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筆者《評胡錫進們的立場觀點方法——讀《“鯰魚”紙皮影》有感》的續篇。
胡錫進“對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累積的問題詬病的人們,尤其是經歷過計劃經濟、市場經濟兩個時代的上了年紀的老一輩提出尖銳批評。”批評什么呢?
“‘極左’言論在社會上濫觴、產生了惡劣影響。”
那么我們就來看看,前后這兩個時代究竟有什么差別?胡錫進批評和歌頌的是什么?我們批評和歌頌的又是什么?到底哪一種歌頌是合乎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的?哪一種歌頌是企圖拉著歷史倒退的?究竟是哪一種言論在社會上產生了惡劣影響?也就是馬克思主義的社會主義好呢,還是新自由主義的資本主義或民主社會主義好?
我們與胡錫進的討論是在承認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主義勞動創造世界這個真理的基礎上進行的。沒有人類的勞動,就沒有人類的世界和歷史。人類的歷史發展與世界上的任何事物的發展同樣是一個由低級向高級發展的歷史的過程,也是由低級的體力勞動,逐步向更高級的腦力勞動發展的歷史過程,也即是由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共產主義社會的歷史發展過程。
沒落的階級,譬如資產階級吧,他們總希望社會永遠停留在資本主義,不再往前發展了,歷史終結了!實際上這恰恰說明了他們資產階級的沒落,沒有前途,因此不敢展望未來。
實際上社會歷史從無階級的原始社會,經過了一個否定之否定,必然要發展到更高級的無階級的社會——一個更加美好的新的歷史階段。即由無階級的原始社會進入階級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再進入無階級的更高級的社會,即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社會。這是馬克思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為我們描繪的世界歷史發展的科學藍圖,也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是不以人們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而這正是資產階級不可更改的歷史命運。
我們的世界從1917年十月革命的勝利至今,正處于從有階級的資本主義社會,向著無階級的共產主義過渡的歷史階段,這就是社會主義的歷史階段。社會主義是一個很特殊的歷史階段,它是一個從階級社會到無階級社會的過渡階段。因此,這個階段的階級斗爭必然是空前尖銳的、復雜的、拉鋸式的、殘酷的。
從有階級到消滅階級是通過無產階級專政來實現的。只有通過無產階級專政,馬克思的“兩個徹底決裂”(“共產主義革命就是同傳統的所有制關系實行最徹底的決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發展進程中要同傳統的觀念實行最徹底的決裂。”),才可能變成現實。社會主義才可能進入共產主義。所以在這個歷史階段,不但不會像一些人所想象的階級斗爭在社會主義社會已經熄滅;相反,一切剝削階級的殘余都會因不甘心他們的失敗,而垂死掙扎,決定了這個階段的階級斗爭必然十分激烈、尖銳、瘋狂和殘酷。
階級社會的共同特點就是不勞動的剝削階級統治勞動的被剝削階級,這個階段社會發展的動力就是階級對抗和階級斗爭。階級斗爭是階級社會歷史發展的動力,因此,當然也必然是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動力。
蘇聯的斯大林正是因為看不到消滅剝削之后的社會主義隱藏著深刻而尖銳的階級斗爭,所以在他身后,蘇聯社會主義黨的領導權就被赫魯曉夫修正主義所篡奪,社會主義的蘇聯在和平演變之下,終于在48年的量變之后發生質變,于1991年12月25日,紅旗落地。這個歷史教訓,無論對于世界共產主義運動還是對于社會主義的中國都是極為深刻的。
一
列寧在《卡爾·馬克思》剩余價值一節中是這樣說的:
“商品生產發展到一定階段,貨幣就變為資本。商品流通的公式是:商品——貨幣——商品,這就是說,賣出一種商品是為了買進另一種商品。相反,資本的一般公式是:貨幣——商品——貨幣,這就是說,為賣(加上利潤)而買。馬克思把投入周轉的貨幣的原有價值的這種增殖額叫做剩余價值。貨幣在資本周轉中的這種“增殖”,是人所共知的事實。正是這種“增殖”使貨幣變為資本,即變為一種特別的、歷史上一定的社會生產關系,剩余價值不能從商品流通中產生,因為商品流通只不過是等價物的交換;也不能從加價中產生,因為買主和賣主間的盈虧必會抵消,并且這里談的正是大量的、平均的、社會現象,而不是個別的現象。
為要獲得剩余價值,‘貨幣所有者就必須在市場上找到這樣一種商品,它的使用價值本身 具有成為價值源泉的獨特屬性’,它的使用過程同時也是價值的創造過程。這種商品確是有的,這就是人的勞動力。勞動力的使用就是勞動,而勞動則創造價值。”
從列寧以上的這段論述說明使貨幣變為資本的必要條件,不是商品交換,因為商品交換并不能使價值增殖。只有能使價值增殖的資本主義商品生產,才能使貨幣變為資本。
列寧接著說:
“貨幣所有者按勞動力的價值購買勞動力,而勞動力的價值,和其他任何商品的價值一樣,是由生產勞動力所需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即由工人及其家屬的生活費用的價值)決定的。貨幣所有者購買了勞動力,就有權使用勞動力,即強迫他整天做工,譬如做12小時的工。其實工人在6小時內(‘必要’勞動時間)就能創造出補償其生活費用的產品,而在其余6小時內(‘剩余’勞動時間)則創造資本家不付報酬的‘剩余’ 產品或剩余價值。因此,從生產過程看來,必須把資本區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耗費在生產資料(機器、勞動工具、原料等等)上面的不變資本,它的價值(一下子或一部分一部分)不變地轉到成品上去;另一部分是耗費在勞動力上面的可變資本。可變資本的價值并不是不變的,而是在勞動過程中增殖起來,因為他創造出剩余價值。因此,為要說明資本對勞動力的剝削程度,不應當把剩余價值同全部資本相比較,而只應當同可變資本相比較。這種比率,馬克思稱做剩余價值率,按上述例子來看,就是6/6,即100%。”
列寧的以上論述把馬克思關于資本剝削勞動力在勞動過程中生產剩余價值的過程和原理表述得非常明確了。正是根據馬克思以上原理。列寧創造性地通過十月革命,建設了消滅剝削的社會主義蘇聯。
列寧和斯大林根據他們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對勞動創造世界的理解,創造性地運用以改造舊世界,建設社會主義新社會。這個新社會與舊社會的根本不同之處在于:
一切階級社會,都把人劃分成兩部分。一部分人(即統治階級)占有生產資料(生產工具、勞動對象);一部分人從事勞動(卻缺乏勞動所需要的必要條件)。因此產生了一部分人剝削另一部分人的階級社會。
新社會(即消滅剝削的社會),要改變這種情況,就必須首先使勞動者掌握生產資料和勞動對象。這樣就使所有的人都失去了剝削他人的條件,并且都成為勞動者。
在《國際歌》中,人們曾響亮地喊出了“一切歸勞動者所有”這個真理的口號!這需要:
1. 消滅剝削、消滅寄生蟲,使人人都成為創造世界的勞動者。把人類的一切活動,都變成有效的、造福人類的源泉。是社會主義革命的主要目標。
如何實現?無產階級通過暴力革命從一切剝削階級手中,把生產資料(即生產工具和原材料)都奪回到無產階級手中。“一切歸勞動階級所有”。勞動者直接擁有勞動生產的所有條件,并與之直接相結合從事生產。一切生產資料歸全體勞動者集體所有,任何個人都無權處置任何生產資料。這是社會主義歷史階段,徹底消滅剝削的根本前提。是不可動搖的原則。
2. “不勞動者不得食”,在社會主義,必須要求:人人都是勞動者。
在這兩條原則指導下,社會主義社會就以它樸實的面貌,呈現在世人面前。這就是社會主義的蘇聯。
這就是人類,根據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主義科學理論,改造世界的第一個能動的創新,也是人類對一個最合理、最科學、最節約、最幸福、最美好社會理想的追求。不僅如此,偉大的蘇聯還以無產階級的國際主義的精神,支援著世界的革命。中國的革命和建設也曾經得到他們無私的援助,功不可沒。
二
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后,從1949年開始,完成三大改造,取得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和建設社會主義的巨大成就,主要在毛澤東同志領導的時代,共30年;1978年12月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后開始改革,到2012年十八大之前共33年,可以算作鄧小平路線領導的33年。這兩個歷史階段從理論和實踐上都有很大的差別,也正是胡錫進他們總是用后者否定前者的依據。我們有必要進一步加以分析。
應當看到,在毛澤東思想的指導下,我們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實踐是非常成功的。馬克思主義在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中得到了發展。
第一,新中國沒收了占國民經濟98%的帝國主義在中國的財產和官僚資本,歸勞動者全民所有;把作為生產資料的地主的土地,分給了從事生產的農民;并逐步把農民組織起來,進行生產勞動,把小資產階級的農民,改造成集體所有制組織中的、公有制領導下的、有無產階級階級覺悟的農民。
第二,新中國進行著把一切舊社會的剝削者,改造成自食其力的勞動者的偉大工程;從事著把舊知識分子改造成馬克思主義者的努力;把舊學校改造成培養革命的無產階級接班人的教育陣地;把舊藝人改造成新時代的文藝工作者。
第三,新中國從根本上解放了工農勞動生產力,在工農業的勞動戰線上,30年來,創造了無數奇跡,鞍鋼的“兩參一改三結合”;大慶油田王進喜“少活20年,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言壯語,成為新中國的現實;在三年困難時期開工建設的“紅旗渠”“塞罕壩”和“兩彈一星”等都是解放后的工農和知識分子共同創造的人間奇跡。
毛主席在他的詩中形容新中國的勞動者“六億神州盡堯舜”“遍地英雄下夕煙”,新中國的勞動者是當之無愧的。
偉大的毛澤東時代,不僅創造了30年建設社會主義的奇跡,即使在改革的時代,毛澤東時代“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仍然閃耀著燦爛的光芒;“兩彈一星”精神光芒萬丈;大寨精神變成了無數集體農業的星星之火,繼續在包產風泛濫中閃耀;華為的奮斗精神繼承了毛澤東思想的威力;“一帶一路”開辟了世界反霸的新途徑。這一切,顯示了無產階級的革命精神是撲不滅、打不倒的,有著無限的生命力,無論在什么困難面前,永遠不會停息。這一切鼓舞著我們,朝著社會主義的方向繼續前進!
三
與前30年的毛澤東時代相比,后30年的中國改革開放只有成績、沒有問題嗎?這絕不是事實。我們不能不承認,中國的改開首先打破的是社會主義國家生產資料不準自由買賣、出租的藩籬,使之可以與勞動者分離。而這種分離,就難免讓脫離勞動者占有的生產資料變成剝削的手段和工具。舉一個當時的典型事例:譬如文物出版社的印刷廠,是具有著印刷文物圖片的良好條件的單位吧。他們就可以把工廠的廠房和設備全部出租,全體職工都不需勞動,而靠租金發工資。把國家給他們為人民服務的生產資料,自主地變成剝削的手段,以這種方式來養活自己,不自覺地把自己從勞動者,變成剝削者。當然這并不能使他們暴富,不過占點小便宜,但是剝削階級的思想,已經腐蝕了他們勞動者的靈魂。
社會主義原則的放棄,就是首先從理論和思想領域否定毛主席、背棄毛澤東思想、一切向錢看、一切與西方接軌開始突破的,逐步滲透到改革的方針政策乃至具體實踐。相對的,就是一陣風似地向一切資本主義國家學習。一些人借改革之名,強力推動公有經濟私有化,從根本上改變社會主義經濟基礎性質,就這樣形成了難以阻擋的大勢。
這些人的所謂改革,從根本上看,就是不滿足于依靠勞動者的辛勤艱苦勞動致富,老老實實地建設社會主義,而是羨慕資本主義國家和資本家可以通過不勞而獲的各種所謂“靈活”手段“搞活經濟”,使自己能夠更快地“暴富”起來。他們覺得自己是聰明人。
可是實踐的結果,由于社會財富只能是工農勞動者的勞動所創造,所以他們“暴富”的手段只能是:第一,從分配上想辦法,這就是取消或降低解放以來人民政府前30年創建的工農勞動群眾的社會主義福利制度;第二,通過打破鐵飯碗、大鍋飯,農村分田單干的措施,把工農勞動者趕向市場,使他們重新成為勞動力市場上的廉價商品——雇傭勞動;第三,把社會主義的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30年來積累的生產資料,通過“改革”化公為私,變成私人資本原始積累的第一桶金,扶植私人資本很快地在中國大地上生長、開花、結果。
他們還采取了資本主義制度下有利于資本互相吞并、互相詐騙,實質為賭博形態的股票、彩票、金融產品等等眼花繚亂的花樣,讓資本家便于不勞而獲地大顯身手,侵吞人民生產的勞動果實和互相傾吞。其實,這樣的“活力”和“風光”并不能為社會增加一厘一毫財富,只是在互相爭奪中浪費人的精力和資源,只能培養創造出“一夜暴富”奇跡的“好貓”、資本的“勞動模范”和精于詐騙的“杰出人物”。許家印等人物就是這個資本“暴富”時代的典型杰出代表。還有大大小小的老虎、蒼蠅,再加上滲透于各領域的外國間諜,都是在放棄階級斗爭之后的時代“特產”!
當然,正如不能否定前30年一樣,我們也不能用后30年存在的問題而否定這個期間的成績。但是,堅持實踐檢驗真理標準,必須站在人民的立場上,這是根本的前提和原則。因為只有廣大勞動人民才是社會實踐的主人,才是真正的歷史創造者。否則,站在許家印那樣的資本家及少數既得利益者的立場上,那就根本無法正確評判是非,無法正確總結歷史的經驗教訓,也無法搞清楚什么樣的道路是真正的社會主義道路,什么樣的道路是掛羊頭賣狗肉的假社會主義道路。
只要看看天安門廣場毛主席紀念堂前的人山人海,看看湖南韶山毛主席故居的千萬瞻仰者,就能看到中國人民的心是向著社會主義的,是向著毛主席創立的共產黨的,是非曲直在人民的心中早已明辨如鏡。胡錫進們站在歷史前進的門檻上,拼命地要把歷史拖向后轉,這必然是徒勞的。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