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紅色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中國共產黨帶領廣大人民群眾在不同的歷史條件下創造和培育的先進文化成果。兩者在基因追溯、精神內核、價值指向具有同根、同質、同向的內在同構性。在新的歷史時期,深入把握它們之間的這種關系,有助于更好地弘揚和培育優秀文化資源,發揮其在民族復興新征程中的重大推動作用。
[關鍵詞]紅色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因同根;內涵同質;價值同向
紅色文化是黨在領導人民開展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史實踐中,承繼和發展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孕育和形成的諸如井岡山精神、遵義會議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精神成果及其物質載體的統稱,是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的文化支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黨在領導人民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從國家、社會和個人三個層面培育和踐行的與國家歷史文化相契合的價值觀念,是凝魂聚氣、強基固本,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和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盡管紅色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生成的歷史時期和面臨的時代使命有所差異,但同作為崇高的價值理念和先進的文化元素,它們在基因承續、精神內核和價值指向上呈現出一種同構性。為此,深入分析這種內在邏輯,對于推進紅色文化的當代傳承、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及實現中國夢具有重大意義。
一、紅色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因同根性
從基因追溯層面來說,紅色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同根性。這一同根性包含了兩個維度:一是文化基因的同根性,即兩者都是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承繼和發展;二是理論基因的同根性,即兩者都是以馬克思主義為理論基礎而形成和發展的。
(一)文化基因的同根性
中華民族在5000多年的歷史進程中創造了博大精深、光輝燦爛的文化,為紅色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了豐厚的文化底蘊。
紅色文化是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承繼和發展革新,彰顯了中華民族對最深層精神的永恒追求。“自古以來,中國人民自強不息、勤奮創業的偉大精神塑造了千秋萬代的民族之魂,構成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主流精神”[1]62。到了近代社會,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理論與中國革命的實際和初步具有共產主義思想的知識分子相結合,誕生了中國共產黨。從此以后,為了民族解放事業,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開始了長期的革命和建設的偉大實踐,以巨大的魄力推動了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發展,孕育出崇高而偉大的紅色文化。從這一邏輯演進來說,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紅色文化的歷史根脈,紅色文化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精華的傳承。比如,崇高的愛國主義作為紅色文化的重要組成,是對傳統文化中“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等愛國思想的延續;堅定的理想信念作為紅色文化的基本內容,是對傳統文化中“夸父逐日”“精衛填海”和“愚公移山”等持之以恒精神的堅守與傳承;依靠群眾、服務群眾的民生情懷作為紅色文化的構成元素,是對傳統文化中“圣人無常心,以百姓為心”“民為國本”和“因民之利而利”等民本思想的繼承和弘揚;艱苦奮斗的精神作為紅色文化的主要因子,是對傳統文化中“自強不息、剛健有為”等堅強不屈意志的繼承和發展。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承繼和時代升華,反映了中華民族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著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基因,寄托著近代以來中國人民上下求索、歷經千辛萬苦確立的理想和信念,也承載著我們每個人的美好愿景”[2]169。社會主義發展新時期,為了實現民族復興和人民幸福的這一夢想,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充分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養分,從國家、社會、個人3個層面概括和提出了12個詞、24個字的價值要求。其中,每一層面的價值目標都包含了對傳統文化的選擇性繼承和創造性轉化。比如,國家層面倡導的“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對傳統文化中“國家一統”“天下為公”“民貴君輕”“以文化人”和“崇尚和諧”等思想的延續與弘揚;社會層面倡導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對傳統文化中“道法自然”“允執厥中”和“隆禮重法”等思想的借鑒與發展;個人層面的“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對傳統文化中“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專心致志,以事其業”“言而有信”和“仁者愛人”等思想的堅守與傳承。從這一意義上來說,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的源頭活水。
(二)理論基因的同根性
馬克思主義是紅色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共同的理論根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及所形成的理論成果為不同時期紅色文化的產生提供了理論源泉”[3],也為新的歷史階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構建提供了理論基礎。
紅色文化是以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的成果為理論之源來孕育和發展的。五四運動之后,馬克思主義經由日本、俄國等傳入中國,不僅推動了中國共產黨的創立,而且不斷與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產生了馬克思主義民族化、當代化、現代化的重要成果,是開展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歷史實踐的指導思想,因而也是這一階段紅色文化產生和發展的理論基礎。從中國革命時期的井岡山精神、遵義會議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到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大慶精神等紅色文化都是在馬克思列寧主義與毛澤東思想的指導下孕育和發展的;改革開放新時期的抗洪精神、航天精神等紅色文化都是在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理論成果的指導下孕育和發展的。從這一層面來說,馬克思主義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進行紅色文化創造的理論根源。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以馬克思主義為理論指導進行培育和踐行的。一方面,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出現了思想意識及價值觀多元化的局面,需要一種主流意識形態的引領。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當代中國主流意識形態建設的主要方面,具有一定的優越性,能夠實現對各種社會思潮的引領。并且,這種引領從根本上說就是要以馬克思主義為理論指導,形成社會主流思想的共識。另一方面,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建設過程中,其本身需要借鑒和汲取不同的文明,既包括中國歷史上的先進文化思想,也包括其他國家、民族、社會制度有益的思想文化對這些歷史文明的揚棄,必須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用其立場、觀點和方法,對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和西方文化進行甄別、分析,弄清應該拋棄、吸收和弘揚的元素。因而,從這個角度來說,馬克思主義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的重要理論基礎。
需要注意的是,作為紅色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文化基因與理論基因,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并不是各自獨立的,而是處在一種互動的關系中,即紅色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黨在不同時期堅持以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理論為指導,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的重要成果。
二、紅色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同質性
從內涵層面來說,紅色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同質性。紅色文化是黨領導人民進行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偉大歷史實踐的精神積淀與凝結,其生成和發展的歷史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的價值目標、取向和準則。
(一)國家層面上的內涵同質性
從宏觀視角而言,紅色文化生成、發展和豐富的歷史反映了黨領導人民在這一階段努力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國家的奮斗史。中國共產黨誕生之后,承接了近代以來救亡圖存、富國強民的歷史使命,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行動指南,確立打倒軍閥、推翻帝國主義,建立民主共和國的民主革命綱領和漸次達到共產主義社會的最高綱領,從最低綱領向最高綱領跨越,首先就要把我國建成一個民族獨立,沒有壓迫和剝削,人民自己當家做主的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國家。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中國共產黨在不同時期進行了長期的探索與努力。比如,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在井岡山等革命根據地領導農民開展土地革命,沒收地主的土地歸農民所有,從而廢除了幾千年來的封建地主階級的特權,使廣大貧雇農翻身做主,生活有了基本保障;在抗日根據地,中國共產黨領導和實施了“三三制”政權,建立了廣泛的民主政治。延安作為當時抗日根據地的總后方,更是創造出了一種民主和諧的狀態。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特別是20世紀60年代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在大慶進行了波瀾壯闊的石油大會戰,甩掉了新中國“貧油”的帽子,開辟了石油工業的歷史紀元,為實現國家的富強奠定了石油能源基礎。改革開放新時期,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在中國大地上,從農村到城市,熱火朝天地開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國各地形成了你爭我趕、奮力爬坡的熱烈局面,創造出了小崗村、華西村、上海浦東、張家港等典型,引領了中華民族走向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康莊大道。
紅色文化作為這段歷史實踐的沉淀與表達,蘊含了當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的“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價值目標。從這一意義上來說,紅色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國家層面的內涵具有同質性。
(二)社會層面上的內涵同質性
從中觀視角而言,紅色文化生成、發展和豐富的歷史反映了黨領導人民在這一階段努力追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會的奮斗史。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列強橫行,軍閥混戰,社會秩序崩毀敗壞,各種丑惡現象觸目驚心”[4]。中國共產黨成立后,面對社會存在的諸多弊病,力圖帶領人民改變舊中國的面貌,掃除社會的舊秩序,建立以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價值觀念為導向的社會發展新秩序,為人民當家做主營造一種良好的社會環境。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中國共產黨在不同階段進行了多方面的努力和實踐。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在井岡山等革命根據地,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逐步擺脫封建社會的枷鎖和束縛,使他們在政治、經濟、軍事、婚姻領域獲得了一定的自由、平等與公正。比如,在政治方面,中國共產黨動員人民群眾參與選舉,組織工農革命政權,建立婦女會等群眾性組織;在經濟方面,取消苛捐雜稅,實行買賣公平,確立土地分配標準,規定“所有鄉村中的男女老幼,一律平分”[5]65。在軍事方面,實行軍內民主主義。長官不打士兵,官兵待遇平等,士兵有開會說話的自由,摒棄煩瑣的禮節,經濟公開。在婚姻方面,廢除封建買賣婚姻,倡導男女平等,反對包辦,實行婚姻自由。除了追求和踐行自由、平等、公正的價值取向之外,中國共產黨還領導人民在根據地陸續頒布《井岡山土地法》《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以及《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婚姻法》等法規條例,嘗試運用法律的方式解決社會問題。在這個時期,黨以改天換地的革命勇氣和舉措,蕩滌舊社會的污泥濁水,使社會風氣煥然一新。以此為節點和啟示,不管是在后來的抗日根據地、解放區,還是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改革開放新時期,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人民開展社會建設的過程中,始終堅持把追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為價值目標進行具體的實踐,創造出了諸如被毛澤東稱贊為“十個沒有”的陜甘寧邊區等一個又一個欣欣向榮的社會景象。
紅色文化作為這段歷史實踐的記錄與提煉,體現了當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價值取向。從這一意義上來說,紅色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社會層面的內涵具有同質性。
(三)個人層面上的內涵同質性
從微觀視角而言,紅色文化生成、發展和豐富的歷史反映了黨領導人民在這一階段倡導和培育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崇高個人品質的歷史。中國共產黨自誕生后,就逐漸肩負起帶領人民追求國家獨立、人民民主和民族復興的偉大使命。在這一偉大而艱辛的進程中,涌現出一大批可歌可泣的優秀共產主義戰士,他們以深厚的愛國情懷、恪盡職守的敬業精神和抱誠守真的可貴品質,盡其心血和生命推動民族解放和國家建設事業,鑄造了一座座光耀中華、永遠不朽的精神豐碑和民族脊梁。這些模范典型不僅在民族復興的道路上創造了不可磨滅的豐功偉績,而且彰顯了共產黨人高尚的精神追求和道德情操。比如,在革命戰爭年代,被稱為民族英雄的方志敏被捕后,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和誘降,絲毫沒有動搖革命意志。在獄中,他以堅強的毅力寫下了十幾萬字的文稿,表達自己對祖國母親的真摯情感和未來生活的美好憧憬,用生命譜寫了愛國主義的偉大篇章。在社會主義建設年代,被稱作“鐵人”的大慶石油工人王進喜,面對國民經濟遭遇缺油的瓶頸,以“寧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和“對工作精益求精”的科學求實精神,帶領大慶石油工人僅用了3年的時間就摘掉了中國“貧油”的帽子,奏響了一曲石油工人愛國、創業的凱歌。再如,對人誠信友善、愛崗敬業、盡職盡責,甘做一顆小小螺絲釘的雷鋒;時刻關心百姓的疾苦,堅持廉潔奉公、勤政為民,被贊為“人民的好公仆”“黨的好干部”的焦裕祿和改革開放時期的孔繁森等等。這樣的典型,在紅色文化的發展史上,不勝枚舉。
紅色文化作為這些英雄模范崇高品質的濃縮,折射出了他們“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精神追求與道德情操,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個人層面倡導的價值準則具有同質性。
三、紅色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價值同向性
從價值指向層面來說,紅色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同向性。作為一種先進文化和意識形態文化,兩者在助推中國夢、厚植文化自信和鞏固黨執政文化基礎上都具有重大作用。
(一)助推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同向性
中國夢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新的歷史時期提出的重大命題,凝結著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的美好夙愿,承載著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期盼,昭示著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和人民幸福的光明前景。它的實現,是一項宏大的事業,也是一項艱巨的任務,需要有強大精神的推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中國夢必須弘揚中國精神”[6]235。紅色文化作為中國精神的構成,是黨帶領人民在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時期創造的精神成果,其內在所蘊含的堅定理想信念、崇高價值追求和高貴精神品質不僅是贏取革命勝利,建立嶄新國家,開展社會主義建設和推進改革開放進程的內在精神動力,而且也是當前面對國際形勢紛繁復雜和國內改革進入攻堅期等重大機遇和挑戰,促使中華民族始終奮勇向前,最終實現中國夢的精神源泉。中國夢的實現,需要強大的精神動力,同樣離不開價值觀的統領和指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正是凝心聚力,實現中國夢的‘興國之魂’‘強國之魂’”[7]。審視中國夢的構成,它匯集了國家之夢、民族之夢和個人之夢。而作為黨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的歷史階段提出的價值導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國家、民族和人民社會理想和價值追求的高度概括。它將中國夢轉化為國家、社會、個人層面的價值追求,凝聚了不同層面價值認識,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提供力量源泉和重要保障。總的來說,在新的歷史時期,紅色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個是精神動力,一個是力量源泉,猶如兩翼,共同承托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二)厚植民族文化自信的同向性
文化自信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對待民族文化問題上提出的基本要求,是一個國家和民族能夠走在時代前列的精神底氣。文化自信較之于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其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8]。文化自信之所以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在于它不僅是中華民族奮力向前的思想前提,而且有助于理解和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形成和發展的文化基礎,從而增進對我們的道路、理論和制度3個方面的自信。就此而言,厚植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意義深遠。當前,厚植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要加強對中華民族優秀文化成果的當代教育與現實延續。需要明確的是,從中國傳統文化到紅色文化再到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都屬于優秀文化成果。在這一過程中,一方面要闡釋清楚中華民族在古代創造的燦爛文化和近代以來中華民族在抗爭與奮斗的歷程中創造出來的紅色文化;另一方面要讓中華文化長河中的優秀傳統文化與紅色文化繼續向前,推動其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在弘揚和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和紅色文化的同時,要用其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推進文化大國、文化強國的步伐。從厚植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的要素來看,紅色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都是其重要的構成部分,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又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精髓。在這個意義上,弘揚紅色文化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厚植中華民族奮力向前文化自信的價值上具有同向性。
(三)鞏固黨執政文化基礎的同向性
執政文化是文化的政治形態,是執政黨鞏固執政地位和提升執政能力的精神動力和文化基礎。作為執政黨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領導核心,中國共產黨在新時期、新階段、新境遇下,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五大發展理念”為引領,推進中國現代化建設與民族復興的進程,必須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鞏固和擴展中國共產黨執政的文化資源。鞏固和擴展中國共產黨執政的文化資源,既要從歷史維度出發,尋找和挖掘中國共產黨執政文化的歷史資源,又要從現實維度出發,加強中國共產黨執政文化建設,存續和擴充黨執政文化的現實資源。縱觀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歷程,紅色文化與其相伴相隨,可以說紅色文化的歷史就是中國共產黨的歷史。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對于我們共產黨人來說,中國革命史是最好的營養劑”[9]。作為黨發展史上的文化印記和中國革命史的載體,紅色文化內在所包含的理想信念、艱苦奮斗、實事求是、無私奉獻和為民服務等優良傳統和執政理念,為鞏固黨執政的文化基礎提供了深厚的歷史資源。當前,中國共產黨面對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文化侵入和社會多元價值取向的沖擊,堅持以執政黨的意識形態為指導,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就是在確立人民共同認同的價值觀“最大公約數”,凝聚思想共識,夯實全體人民團結奮進的思想文化基礎,擴展和豐富黨執政文化的現實資源。因此,紅色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個從歷史維度,一個從現實維度,在鞏固和夯實中國共產黨執政文化基礎方面具有同向性的價值。
總而言之,紅色文化在基因、內核和價值維度上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同根、同質和同向的內在契合,彰顯了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開展執政文化建設的承接性和重要性。在新的時代征程中,應繼續弘揚和延續紅色文化,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先進文化建設,為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實現民族的偉大復興夯實文化基礎和提供精神動力。
參考文獻:
[1] 李小三.中國共產黨人精神研究[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8.
[2] 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3] 閆立光.紅色文化整體性研究推進的三個向度[J].江西理工大學學報,2016,(2).
[4] 張泰城、常勝.紅色文化資源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J].求實,2016,(11).
[5] 毛澤東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 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
[7] 楊玉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民族復興中國夢[J].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2016,(2).
[8] 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07-02.
[9] 李斌.黨面臨的“趕考”遠未結束——習近平總書記再訪西柏坡側記[N].人民日報,2013-07-14.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