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夜,德國西部迎來了強降雨天氣,受災最為嚴重的萊茵蘭-普法爾茨和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兩州多座城市發生嚴重內澇。15日,暴雨仍在持續,西歐的比利時、荷蘭等國災情也同樣危急。
到今天,據德國官方消息,暴雨已造成至少135人遇難,許多橋梁道路被毀、通訊中斷、電力中斷、供水中斷。
不少民眾被困在屋頂上等待救援,一些養老院更是危險萬分,一旦食物和藥品供應中斷,后果不堪設想。全德國大約有2000多人下落不明(僅僅阿爾魏勒縣有1300多人失聯)。
默克爾15日剛好去了美國訪問,她用震驚來形容自己對德國災情的看法。16日,德國國防部長卡倫鮑爾宣布軍隊參加救援工作,暫時放下其它一切軍務。今天,魯爾河位于北-威州科隆大區的河段發生了潰壩,情況十分危險。
德國這場百年一遇的大暴雨,引起了全球網友關注。但在國內網絡,最火的關鍵詞卻是“德國下水道”。
從7月14日德國部分城市出現內澇現象時,“德國下水道”就已被大家多次提及,至于是什么原因?網友們都知道。
這絕不是網友們對德國目前遭受困難而感到幸災樂禍,而是對那些崇洋媚外,自卑自賤者的集體嘲諷。
“德國下水道”是一個流傳了10多年的神話,配套的還有“德國油紙包”。
2010年夏天,這則謠言開始出現,當時國內暴雨頻頻,給民眾生活工作帶來諸多不便。于是,有人利用這種社會情緒,編造了“德國下水道”故事。
20多歲的網友可能沒有見過原版謠言,故摘錄一下:
德國人占領青島期間,沒搞形象工程、沒修別墅、沒蓋大樓、沒搞噴泉、沒鋪鮮花、也沒有七彩燈光廣場,卻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先把下水道給修了。給中國人留下了百年以后從來不淹水的青島。
100年以后,全中國人都看見了:一個從來不淹水的青島!
原德國租界下水道在百余年后,一些接口零件需要更換,但這些零件早已不再生產。在多方聯系下,根據一家德國企業發來的電子郵件,中方終于在維修處附近找到了一件備件齊全的油紙包。一個民族的精神、行為準則和規范由什么來決定?答案值得中國人反思。
且不說這則故事有多少根本經不起推敲的地方(比如,德國修建的下水道在青島,只剩下殘存的2.5公里,不到青島市下水道長度千分之一),但它卻讓一些人對西方的美好幻想和對自己國家的否定心態得到了雙重滿足。
接著在一些大V、名人、明星進一步擴散下,“德國下水道”便從謠言變成了一個神話。
所謂“神話”,就是一種網絡迷信,那些迷信的人卻自稱為“獨立思考者”,并且不容反駁,因為“德國下水道”、“德國油紙包”已被他們供在祖宗牌位邊上,每年是要拿來拜拜的。
而臺灣省的龍應臺更是將“下水道”提升到體制高度,她說“……高樓大廈看得見,下水道看不見。你要等一場大雨才看出真面目來”,意指非常清楚,她在“下水道”問題上做過不少夾帶私貨的文章。
可能有很多人并不知道,“德國下水道”神話最初就是起源于臺灣省。
1991年臺灣上映的電影《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中,有一個隨著國民黨逃到臺灣的中學老師教官回憶家鄉青島時說:
青島那個地方啊,建筑特別的好,德國人建的,尤其是那個下水道,做的特別的大,特別的寬,不管下多大雨,等這個雨停了之后,地面上絕對不會積水,不像臺北這樣子,下一陣雨就會積水。
說是回憶青島,其實電影傳遞的信息是殖民認同。
沒想到,到了網絡時代,在一些有心人“努力”下,“德國下水道”竟然成了一個流傳甚廣的神話。
現在,德國大暴雨直接令這個神話變成了一個笑話。他們怎么解釋?難道德國人把下水道、油紙包都留在了中國,自己反而沒用上?
謠言在事實面前不堪一擊,如果說“德國下水道”只是蒙騙了一些網絡小白,培養他們對西方的向往,那么,這還不算完。
比“德國下水道”用心更為惡毒的是“德國擋洪板”。
大概在2016年-2017年期間,“德國擋洪板”的吹捧曾網上在大量出現過。這種叫“Spundwand”的設備,其實使用范圍相當小,但是一些國內網媒和帳號卻絞盡腦汁將它說成了是“防洪神器”。
開局一張圖,說的天花亂墜,吹得神乎其神,德國有了這種防洪神器,連百年一遇洪水都不在話下。
當然,吹捧“德國擋洪板”不是他們真正目的,而是要借此諷刺中國軍民的抗洪努力,尤其要是對解放軍奮不顧身保護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的英勇行為進行歪曲。
吹完“德國擋洪板”,他們還要加一張解放軍抗洪圖片,再加一句“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圖片也是一種語言,干凈整潔的德國小城與滿身泥垢的解放軍戰士照片放在一起,他們想傳遞什么信息?
當中國和西方在應對同樣一種災害時,如果應對方法不同,那么,西方的方法必定是科學的、先進的;而中國的方法必定是野蠻的、落后的。
還有更惡毒的,說我們是只會用沙袋和人海戰術(他們估計是沒看過英國威廉王子扛沙包抗洪)
這些人借用“德國擋洪板”將矛頭對準的何止是解放軍?還有航天科技、高鐵、大型計算機……為了給西方磕頭,他們居然想在輿論上用一塊擋洪板就把中國人一切引以為豪的成就否定掉,還要加上一句“真相到底是什么?”
真相就是:德國的防洪神器“擋洪板”被這些家伙偷回家里當棺材板了。
不然,德國暴雨后景象怎么會是這樣?“德國擋洪板”呢?
把西方往死里吹的人,結果,被西方用真實畫面狠狠打臉。
這次失聯1300多人的阿爾魏勒縣,當地官員就很坦然地對《圖片報》稱:救援工作幾乎無法進行,只能敦促那些被困者盡早自行轉移。
萊-法州內政部長勒文茨則表示,如果失蹤者長時間沒有消息,那么只能做最壞打算(遇難)。
我們以為這些地方官員會被免職或追究瀆職責任,其實是想多了。這次水災,不管當地死多少人,只要市縣領導發布了敦促民眾轉移公告,提供了救災手冊,就不存在什么責任。
德國難道沒有防汛防洪預案嗎?真的沒有,所謂預案就是發警示公告、發救援手冊。
英國雷丁大學天氣專家Hannah Cloke昨天就批評了德國政府沒有做好提前疏散工作,導致大量人員死傷。但她最終將災害歸結于全球氣候變暖,畢竟,這才是政治正確。
雷丁大學在2002年歐洲洪災后,為歐盟設計了一套防洪預警體系(EFAS),花了不少錢,在14號之前,EFAS就已經向德國發出警報,可能馬上有特大暴雨降臨。
但科技系統再先進,人卻不去努力,一切還是空談。
德國氣象局發言人昨天表示,他們負責將警訊傳報給政府,而疏散人員等行動,是地方政府工作。而地方政府則說,他們在盡力通知民眾轉移。
說來說去,這場災難,不是氣候變暖的鍋,就是民眾自己的鍋。
中國怎么做的?像南方沿海省份,年年有強臺風+特大暴雨,運氣好的城市,一年還能“中獎”兩三次。但每個市縣都有防洪抗臺預案,氣象警告一來,馬上派人去收船入港,街區凡是存在風險的樓房,居民一律提前轉移,老人走不動就背走。
西方政府在暴雨警示后,為什么就不能這樣做?答案有很多,不多說了,看看它們應對新冠疫情的態度,就可以知道了。
其實,那些吹捧“德國下水道”、“德國油紙包”、“德國擋洪板”的人,要是仔細觀察一下,他們同時也是吹捧“群體免疫”是先進防疫手段的那些人。
當我們用外國民眾慘狀來揭穿他們謊言的時候,他們馬上會指責你幸災樂禍,還說什么“鄰有喪,舂不相;里有殯,不巷歌”,不就是怕被打臉,想堵別人的嘴嗎?
西方所謂的“人權”,只是政客掛在嘴上的消遣,遇到真正災難,人權去他媽。
西方媒體對災情的報道也已形成套路,人死了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救出了一只小貓、一只小狗……充滿了對生命的關愛。每次都用這一套,不是嗎?然而,畢竟人家是“民主”國家,體制上不容質疑。
真的是:“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我相信,有著這樣的凝聚力、戰斗力、組織力的中華民族,將來一定會屹立于世界之巔!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