的成分居多。在這樣的環境熏陶下(包括急功近利追逐名權利),焉能不出訾某這樣的“假記者”怪胎?不繼續出“假新聞”那才真奇怪哩!
尷尬的“假新聞”,實質凸現一個令人深思社會的問題!
隨著官方發布告示稱“紙箱餡包子”為虛假新聞,“北視”向社會道歉和當事人訾某被刑事拘留,沸沸揚揚的“紙箱包子”事件總算基本落下帷幕。然而這件事情給人留下的反思卻是沉重的:在質疑媒體新聞的真與假的混沌中,誰敢保證未來不會繼續出現“紙箱包子”假新聞和類似“紙箱包子”這些傷天害理(尤其是各行各業產品商品人際交往等方面)的“造假”現象呢?
2007年7月25日下午草就
附:六年前的舊文章:“放心”多了不放心
近幾年“放心××”的“承諾”字眼用的頻率多起來了,比如“放心豆腐”、“放心菜”、“放心礦泉水”、“放心藥”、“放心酒”……喊得價天響,從最初的“放心肉”到前一階段的查處的“黑心棉”、致癌大米到最近被查出的南京冠生園用過期的餡做月餅等事件,又產生“放心棉花”、“放心大米”和“放心月餅”,可謂“放心”的東西有增無減。其實自古以來人們常談及“放不放心”,是對人或事的一種“誠信”的懷疑度。若是談放心內容多了,便使人產生疑竇來。
“放心”的東西喊得多了,逆向思維一下證明不放心的東西多了。一個處處叫人“放心”的氛圍只能導致人們的處處不放心憂慮;叫人不放心的東西多了,除了說明當今經濟環境的不正常和造假者的“春風得意”外,也反映一些政府部門和執法機關的管理不嚴。道理很簡單:誠信是規范有序市場的準入證和通行證。
記得50年前抗美援朝時期,我國出了一個黑心的奸商叫王康年的,他用發霉的面粉制作餅干,用腐爛棉花制造急藥包,高價賣給國家用于志愿軍的后勤上,結果我們無數志愿軍戰士沒有犧牲在敵人的槍炮下,卻倒在王康年的“食品”和“藥棉”的毒害和感染上。當年的王康年被我們斃了,卻起到了殺一儆百震懾力量,挽救了一大批正想步王康年后塵的不法分子,當然也保住了大批志愿軍指戰員的生命。今天,可謂假貨泛濫成災、信用蕩然無存,給生命財產造成極大傷害而民憤鼎沸。但要遏止瘋狂的造假分子和販“毒”現象,筆者認為,對無數害人、破壞國家經濟秩序、損害國家聲譽的“劉康年”、“張康年”,我們只能拾起50年前的鐵拳“大開殺戒”,我們不該心慈手軟、重蹈過去僅僅局限于教育、處罰的傳統手段上,不管是制造者還是保護者,都應該施以重典給予嚴厲的打擊(豈止打擊,應該是鎮壓?。?。
看看今天像割韭菜那樣,割了一茬又冒出更多來見怪不怪的造假普遍現象,我們只能感慨執法的無能、力度的軟弱。更遺憾的是仍在“放心”詞語上搞什么“承諾”,根本不是在從源頭上斷絕造假現象和財路。如今老百姓已經聽膩了“放心”二字,他們需要的是真正的“放心”,而不是紙面上、口頭上、承諾上的“放心”,因為這樣的放心只能叫人感覺不放心。從目前我國國情上講,單純依靠消費者的自我保護是軟弱無力的,更重要的是政府和職能部門的權威和自身法治的意識。我們不是常常譴責商販的黑心缺德么?其實更重要的是該是我們如何重新審視我們的產品收購制度,重新審視我們的商品的質檢制度,重新審視我們對假冒偽劣現象的防范,重新審視我們的法治和道德的重塑,重新審視鏟除這種現象的決心和實際作為,而不是狹隘的地方保護主義的泛濫、部門利益的掣肘和急功近利損害后代“業績”的虛偽現象上。
當年朔州毒酒案使大批白酒廠效益陡減;不久前冠生園黑心月餅令月餅市場癱瘓,“假作真時真亦假”,假冒偽劣株連無辜的危害這些年我們見得還少嗎?面對“放心”多多反?,F象,人們確實應該好好反思了。
市場沒有再喊“放心”二字之日,便是市場規范有序之時——這是真理! (毛牧青)
2001年10月4 日
11年前舊文:給“文抄公”曝曝光
從不絕于耳的喊打聲中,便知人們對假冒偽劣產品的憤忿。可文壇上的“打假”,似乎沒引起太多人的注意,近來“文抄公”見風長的趨勢,就是佐證。
如今干啥干好了都能賺錢.剽竊、抄襲他人文章,自然不失為一種生財之道。于是乎,“文抄公”們面不改色心不跳的“作案”。他人之物,信手拈來,名利雙收,那感覺好極了。
時聞平日敬仰的“大家”們為抄襲、為版權撕破臉皮,亦聽師生間因剽竊對方成果對薄公堂,難道時風使然?叫人好生黯淡。鄙人不才,后半生干了小報編輯,面對綜綜稿件,何為抄襲、剽竊?倒也時時犯真糊涂。譬如一則消息,張三李四各署己名,一個面孔下來,卻說是借鑒參考所為;一篇理論文章,通篇轉抄或大段摘錄,偏說廣引博征所使。文藝稿則更奇巧,雀斑改麻子,心臟病改肺結核,一竿子下來赫然署上篡改者的芳名,卻也心安理得。你若貿然批評,他還振振有辭:“不是剽竊,乃本人舉一反三,啟發思路所得?!币桓北辉┣臉幼印?BR> 乳山某生寄小小說《兩碗羊雜湯》于我,文筆不錯,便刊發了。不幾,萊西一讀者點破,此文乃抄襲山東某報《吃面條》一文。查找一對比,屬雀斑改麻子類的抄襲。
濰坊某報某編輯,稍有名氣,屬余未見面的文友。一日刊發其《以公為家》一文(標題為鄙人所改),濟寧一學生將去年《微型小說選刊》上的原作《有空就鉆》寄來,說那文是抄襲該文的。對照一讀,雖筆法相異,但故事情節一統,大約屬剽竊故事構思一類。
某公是我市的熱心“撰稿人”,一日寄來新聞“作品”??赡茉摴枇祟^,竟將我報兩個月前轉載的《漢正街出現業戶辦“大學” 》一文署上自己的大名一字不漏地抄寄過來,被余當場“斃”了。沒想該文又在其它幾家報上頻頻出現,令人防不勝防。
太累,信手從書堆里抽出一本兩年前出版的《小小說選刊》清閑腦子。不經意中一篇《入場券》的文章闖入眼簾。嗚呼!這不是我報年初登載的么?這位來自連云港署名某某(大約是位女士)的連題帶文竟也一字不差地抄將過來,差點叫我張了個子。這位某女士與上述某公恐怕屬那批實實在在的“拿來主義”者無疑了。
“文抄公”泛濫,一時亂云飛渡,編輯閱歷有限,猝不及防?!凹僮稣鏁r真亦假”,恐怕今后諸公再來稿時,便不得不打折扣了。
社會上有“不拿白不拿”之說,想必“文抄公”篤信此道,引發“不抄白不抄”來。鄙人好犯牛脾氣,干脆“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也來個“不曝光白不曝光”,讓諸公們伴隨“大作”統統見見太陽,叫他們無顏再見“江東父老”。 (毛牧青)
1996年10月16日
10年前舊文:由“三不承諾”想到《小學生守則》
眼下“承諾”風仍炒作的乒乓作響,然而有許多空洞的“承諾”實在不怎么樣。
前幾天,我市某市場生肉銷售業戶與當地市場管理部門簽訂了“不出售注水、病死肉;不出售未檢驗生肉;不短斤少兩”的“三不”承諾責任書。乍聽后立馬拍了巴掌,可手尚疼時又覺得不對了:這應向司法部門“承諾”的不犯法事,干要吃好肉的消費者屁事?作奸犯科,治罪都不冤枉,你還敢用病死、米豬肉來害人,膽子也忒大了。不過這簽訂責任書的矛頭錯啦,應指向劣質肉的源頭——生豬售販、檢疫和屠宰點才是。
我這樣說絕非有為少數違法生肉販推卸責任之嫌,只是說明上述那種“承諾”方向既偏又無多大意思。絕大多數業戶誰不想賣好肉?去年底,李滄區出了個不賣米豬肉的東北業戶張云斗,幾家新聞媒體也著實炒了一陣子,結果張云斗“塞翁失馬”,一時名利雙收。坦率講,張云斗只是做了一件不犯法的小事,在當今文明國度里,無論從良心還是從道德上講,犯不上大潑筆墨去宣傳、學習,那畢竟是做人的最起碼要求。然而,這不足掛齒的事卻迫使我懷著極為復雜和酸楚的心情去采訪、報道他,使我不得不感嘆如今道德的淪喪和人心不古。
把一些最起碼做人標準的東西硬拔高搞成什么“文明語”、“承諾”和“忌語”,忽然使我想起《小學生守則》,上面寫著一些讓小朋友從小就要做好的起碼標準,如“愛學習、愛勞動、愛祖國”、“講文明、講禮貌”、“要誠實”乃至“愛護公物”、“不打人罵人”等等。沒想到今天早已為孩子師表的叔叔阿姨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們,卻又喋喋不休重彈幾乎與《小學生守則》無二的所謂“忌語”、“承諾”,難怪有些孩子嘲笑自己的父母從小就沒學好《小學生守則》。
那么,就讓我們先一放“承諾”,回過頭來跟孩子要本《小學生守則》,從頭認真學學罷! (毛牧青)
1997年5月17日
11年前舊文:且給承諾降降溫
這年頭興什么就炒什么,如今又刮“承諾”風。熱得很!
據說煙臺是“承諾制”的濫觴,煙臺搞得不錯,新聞媒體那么一噓嚯,全國便竟相仿效。說來也怪,凡事只要“一窩蜂”趕時髦,結果準破相。筆者這些年聽慣了不貼實際、光喊不做的事,起初對“承諾制”并不介意,只是隨著喊聲越響而身邊只承諾不兌現的小事仍不減少,方才注意起來。君若不信,請看舉例:
7月1日,北京出租汽車管理局公開承諾“不拒載、不多收費、有零找零”,呼吁社會監督。四十天過去了,該拒載該宰客現象依舊,群眾反映強烈。這些都是我從中央級新聞媒體上聽到看到的,決不敢瞎說。這是首都。
換到我市,先是一些商家簽“承諾無假貨書”,繼而一些公用事業單位承諾大登其報,隨其后大批服務部門也隆重“承諾”,吆三喝四,好不熱鬧!
一日飯余,我興致正濃地看著電視,便被門外的女高音打斷:“每家交一塊二啦,買煤氣管的卡子啦!”門一開,一手交錢,一手交貨,不容二話。問其何故,答曰:“市里的要求,誰不買出了問題誰負責。”大帽子一亮我立馬掏錢?;仡^一想:不對了,要是為了安全煤制氣部門應服務到家給按上,干嘛收了錢扔下卡子就走人?里面的蹊蹺,只有鬼知道。這也算是“承諾”?
眼有小疾,中午去被譽為“生命綠色通道”、講醫德的典范市立醫院。眼科一點半上班,可快一點五十了,才見掛號的護士小姐姍姍來遲。面對掛號者的怨言,她一臉不屑。趕快掛上號看病,一位男醫生冷冰冰地拋過一句話:“需要動手術,下星期二來吧?!眴柶浜喂剩鹪唬骸笆中g室被一個外商吐了一地。”吐了打掃一下不就得了,干嘛非要拖到下周二?說到底,那天是周六下午,不愿再干罷了。這也是“承諾”?
我敢說,上述一些單位只“承諾”而不踐諾,只會給老百姓留下口實:你連最起碼的職業道德和職責范圍基本要求都做不到,侈談“承諾制”還有何用?中國老百姓最可愛又最可悲之處,就是你滿足了他起碼的要求他就高興。你連這點都達不到,他不罵娘罵誰?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凡事還是實際點好,老老實實開始先從最根本的基礎做起。記住:別說過頭話。一過頭,就成吹大牛了。
我無意貶低真正承諾制所取得的效果,為免引起非議,特此聲明一下為好。 (毛牧青)
(1996年9月18日)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