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都看好的《我本是高山》,為什么罵聲一片,被要求停播下架(愛吃豆花娛2023-11-25 02:19)
我看完23集電視劇《山花爛漫時》,覺得有改進,但仍未達到“感動中國”對張桂梅的頒獎詞和英雄事跡報道的高度。
媒體最典型的評價是《不拔高、不虛浮才是現實主義的真正內核》(北京日報10月22日9版)。
“ 什么是真正的現實主義?可能有各種各樣的定義。從這部作品來看,那就是首先要敢于展新真正的而難題。重男輕女問題何止在農村,它深入在社會不同角落。......現實主義還要展現主人公解決矛盾的過程,不是大寫意般地回避過程,刻意營造皆大歡喜的結局。”
看來。作者不喜歡"轟轟烈烈大場面",不喜歡"大寫意......營造皆大歡喜的結局。"這當然是作者的個人喜好,是否就是現實主義不能逾越的雷池?
該文說,縱觀這部劇成功之處,最重要的在于它始終牢牢抓住張桂梅這個人物的精神內核—那就是堅守i自己的精神信仰,為了實現理想而排除萬難、奮不顧身的堅韌精神,這種精神不靠常見的轟轟烈烈大場面襯托,而是通過常人看來非常瑣碎的小事來表現。......
什么是張桂梅這個人物的精神內核、精神信仰、理想?從對張桂梅的頒獎詞和英雄事跡報道看,那就是共產黨人的共產主義精神信仰、崇高理想、堅定信念。電視劇對這點表現是不足的。她的目標就是讓這些女孩子走出大山,看到外面的精彩世界,考上大學,改變自己的人生。幾乎沒有講共產主義精神信仰、理想信念的鏡頭,也沒有講為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的鏡頭。
電視劇講忠誠黨的教育事業。但沒有闡述,黨的教育事業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革命者、建設者。教學過程只強調高分考大學,德育內容沒見多少,勞動也未見有,也許認為大山窮苦孩子本質愛勞動吧。大學畢業后就是就業、結婚、生子三部曲。就業,除少數到體制內,多數都得到民企做資本的雇傭工。這其中少數可以升遷為管理者甚至發跡 成資本家,多數仍然是被剝削者的普通工。這就是社會主義革命者、建設者嗎?結婚、生子與仍在大山里沒上大學的境況不一樣,這就是上大學的終極目標嗎?有人會說,這不就是社會現實嗎,甭說從大山走出來的女大學生,城里男大學生不是一樣嗎?現實,現實,你只能承認這個現實,無需也不能改變這個現實。
該文最后結論,時至今日,現實主義有很多定義和分類,但真正現實主義內核,就是要真實再現污泥困境中人充滿主動性的掙扎奮斗,而非白描式、被動式地展現現實污濁,讓人看不到希望。《山花爛漫時》正是從時代典型模范人物身上提取時代精神,不拔高、不虛浮,用超越現實、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指引人、鼓舞人,這才是時代和觀眾所需要的現實主義精神。
什么時代精神?斯大林、毛主席都講革命和戰爭時代,鄧小平講和平和發展時代,現在講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就是在和平和發展時代,沒有戰爭也無需革命。大家和合共生、協力合作,搞建設、謀發展,在歌舞升平中享清福。現實中的張桂梅是這樣嗎?“感動中國”頒獎詞是這樣描述的嗎?按現實中的張桂梅先進事跡,用頒獎詞描述的精神,來寫電視劇就不符合時代精神,就拔高、虛浮,超越現實嗎?就妨礙用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指引人、鼓舞人嗎?這就不是時代和觀眾所需要的現實主義精神嗎?
寫作品,當然需要有現實主義精神,不拔高、不虛浮。好作品還應該是現實主義精神與革命浪漫主義精神相結合。革命浪漫主義精神就是在踐行崇高事業中的樂觀進取觀精神,不是布爾喬亞的小資調。電視劇雖然沒有用“華爾茲”代替“毛主席來到咱們山莊”,張桂梅只說她在上大學和別處工作時,生活還是很浪漫的,在艱苦的辦學過程中也表現出她的樂觀浪漫精神,但對她,作為共產黨員,作為教育戰線上一名領導干部,追求共產主義事業中的樂觀浪漫精神略感不足。
如果說 電影把“我本是高山"寫成了”溪流”;電視劇也沒有寫出她在懸崖百丈冰中的 倔強精神,“崖畔的桂,雪中的梅”,似乎把這座高山寫成了山丘。你不是寫一般人一般事,你是寫“感動中國”人物和事;你不是評價一般電視劇,而是評價寫“感動中國”人物的電視劇。
我想起了以前的一樁爭論:
子午|懷念宗慶后?比爛的結果……
(子午 2024-02-29 來源:子夜吶喊公眾號)
全民辛辛苦苦積累的財富最終流到了少數人的腰包,而今,通過“比爛”,勞動人民還要傻乎乎地跟著反過頭感恩、懷念這少數人,怪哉!
王老貓:逮著誰罵誰!好好一部《我本是高山》,表揚張桂梅。右派一通臭罵,左派積極配合,活活把一個優秀共產黨員罵得連公知都不如。左右合流,社會毒瘤。
:不管啥時候都有左有右,不存在主要是反左或者是反右,有啥反啥。
批左,批右,都應當是以中,以中批左,以中批右。
以左批右的,批不到右,客觀上它在宣傳左;以右批左的,批不到左,它在宣傳右。
:看誰都右的,是因為自己左。看誰都左的,是因為自己右。他們天天打架逗嘴,于事無補。
這是由民營資本家宗慶后死后引發的“好資本家”有沒有剝削的爭論,我已連續發文指出“好資本家”也有剝削,不贅。至于電影《我本是高山》的爭論,看看上文似乎也不用再說什么了。
我現在要強調的是看問題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左和右實際是看問題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不同。右派、公知是站在資產階級立場、用維心主義觀點和形而上學的方法看問題,不符合無產階級和人民大眾的利益,不符合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于是就用折衷主義冒充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有人不分青黃早白,提倡“
批左,批右,都應當是以中,以中批左,以中批右。”平和公允,和藹可親。這就是儒家的“允執厥中”。這楨匾額掛在故宮中和殿幾百年了,淵于幾千年前的《尚書》。現在一些人仍視為圭臬,頂禮膜拜。(見我的網文《允執厥中?》)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