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要做到鄧小平提出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會那么難?
鄧小平作為總設計師提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改革開放兩個基本點,但在實踐中人們發現,實現這個總設計并不是那么容易的。要實現總設計,那還需要各個方面、各個部門、各項政策等分設計與之配合完好,否則總設計就可能變成空中樓閣,而被架空。
如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任務,就要求解放和發展生產力,而發展生產力的關鍵又在于科學技術,而科學技術又需要相應的科技人才以及培養人才所需要的完善配套的教育培訓體系等等。鄧小平也說過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也是強調科學技術在發展生產力中的重要作用。但在實踐中有人提出“市場換技術”的觀點,而實踐的結果卻是核心技術換不來,連市場也丟了。在弱肉強食的國際國內市場競爭中,核心技術是占領市場的法寶,試問,誰會把核心技術拱手相讓呢?那豈不是變成了教會徒弟餓死師父了嗎。所以說,提出市場換技術觀點的人可能就是那些對社會現實知之甚少的書呆子。
又如堅持思想基本原則這個重要要求在實踐中也是做的不是那么好,如貪污腐敗現象泛濫就嚴重地威脅到共產黨的領導威信,如私有化的泛濫和兩級分化就嚴重地削弱了工人階級的領導地位,而向弱勢群體變化,如新自由主義等資產階級世界觀的泛濫,而馬列主義和毛澤東思想卻被邊緣化了等等,都是咄咄怪事。為什么原則和實踐脫離了,這種現象難道不值得人們深深反思嗎?
還如改革開放本來是為著完善社會主義服務的,但在實踐中似乎給人們有南轅北轍的感覺。比如說改革,有些人所謂的改革就是改來改去把公有資產改到自己的腰包里,推動私有化,制造兩極分化,削弱公有制的主體地位。又如開放,有些人所謂的開放就是洞開國門,不顧自己國內產業的死活,一味遷就國際資本財團,擠壓自己國內企業國民的生存空間。顯然,這些行為不是在完善社會主義,而更是在一步步要消滅社會主義,這也是需要人們深思的。
為什么社會實踐的效果會偏離鄧小平的設想的要求那么遠呢?為什么鄧小平擔心的“十個如果”在很大程度上變成了現實呢?要追問原因的話,除了有少數人是故意別有用心要摧毀中國的社會主義外,很多人應該是被裹挾著,因為不能正確認識改革的規律而造成的嚴重后果。
有沒有人一心想摧毀中國的社會主義呢?答案是肯定的,蘇聯東歐不是已經復辟了嗎?這股力量包括國際國內那些企圖演變中國的人,他們在他們力所能及的勢力范圍內瘋狂地借用改革的機會推行私有化等行動,就是想要一步步蠶食破壞催垮中國社會主義的社會基礎。這些人是中國人民共同的敵人,是必須給與嚴厲打擊的對象。
改革出現很多問題,除了有人故意干擾搗蛋破壞之外,主要的原因還是對改革規律認識不深刻有關。但改革規律也不會從天上掉下來,而只能從改革實踐的摸著石頭過河的探索中去追尋。從中國革命的歷史來說,中共對革命規律的認識也是經歷了相當的挫折的。一開始在革命中與國民黨合作,那時候沒有革命經驗,結果被蔣介石打了個措手不及,損失慘重。而自己革命陣營內部也有各種錯誤的左傾或右傾錯誤干擾,也給革命造成重大破壞等等。但正是在各種錯誤的摸索過程中教育了廣大黨政干部指戰員,并慢慢尋找到正確的革命之路。
無論是摸索改革規律,還是摸索革命規律,一個關鍵的問題就是要解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問題,就是如何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結合起來的問題。在革命年代,在找出革命規律的過程中,毛澤東作出了卓越的貢獻。是毛澤東,而不是別的什么人,最早最深刻最科學地把馬克思主義理論與革命實踐正確地結合了起來,創立了毛澤東思想,并指導中國革命走向了勝利。那么,在摸索改革的規律過程中就需要人們能夠把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的當前實際結合起來,創造新的指導改革實踐的理論。而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思想科學發展觀等等,就是探索改革規律中的理論產物。從實踐來看,從鄧小平理論到科學發展觀,人們對改革規律的認識是更深入了。
尤其是科學發展觀的提出,在很多方面開始糾正改革中出現的失誤。如在發展科學技術方面,中央提出自主創新的基本方針,提出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戰略構想。在公有制方面,提出堅決控股涉及到國計民生的關鍵產業。在思想建設方面,提出馬克思主義工程建設,提出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等等。在外交方面更加注重與第三世界的老朋友打交道,而不是只與美國等套近乎盲目接軌等等。糾正過去改革中只見物不見人的缺陷,提出以人為本的原則,注重對社會的全面建設,注重自然環境的保護等等,提出構建和諧社會的重大構想等等。對于社會上的貪污腐敗現象進行全方位地打擊,并進行反腐防腐的制度思想建設等等。這些現象都表明,中央在認識改革規律,有效操控改革進程方面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這也表明,在把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的改革實踐相結合的問題上,又取得了可喜的創新的成果。
人們可以相信,鄧小平提出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戰略構想是一定能夠真正地全面實現的。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