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篇小說《劍》,江西人民出版社西歷1974年8月出版,是優秀的“十年”文學作品。作者楊佩瑾于西元1949年中學畢業后參軍,入華東軍政大學、第三野戰軍通訊學校學習,抗美援朝中任志愿軍第六十三軍電臺報務員、臺長、參謀等職。顯然,這部小說是作者作為志愿軍戰士耳聞目睹經歷的結晶,小說中報務員吳天信身上更有他自己的親身體驗。
這是一部描寫志愿軍偵察兵在敵后偵察、戰斗的小說,其背景是:西元1953年夏,“美國”侵略者在板門店停戰談判中提出狂妄索求遭到中、朝拒絕后,預謀著新的戰爭行動,我軍則針鋒相對,準備以強有力的反擊粉碎敵人的陰謀。在中部戰線,我志愿軍某師偵察隊隊長梁寒光奉命組成七人偵察小分隊,深入危機四伏的南朝鮮偽軍腹地,與敵人斗智斗勇,在朝鮮游擊隊的配合下偵悉了敵軍“眼鏡蛇”炮兵部隊的情況并及時電告上級,使我軍在先敵發起進攻之初就以強大的炮火摧毀了“眼鏡蛇”炮兵陣地,迅速突破了敵軍防線,偵察小分隊則與朝鮮游擊隊一起截擊潰逃的偽軍,配合主力部隊消滅了敵人。類似這樣的敵后行動,我軍在抗美援朝中經常實施,有的是純粹的敵情偵察,有的是迂回穿插斷敵咽喉要道,有的則是直取敵軍指揮機關,比如西元1960年拍攝的電影《奇襲》就取材于第二次戰役中三十八軍小分隊深入敵后炸毀武陵橋截斷逃敵退路的行動,革命現代京劇《奇襲白虎團》則表現了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前夕六十八軍楊育才小分隊直插敵營摧毀南朝鮮偽軍“白虎團”團部的壯舉。這些可以說是現在所謂的“特種部隊作戰”的鼻祖。
這部小說以一把短劍串聯起故事情節。這把短劍“用純鋼鑄就”,“異常鋒利”,“劍身比偵察員們通常攜帶的匕首略長一點,紫銅的劍柄上鑲嵌著七顆小小的金色的五角星,組成了北斗星座的樣子,另一面刻著七個朝鮮字(《國際歌》里的一句話:團結起來到明天),劍柄頂端的小環上系著一塊小小的紅綢帕”。它是朝鮮游擊隊老隊長金鐘萬在中國東北參加抗日聯軍斗爭時從一位中國老班長那里接受的,朝鮮游擊隊員金昌英在穿越敵軍前沿遞送情報時負傷犧牲前把它交給了梁寒光,偵察小分隊拿著它深入敵后聯絡上了金昌英的母親善子大娘,偵察員周良才和王振華帶著它駕車引開敵人追兵、潛入敵軍炮兵陣地獲取觀測數據,周良才犧牲后王振華又憑著它找到了朝鮮游擊隊員從而及時向我軍傳送了情報,戰斗勝利后它作為金昌英、周良才等英烈的精神象征交到了新戰士王振華手里。可見,短劍是中朝人民在抗日戰爭中并肩戰斗的歷史見證,現在是中朝戰士之間的聯絡信物,又是中朝戰士英勇精神的載體,一把短劍聯系起了中國和朝鮮在過去與現在的共同戰斗友誼,巧妙而又意蘊深厚。
小說中描寫了志愿軍戰士與朝鮮人民的軍民情誼。朝鮮小姑娘小明姬的父親是人民軍軍官,母親被“美”偽匪軍槍殺,她和爺爺崔老大爺被敵人關在放了火的房中,幸得志愿軍趕來解救了他們。駐扎在村旁的志愿軍偵察隊戰士們經常給祖孫倆送糧食衣物,有空閑時間就幫他們干農活。小明姬活潑可愛,經常給志愿軍叔叔唱歌,和小伙伴們一起為志愿軍戰士洗衣服。
一把短劍的傳承,體現出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不僅是為了保家衛國,也是對曾經共同抗擊敵寇的異國戰友的道義支持。與小明姬祖孫倆的情誼,彰顯著人民軍隊不但是威武之師,同時也是仁義之師、文明之師。
可愛的小明姬慘死于一次突發的爆炸之中:到河邊洗衣服時,小明姬撿到“一個圓圓的、水果罐頭那樣的鐵罐”,“上面畫的是一個六、七歲的美麗的小女孩,正用叉子叉著一塊什么水果,笑嘻嘻地往嘴里送,底下還寫著一串英文字”。天真無邪的孩子正在好奇地把玩時,“罐頭盒子在小明姬手里爆炸了!在煙霧中,小明姬慘叫一聲,跌倒在地上”。原來,“幾個月來,敵人經常在我方交通線上、村莊附近,夜間用飛機撒下許多鋼筆、手表、罐頭之類東西,誰拾到了,一擰就爆炸。對敵人這種卑鄙的陰謀,上級已發出了通知,讓部隊戰士和朝鮮老鄉注意。可是小明姬,她怎么會想到,這個美麗的‘水果罐頭’,竟會是謀害她幼小生命的殺人武器”。這個情節,是對朝鮮戰爭中“美軍”使用國際法禁止武器的歷史事實的具體反映,當年“美軍”在朝鮮使用的違禁武器除了這種“玩具炸彈”外,還有細菌炸彈,這種毫無底線的行徑,其目的除了企圖殺傷我軍戰士之外,更主要的是想通過殺傷朝鮮百姓和孩子以制造恐怖氣氛,動搖民眾信心。“美國”的這種恐怖主義野蠻劣根性自其成立以來一直存在,當年它在“北美”大陸就對大陸的主人印第安人實施了恐怖主義的滅絕行為,在朝鮮戰爭以后的侵越戰爭中用貧鈾彈轟炸越南村民,在侵略南斯拉夫時攻擊電網等民用設施,乃至用導彈攻擊中國大使館,侵占伊拉克后用電視播放吊死薩達姆的恐怖場面,在監獄中對伊拉克戰俘進行性虐待,等等。為什么說抗美援朝是正義戰爭、中國人民志愿軍是正義之師?這就是明證。
這部小說在故事的敘述中展現了許多鮮明的人物形象:偵察隊長梁寒光的精明強干、智勇雙全,老班長周良才的沉穩細致、勇于擔當,新戰士王振華的性情沖動、朝氣蓬勃,偵察員孟二虎的魁偉敏捷,田茂昌的活潑多思,謝維忠的強悍樸實,報務員吳天信的文靜機敏,偽軍憲兵大隊長李承義的兇殘,偽軍“太極狼”聯隊參謀長韓澄洙的陰險,都在一個個敵我矛盾沖突中自然而然地展現出來,栩栩如生。
小說故事情節驚險、緊湊、張弛得當,整個進程只在五天之內:有偵察兵穿越敵軍陣地捕俘時的靜如處子動若脫兔,有小分隊穿行敵后時的義無反顧,有突破敵人封鎖時的疾速打擊,有駕車引開追兵時的英勇擔當,有單騎入敵營捕獲偽軍聯隊參謀長時的孤膽豪氣,有主動潛入敵炮陣地觀測坐標時的無畏壯舉,也有面對敵人圍攻時的勇敢善戰。整部小說敘述筆調明快流暢,故事情節常常出意料之外而又在情理之中,幾乎是一氣呵成。小說的敘述視角很多時候近似于電影鏡頭,故事進程和環境場景富有畫面感。實際上,這部小說在故事情節、人物形象和思想內涵方面都很適于拍攝成絕好的影視劇。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