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如此調研,不著急也不行
廣西工學院社會科學系 鄭明懷
“2005年,我花了16天,行程2400公里,到河南鄭州258個村進行調查。農民變富了,村里實施了新型合作醫療,尤其是農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問題得到了解決。”(《人民日報》《人大代表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我當代表這四年”》2007-03-12 第05版)
16天!2400公里!258個村!平均每天行程達150公里!平均每天調研16個多村!按照車速每小時50公里來計算,那么每天剛花在車上的時間就要3小時,更何況農村的公路恐怕沒有那么好吧!睡覺的時間每天6小時總要吧,即使其它吃喝拉撒等要花的時間不計算在內,這位代表去一個村調研的時間還沒有一個小時。一個小時也沒有,能了解到什么情況,可想而知!別說一個小時,就算一天時間也難以了解一個村的真正情況。唐祖宣--這位來自河南省鄭州市的代表,就是這樣調研的!
不禁要問,時間這么緊,有時間下田間地頭,坐農家炕頭嗎?有時間吃在農家,住在農家,與老百姓交朋友、拉家常嗎?如此調研,能了解到真正的民情、民意嗎?看病貴、看病難,是老百姓的一塊心病,“脫貧四五年,一病回從前”,“得了闌尾炎,白種一年田”,“救護車一響,一頭豬白養”,“辛辛苦苦忙一年,不夠一次手續錢”這些順口溜形象地反映出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客觀事實。一人生病,全家不寧,親朋受累,有病不能醫,有病醫不起的悲劇在現實生活中也經常發生,而在這位代表的嘴里卻是贊美之詞,“農民變富了,村里實施了新型合作醫療,尤其是農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問題得到了解決。”并不否認, 近年來,同以往相比,農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有的農民的確變富了,這是事實,但是也要看到,也有部分農民的生活依然很艱難,農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問題還沒有得到真正的解決。
本來作為人大代表,經常聯系選區的選民,深入群眾,認認真真做調查研究,虛心傾聽廣大選民的意見,同選民保持密切聯系,掌握大量的真實材料,走村串戶、聯系選民、聽取民意,了解真正的民情民意,才能真正想選民之所想,急選民之所急,解選民之所憂,才有可能提出高質量的議案。
但是有的代表只知道坐在辦公室、看報紙、看電視、聽廣播、上網,從不調研,不傾聽選民的呼聲,如此履行職責,為民所想、諫民所言、解民所急,讓人著急呀!即使去選區調研也只是當成例行公事,蜻蜓點水,走馬觀花,為調研而調研,完成任務而已。不深入選區,怎么可能了解到真正的民情、民意,怎么可能知道真正的民心,怎么可能提出高質量的議案。
唐祖宣這位代表恐怕還算好的,畢竟去過這么多村調研過,有的人大代表恐怕根本就沒有去調過研,甚至連調研到底要做什么也不知道。
(轉載本文請注明“中國選舉與治理網”首發)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he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