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頭捉了張輝瓚——批駁利用張輝瓚被殺搞歷史虛無主義問題—— 第一次反“圍剿”勝利的歷史意義及啟迪
——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31周年
王志剛
原編者按:本文系軍界著名理論家大作,以反歷史虛無主義精神,旗幟鮮明地駁斥了歷史虛無主義者炮制的張輝瓚被殺案,還原了張輝瓚被殺案的歷史真相,澄清了歷史史實。
[摘 要] 習近平同志指出:“要旗幟鮮明反對歷史虛無主義,加強思想引導和理論辨析,澄清對黨史上一些重大歷史問題的模糊認識和片面理解,更好正本清源、固本培元。”“在瑞金,我們黨成立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開啟了紅色政權建設的探索。毛澤東同志在領導創建中央蘇區過程中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31周年,重讀毛澤東的光輝詩篇《漁家傲·反第一次大“圍剿”》,回顧反第一次大“圍剿”的勝利,批駁關于張輝瓚被殺問題上存在的歷史虛無主義,對我們認識毛澤東軍事思想形成發展有著深遠的歷史意義和深刻的現實啟迪。本文圍繞批駁有人利用張輝瓚被殺搞歷史虛無主義的問題,從“前頭捉了張輝瓚”是對反第一次大“圍剿”勝利的形象表述、經驗概括和辨析考證出發,闡述了反第一次大“圍剿”勝利的歷史地位和作用,提出了現實啟迪:毛澤東軍事思想是實現中國式的現代化、保證中國行穩致遠的根本,在未來戰爭中堅持和發展毛澤東軍事思想,才能繼續取得“前頭捉了張輝瓚”那樣的偉大勝利。
[關鍵詞] 毛澤東軍事思想 第一次反“圍剿” 張輝瓚 歷史虛無主義
“萬木霜天紅爛漫,天兵怒氣沖霄漢。霧滿龍岡千嶂暗,齊聲喚,前頭捉了張輝瓚 。二十萬軍重入贛,風煙滾滾來天半。喚起工農千百萬,同心干,不周山下紅旗亂。”,1931年春,毛澤東同志在反第一次大“圍剿”勝利后寫下的這首《漁家傲·反第一次大“圍剿”》,把張輝瓚這樣的反面人物寫進詩詞,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前頭捉了張輝瓚”,活靈活現地展現了當年紅軍戰士威武勇猛、奮勇殺敵、一往無前的身影,成為點睛之筆,讓人回味無窮。然而,有一篇掛在網上多年的文章卻繪聲繪色地說:何長工緊急請示毛澤東。毛長嘆一口氣,說,殺吧,天不留張。最終,張輝瓚被當眾槍決。這是典型的歷史虛無主義。因為無論是從國民黨的歷史檔案和報刊宣傳,還是共產黨的歷史檔案和書刊,都找不到殺掉張輝瓚是毛澤東同意的記載。習近平同志指出:“要旗幟鮮明反對歷史虛無主義,加強思想引導和理論辨析,澄清對黨史上一些重大歷史問題的模糊認識和片面理解,更好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31周年,回顧反第一次大“圍剿”的勝利和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形成,回擊歷史虛無主義對毛澤東同志的抹黑,認識第一次反“圍剿”的歷史意義,對現實也有著深刻的啟迪:毛澤東軍事思想是實現中國式的現代化、保證中國行穩致遠的根本,在未來戰爭中堅持和發展毛澤東軍事思想,才能繼續取得“前頭捉了張輝瓚”那樣的偉大勝利。
一、從“前頭捉了張輝瓚”是反第一次大“圍剿”勝利的形象描述,看張輝瓚被捉的過程,毛澤東同志不存在同意殺張輝瓚的可能性
回擊歷史虛無主義對毛澤東同志的抹黑,首先要弄清張輝瓚被捉的過程。1930年10月蔣介石取得中原大戰的勝利后,立刻調集十余萬兵力,以江西省政府主席、第九路軍總指揮魯滌平為陸海空軍總司令南昌行營主任,采取“長驅直入,分進合擊”戰法,對贛西南根據地“朱毛”紅軍(紅一方面軍)4萬人發動了第一次“圍剿”。這次大規模 “圍剿”是蔣介石統一指揮下的全局性行動,敵人作了充分準備,與以往一省“進剿” 和幾省“會剿”的局部行動完全不同。敵軍調來三個航空隊,配備了新買來的飛機,是天上有飛機、地上有大炮,企圖在3至6個月內徹底消滅紅軍。10月30日,獲悉敵軍已開始對紅一方面軍和根據地進行“圍剿”,毛澤東同志在羅坊主持召開中共紅一方面軍總前委緊急會議。會議確定:對敵軍的大舉進攻采取“誘敵深入”的戰略方針,把主力紅軍開到贛江以東根據地廣大區域作戰。11月1日,毛澤東同志和朱德同志在羅坊簽發命令,令紅一方面軍“誘敵深入赤色區域,待其疲憊而殲滅之”,并決定將主力移到贛江東岸,相機奪取樟樹、撫州,發展新干、吉水、永豐、樂安、宜黃、崇仁、南豐、南城各縣工作。6日,各路敵軍向紅軍原駐地清江至分宜的袁水兩岸地區進攻撲空。12月16日,國民黨軍各路由北向南,采取“分進合擊”戰術,開始向根據地中心推進,至28日,魯滌平命令所屬各師向紅軍發動總攻。前線總指揮、一向驕橫的第一縱隊司令兼第十八師師長張輝瓚得知紅軍內部發生“富田事變”,以為正是大舉進攻的好時機,急于出兵進而邀功請賞。
12月30日濃霧籠罩,5時,敵十八師開始由龍崗向君埠進犯至五門嶺之間。9時,大霧漸漸散去,敵先頭第52旅在龍岡以東、小別山以西登山時,突然遭到埋伏待敵的紅三軍第七師的迎頭痛擊。敵人為擺脫被動局面,拼命向紅七師瘋狂反撲,均被擊退。中午,紅三軍全部投入戰斗;紅十二軍則回到敵之側后,占領表湖及附近各山頭;紅四軍和紅三軍團一部亦沿龍崗北側迅速插到張家車,截斷龍崗同東固敵人的聯系,并發起猛攻,迅速占領了龍崗西北至上固一線的有利地形,把敵人四面包圍。下午4時發起總攻,紅三軍團利用打長沙后新建的山炮連摧毀敵迫擊炮和重機槍陣地多處,打死打傷敵幾百人,重機槍集中火力猛烈掃射,紅軍各部如猛虎下山從四面八方撲向敵人,漫山遍野殺聲震天,敵人全線崩潰,我軍與敵人激戰至黃昏,前后8個小時,全殲敵第十八師師部和第五十二、五十三兩個旅近萬人。敵前線總指揮、第十八師師長張輝瓚化裝逃跑,被搜索連隊活捉;該師代參謀長周緯黃、旅長王捷俊、團長李月峰等亦被俘虜,繳獲各類武器 9000余件,反“圍剿”第一仗取得偉大勝利。
張輝瓚是在往后方押解途中,與紅一方面軍總政委毛澤東迎頭相遇的。毛澤東同志忙令戰士給張輝瓚松綁,張脫口而出:“潤之先生,久違了!”他與毛澤東同志確實早就相識,二人同為湖南人,第二次北伐后在廣州有過來往,只不過張投靠了蔣介石,成了國民黨中將,而毛澤東同志成了共產黨領導人。張輝瓚雖然知道共產黨不殺俘虜的政策,但自知罪孽深重,提出捐款、捐藥、捐槍彈,請求毛政委免其一死。毛澤東同志不但告訴張不會殺他,而且考慮到張輝瓚曾留學日本士官學校、旅德國研究過軍事學,并任過北京軍需學校總隊長兼軍事學教員, 還特意問張愿不愿意到紅軍學校當教官,張表示求之不得。毛澤東同志特別交代要看管保護好張輝瓚。接下來朱德同志又見了張輝瓚,不過,這時的張比較囂張,傲慢地問:“出多少錢就放我?”朱德同志鄭重地回答:“我不是做生意的。我們要在你自己的部隊面前,以及我們的一支被你在贛西北清剿過全家的部隊面前公審你。”張輝瓚的氣焰被壓下去后,朱德同志也說了讓張輝瓚當教員的事。以上可知,毛澤東怎么會同意殺張輝瓚呢?
張輝瓚師主力被殲,對敵震動很大。敵第五十師譚道源部聞風喪膽,倉皇從源頭向東韶方向逃竄。總前委立即命令分左、中、右三路乘勝追殲譚師。紅三軍團為左路軍,經頭陂直向東韶追擊,勝利之師士氣高漲、所向披靡。當部隊看到肥頭大耳、留八字胡、挺個大肚子,頭戴紙糊高帽寫著“張輝瓚”的敵十八師長狼狽滑稽的樣子,更增添了勝利后的歡樂,鼓舞了斗志和信心,大家加快步伐,奮勇追擊。1931年1月3日晨,敵譚道源師正向洛口方向逃竄,紅三軍團追上逃敵,隨即展開猛攻。同時中路紅十二軍也追上了敵人,發起了攻擊,兩路大軍互相配合。激戰到下午3時,殲滅該師一半,俘敵3000余人,繳獲2000多支槍。其余各路敵軍紛紛潰退。五天內,紅軍連續打了兩個大勝仗,共殲敵15000多人,繳槍12000余支,宣告了蔣介石第一次大“圍剿”的失敗。毛澤東同志興奮之余,寫下了膾炙人口的《漁家傲·反第一次大“圍剿”》,“前頭捉了張輝瓚,”就成了對反第一次大“圍剿”勝利的形象描述。提起“前頭捉了張輝瓚”,人們就不由地想起痛快淋漓粉碎敵人第一次反革命“圍剿”的場景,就想起紅軍的壓倒一切敵人的氣勢,想起毛澤東同志的英明指揮和彪炳千古的歷史功績!從“前頭捉了張輝瓚”的過程來看,毛澤東同志完全不具備同意殺張輝瓚的可能性。
二、從“前頭捉了張輝瓚”是反第一次大“圍剿”勝利的經驗概括,看張輝瓚被捉后的情況,毛澤東同志不存在同意殺張輝瓚的必然性
“前頭捉了張輝瓚”,標志著第一次反“圍剿”的勝利。這是紅軍建立以來對國民黨軍隊取得的巨大勝利,勝利后的紅軍,在總前委書記毛澤東領導下總結經驗,準備迎接敵人的第二次大圍剿。總結中,大家從毛澤東 “誘敵深入”戰略方針提出到周密部署,再到“誘敵深入”戰略方針的有效實施,看到了毛澤東高超的領導指揮藝術及與眾不同的軍事思想。第一次反“圍剿”勝利的成功實踐和經驗總結,使毛澤東軍事思想形成成為必然,這一必然中包括毛澤東不會同意殺張輝瓚。
自1927年8月“八七會議”提出“槍桿子里面出政權”到1927年9月“三灣改編”支部建在連上和取消軍銜軍餉、實行官兵一致的軍隊民主制度,運用平等觀念改造思想改造人,包括大量改造俘虜為我所用,到1929年12月“古田會議”提出“思想建黨、政治建軍”,再到“前頭捉了張輝瓚”粉碎第一次大圍剿,新型的人民軍隊迅速成長為一支不可戰勝的力量,這是蔣介石所沒想到的。在蔣介石眼里,毛澤東就是一個小學教員,“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大大小小的軍閥,幾十萬的兵馬都不在話下,一個個俯首稱臣。上井岡山不過七八百人、下井岡山不過三千多人,趁軍閥混戰之機搞了個贛西南根據地。紅軍只是拿“燒火棍”的區區四萬烏合之眾,國民黨十余萬正規軍其中還有張輝瓚、譚道源兩個魯滌平的嫡系師,飛機加大炮,裹挾著中原大戰的余威,對付紅軍是碾壓式進攻。在蔣介石看來,“朱毛”就是“三頭六臂”也無濟于事,逃不出他的掌心。
蔣介石哪里知道,毛澤東同志跟他打的是哲學,用的是馬克思主義階級斗爭理論,分清了敵友,“喚起工農千百萬,同心干”。1928—1930年的三年間,毛澤東同志寫下了《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井岡山的斗爭》《中國共產黨紅軍第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決議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開辟了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全國勝利的正確道路,確立了人民軍隊的建軍路線、建軍原則,把紀律建立在自覺的基礎上,提出了積極防御,誘敵深入,集中優勢兵力打運動戰、速決戰、殲滅戰等一系列作戰方針和原則,毛澤東軍事思想已初步形成,并在第一次反“圍剿”中得以實踐檢驗進而完善發展。
1930年12月上旬,針對蔣介石到南昌召集高級官員“剿匪”會議,加緊對根據地進犯的新形勢,毛澤東同志主持召開總前委擴大會議,在羅坊會議確定“誘敵深入”戰略方針的基礎上,討論反“圍剿”作戰方案,毛澤東同志認為:敵軍各路、各梯隊之間的間隔距離較大,有利于紅軍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在這些敵軍中,張輝瓚第十八師和譚道源第五十師為魯滌平的嫡系,是“圍剿”的主力,消滅這兩個師,敵“圍剿”便可基本打破。張譚兩師各約一萬四千人,而紅軍四萬余人,一次打一個師,占絕對優勢。12月下旬,毛澤東同志在小布主持召開蘇區軍民反“圍剿”誓師大會,并在會上作動員講話,列舉了克敵制勝的六個有利條件:我們軍民一致,人民積極援助紅軍,這是最重要條件;我們可以主動選擇有利陣地,設下陷阱,把敵人關在里面打;我們可以集中優勢兵力,殲滅敵人一部分,一口一口地把敵人吃掉;我們可以察明敵軍行動,摸清敵人行動規律,從而發現敵人的薄弱部分,揀弱的打;我們可以把敵人拖得精疲力盡,然后再打;我們可以造成敵人的過失,乘敵之隙,加以打擊。毛澤東為大會題寫了“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游擊戰里操勝算;大步進退,誘敵深入,集中兵力,各個擊破,運動戰中殲敵人”的對聯,還以這副對聯為題,對敵必敗、我必勝的六條逐一分析,具體解釋了“誘敵深入”的必要性和好處,大大增強了蘇區軍民反“圍剿” 的決心和取勝的信心。
“慎重初戰”。毛澤東同志十分重視初戰必勝,一定要有充分把握才打,開始選中的是離紅軍隱蔽處最近的譚道源師。1930年12月27和28日,紅一方面軍主力接連兩次冒著嚴寒在譚師將要開到的小布地區設伏,準備出其不意地將該師殲滅于運動之中,但因譚道源不敢孤軍深入又縮了回去而沒有打成。紅軍立刻撤出陣地待機。夜里,毛澤東同志和朱德同志一起商議作戰行動時說:“機會總是要來的,我們還得耐心地等一等。”部隊轉移至龍岡,此地群山環抱,中間是狹長的盆地,有很好的群眾基礎,能幫助嚴密封鎖消息,占盡天時地利人和。于此設伏,終于等來了驕橫冒進的張輝瓚師自投羅網。
“前頭捉了張輝瓚”,檢驗了“誘敵深入”方針的正確性,也為古田會議前夕首提克服“左”傾“錯誤思想路線”加了注腳。第一次反“圍剿”的勝利,宣告了“立三路線”的破產。當時一些人受“左 ”傾冒險主義“進攻路線 ”的影響,把退卻看作“保守路線 ”,一味鼓吹攻打大城市。一些地方干部,擔心退卻會失去民眾的支持。羅坊會議期間發生了激烈爭論。時任紅四軍團政治委員的劉亞樓曾回憶說:“為了向紅軍指戰員和地方干部、群眾講清這個道理,毛澤東同志作了深入艱苦的教育、說服工作,大會講、小會說,條分縷析,曉以利害,著重說明‘弱軍要戰勝強軍,是不能不講求陣地這個條件的’。毛澤東同志用許多通俗易懂的比喻,生動地解釋了‘將欲取之必先與之’ 的道理。他指出:‘只有喪失才能不喪失’;‘不在一部分人民家中一時地打爛些壇壇罐罐,就要使全體人民長期地打爛壇壇罐罐’。最后,這個正確的作戰方針終于被大家認識和接受了,這就保證我們掌握了反‘ 圍剿’戰爭的勝算。”第一次反“圍剿”前的贛西南革命根據地,已在三十四個縣建立了蘇維埃政府,人口二百余萬,并已開展分田運動。分得土地的貧苦農民積極支持紅軍和蘇維埃政府,許多縣、區、鄉、村分別建立起赤衛軍、赤衛縱隊、赤衛大隊和赤衛隊。這就為紅軍提供了民眾全力支持的廣闊戰場和充分的回旋余地,這是以往紅軍同國敵人作戰時不曾有過的。第一次反“圍剿”勝利后,紅軍乘勝轉入戰略進攻,消滅了廣昌、寧都、永豐、樂安、南豐等縣境內一些地主武裝,解放了幾十萬群眾,擴大了蘇區。此后半年內,毛澤東同志又組織指揮革命根據地軍民連續打破了蔣介石發動的第二、第三次大規模“圍剿”,根據地得到鞏固發展,人口達2二百五十余萬,進入了全盛時期。1931年11月27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在瑞金成立,毛澤東同志當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政府主席,中央蘇區、中央紅軍名符其實,中國共產黨開啟了局部執政的歷史新篇。自此,毛澤東同志才有了“毛主席”的稱謂。
李志民回憶說,“我們身經這場戰斗的同志都知道,取得‘活捉張輝瓚’的輝煌戰果并非易事,這是毛澤東軍事戰略思想逐步深入人心的結果”。紅軍指戰員在總結第一次反“圍剿”的經驗時,都說這一仗打得真過癮,“誘敵深入”才能打大勝仗,對毛澤東同志提出的戰略方針從心里信服了。蘇區群眾也紛紛說“紅軍里頭有能人,毛澤東賽過諸葛亮,能掐會算,把敵人裝進蘇區的口袋里來打,真了不起!”多數群眾慶幸自己聽紅軍的宣傳堅壁清野,損失很少;而少數不愿堅壁清野或堅壁清野不徹底遭受損失的群眾,也吸取教訓,受到了教育。正如毛澤東所指出的“真正的銅墻鐵壁是什么?是群眾,是千百萬真心實意地擁護革命的群眾。這是真正的銅墻鐵壁,什么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反革命打不破我們,我們卻要打破反革命”。毛澤東軍事思想為群眾所接受所掌握,是真正的銅墻鐵壁形成的基礎。
可以說,沒有毛澤東軍事思想的指導,就沒有第一次反“圍剿”的勝利,就談不上第二、第三次反“圍剿”的勝利,也就沒有中央革命根據地的存在和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的建立,就談不上共產黨局部執政。前三次反“圍剿”,尤其是第一次反“圍剿”的勝利奠定了毛澤東同志的歷史地位,才有了紅軍指戰員在第五次反“圍剿”和湘江戰役失敗中認識了毛澤東同志的英明偉大,才有了遵義會議毛澤東同志挽救革命、挽救黨的重大轉折,才有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勝利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前頭捉了張輝瓚”概括了第一次反大“圍剿”勝利的經驗,證明了中國革命道路的正確性;活捉了張輝瓚再殺他,不符合毛澤東的建軍思想,絲毫不具備必然性。
三、從“前頭捉了張輝瓚”為反第一次大“圍剿”勝利提供的辨析考證,看張輝瓚被殺的邏輯,毛澤東同志不存在同意殺張輝瓚的現實性
“前頭捉了張輝瓚”,《漁家傲·反第一次大“圍剿”》是毛澤東同志在反第二次大圍剿之前寫的,此時張輝瓚早已人頭落地。要是毛澤東同意殺張輝瓚,這在邏輯上都說不通。說:“何長工緊急請示毛澤東。毛澤東長嘆一口氣說:殺吧,天不留張。最終,張輝瓚被當眾槍決。”這樣的說法完全違背了歷史事實,需要加以辨析。
首先,應正確辨析張輝瓚當不當殺的問題。張輝瓚,字石侯,因在“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中積極反共受到蔣介石的重用,率部開赴前線。此前,他是江西省“剿匪”總指揮兼南昌警備司令,殺人如麻,被稱為“張屠夫”,被他殺害的共產黨員及革命群眾有1000余人,將多名同志裝進麻袋沉入江中。曾任中國共產黨江西省委書記的張世熙被張輝瓚抓捕,遭慘嚴刑拷打后槍決。張輝瓚殺人不講證據,即便是清白無辜,他也能羅織罪名殺害,有一次抓到一個腰系紅繩子的人,審訊時才知是啞巴,手下動了惻隱之心想放人,卻被張輝瓚一槍斃命,其殘忍程度可見一斑。張輝瓚擔任前線總指揮后,口出狂言:“吾黨與共匪勢不兩立,此番不踏平赤區,剿滅共匪,誓不生還。”并煽動士兵:“朱毛主力猬集于東固,那里有赤匪的銀行”“打進東固,金子銀洋任你擔。打到東固去,發財歸自己”足見其反動本性。張率部進入蘇區后,搞“三光”政策,大肆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發現一家有人去當紅軍,即滿門抄斬、并焚毀其房屋,群眾對張輝瓚恨之入骨。張還克扣軍餉,關在一起的部下為泄心頭之憤,都沖上去打他。可以說,張輝瓚惡行累累,反動透頂,民憤極大,罪該當誅。
其次,應正確辨析張輝瓚能不能殺的問題。張輝瓚這樣的反動分子當殺,但不能殺,因為他已是俘虜。毛澤東同志率領秋收起義的部隊,經三灣改編上井岡山后,就制定了關于俘虜的紀律,每當打了勝仗他都要強調對俘虜,一不準打、二不準罵、三不準搜腰包,有傷病要治療,愿留下的當紅軍,不愿意留下的發路費放人。對被俘虜的反動軍官也是采取教育、改造的政策。優待俘虜成為紅軍發展壯大和瓦解敵軍的“秘密武器”。“古田會議”后,優待俘虜成為更嚴格的紀律。“前頭捉了張輝瓚”這一仗,俘虜眾多,張輝瓚成為眾多之一。張是在化妝逃跑時被捉,繼而被部下認出。毛澤東已表態不殺張輝瓚,怎么能出爾反爾,破壞自己制定的優待俘虜紀律,同意殺張輝瓚呢?這在邏輯上是說不通的,查遍軍史也找不到一件毛澤東破壞軍隊紀律的事。
最后,應正確辨析誰該對殺張輝瓚負責的問題。毛澤東和朱德都不同意殺張輝瓚,但張仍然沒有保住性命。問題究竟出在哪里?須知,毛澤東同志指揮第一次反“圍剿”是在“左”傾錯誤路線的壓力下進行的。當時的東固地區,AB團與“立三路線”糾結在一起,造成了“富田事變”。張輝瓚正是看到“富田事變”有機可乘而帶部隊貿然進攻的。李立三下臺后,六屆四中全會王明上臺,實行了一條比李立三還要左的錯誤路線。1931年1月10日項英來到根據地,同紅一方面軍領導人匯合,在小布組建周恩來任書記的蘇區中央局,在周沒到之前由項代書記,貫徹六屆四中全會精神。就在項英到的這天,紅一方面軍召開全軍祝捷及歡迎新同志參加紅軍大會,張輝瓚第一次被拉出來示眾。張原來的部下,幾次沖上臺去,罵張喝兵血,不把士兵當人看,抽他的耳光,要將其打死,被及時制止。針對執行“左”傾教條主義路線的人主張殺張輝瓚,說留下張有百弊而無一利,殺了可震懾敵人、鼓舞士氣、振奮民心的錯誤觀點,毛澤東同志據理力爭:“優待俘虜是紅軍的一項重大政策,實踐證明,這是瓦解敵軍的有效方法,張輝瓚充當‘剿共’急先鋒,實行‘三光’,不是沒有可殺之罪,而是殺之不利。”毛澤東同志還專門跟何長工提出了保護張輝瓚的要求。
然而,在“左”傾路線占統治地位的情況下,一些人將毛澤東同志的話當作耳旁風,甚至出現了“毛澤東同志包庇張輝瓚這個老鄉”的說法。1月28日,東固召開公審張輝瓚大會,也是張第二次示眾,當張被五花大綁押上來時,群情激憤,一片“張屠夫”“剝皮”“抽筋”“血債血償”的叫喊聲,會場秩序大亂。何長工面對群眾怒吼,十分著急,一面向主持大會的地方領導人說明“保護”張輝瓚的重要性,一面讓警衛排長將張弄走。大會主持人卻不屑一顧,公然宣布槍決張輝瓚。數名農民赤衛隊員聞聲而動,竄到臺上搶人,硬是從紅軍戰士手里奪走了張輝瓚,把張輝瓚拖拉到場外的水田邊槍斃,并砍下腦袋,綁在一塊木板上,丟入贛江沖到南昌,以向敵人示威。殺掉張輝瓚是地方領導的擅自決定,不存在何長工請示毛澤東同志的問題,而且以當時的情況,何長工即使要請示也來不及!斬首張輝瓚跟造成“富田事變”的原因一樣,是推行“左”傾機會主義路線的結果,與毛澤東同志無關。
毛澤東同志歷來重視優待俘虜,改造俘虜。張輝瓚事件發生后,毛澤東同志對這件事多次批評,更加注重要求部隊做好俘虜工作,特別是遵義會議回到統帥位置后,強調嚴格執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到了解放戰爭時期,重新頒布“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同時,對優待俘虜提出了更高、更具體的要求,使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則之一的“瓦解敵軍”,取得了重大成效。要是毛澤東同意殺張輝瓚,他還用批評別人,早做自我批評了。在某種意義上講,國民黨不是被打敗的而是被瓦解的。因此,所謂張輝瓚被殺,“開了我軍槍殺俘虜的先河,損害了紅軍的形象,煽動了國民黨官兵們的仇恨情緒,對工農紅軍分化瓦解敵軍工作帶來了嚴重的負面影響”的說法根本站不住腳。到1948年10月,經過“三整三查”后,“溶化了大約八十萬左右從國民黨軍隊來的俘虜兵,使他們變為解放戰士,掉轉槍口打國民黨”據統計,整個解放戰爭中國民黨軍共起義投誠改編177萬余人,其中高級軍官273人這對于加速蔣介石集團的崩潰、加快革命戰爭的勝利和減少我軍傷亡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俘虜的高級將領作為戰犯,也都改造成了新人,到1975年毛主席簽署了最后一道特赦令,全部釋放。至于有人說“殺了張輝瓚,為蔣介石 ‘匪化’紅軍之始”,就更不符合實際了。蔣介石從“四一二”大屠殺開始就稱“共產黨”為“共匪”,中國共產黨亦稱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反動派”為“蔣匪”。怎么能說因殺張輝瓚,蔣介石才開始“匪化”紅軍呢?這不是在美化蔣介石,抹黑共產黨嗎?當年和張輝瓚一塊被俘的官兵,參加紅軍后為人民的解放事業作出了貢獻,絕大多數犧牲了,其中活下來的有王諍(吳人鑒)中將、劉寅(劉達端)部長,從中也可以看到優待俘虜政策體現出的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光輝!從歷史邏輯看,毛澤東不存在任何同意殺掉張輝瓚的現實性。
四、從“前頭捉了張輝瓚”為批駁歷史虛無主義提供的歷史史實,看毛澤東軍事思想的形成發展,端正思想認識,做好新形勢下信息化戰爭的精神準備
“前頭捉了張輝瓚”,是毛澤東軍事思想形成的標志。回過頭來看,人民軍隊能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勝利走向勝利,經過22年戰爭推翻了蔣家王朝,成立了新中國,都是因為有了“偉大的共產黨、偉大的毛澤東”!中國革命的突出特點是武裝的革命反對武裝的反革命,毛澤東同志的偉大在于他最早認識到了這一點。“八七會議”提出了“槍桿子里面出政權”的著名論斷,接著率領秋收起義失敗后不足800人的隊伍,經過“三灣改編”,把支部設在連上、實行無軍銜無軍餉官兵平等的民主制度,創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支人民軍隊,是毛澤東軍事思想的萌芽。帶著部隊上井岡山建立第一塊根據地、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是毛澤東同志成為軍事家邁出的第一步。1929年的《中國共產黨紅軍第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決議案》(“古田會議”決議)鮮明提出了紅軍性質和基本任務等重要思想,通過“思想建黨、政治建軍”集中解決了“為誰當兵、為誰打仗”的問題,使紅軍成為實現共產黨政治任務的武裝集團。正是因為有了三灣改編、古田會議的洗禮,紅軍才真正成為一支適應中國革命斗爭需要的完全新型的人民軍隊。在人民軍隊發展、定型的同時,毛澤東軍事思想也不斷發展成熟。從1928年1月中旬毛澤東同志面對贛敵二十七師的進攻,總結了袁文才、王佐“打圈圈”的戰法,提出了“敵來我走,敵駐我擾,敵退我追”的游擊戰原則,后來又加上“敵疲我打”,成為游擊戰十六字訣,到第一次反大“圍剿”“誘敵深入”,打運動戰、殲滅戰,毛澤東軍事思想在實踐中形成發展;從四渡赤水牽著蔣介石的鼻子走,扭轉了長征中被動局面,到從抗日戰爭把游擊戰提高到戰略位置,以開展獨立自主山地游擊戰為主,把傳統的游擊戰同人民戰爭、運動戰、速決戰、戰略防御和戰略進攻、建立根據地等要素有機結合起來,中國共產黨成為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毛澤東軍事思想豐富發展;從解放戰爭時的守勢戰略,“讓開大路占領兩廂”,到提出“十大軍事原則”,在處于劣勢的情況下實行戰略進攻,進而進行戰略決戰,“天翻地覆慨而慷”,解放戰爭摧枯拉朽,毛澤東軍事思想進入全盛時期;從抗美援朝戰爭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打原子彈,我打手榴彈,抓住你的弱點,跟著你打,最后打敗你”,到“氣多鋼少”戰勝“氣少鋼多”,逼迫頭號帝國主義簽字停戰協定,毛澤東軍事思想爐火純青、志愿軍運用毛澤東軍事思想游刃有余。
毛澤東軍事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戰爭實踐和現代化戰爭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是人民軍隊的建軍之魂、立軍之本,是克敵制勝的法寶。人民軍隊、人民戰爭以及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是其基本組成部分,其理論精髓是軍事辯證法。
毛澤東軍事辯證法的核心是人,一切戰略戰術都建立在一定條件下人是可以轉變、私心是可以克服、覺悟是可以提高,能夠解決為人民當兵為人民打仗以及怎樣打仗的基礎上。毛澤東同志一生既讀有字書又讀無字書,讀了最多的書、搞了最多的調查研究,把馬克思主義哲學和中國古代哲學結合的最好,形成了最優秀的軍事文化并通過啟發式教學灌輸到軍隊之中。毛澤東最講實事求是、最懂實事求是、最能實事求是,是實事求是第一人,是馬列主義中國化的第一人,是完全徹底為人民服務第一人,是改造主觀世界和改造客觀世界緊密結合的第一人。毛澤東同志讀《共產黨宣言》百遍以上,一生不離《共產黨宣言》,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取“階級斗爭”四個字為我所用,老老實實地研究中國的階級斗爭。每當遇到不解的問題就向《共產黨宣言》請教,結合實際不斷賦予新的內涵,用“對立統一規律”認識世界改造世界,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在戰爭這個階級斗爭最高形式中產生的毛澤東軍事辯證法,一旦被群眾所掌握,就迸發出不可戰勝的力量。這是符合共產主義需要覺悟極大提高、物質財富極大豐富的基本原理。理想信念高于天正是如此。毛澤東軍事辯證法產生的戰略戰術人民能用、敵人不能用,也是如此。最能說明問題的是抗日戰爭時,毛澤東分兵以發動群眾,集中以殲滅敵人的游擊戰思想,共產黨運用自如,國民黨怎么也用不了,不但創建不了敵后根據地,而且是降將如毛、降兵如潮。如果沒有打退國民黨的三次反共高潮,就不是光汪精衛投降的問題,恐怕連蔣介石也投降了。
戰爭是國力與國力的對抗、軍力與軍力的對抗,更是軍心與軍心的對抗。對壘的是血肉之軀,打的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從“三灣改編”到“古田會議”,從“延安整風”到“新式整軍”,從“一化三改”到落實“五七指示”,都是通過客觀世界、主觀世界的兩個互相改造,實現物質變精神、精神變物質。通過“兩個徹底決裂”,深挖人的自私性與私有制這個產生階級的根源來提高人的覺悟;提高了覺悟的人和武器結合得越緊,戰斗力就越強。毛澤東同志上井岡的800人,最終戰勝蔣介石的800萬;志愿軍一把炒面一把雪,小米加步槍打敗了武裝到牙齒的美國佬;中印邊境橫掃印軍穩定五十年,珍寶島戰役打出了三足鼎立,西沙之戰爭得了南海主權;都充分證明了決定戰爭勝敗的因素是人不是物,是人的政治覺悟。軍隊現代化,首要的是人的現代化。“一百塊現大洋、二兩大煙土”,用槍逼著沖鋒與為共產主義信仰,黨員干部帶頭沖鋒;鳩山的“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人生哲學與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孰高孰低當下立判。當毛主席親自參加張思德的追悼會作了“為人民服務”的演講,當毛主席親筆給劉胡蘭題詞“生的偉大死的光榮”,當毛主席語氣平緩地對彭德懷說,岸英只是志愿軍的一名普通戰士,把他和其他犧牲的志愿軍同志一樣,葬在朝鮮的土地上時,戰爭的勝負就已經注定不可改變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及邊境反擊戰的勝利,都是為人民服務價值觀的勝利!毛澤東軍事思想來武裝,端正思想政治路線,是人的現代化之本。在發展核武器的同時大辦民兵師,核武器加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的全民皆兵,任何強大的敵人奈何不得。這就是西方敵對勢力“不怕中國軍隊現代化,就怕中國軍隊‘毛澤東化’”美國前國務卿亨利·基辛格曾在2005年5月訪華期間參觀了“楊根思連”后,專門寫下留言:“希望中美兩國永遠不要兵戎相見。”這就是抗美援朝給美國的教訓。強國先強軍,強軍先強心。今天的人民軍隊在習近平強軍思想的指引下,深入貫徹落實新古田會議精神,徹底肅清郭徐房張劉的遺毒,“全面加強練兵備戰,提高人民軍隊打臝能力。研究掌握信息化智能化戰爭特點規律,創新軍事戰略指導,發展人民戰爭戰略戰術”,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持毛澤東同志在古田會議確定的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根本原則,新域新質作戰力量的比重在增加,無人智能作戰力量發展在加快,統籌網絡信息體系建設運用在增強,戰斗力正在不斷增長,現代化的人與現代化的武器結合得越來越緊密。只要還有戰爭這個人類階級社會互相殘殺的怪物,毛澤東軍事思想就是實現中國式的現代化、保證中國行穩致遠的根本。只有戰,才知道毛澤東思想戰無不勝,誰敢跟中國兵戎相見,一定會重現“前頭捉了張輝瓚”!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