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剛熱播的《建軍大業》,通過慘烈的戰爭場面,還原了當年的革命先輩浴血奮戰的光輝歲月,記錄了南昌起義這場絕地逢生的武裝行動對于中國歷史的重大意義。
但是被許多人忽視的是,同樣在今年的8月1日,一部詳細呈現另一場重大起義的青春勵志、革命歷史劇更加值得我們去看看!它就是《秋收起義》。
秋收起義,要和中央講“條件”?
不同于南昌起義主力是的北伐戰爭中久經沙場的鐵軍,秋收起義準備發動的時候,關于暴動的力量一直捉襟見肘,讓人十分著急。起義迫在眉睫了,起義的人卻還沒到位!
更嚴重的是,在毛澤東看來,缺乏正規的軍事力量的參與,起義是不可能成功的,所以要和中央講“條件”。
陰差陽錯的是,武漢國民政府警衛團受命參加南昌暴動,結果居然沒有趕上,成了一支孤軍,不知道該干點啥!
還好,這個警衛團是由共產黨人掌握的,原先是從北伐鐵軍中分離出來的,團長盧德銘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共產黨員。
不僅如此,在此之前,武漢的工人糾察隊被迫解散后,一部分工人積極分子、武漢農講所的農會骨干就是被充實到這支部隊中去的。
于是,走散后的盧德銘的警衛團,經過與黨組織的苦心聯系,最后終于知道自己可以干另一件大事:秋收起義。
這個新的變化正好解決了毛澤東所擔心的正規軍事力量不足的問題,也為起義創造了基本條件。
于是,秋收起義可以開搞啦!
工農兵三結合
說起秋收起義的隊伍,一開始都是不明不白的。
原本計劃理應外合,結果長沙城內聞風加強了戒備,政府加強了搜查,查獲了一些起義的名單,結果,仗還沒打起來,就自損八百,看的讓人揪心。
還好,安源這個地方,是毛澤東最早開發的一個工人運動的中心,群眾基礎很好,組織紀律性也好。
1921年共產黨成立以后,毛澤東親自去安源考察。然后李立三、劉少奇等眾多共產黨的骨干人物奔赴安源,開設工人夜校,工人俱樂部,發動礦工罷工,在當地培養了許多的工人先鋒。
在秋收起義中,安源是毛澤東部署和指揮起義的地方。當地以1300多名安源工人為主體組成的工農革命軍第二團,在全國第一個舉起了工農革命軍的旗幟。這個團是參加這次起義的三個團中人數最多、戰斗最激烈、戰績最大的一個團。
除此之外,還有湖南當地的農軍,這些農民的武裝力量也不可小覷,在秋收起義之前,共產國際代表曾揚言說:湖南有幾百萬的農軍,可以直搗長沙,進而占領湖南乃至中國。雖然沒有考慮到農民是拿著梭鏢去拼命,但聲勢上還是很強的!
針對長沙的白色恐怖,湖南省委曾經要發動10萬農軍攻打長沙,先不說它最后被中共中央緊急叫停,起碼可以說明這些農民兄弟的革命熱情很高漲,一旦接受武裝和訓練,那將是一股巨大的力量。
最后,參與起義的隊伍中,以共產黨控制的國民政府警衛團為主力,與廣大的工人、農民武裝隊伍一起,秋收起義搞出了一片工農兵三結合的新天地!
“不懂”軍事,被屌的很慘
區別以前的電影電視對于秋收起義的粗線條敘事,這次的秋收起義電視劇透露了許多以前不為人知的起義細節,尤其是作為一個軍隊里的菜鳥,毛澤東被屌的很慘。
在參加秋收起義之前,毛澤東并沒有真正打過仗,在一些軍官眼里:他就是一介書生,根本不懂軍事,但是掛著前敵委員會書記的名號,真是礙手礙腳。
于是,青年毛澤東這這部電視劇中,屢屢被自己的軍官隊友鄙視、嘲笑,內心估計受到了一萬點傷害。
但是,每當那些狂傲自大的軍官瞎指揮,亂決策,導致損失大半的時候,往往是老毛力挽狂瀾,收拾殘局。收拾好了之后,這些帶有強烈舊思想的軍官又開啟干仗模式,把老毛涼到一邊,不打長沙不死心。
在秋收起義到井岡山的這段歷程中,盡管一路敗仗,起義部隊中的兩個主要軍官仍然堅持攻打大城市的路線。對老毛提出的到三溝溝里尋找生存,再圖發展的戰略嗤之以鼻,對山區艱苦的生活更是非常不爽,一天都待不下去。
最后,當軍隊中成立士兵委員會,實現官兵平等,還沒有擺脫封建思想的幾個舊軍官更是急紅了眼,但又無可奈何,因為在秋收起義的這支隊伍中,有許多有覺悟的黨員和工農骨干,這些都是老毛的鐵桿。
所以,在最后,盡管在秋收起義的領導層中夾雜了許多不純潔的因素,但是因為有了基層的覺悟工人、農民、黨員的大力支持,一支新型的人民軍隊呼之欲出!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