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詞像是一個路標,指向一個開放的民主闡釋空間,讓人們得以進入到對“我“與“他”、“個人”與“社會”、“過去”與“未來”的討論中來,而不至于讓個體在生活的無窮煩惱中迷失,在時代的快速流轉中失憶。
作者 | 林深 遲恩
微信編輯 | 侯麗
近些年來,年度詞已成為一種影響較大的文化現象。每到年末,各個國家的各大媒體機構競相公布年度詞排行榜,無論是公眾投票還是大數據分析出的年度關鍵詞,人們爭相以此為入口,對過去的一年的社會變化與集體體驗熱烈討論,并對年度關鍵詞進行多元而豐富的闡釋甚至賦予新的意義。一年一度精彩的個體情感體驗與公共社會議題交互而成的話語制造正在發生。
大多數時候,年度詞能夠折射出社會萬象,凝結這一時期的公眾情緒和集體記憶,既能準確書寫了人們的共同體驗,替個體發聲,也助我們窺一斑而見全豹,理解自己與社會的命運聯結。
詞中的中國:被代表還是真經驗?
在中國,年度詞的評選伴隨著網絡時代的興盛而流行起來,不少機構在這場年終的文字游戲中占得一席之地,紛紛亮出代表自身立場與觀點的熱詞牌。
自2006年起,中國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網絡媒體語言分中心、商務印書館及人民網等媒體開始以“漢語盤點”的活動形式來為過去的一年作總結。每年,該評選會選出國內字、國內詞、國際字、國際詞四個具有總結意義的年度文字。2016年,“規”、“小目標”、“變”和“一帶一路”當選;而2015年,當選的分別為“廉”、“互聯網+”、“恐”和“反恐”。
中國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似乎更加關注宏觀的政策。無論是國內詞還是國際詞,似乎都透著一種國家發展式的宏大敘事特征。如同2016年國內年度漢字“規”字,按照評選方的解釋:“規”體現出了“中華傳統與時代需求的融合”。2017年,最終結果未定,但從候選詞提名單來預測,官方體系最終選出的年度詞肯定不會low。
漢語盤點2017候選字詞
國內字:享、云、贊、懟、強;
國際字:退、核、智、襲、獨;
國內詞:新時代、初心、新四大發明、人工智能、幼兒園;
國際詞:人類命運共同體、朝核危機、習特會、阿爾法狗、引力波。
——由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商務印書館、人民網、騰訊網聯合主辦。
官方機構評選的關鍵詞與闡釋與人們的主體經驗顯然離得尚遠,而《新周刊》的評選就沒那么“規矩”。其評選出的2016年度漢字是“刷”,指全民低頭刷手機的狀態。至于2017年,《新周刊》給出的五個候選“尬、戲、新、油、租”中,《新周刊》認為,2017年中國的年度漢字為“戲”,解釋為“2017,中國有好戲”,“人民更愛老戲骨”以及”全民游戲”。
“首艘國產航母下水、C919大飛機首飛、“中國天眼”發現脈沖星、“悟空號”探測到疑似暗物質、“墨子號”實現千公里量級量子糾纏;雄安新區橫空出世,開啟改革創新的千年大計……”
“《人民的名義》打造出’達康書記’和’漢東天團’,《中國有嘻哈》貢獻了一場選秀大戲。小鮮肉養眼,然而速朽;老戲骨滄桑,然而扎心。嫩不一定就鮮,老不一定就是戲骨,在這個急功近利的時代,有太多的人戲精上身,有太多的人設一夜崩塌,只有少數人耐得住寂寞、受得了誘惑、守得住初心。”
“全民游戲:這是泛娛樂時代的一場游戲社交,在排隊等位的間隙,你隨時可以呼朋引伴殺一局“王者農藥”,或者成為《絕地求生》里“最后的幸存者”,傲嬌地吼一句’大吉大利,晚上吃雞’! ”
——《新周刊》12月10日《2017中國年度漢字》
圖片來源:百度圖片
不過有趣的是,在《新周刊》網友評論中,點贊最高的字是“窮”,其次是“喪”。相較官方評選的宏大敘事,也不同于《新周刊》對網民行為與日常生活的關注,這幾個字似乎更能接近一種“人民的名義”,如同近日刷爆朋友圈的“佛系”,那些表達人們在現實的巨大壓力下經濟緊張,內心“無可奈何”、“求不得”狀態的詞語,似乎更能引起共鳴。
退到生活中,工薪階層仍然在經歷無盡的加班、不見漲的工資和持續堅挺的房價,著實讓人難以樂觀。目前發布的國內年度詞中,較能擊中人心的,大概是12月16日《中國家庭健康大數據報告(2017)》發布的年度熱詞:“保溫杯與枸杞”、宮頸癌、自行車……
從報告公布的一組由在線就醫大數據提取出的年度疾病情況看,國人健康狀況仍不容樂觀,尤其是慢性病增加和患者年輕化的趨勢值得警惕。
……
數據顯示,白領階層健康狀況出現下滑。不良生活方式導致的普遍性“亞健康”狀態,出現進一步惡化趨勢——高血壓、糖尿病等傳統意義上的老年疾病,開始向更年輕的群體蔓延。
——北京青年報 《“保溫杯與枸杞”成2017家庭健康熱詞》
臺灣:茫然一年,未來何安?
與大陸官方評選出的“積極向上”的詞不同,臺灣官方連續幾年的年度漢字則體現出另一種社會圖景。從2008年的“亂”、2009年的“盼”、2010年的“淡”、2011年的“贊”、2012年的“憂”、2013年的“假”、2014年的“黑”、2015 年的“換”到2016年的“苦”。 每個字由投票評選出,較為真實地刻畫了當年的臺灣社會意向與民眾想法。
2017年,臺灣過得很迷茫。12月7日,臺灣“中國信托文教基金會”和《聯合報》舉辦的年度臺灣代表字大選結果公布,“茫”字以12445票排名第一,“勞”字緊隨其后。
圖片來源:臺媒
臺灣勞工陣線秘書長孫友聯認為,許多勞工很茫然,為何長工時、低工資問題一直沒辦法解決。臺灣行政主管部門日前公布2017年調查顯示,受雇者經常性薪資較去年僅微幅增加,而全臺有305.1萬人(約占總就業人口的34%)主要工作月薪仍低于3萬元(新臺幣)的起薪標準。
臺灣執政黨畫下的政策大餅也讓民眾吃得不是滋味。過去一年,臺灣推出的“一例一休”法案修正,當地媒體稱,這項本意改善勞工條件的政策在實施后帶來物價上漲、雇主多聘臨時工、勞工實際工資減少、工時靈活的服務業行業受沖擊等問題。此外,臺灣當局推行“年金改革”(年金,相當于養老金),說是為了削減公職人員養老福利、延長其退休年齡,拉平軍公教(軍人、公務員、教師)與勞工之間的福利差距,實際執政者卻將軍公教人群塑造成“坐享特權、貪得無厭的‘肥貓’”,煽動勞工階層對其仇視,引發大規模抗議游行。臺灣團結工聯秘書長黃育德認為,年度代表字“茫”“勞”都符合現況。
圖片來源:中時電子報
美國:特朗普效應持續,女權主義崛起
2016年,特朗普上臺使得美國民眾對于身份的討論變得尖銳而險惡。美國的Dictionary.com網站根據搜索量評選出去年的年度詞匯是“仇外”(xenophobia):特朗普主義占據上風,異性戀、白人、基督徒身份政治排擠著其他人的身份政治。
2017年,特朗普效應開始被清算。今年,由美國的Dictionary.com網站選出的美國年度詞是“共謀”(complicit)。今年3月,一則由女明星斯嘉麗·約翰遜(Scarlett Johansson)扮演的伊萬卡代言的香水廣告讓“共謀”一詞首度火爆。這則廣告片滿是諷刺:身著緊身連衣裙的“伊萬卡”對著鏡子打量自己,而映照在鏡中的人像卻是她的父親特朗普,作為背景音的廣告詞念叨著“她美麗,她有影響力,她是共謀”,并直白地指出這款香水是專為這位“本可以阻止這一切,卻選擇不作為”的女人準備的。此后,在Dictionary.com上對“共謀”的搜索次數暴增。
“共謀”廣告中,“伊萬卡”對著鏡子打量自己,而映照在鏡中的人像卻是她的父親特朗普。圖片來源:東方IC
幾周后,伊凡卡在某節目中被要求對“共謀”的控訴做回應,她稱:“如果‘同謀’意味成為著一種好的力量,并且產生積極的影響,那么我就是同謀。”不過,當有人指出“同謀”的真正定義是“參與作惡”,伊凡卡不得不用自己“并不知曉 complicit 的含義”來為自己開脫。此外,近日美國的名人圈被曝出的性侵事件也被認為是權貴共謀的惡果。在dictionary.com 看來“如果沒有這些權力人士的助力以及視而不見的錯誤行為作為同謀,這些人有可能就不會在這么多年間傷害那么多人。”
美國另一個2017年度關鍵詞是由韋氏出版公司評選出來的“女權主義”(feminism)。與女性主義在英文詞典中最初的定義“女性氣質”不同,如今據韋氏詞典解釋,“女權主義”指在政治、經濟和社會領域兩性平權的理論。對應英文單詞也有“女權運動”之意,指為支持女性權益而組織的活動。
圖片來源:韋氏詞典網站
過去一年,韋氏詞典在線網站上,“女權主義”一詞的搜索量比2016年增長了70%,相關的多起社會事件使得搜索量激增。這些事件包括年內多個“女權主義”倡議活動,如年初在世界多地舉行的“女性大游行”,在社交媒體上以“我也是”為標簽控訴遭受性侵或性騷擾的熱潮等。而美國總統高級顧問康韋今年2月作出“不認為自己是女權主義者”的表態引發了人們對“女權主義”的廣泛關注。此外,今年上映的影視作品,如科幻美劇《使女的故事》和由女性導演詹金斯執導的超級英雄電影《神奇女俠》也引起了人們對“女權主義”一詞的興趣。
英國:青年力量正爆發
2017年,“青年震蕩”(youthquake)一詞異軍突起,成為《牛津詞典》2017年的年度詞匯。據英國BBC報道,“青年震蕩”第一次出現于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當時的一位時尚編輯戴安娜·弗雷蘭用該詞來形容時尚、音樂和評論界的突然變化。而今該詞以“青年人推動政治變革”之意重新復蘇。
“在英國,這個詞因描述青年人在大選中的影響力而火起來。”《牛津詞典》負責人卡斯珀·格拉斯沃透露。數據顯示,2017年期間“青年震蕩”在日常用語中的使用增加了五倍,比上年同期增長了401%。而在今年英國議會舉中,青年人的投票率也明顯激增。
西班牙的年輕抗議者。圖片來源:英國衛報
格拉斯沃解釋了選擇這一詞匯的深意:“我們基于數據和語言的趣味性選擇了青年震蕩(youthquake)。但最重要的是,當語言反映了我們日益加深的不安和疲憊,這是一個罕見的聽起來充滿希望的政治詞匯。有時你選擇一個詞作為年度詞,是因為你意識到它已經到來;但有時又會選擇一個‘正在敲門’的詞匯,你想通過它來有所引導……我認為過去的一年,需要一個能讓我們團結在一起的詞匯。”
年度詞,再來一點想象力
縱觀世界各地的年度詞語,大多都足夠真誠。基于數據、民意與人們深刻的反思,一個小小的詞語用最簡單的形式表現了特定時空里極其復雜的社會關系與變化。它也像是一個路標,指向一個開放的民主闡釋空間,讓人們得以進入到對“我“與“他”、“個人”與“社會”、“過去”與“未來”等問題的討論中,而不至于讓個體在生活的無窮瑣碎中迷失,在時代的快速流轉中失憶。
反觀中國大陸媒體的年度詞選項,似乎還少了點民主、反思和想象力。要么過于宏大,要么耽溺于小生活,要么就是缺少反思性的闡釋與討論。所以人們要么在一大堆“中國夢”式的詞語中被代表,要么在那些表達心聲卻過于個體化的生活/情緒詞中一笑而過。我們似乎也缺少這樣的權威媒體與機構,來觀照個人煩惱與社會結構之間的關系,來挖掘類似于“青年震蕩”、“女權主義”一樣蘊含著政治變革希望的正能量詞匯。
介于此,土逗公社決定提名一項2017年年度熱詞:低端。低端,指“事物等級排序的最低端點,末端,低水平的,與高端相對。”2017年,尤其是后半年,該詞匯頻繁出現在大小媒體的報道中,也因為北京人口清退事件的敏感化而被頻繁屏蔽,但這未影響人們對該詞的高度關注與靈活運用。對于城市白領甚至包括大學生在內的準白領,當“喪”、“佛系”等詞語不足以解釋他們的生活困境時,“低端”詞語越來越被視為一個能夠準確描述他們相對于“高端”的階級地位,以及造成其當下生存狀態的社會原因的詞匯。
另外,“低端”一詞匯正轉變為一種批判與行動的潛在力量。作為一種諷刺性的政治文化標簽,它也以微博名、微信名、用戶頭像等形式進入社交網絡領域。另外,人們意識到當該詞匯用于農民工為主的底層群體是帶有歧視意味的。該詞雖被官方否認出現在政策文件中,但互聯網社區中,網民仍在相關事件的評議中頻繁使用(多為表達自嘲、憤怒、不滿),這從一個側面,可解釋為人們對當前社(政)會(制)環境不信任的一種表達。
最后,土逗公社認為,將來的一年,我們需要一個更能讓我們團結在一起的詞匯。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