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轉變”還須加上兩個轉變
這篇文章原計劃緊接著《與“摸著石頭過河”的階段告別?》發表,但因深圳龍崗區“打工者中心”被砸中斷,幾篇博文不讓發布,心里很難受,一時寫不下去,就此結束,只是提出問題,暫不深入展開論述。
12月3日至5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促進經濟增長由主要依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的“三轉變”的“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基本是對的。
在我看來,靠投資、出口拉動,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歸根到底都是靠投資和消費拉動生產。出口本是交換,但是中國的出口產品換來的外幣大批儲藏在國外,沒有進入生產,也相當于一種消費,特殊的供國外的消費。所以,靠投資、出口拉動向依靠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的轉變,改變的是把促進經濟增長的重心從國外移到國內。這是很正確的。但是,這個觀念并不那么清楚,因而政策措施也還不得力。外匯籌備太多了,必須出口換貨幣轉為換取物資技術,必須停止用資源和生產企業換資本的對外合資。
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勞動者素質提高、管理創新轉變,很正確,但是,不能忘記中國是個勞動力過剩的國家。現在中國的工業化,還是要靠“兩條腿走路”的發展方針。
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產業協同帶動轉變,十分符合中國實際。中國經濟的落后,在于大多數人口從事傳統農業生產。去年6、7月,我寫了一組工關于“三農”問題的文章,實篇標題是《中國的未來發展看農村的變化》,建議國家領導人現在要重點考慮如何推動農村發展變化。中國的工業化的關鍵在于農村。道理很簡單,8億農民搞飯吃,中國怎么能夠工業化,怎么能夠普遍小康。
現在的問題是,誰來實現這“三轉變”,如何實現這“三轉變”。
我在談“法治”問題的時候,曾經指出這是一個無主語,現在這樣的無主語不少。許多方針、政策、措施沒有載體,就漂浮著落實不了;
社會也陷入無政府狀態。
現在政企分開,政府可以制訂政策引導、促使經濟“三轉變”,但是只能起間接的作用,直接實現“三轉變”要靠每個企業,這些企業愿意嗎?我看不一定。為什么,因為政府和企業的職能不同。從開發西部、解決“三座大山”問題、礦難、總理討薪和勞動合同法實施前發生的“辭職門”、等等、等等,都表明要把政府的意愿轉變為企業的行為,常常存在矛盾。“三轉變”事實上早已經提出來了,但是實行得很不得力,那么以后能夠改變這種令不行、禁不止的無政府狀態,使企業行為和政策要求一致嗎?我認為不可能,這不符合市場經濟法則。現在,政府的政策可以影響“三轉變”,但是起不了決定作用,起決定作用的是市場。
所以,誰來實現這“三轉變”的問題不解決,這“三轉變”就是紙上的東西。
誰來實施“三轉變”,外企能嗎?私企能嗎?除非是政府能夠保證它們在執行“三轉變”中獲得比現在更大的利潤,否則它們是不會接受“三轉變”的。這種建立在企業私利基礎上的“三轉變”,和黨提出的“三轉變”的目的不一致,其結果很可能事與愿違。這些年這方面的經驗教訓太多了。十七大提出的“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方針是正確的,必須從私有化道路轉變到公有化道路上來,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實現“三轉變”應當公有制企業為主體。私有制企業為輔,只能鼓勵、支持、引導它們進行“三轉變”,靠是靠不住的。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