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菊走了,留給人們的悲痛與思索
[ 鄭華淦 ]
強國論壇深入討論區發表時間: 2007-06-03 10:38:41
69歲的黃菊走了,人們在哀痛與追思的同時,也對中央高層領導在任期內病逝感到非常惋惜。按現在中國的科學技術特別是醫療水平,按中國人目前的平均壽命看,黃菊的病逝,都讓人們感到實在是早了點兒。
目前,不僅是在資本家工廠內,工人存在著超強度的勞動或從事著有損于身心健康的工作,就是在科學家、教師、公務員隊伍以及其他知識分子階層,即所謂的精英階層或稱之為“白領階層”,都一定程度上存在著“過勞死”的現象,有的甚至是從事醫學保健的專家、大夫護士等,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不太注意日常的健康檢查,不重視醫療保健工作,有的青壯年、有的在中年或剛步入老年隊伍便因病不治而逝世。
存在上述情況,除了由于個人本身身體素質、遺傳因素以及長期不良的生活習慣所決定外,社會與生活環境的影響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我們生活的這個社會工作節奏在加強、工作壓力在加大,自然環境在進一步的惡化,所有這一切,都嚴重地威脅著人們的健康甚至生存。我們看看自身生活的周圍,有哪一條河流是沒有污染的?有哪一個地方的空氣是清新的?即使是遠離都市的山區,也難逃工業與生活污染的影響,即使是生活在被稱之為山青水秀的地方,河里也越來越難見到過去野生的魚蝦。筆者童年時河溝邊時常見到的野生甲魚,現在已經基本滅絕,田里別說是泥鰍,連過去城里人畏懼的螞蝗、水蛇也很少見到了。我想,黃菊同志長期生活的大上海,盡管有許多長壽的老人,但嚴重的工業、生活污染,長期以來不可能不對其有消極的影響。生活在山區的人們,的確是不理解現在的黃埔江,如何是這樣的一個顏色。而如果看看發黑發臭的蘇洲河,你再不斷地看到報道的江湖藍藻暴發,大海赤潮暴發、淮河治污、太湖治污幾億、松花江的休養生息,上百億元的投入不見好轉,人們不由得擔心,未來,十幾億中國人能喝什么樣的水?
隨著生活壓力的加大和競爭的日趨激烈,“過勞死”越來越成為人們談論著的熱門話題,“三十年前拼命賺錢,三十年后用錢保命”是許多白領階層特別是眾多在事業上的成功人事的無奈選擇。正是基于這樣的選擇,才使我們國家的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得不到很好的解決。因為相對于有錢人、成功人士來說,他們在保命上是不吝惜錢的,也出得起錢,而中國卻又有著眾多的窮人,看不起病,有些病又是長期生活環境所致,或者是職業病,賺回的錢根本不夠治病。對生活和生命的無奈、無助和不或預期性,又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信教,更使得香火日盛,迷信猖獗。
應該說,在中國,再高的官員,都屬于公務員,公務員隊伍從整體上看,生活、醫療上比工農和其他一些階層相對要好多了,但是,現在公務員醫療上都是實行包干制,門診費用一年每人才幾百元,超過一定額度自己掏錢。這點錢實際上只夠看一兩次感冒發燒,或作個常規的體檢,而許多人又自信自己年輕、身體自我感覺沒問題,一年到頭不上醫院,也不作體檢,直至身體不適,生病住院就是癌癥或重癥晚期了,醫生也回天無力。因此,即使是公務員隊伍中,許多離退休活至70多,80多是常見的,但卻有不少是英年早逝。筆者單位就有三十多、四十多患癌癥,大家捐款最后還是死亡的例子,一例例觸目驚心。因此,無論是系統內或者媒體上報道許多英模、先進人物英年早逝,動員大家學習時,總是起到反作用,人們總是抱怨組織上生前為啥不宣傳,不關心他,人死了,才來宣傳,給個稱號有什么意義。許多人還有更難聽的。甚至在政府和系統內部網上,這些牢騷怪論壓倒了正面的聲音。這樣的問題值得引起注意。
黃菊同志雖然將近古稀之年,但是,既然是在任上病逝,想必按照規定,還未到退休年齡。公務員未到退休年齡便病逝,不能不讓人思索。在黃菊因生病而不能出席公開活動期間,民間便有各種猜測。從現在看,病逝從一定程度上也會引起人們一定的思索。因為媒體時常報道,我國的食品尤其是農產品出口,時常遇到所謂的綠色壁壘,許多我們國家能夠食用,國家有關部門一再解釋對人體無害的,老外就是不買帳,就是將其拒之門外。咱這里的農民也不理解:我們都能吃,洋人為什么不能吃?筆者所在縣是茶鄉,老外要的是我們的有機茶,茶農也不理解,咋就他們的命這么金貴?這化肥農藥、塑料不是先從他們那兒“進口”來的?賣給我們化肥,又不許我們施化肥,要什么不打藥,不施化肥的純天然綠色食品。我想,如果是一個出身寒門的人,即使是中年后事業有為,賺了上千萬上億元或者是做到高官,老了有所謂的享受某某級醫療待遇,但是,長期的污染與影響,到了病的晚期,醫生還能有回天之力嗎?因為,對任何人來說,死亡與納稅一樣,是無法避免的。
未退休就病逝的黃菊,留給人們的不僅是悲痛,更多的應該是惋惜與深思。它將警示國人,如何善待我們生活著的地球,如何珍惜生命、熱愛生活。保護環境,從我做起,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也要為此鼓與呼。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