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AV,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首頁 > 文章 > 思潮 > 文藝新生

紀念魯迅誕生130周年暨小說《鋼城》研討會資料匯編

中國解放區(qū)文學研究會 · 2011-10-24 · 來源:烏有之鄉(xiāng)
收藏( 評論() 字體: / /

  

  

  

紀念魯迅誕生130周年暨小說《鋼城》研討會資料匯編  

  

  

中國解放區(qū)文學研究會  

  

2011年10月  

  

目    錄  

  

一、魯迅簡歷  

  

二、毛澤東同志論魯迅  

  

三、魯迅語錄  

  

四、發(fā)言稿  

  

1.李定凱:紀念和學習魯迅的幾點感想  

  

2. 付欣雨:朗誦風雨如《詩三首》  

  

3. 趙劍斌:關于長篇小說《鋼城》的寫作和反響(代后記)  

  

4. 韓西雅:一曲中國工人階級捍衛(wèi)科學社會主義的英雄凱歌 (序)  

  

5. 陳寒鳴:從當代中國工人階級狀況看趙劍斌小說《鋼城》的  

  

意義  

  

6. 肖衍慶:文藝怎樣高于生活  

  

7. 郭松民:“國有情結”工人是國企最強有力的“守護神”  

  

8. 孔慶東:這力量是鋼!(序)  

  

9. 左大培:保衛(wèi)工人階級利益的長篇力作(序)  

  

10. 陶  冶:淺評趙劍斌及其書稿《鋼城》  

  

11. 范正美:工人階級維護社會主義成果的歷史經驗  

  

五、資料摘編  

  

1. 介紹魯迅資料前言  

  

2. 郭沫若:紀念魯迅的造反精神  

  

3. 《人民日報》社論:學習魯迅的革命硬骨頭精神  

  

4. 網文:毛澤東——“我跟魯迅的心是相通的”  

  

5. 網文:魯迅到底偉大在哪里?  

  

6. 網文:魯迅滾蛋了,他筆下的人物歡呼雀躍了!  

  

  

一、魯迅簡歷  

(半年表式)  

   

魯迅(1881.9.25——1936.10.19),本名周樟壽,字豫才,又名樹人, 1881年9月25日 (清光緒七年八月初三日)生于浙江紹興城內一個周姓大家族。父親是秀才;母親姓魯,以自修達到能看文學作品的程度。六歲入私塾學習。1883年(光緒十九年)十二歲時,祖父因事下獄,從此家道中落。1896年(光緒二十二年)十五歲時,年僅三十七歲的父親病故。  

因家中無錢,不得不尋找不用學費的學校。于是到南京考進水師學堂,開始接觸新的思潮。于1899年(光緒二十五年)十八歲改考江南陸師學堂附設礦路學堂。1902年(光緒二十八年)二十一歲,礦路學堂畢業(yè),由江南督練公所派往日本留學,先入東京弘文學院學習日文。  

1903年(光緒二十九年)二十二歲,開始為《浙江潮》撰文《斯巴達之魂》等多篇。又有譯本《月界旅行》出版。  

1904年(光緒三十年)二十三歲,決定改學醫(yī),入仙臺醫(yī)學專門學校,至1906年(光緒三十二年)二十五歲,中止學醫(yī)。回到東京,從事文藝運動,撰寫論文,又作翻譯,希望以文學改變國民精神。  

1908年(光緒三十四年)二十七歲,加入革命組織“光復會”,贊成孫中山等革命派的主張。在《河南》雜志上發(fā)表《科學史教篇》、《文化偏至論》等多篇文章。  

1909年(宣統(tǒng)元年)二十八歲,出版選譯的《域外小說集》。因母親生活困苦,于8月回國省母;任杭州浙江兩級師范學堂生理學、化學教員。  

1910年(宣統(tǒng)二年)二十九歲,任紹興中學教員與監(jiān)學,本年前后輯錄完《古小說鉤沉》。  

1911年(宣統(tǒng)三年)三十歲, 十月十日 湖北新軍在武昌起義,辛亥革命爆發(fā)。11月紹興光復后,任山會師范學堂監(jiān)督(紹興師范學校校長)。是冬寫成第一篇小說《懷舊》。  

1912年(民國元年)三十一歲,年初應蔡元培之邀到南京任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教育部部員。5月隨教育部遷至北京,任教育部社會教育司第二科科長。8月任教育部僉事。  

1913年——1917年(民國二年至六年)三十二歲至三十六歲,繼續(xù)在教育部任職。公余編校《后漢書》、《嵇康集》,研究與刻印佛經。  

1918年(民國七年)三十七歲,五四運動前后,站在反帝、反封建的最前列,提倡新文化,反對舊文化,5月發(fā)表了猛烈抨擊封建主義的、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刊于《新青年》雜志,開創(chuàng)了中國新文學的革命現實主義傳統(tǒng),成為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偉大旗手。開始用魯迅筆名。九月起,陸續(xù)在該刊上發(fā)表短評,因而樹敵漸多。張勛復辟時曾憤而離職,平定后乃返部。  

1919年(民國八年)三十八歲,遷家至北京。發(fā)表小說《孔乙己》、《藥》。  

1920年(民國九年)三十九歲開始,陸續(xù)兼任北京大學、北京高等師范學校、北京女子高師、世界語專門學校等校的講師。發(fā)表小說《明天》等。  

1921年——1924年(民國十年至十三年)四十歲至四十三歲,1921年12月發(fā)表中國文學史上的不朽小說《阿Q正傳》,還有《故鄉(xiāng)》、《補天》、《吶喊》、《祝福》等,出版《中國小說史略》,并創(chuàng)辦《語絲》周刊。  

1925年(民國十四年)四十四歲,因反對教育總長章士釗非法解散北京女子師大,被章士釗違法免去教育部職務。發(fā)表小說《長明燈》、《傷逝》、《離婚》等。  

1926年(民國十五年)四十五歲,恢復教育部僉事職務。因支持北京學生愛國運動,“三一八”慘案后受北洋軍閥迫害而避難。印《華蓋》集、《彷徨》、《小說舊聞鈔》、《漢文學史綱要》、小說《奔月》、《眉間尺》等。  

因段祺瑞將先生撤職并欲逮捕之,乃離開北京到廈門大學做 文科 教授,因又與校長 和幾個 教授有沖突,乃于1927年(民國十六年)四十六歲,1月到當時革命中心廣州,在中山大學任文學系主任兼教務主任(教務長兼 文科 教授)。“四一二”蔣介石反革命政變發(fā)生后,廣州亦屠殺逮捕學生,先生營救學生無效后,乃憤然辭去中山大學職務。10月回上海,想以譯作謀生,并認真研究馬列主義理論。印發(fā)散文詩集《野草》,編篡《唐宋傳奇集》。在上海與許廣平結婚,兩年后生海嬰。主編《語絲》,曾應邀赴暨南、復旦等大學演講。  

1928年—1929年(民國十七年至十八年)四十七至四十八歲,主編《奔流》,翻譯《蘇聯的文藝政策》,出文集《墳》、《朝花夕拾》、《而已集》、《科學的文藝理論叢書》,譯本《文藝與批評》等;組織“朝花社”,與柔石等合編文藝書籍與木刻集《藝苑朝華》。  

1930年(民國十九年)四十九歲,《萌芽月刊》出版,翻譯《毀滅》、《十月》,是年參與發(fā)起成立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和中國左翼作家聯盟,不顧國民黨反動政府的種種迫害,積極參加革命文藝運動,介紹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在中共領導下,和其他革命文藝戰(zhàn)士一起,同國民黨反動派御用文人及其他反動文人、反動文學進行不懈斗爭,粉碎了反動派的文化圍剿。因而受到通緝,其1926年以后的譯作,幾乎全被國民黨所禁止。  

1931年(民國二十年)五十歲,被迫避難一段時間。在左聯機關刊物《前哨》發(fā)表《中國無產階級革命文學和前驅的血》,抗議國民黨反動派屠殺革命作家。  

1932年(民國二十一年)五十一歲,“一二八”事變發(fā)生,寓所受日軍炮火威脅。編《三閑集》、《二心集》,翻譯蘇聯作家短篇小說集《豎琴》及《一天的工作》。曾北上省母并赴多所大學講演。  

1933年(民國二十二年)五十二歲,加入中國民權保障同盟,并任執(zhí)行委員,蔡元培邀先生赴宋慶齡宅與蕭伯納會晤。五月至德國領事館抗議法西斯暴行。九月參加世界反對帝國主義戰(zhàn)爭委員會遠東會議,并被選為會議主席團名譽主席。編印《兩地書》、《魯迅自選集》、《偽自由書》等。  

1934年(民國二十三年)五十三歲,編《北平箋譜》、《南腔北調集》、蘇聯木刻《引玉集》等,小說《非攻》出版。  

1935年(民國二十四年)五十四歲,翻譯《死魂靈》、《俄羅斯的童話》等。編《中國新文學大系》小說二集,并作導言。印小說《出關》、《起死》等。  

先生與部分作家致電祝賀中國工農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勝利到達陜北。  

1936年(民國二十五年)五十五歲,虛歲五十六。年初“左聯”解散后,先生響應中國共產黨的號召,積極參加文學界和文藝界的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  

編印歷史小說集《故事新編》、《花邊文學》等。  

因病重,口授《答托洛斯基派的信》和《論現在我們的文學運動》。八月,發(fā)表《答徐懋庸并關于抗日統(tǒng)一戰(zhàn)線問題》,痛斥部分人的機會主義謬論。  

 10月19日 上午5時25分,不幸因肺病逝世于上海。馮雪峰、宋慶齡、蔡元培等牽頭成立的以毛澤東為首的治喪委員會發(fā)出訃告,成千上萬的各界人士紛紛吊唁。中共中央和中華蘇維埃民主共和國中央政府發(fā)出《為追悼魯迅先生告全國同胞和全世界人士書》,高度評價魯迅,并提出若干悼念措施和紀念計劃,號召繼承先生遺志,為中華民族的解放和世界和平而奮斗!  

   

總之, 魯迅 先生除創(chuàng)作大量小說外,從1927年到1935年,還創(chuàng)作了大量雜文,編為《而已集》、《且介亭雜文》等專集;他還領導和支持了“未名社”等進步文學團體;主編了《奔流》、《萌芽》等文藝期刊,熱忱關懷、積極培養(yǎng)青年作者;還大力翻譯外國進步文學作品和介紹國外名畫、木刻;并搜集研究,整理了大量古典文學,批判地繼承了祖國古代文藝遺產。他的后期雜文,自覺運用馬列主義思想作指導,深刻地剖析各種現實問題,表現出卓越的政治遠見和韌性的戰(zhàn)斗精神。  

先生論著編有《魯迅全集》(十卷)、《魯迅譯文集》(十卷)、《魯迅日記》及《魯迅書信集》等。  

先生的筆名,除魯迅外,還有令飛、巴人、宴之敖者,L,L·S,旅滬記者、唐豐瑜、孺牛、子明、燕客、阿法、且介、越丁、旁、洛、齊物論等一百三十多個。  

   

注①僉事(僉音簽,qian)——宋、元、明代的文官名,清代廢止。其職責是協(xié)理政務,總管文牘。民國時曾設立此官職。  

   

本文年表簡歷根據原七機部《偉大的革命家、偉大的思想家、偉大的文學家魯迅》一書的資料,并參考《中國歷史大事紀年》、《簡明歷史辭典》、《教師手冊》、《百年中國實錄》、《土地革命戰(zhàn)爭紀事》等書中關于魯迅的記載和介紹整理、修改、補充而成。七機部原書中的年齡為虛歲,本文均改為周歲。  

   

   

       中國解放區(qū)文學研究會  馬青柯執(zhí)筆  

                      2011年10月  

   

   

   

   

   

   

二、毛澤東同志論魯迅  

   

論魯迅  

( 一九三七年十月十九日 )  

同志們:  

    ……  

我們今天紀念 魯迅 先生,首先要認識 魯迅 先生,要懂得他在中國革命史中所占的地位。我們紀念他,不僅因為他的文章寫得好,是一個偉大的文學家,而且因為他是一個民族解放的急先鋒,給革命以很大的助力。他并不是共產黨組織中的一人,然而他的思想、行動、著作,都是馬克思主義的。他是黨外的布爾什維克。尤其在他的晚年,表現了更年青的力量。他一貫地不屈不撓地與封建勢力和帝國主義作堅決的斗爭,在敵人壓迫他、摧殘他的惡劣的環(huán)境里,他忍受著,反抗著,正如陜北公學的同志們能夠在這樣壞的物質生活里勤謹地學習革命理論一樣,是充滿了艱苦斗爭的精神的。陜北公學的一切物質設備都不好,但這里有真理,講自由,是造就革命先鋒分子的場所。
  魯迅是從正在潰敗的封建社會中出來的,但他會殺回馬槍,朝著他所經歷過來的腐敗的社會進攻,朝著帝國主義的惡勢力進攻。他用他那一支又潑辣,又幽默,又有力的筆,畫出了黑暗勢力的鬼臉,畫出了丑惡的帝國主義的鬼臉,他簡直是一個高等的畫家。他近年來站在無產階級與民族解放的立場,為真理與自由而斗爭。 魯迅 先生的第一個特點,是他的政治的遠見。他用望遠鏡和顯微鏡觀察社會,所以看得遠,看得真。他在一九三六年就大膽地指出托派匪徒的危險傾向,現在的事實完全證明了他的見解是那樣的準確,那樣的清楚。
  魯迅在中國的價值,據我看要算是中國的第一等圣人。孔夫子是封建社會的圣人,魯迅則是現代中國的圣人。我們?yōu)榱擞谰眉o念他,在延安成立了魯迅圖書館,在延長開辦了魯迅師范學校,使后來的人們可以想見他的偉大。
  魯迅的第二個特點,就是他的斗爭精神。剛才已經提到,他在黑暗與暴力的進襲中,是一株獨立支持的大樹,不是向兩旁偏倒的小草。他看清了政治的方向,就向著一個目標奮勇地斗爭下去,決不中途投降妥協(xié)。有些不徹底的革命者起初是參加斗爭的,后來就“開小差”了。比如德國的考茨基、俄國的普列漢諾夫就是明顯的例子。在中國這等人也不少。正如 魯迅 先生所說,最初大家都是左的,革命的,及到壓迫來了,馬上有人變節(jié),并把同志拿出去獻給敵人作為見面禮。魯迅痛恨這種人,同這種人做斗爭,隨時教育著訓練著他所領導下的文學青年,教他們堅決斗爭,打先鋒,開辟自己的路。
  魯迅的第三個特點是他的犧牲精神。他一點也不畏懼敵人對于他的威脅、利誘與殘害,他一點不避鋒芒地把鋼刀一樣的筆刺向他所憎恨的一切。他往往是站在戰(zhàn)士的血痕中,堅韌地反抗著、呼嘯著前進。魯迅是一個徹底的現實主義者,他絲毫不妥協(xié),他具備堅決的心。他在一篇文章[2]里,主張打落水狗。他說,若果不打落水狗,它一旦跳起來,就要咬你,最低限度也要濺你一身的污泥。所以他主張打到底。他一點沒有假慈悲的偽君子的色彩。現在日本帝國主義這條瘋狗,還沒有被我們打下水,我們要一直打到它不能翻身,退出中國國境為止。我們要學習魯迅的這種精神,把它運用到全中國去。
  綜合上述這幾個特點,形成了一種偉大的“魯迅精神”。魯迅的一生就貫穿了這種精神。所以,他在文藝上成了一個了不起的作家,在革命隊伍中是一個很優(yōu)秀的很老練的先鋒分子。我們紀念魯迅,就要學習魯迅的精神,把它帶到全國各地的抗戰(zhàn)隊伍中去,為中華民族的解放而奮斗!   

——《魯迅逝世周年紀念大會上的講話》  

   

   

由于中國政治生力軍即中國無產階級和中國共產黨登上了中國的政治舞臺,這個文化生力軍,就以新的裝束和新的武器,聯合一切可能的同盟軍,擺開了自己的陣勢,向著帝國主義文化和封建文化展開了英勇的進攻。這支生力軍在社會科學領域和文學藝術領域中,不論在哲學方面,在經濟學方面,在政治學方面,在軍事學方面,在歷史學方面,在文學方面,在藝術方面(又不論是戲劇,是電影,是音樂,是雕刻,是繪畫),都有了極大的發(fā)展。二十年來,這個文化新軍的鋒芒所向,從思想到形式(文字等),無不起了極大的革命。其聲勢之浩大,威力之猛烈,簡直是所向無敵的。其動員之廣大,超過中國任何歷史時代。而魯迅,就是這個文化新軍的最偉大和最英勇的旗手。  

——《新民主主義論》(1940.1)  

   

魯迅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他不但是偉大的文學家,而且是偉大的思想家和偉大的革命家。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寶貴的性格。魯迅是在文化戰(zhàn)線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數,向著敵人沖鋒陷陣的最正確、最勇敢、最堅決、最忠實、最熱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新民主主義論》(1940.1)  

   

這時有兩種反革命的“圍剿”:軍事“圍剿”和文化“圍剿”。也有兩種革命深入:農村革命深入和文化革命深入。這兩種“圍剿”,在帝國主義策動之下,曾經動員了全中國和全世界的反革命力量,其時間延長至十年之久,其殘酷是舉世未有的,殺戮了幾十萬共產黨員和青年學生,摧殘了幾百萬工農人民。從當事者看來,似乎以為共產主義和共產黨是一定可以“剿盡殺絕”的了。但結果卻相反,兩種“圍剿”都慘敗了。作為軍事“圍剿”的結果的東西,是紅軍的北上抗日;作為文化“圍剿”的結果的東西,是一九三五年“一二九”青年革命運動的爆發(fā)。而作為這兩種“圍剿”之共同結果的東西,則是全國人民的覺悟。這三者都是積極的結果。其中最奇怪的,是共產黨在國民黨統(tǒng)治區(qū)域內的一切文化機關中處于毫無抵抗力的地位,為什么文化“圍剿”也一敗涂地了?這還不可以深長思之么?而共產主義者的魯迅,卻正在這一“圍剿”中成了中國文化革命的偉人。  

                                        ——《新民主主義論》(1940.1)  

   

黨八股也就是一種洋八股。這洋八股,魯迅早就反對過的。  

——《反對黨八股》(1942.2)  

   

黨八股的第二條罪狀是:裝腔作勢,借以嚇人。有些黨八股,不只是空話連篇,而且裝樣子故意嚇人,這里面包含著很壞的毒素。空話連篇,言之無物,還可以說是幼稚;裝腔作勢,借以嚇人,則不但是幼稚,簡直是無賴了。魯迅曾經批評過這種人,他說:“辱罵和恐嚇決不是戰(zhàn)斗。”  

——《反對黨八股》(1942.2)  

   

第三篇,是從《魯迅全集》里選出的,是魯迅復《北斗雜志》社討論怎樣寫文章的一封信。他說些什么呢?他一共列舉了八條寫文章的規(guī)則,我現在抽出幾條來說一說。  

第一條:“留心各樣的事情,多看看,不看到一點就寫。”  

講的是“留心各樣的事情”,不是一樣半樣的事情。講的是“多看看”,不是只看一眼半眼。我們怎么樣?不是恰恰和他相反,只看到一點就寫嗎?  

第二條:“寫不出的時候不硬寫。”  

我們怎么樣?不是明明腦子里沒有什么東西硬要大寫特寫嗎?不調查,不研究,提起筆來“硬寫”,這就是不負責任的態(tài)度。  

第四條:“寫完后至少看兩遍,竭力將可有可無的字、句、段刪去,毫不可惜。寧可將可作小說的材料縮成速寫,決不將速寫材料拉成小說。”  

孔夫子提倡“再思”,韓愈也說“行成于思”,那是古代的事情。現在的事情,問題很復雜,有些事情甚至想三四回還不夠。魯迅說“至少看兩遍”,至多呢?他沒有說,我看重要的文章不妨看它十多遍,認真地加以刪改,然后發(fā)表。文章是客觀事物的反映,而事物是曲折復雜的,必須反復研究,才能反映恰當;在這里粗心大意,就是不懂得做文章的起碼知識。  

第六條:“不生造除自己之外,誰也不懂的形容詞之類。”  

我們“生造”的東西太多了,總之是“誰也不懂”。句法有長到四五十個字一句的,其中堆滿了“誰也不懂的形容詞之類”。許多口口聲聲擁護魯迅的人們,卻正是違背魯迅的啊!  

——《反對黨八股》(1942,2)  

   

比如說文藝界的宗派主義吧,這也是原則問題,但是要去掉宗派主義,也只有把為工農,為八路軍、新四軍,到群眾中去的口號提出來,并加以切實的實行,才能達到目的,否則宗派主義問題是斷然不能解決的。魯迅曾說:“聯合戰(zhàn)線是以有共同目的為必要條件的。……我們戰(zhàn)線不能統(tǒng)一,就證明我們的目的不能一致,或者只為了小團體,或者還其實只為了個人。如果目的都在工農大眾,那當然戰(zhàn)線也就統(tǒng)一了。”  

——《在延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1942.5)  

   

中國的革命的文學家藝術家,有出息的文學家藝術家,必須到群眾中去,必須長期地無條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農兵群眾中去,到火熱的斗爭中去,到唯一的最廣大最豐富的源泉中去,觀察、體驗、研究、分析一切人,一切階級,一切群眾,一切生動的生活形式和斗爭形式,一切文學和藝術的原始材料,然后才有可能進入創(chuàng)作過程。否則你的勞動就沒有對象,你就只能做魯迅在他的遺囑里所諄諄囑咐他的兒子萬不可做的那種空頭文學家,或空頭藝術家。  

——《在延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1942.5)  

   

“還是雜文時代,還要魯迅筆法。”魯迅處在黑暗勢力統(tǒng)治下面,沒有言論自由,所以用冷嘲熱諷的雜文形式作戰(zhàn),魯迅是完全正確的。我們也需要尖銳地嘲笑法西斯主義、中國的反動派和一切危害人民的事物,但在給革命文藝家以充分民主自由、僅僅不給反革命分子以民主自由的陜甘寧邊區(qū)和敵后的各抗日根據地,雜文形式就不應該簡單地和魯迅的一樣。我們可以大聲疾呼,而不要隱晦曲折,使人民大眾不易看懂。如果不是對于人們的敵人,而是對于人民自己,那末,“雜文時代”的魯迅,也不曾嘲笑和攻擊革命人民和革命政黨,雜文的寫法也和對于敵人的完全兩樣。  

                          ——《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1942.5)  

   

魯迅的兩句詩,“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應該成為我們的座右銘。“千夫”在這里就是說敵人,對于無論什么兇惡的敵人我們絕不屈服。“孺子”在這里就是說無產階級和人民大眾。一切共產黨員,一切革命家,一切革命的文藝工作者,都應該學魯迅的榜樣,做無產階級和人民大眾的“牛”,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1942.5)  

   

《阿Q正傳》是一篇好小說,我勸看過的同志再看一遍,沒看過的同志好好地看看。魯迅在這篇小說里面,主要是寫一個落后的不覺悟的農民。他專門寫了“不準革命”一章,說假洋鬼子不準阿Q革命。  

——《論十大關系》(1956.4)  

   

外國有用的東西,都要學習,用來改造和發(fā)揚中國的東西,創(chuàng)造中國獨特的新東西。搬要搬一些,但要以自己的東西為主。要《死魂靈》,也要《阿Q正傳》。魯迅翻譯了《死魂靈》、《毀滅》等等,但是他的光彩主要不在這里,是在創(chuàng)作。  

——《同音樂工作者的談話》(1956.8)  

   

有人說,幾百字,一二千字一篇的雜文,怎么能作分析呢?我說,怎么不能呢?魯迅不就是這樣的嗎?分析的方法就是辯證的方法。所謂分析,就是分析事物的矛盾。不熟悉生活,對于所論的矛盾不真正了解,就不可能有中肯的分析。魯迅后期的雜文最深刻有力,并沒有片面性,就是因為這時候他學會了辯證法。列寧有一部分文章也可以說是雜文,也有諷刺,寫得也很尖銳,但是那里面就沒有片面性。魯迅的雜文絕大部分是對敵人的,列寧的雜文既有對敵人的,也有對同志的。魯迅式的雜文可不可以用來對付人民內部的錯誤或缺點呢?我看也可以。當然要分清敵我,不能站在敵對的立場用對待敵人的態(tài)度來對待同志。必須是滿腔熱情地用保護人民事業(yè)和提高人民覺悟的態(tài)度來說話,而不能用嘲笑和攻擊的態(tài)度來說話。  

                       ——《在中國共產黨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1957.3)  

   

魯迅不是共產黨員,他是了解馬克思主義世界觀的。他用了一番工夫研究,又經過自己的實踐,相信馬克思主義是真理。特別是他后期的雜文,很有力量。他的雜文有力量,就在于有了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我看魯迅在世還會寫雜文,小說恐怕寫不動了,大概是文聯主席,開會的時候講一講。這三十三個題目,他一講或者寫出雜文來,就解決問題。他一定有話講,他一定會講的,而且是很勇敢的。  

——《同文藝界代表的談話》(1957.3)  

   

魯迅的文章就不太軟,但也不太硬,不難看。有人說雜文難寫,難就難在這里。有人問,魯迅現在活著會怎么樣?我看魯迅活著,他敢寫也不敢寫。在不正常的空氣下面,他也會不寫的,但是更多的可能是會寫。俗話說得好:“舍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魯迅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是徹底的唯物論者。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徹底的唯物論者,是無所畏懼的,所以他會寫。現在有些作家不敢寫,有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我們沒有為他們創(chuàng)造敢寫的環(huán)境,他們怕挨整;還有一種情況,就是他們本身唯物論沒有學通。是徹底的唯物論者就敢寫。魯迅的時代,挨整就是坐班房和殺頭,但是魯迅也不怕。現在的雜文怎樣寫,還沒有經驗,我看把魯迅搬出來,大家向他學習,好好研究一下。他的雜文寫的方面很多,政治、文學、藝術等等都講,特別是后期,政治講得最多,只是缺少講經濟的。魯迅的東西,都是逼出來的。他的馬克思主義也是逼著學的。他是書香門第出身,人家說他是“封建余孽”,說他不行,但魯迅還是寫。現在經濟方面的雜文也可以寫。文章的好壞,要看效果,自古以來都是看效果作結論的。  

——《同新聞出版界代表的談話》(1957.3)  

   

以真正平等的態(tài)度對待干部和群眾,必須使人感到人們互相間的關系確實是平等的,使人感到你的心是交給他的。學習魯迅。魯迅的思想是和他的讀者交流的,是和他的讀者共鳴的。  

——《工作方法六十條(草案)》(1958.2)  

   

晉朝人阮籍反對劉邦,他從洛陽走到成皋,嘆道,世無英雄,遂使豎子成名。魯迅也曾對于他的雜文說過同樣的話,我跟魯迅的心是相通的。我喜歡他那樣坦率。他說,解剖自己,往往嚴于解剖別人。在跌了幾跤之后,我亦往往如此。  

——《給江青的信》(1966.7)  

   

我勸同志們看看魯迅的雜文。魯迅是中國的第一個圣人。中國第一個圣人不是孔夫子,也不是我。我算賢人,是圣人的學生。  

——毛澤東接見武漢地區(qū)座談會成員談話記錄(1971.11)  

   

魯迅那時被攻擊,有胡適、創(chuàng)造社、太陽社、新月社、國民黨。魯迅在的話,不會贊成把周揚這些人長期關起來。脫離群眾。  

我講的不完全,至少應該提到魯迅提倡削爛蘋果一篇,請文元同志找出此文印發(fā),以供討論之用。  

——《關于文藝工作的談話和批語》(1975.7-11)  

   

魯迅評《水滸》評得好,他說,“一部《水滸》,說得很分明:因為不反對天子,所以大軍一到,便受招安,替國家打別的強盜——不“替天行道”的強盜去了。終于是奴才。  

金圣嘆把《水滸》砍掉了二十多回。砍掉了,不真實。魯迅非常不滿意金圣嘆,專門寫了一篇評論金圣嘆的文章《談金圣嘆》。  

《水滸》百十回本、百二十回本和七十一回本,三種都要出。把魯迅的那段評語印在前面。  

——關于《水滸》的評論(1975.8)  

   

   

   

   

   

   

   

   

   

   

   

   

   

   

   

   

   

   

   

   

   

   

   

   

   

   

三、魯迅語錄  

   

我想:希望本是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故鄉(xiāng)》  

   

那切切實實,足踏在地上,為著現在中國人的生存而流血奮斗者,我得引為同志,是自以為光榮的。  

《答托洛茨基派的信》  

   

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雖是等于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梁。  

《中國人失掉了自信力了嗎》  

   

然而自己明知道是奴隸,打熬著,并且不平著,掙扎著,一面“意圖”掙脫以至實行掙脫的,即使暫時失敗,還是套上了鐐銬罷,他卻不過是單單的奴隸。如果從奴隸生活中尋出“美”來,贊嘆,撫摩,陶醉,那可簡直是萬劫不復的奴才了,他使自己和別人永遠安住于這生活。  

                                                            《漫與》  

   

我覺得中國人所蘊蓄的怒憤已經夠了,自然是受強者的蹂躪所致的。但他們卻不很向強者反抗,反而在弱者身上發(fā)泄,兵和匪不相爭,無槍的百姓卻受兵匪之苦,就是最便的證據,再露骨的地說,怕還可以證明這些人的卑怯,卑怯的人,即使有萬丈怒火,除弱草之外又能燒掉甚么呢?  

                                                            《雜憶》  

   

其實“革命”是并不稀奇的,惟其有了它,社會才會改革,人類才會進步,能從原蟲到人類,從野蠻到文明,就因為沒有一刻不在革命。  

《革命時代的文學》  

   

我們聽到呻吟,嘆息、哭泣、哀求,無須吃驚。見了酷烈的沉默,就應該留心了,見有什么象毒蛇似的在尸林中蜿蜒,怨鬼似的在黑暗中奔馳,就更應該留心了:這在預告“真的憤怒”將要到來。  

《雜感》  

   

茍活者在淡紅的血色中,會依稀看見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將更奮然而前行。  

                                                         《記念劉和珍君》  

    

慘象,已使我目不忍視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聞。我還有什么話可說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無聲息的緣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發(fā),就在沉默中死亡。  

                                                         《記念劉和珍君》  

   

戰(zhàn)士死了的時候,蒼蠅所首先發(fā)見的是他的缺點和傷痕,嘬chuài著,營營地叫著,以為得意,以為比死了的戰(zhàn)士更英雄。但是戰(zhàn)士已經死了,不再來揮去它們。于是乎蒼蠅們即更其營營地叫,自以為倒是不朽的聲音,因為它們的完全,遠在戰(zhàn)士之上。的確的,誰也沒有發(fā)見過蒼蠅們的缺點和創(chuàng)傷。然而,有缺點的戰(zhàn)士終竟是戰(zhàn)士,完美的蒼蠅也終竟不過是蒼蠅。  

                                                          《戰(zhàn)士和蒼蠅》  

   

愿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說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fā)聲的發(fā)聲。有一分熱,發(fā)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發(fā)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  

                                                         《隨感錄四十一》  

   

我以為聯合戰(zhàn)線是以有共同目的為必要條件的。我記得好象曾聽到過這樣一句話,“反動派且已經有聯合戰(zhàn)線了,而我們還沒有團結起來!”其實他們也并未有有意的聯合戰(zhàn)線,只因為他們的目的相同,所以行動就一致,在我們看來就好像聯合戰(zhàn)線。而我們戰(zhàn)線不能統(tǒng)一,就證明我們的目的不能一致,或者只為了小團體,或者還其實只為了個人,如果目的都在工農大眾,那當然戰(zhàn)線也就統(tǒng)一了。  

《對于左翼作家聯盟的意見》  

   

野草,根本不深,花葉不美,然而吸取露,吸取水,吸取陳死人的血和肉,各各奪取它的生存。當生存時,還是將遭踐蹋,將遭刪刈,直到于死亡而朽腐。  

但我坦然,欣然。我將大笑,我將歌唱。  

我自愛我的野草,但我憎惡這以野草做裝飾的地面。  

地火在地下運行,奔突;熔巖一旦噴出,將燒盡一切野草,以及喬木,于是并且無可朽腐。但我坦然,欣然。我將大笑,我將歌唱。  

《野草•題辭》  

   

革命者決不怕批判自己,他知道得很清楚,他們敢于明言。  

                                                    《“醉眼”中的朦朧》  

   

無論什么黑暗來防范思潮,什么悲慘來襲擊社會,什么罪惡來褻瀆人道,人類的渴仰完全的潛力,總是踏了這些鐵蒺藜向前進。  

……  

什么是路?就是從沒路的地方踐踏出來的,從只有荊棘的地方開辟出來的。  

                                                       《生命的路》  

   

   

   

   

   

   

   

   

四、發(fā)言稿  

   

紀念和學習魯迅的幾點感想  

—在中國解放區(qū)文學研究會紀念 魯迅 先生誕生130周年研討會上的發(fā)言  

   

李定凱  

(2011.10.16)  

   

今年是 魯迅 先生誕生130周年,各個階級、各種人群站在不同的立場上,以不同的方式評價魯迅,發(fā)表各自的主張。毛澤東同志早在71年前,即1940年寫的《新民主主義論》中,就高度評價“魯迅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他不但是偉大的文學家,而且是偉大的思想家和偉大的革命家。……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對毛主席的這個論斷,革命派完全擁護,反革命派則完全反對,而一些在革命派和反革命派中間游移不定的人,特別是一些標榜自己為自由派知識分子的人們,或者口頭上贊成,實際上不完全贊成,或者在口頭上和實際上都不完全贊成,他們宣稱要重新認識魯迅,重新評價魯迅。  

反革命派對魯迅一貫的、公開的肆意歪曲、詆毀和污蔑謾罵,我們且不去管它。革命派對魯迅的崇敬和遵循,也不大需要一味地重復。在此紀念 魯迅 先生誕生130周年的座談會上,我想主要就兩個問題談點膚淺的感想。第一點是,為什么多年來在執(zhí)政的層面上,一方面表面上仍然維持著共產黨在歷史上對魯迅的認識表達,而在實際上卻把魯迅完全地或部分地拋棄了;第二點是,對當今把對魯迅的學習和研究盡量往象牙塔里裝的現象,值得我們高度注意和警惕。  

我不是專門學習和研究 魯迅 先生和他的著作的,我只是一個熱愛魯迅和喜歡他的作品的搞理工科的知識分子,而對魯迅的熱愛完全出自對他的作品的喜歡。不是像有人說的那樣,是因為毛澤東把魯迅捧為“圣人”,我們才尊魯迅這個“神”。不可否認,毛澤東同志對 魯迅 先生的評價,對我讀懂魯迅起到了指引方向的作用,就像一個 高明的 老師引導學生如何去讀書,掌握其中的要領一樣。我是從中學語文課本上開始接觸魯迅作品的,逐步感受到 魯迅 先生作為一個作家對國家民族無私的責任感,對人民的同情和關心,對歷史和現實深邃的洞察力,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以及他的博學和高超的寫作本領。后來,我就在業(yè)余看些介紹 魯迅 先生生平的文章和書籍,購買和翻看《魯迅選集》、《魯迅全集》和《魯迅年譜》,以求得到精神的滋養(yǎng)和熏陶。正因為我不是研究魯迅的專家,所以我的感想可能很平常,沒有什么驚人之語,甚至有錯誤,請大家理解和諒解。  

首先談第一點感想。在今年紀念 魯迅 先生誕生130周年的活動中,北京和上海都舉行了官方的紀念大會,分別有中央和地方宣傳部門的領導人發(fā)表了演講。當然,演講照例最后還是落到為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和“小康社會”服務。我看了幾遍網上刊登的演講內容,總覺得很少看見魯迅身上那種特有的對一切腐朽、沒落的思想文化和社會勢力不妥協(xié)的批判和戰(zhàn)斗精神,好像魯迅的靈魂被剝奪了。聯想到在執(zhí)政的層面上,一方面嘴上說,要學習和發(fā)揚魯迅精神,另一方面又把魯迅的許多文章從中學語文課本中拿掉,這不是自相矛盾嗎?這是不是意味著,中國現在的與未來的青少年都不需要學習和發(fā)揚魯迅精神了呢?  

據報載,中國文字著作權協(xié)會公布的資料:在201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教科書中,按入選作品篇數或稿費多少排名,老舍占第一位(29篇);后面有金波(28篇)、郭沫若、巴金、曹禺、冰心、葉圣陶、艾青、沈從文、張秋生、圣野、馮志、朱光潛等人都榜上有名,獨獨“五四”以來中國新文化運動的旗手和主將魯迅卻不見了蹤影。而人教版教科書是目前全國中學選用率最高的教材版本之一。真是奇哉怪也!  

2009年8月,在上海舉行的第四屆魯迅論壇上,來自全國中學的一線語文老師探討在“新時代如何讀魯迅作品”,有的教師形容魯迅的作品成了“雞肋”,認為“讀魯迅的作品,好像看不到希望,很壓抑。”在中學校園里流傳著“一怕文言文、二怕寫作文、三怕周樹人”的順口溜。于是就把魯迅的作品從教科書里大量刪減掉了。據說理由是:“魯迅的部分作品很難讀懂,文字較晦澀”;現今的學生與魯迅的作品存在“時代隔膜”。這些“理由”顯然是說不通的。如果說有的魯迅作品文字比較晦澀,難于讀懂,難道比《論語》還晦澀,還難懂?何況魯迅更多的作品是明白易懂的。如果說現在的學生與魯迅存在“時代隔膜”,難道他們與孔子、司馬遷、李白、杜甫、韓愈、柳宗元、老舍、巴金、郭沫若、曹禺、冰心……就沒有“時代隔膜”?為什么過去的學生不怕魯迅的文章晦澀難懂,不覺隔膜遙遠?其實,要說有隔膜,那是教材的主管者、編纂者們與魯迅的革命精神有隔膜,與魯迅揭露和批判黑暗的鬼蜮世界和鬼魅伎倆有隔膜,他們害怕魯迅的“匕首”和“投槍”刺中他們需要掩蓋的膿瘡和腐肉,他們需要培養(yǎng)奴才。既然學生有“三怕”,那干脆把讀文言文、寫作文也取消好了,為什么只在魯迅頭上動刀子呢?出現這樣的現象,是與最近二三十年來整個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告別革命”密切聯系在一起的。  

正如網友“錕吾山人”所寫的:  

“而今天,‘革命家’的身份總遭人嫉恨誣蔑否認,‘告別革命’的今天,‘革命’成了一個不好的詞。革命,革命,誰革命?革誰的命?可是,他們錯了,正因為魯迅首先是一個革命家,文學家、思想家才見深度,才有力量。”  

“不是魯迅滾蛋了他筆下的人物歡呼雀躍了,而是魯迅筆下的人物歡呼雀躍著讓他滾蛋了!”  

我相信,魯迅是不會 “滾蛋”的,魯迅永遠活在人民的心中。請到網絡上看看,人民呼喚“魯迅歸來”的聲音不絕于耳。其中,北京大學研究中國現代文學的 孔慶東 教授在紀念魯迅誕生130周年的時候,就直問“魯迅精神今何在?”他說:“在這個時候,我們看看 魯迅 先生寫的那些文字,字字都是發(fā)燙啊,好像說的就是我們今天的事。”“我覺得(如果) 魯迅 先生活在今天,他一定會寫博客,他一定會寫微博,他一定會上‘第一視頻’。”  

如果一個經常走過北京的地下通道、立交橋和鬧市的中學生,學了魯迅的《野草》集里的《乞求者》中下面的描寫,他會產生什么想法呢?  

“一個孩子向我乞求,也穿著夾衣,也不見得悲戚,而攔著磕頭,追著哀呼。”  

“一個孩子向我乞求,也穿著夾衣,也不見得悲戚,但是啞的,攤開手,裝著手勢。”  

“我走路。另外有幾個人各自走路。”  

“我不布施,我無布施心,我但居布施者之上,給予煩膩,疑心,憎惡。”  

    接著談第二點感想,就是一方面真的魯迅被從千萬間中小學的課堂里驅逐了,被從普通大眾的視線中刻意隱去了,另一方面卻在大學的象牙塔里,被一些內外科神經科醫(yī)生似的學者們用筆診斷著、肢解著,解剖著,塑造著,整形著,鞭笞著,終于成為一件件帶著“學術”光環(huán)的“創(chuàng)新”作品,成為“缺席的在場者”,在聚光燈下鮮亮登場,吸引看客們的眼球,引起一片驚嘆:哇!原來真的魯迅是這樣!這些學者們說:“魯迅始終生活在對現實的絕望和濃重的虛無中”;“他并未變成一個馬克思主義者,只是在他的思想中有了馬克思主義的某些成分而已”;“《野草》以其獨有的方式表現出了作者對自我內心世界的密切關注,并努力追求一種對靈魂的復雜性和深邃感的完美表達”;“他從一位享有國際聲望的著名作家、一名有戰(zhàn)斗力的左翼文人,怎樣被圣人化,又如何一步步走下圣壇,以一個更真實的、有血有肉的魯迅形象走向民間。”  

上面的言語是我從網上搜到的三個樣本中引來的。一個是登在《南方文壇》2006年第2期上的 文學 博士楊××的文章;第二個是另一位專攻魯迅的 文學 博士寫的紀念魯迅誕辰130周年的網文——《<野草>在歌唱》,該文作者說,他準備寫博士論文時用的《野草》小冊子,還是在1970年代從一個舊書攤上花了5分錢買來的呢;最后一個是錢江晚報的記者在今年8月8日對北大一位著名的魯迅研究專家錢××教授的專訪報道。  

《南方文壇》一秉南方系的“光榮傳統(tǒng)”,這一回魯迅則成了他們的“普世價值”的“代言人”了:“作為邊緣人、業(yè)余者的魯迅在人類基本的普遍的關于正義、自由、解放等價值基礎上去思考,去對公眾與權威發(fā)言。”嗚呼!在南方系看來,“普世價值”是永恒的絕對的真理,所有的人都要匍匐在它的腳下,連魯迅也不能例外!可是,魯迅壓根兒就沒認過“普世價值”的賬,他在《“硬譯”與“文學的階級性”》(1930)中分明寫著:“窮人決無開交易所折本的懊惱,煤油大王那會知道北京撿煤渣老婆子身受的酸辛,饑區(qū)的災民,大約總不去種蘭花,像闊人的老太爺一樣,賈府上的焦大,也不愛林妹妹的。”  

 錢 教授的使命是要“幫助”魯迅從毛澤東給他搭的“圣壇”上走下來,從被文化大革命的“嚴重扭曲”中矯正過來,變得“有血有肉”起來。我看出來了,魯迅在 錢 教授那里是被毛澤東和文革“殃及”了,或許可以叫作“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吧!不過,我 懷疑錢 教授這個大學問家,可能因為偏見,竟把毛澤東的意思理解錯了。毛澤東1937年在延安陜北公學紀念魯迅逝世周年大會上發(fā)表的《論魯迅》講話中,確實講過:“魯迅在中國的價值,據我看要算是中國的第一等圣人。孔夫子是封建社會的圣人,魯迅則是現代中國的圣人。”顯然,毛澤東稱魯迅為圣人,是和孔圣人相對立有感而發(fā)的。“圣人”一詞不是毛澤東發(fā)明的,在此之前孔子早就有了“大成至圣先師”的封號。作為中國人民革命領袖的毛澤東,是不相信有什么“圣人”的。既然封建地主階級、官僚資產階級和帝國主義者把孔子尊為他們的“圣人”,為什么共產黨和廣大人民群眾不能把魯迅這位在文化戰(zhàn)線上空前的民族英雄看作自己的“圣人”呢? 錢 教授不會不知道,毛澤東是一位語言幽默的大師,他在講話中借用“圣人”一詞,可以說是幽默了一把,使講話更生動,更能吸引人,正如他不相信有什么“上帝”,卻把人民稱作“上帝”一樣。看來 錢 教授過于“嚴肅”了,為什么一提起毛澤東就板起面孔,不能讓臉上的肌肉稍微放松一點呢?  

再來駁斥 文學 博士的“魯迅始終生活在對現實的絕望和濃重的虛無中”之說。誠然,在1924年到1926年魯迅創(chuàng)作《野草》中的23篇散文詩期間,魯迅的心情確實如他自己所說的“仿佛有無量悲哀,苦惱,零落,死滅”,但那決不是作者在關注“自我內心世界”,也不是在表達自己“靈魂的復雜性和深邃感”,這樣的理解顯然脫離了魯迅所處的時間和空間的環(huán)境,帶有濃厚的主觀強加的色彩。后來,魯迅是這樣解釋他那段生活在北洋軍閥統(tǒng)治下的北京時的心況的:“《新青年》的團體散掉了,有的高升,有的退隱,我又經驗了一回同一戰(zhàn)陣中的伙伴還是會這么變化”,感覺自己“依然在沙漠中走來走去”。實際上,魯迅并沒有消沉,他始終在與周圍的黑暗與寂靜抗爭,依然如他在《吶喊》的《自序》中說的那樣,他在“破毀”“絕無窗戶”的 “鐵屋子”,“你不能說決沒有毀壞這鐵屋子的希望。”  

到了 1927年4月26日 ,就是蔣介石在上海發(fā)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和廣州發(fā)生“四一五”反革命屠殺之后沒有幾天,魯迅在廣州為《野草》的出版寫了《題辭》。《題辭》寫得隱晦而激越,象征而奮進。他說:“我自愛我的野草,但我憎惡這以野草作裝飾的地面”;“地火在地下運行,奔突;熔巖一旦噴出,將燒盡一切野草,以及喬木,于是并且無可腐朽”;“為我自己,為友與仇,人與獸,愛者與不愛者,我希望這野草的死亡與腐朽,火速到來。”面對國民黨反動派血淋淋的屠刀,魯迅如此公開地期盼“地火”的燃燒和“熔巖”的噴出,需要多大的勇氣啊!這里有一絲一毫的“絕望”和“虛無”嗎?沒有!  

仔細研究一下 文學 博士寫的高深莫測的文章,倒是能發(fā)現,原來他在托魯迅以自況。他在文中寫道:“1990年代初期,時代的文化氛圍沉悶壓抑,精神的天空一派黯淡,這在一定程度上,跟魯迅寫《野草》的時代有相似之處。”“而在1990年代初期,我們也看到了曾經激情四射的1980年代正在一點一滴消逝,那個年代的思想群體也開始發(fā)生分化。一些仍想保持獨立精神的人,也喪失了目標,只能在精神的暗夜里盲人瞎馬地前行。”1990年代初的中國社會背景是什么,大家都是明白的,后來在蘇東實現了的動蕩顛覆沒有先期在中國達成,看來作者真的有些絕望了。  

上面的例子告訴我們,革命派是不能把學習和研究魯迅這件大事的任務和權利放心地交給象牙塔中人的,因為他們可能修正魯迅,就像一些政治人物會修正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毛澤東一樣。我們必須自己努力,去讀懂魯迅,堅決反對對魯迅搞修正主義的卑劣行徑,這也是在保衛(wèi)無產階級文化的源頭和方向。  

最后,我還想談一點魯迅和毛澤東在看待后人的問題上心是如何相通的。他們都是徹底的唯物主義者。魯迅在他去世前于病中寫了《死》,成了他的遺囑。在這個遺囑中,他說:“孩子長大,倘無才能,可尋點小事情過活,萬不可去做空頭文學家或美術家。”由此聯想到在1972年出版的美國作家埃德加.斯諾的《漫長的革命》一書中,記載了1964-1965年他重訪中國時與毛澤東主席的一次談話。在談話中,斯諾問毛主席:“今天中國的年輕人通過什么方式學習革命呢?”主席回答說,當然,今天中國20歲以下的年輕人沒有打過仗,沒有見過帝國主義者,不了解掌權的資本主義。他們對舊社會沒有親身的了解。父母可以對他們講舊社會的事,但聽一聽過去的事,讀幾本書,與親身的體驗是不一樣的。斯諾又問:“許多人不知道,在比較安逸的條件下長大的年輕一代將會做些什么。你對這個問題有什么看法?”毛主席答道,他也不知道。主席還說,有兩種可能性,一種可能是革命繼續(xù)向共產主義發(fā)展;另一種可能是,年輕人會否定革命,去干壞事:與帝國主義講和,讓蔣介石集團的殘余勢力重返大陸,站到國內仍然存在的一小撮反革命分子一邊去。  

魯迅的遺囑和毛主席的談話,說明他們都不相信在信仰和特殊才能上會有基因上或天然的傳承,他們的話都經受住了實踐的檢驗。魯迅的兒子和孫子是怎樣的情況,大家都是知道的,確是“尋點小事情過活”,后來有點“名氣”,循的道似乎有違魯迅的初衷。毛主席只講在他身后有兩種可能性,自然是對的,符合辯證法。所以,革命的人們不能把人民的希望完全寄托在×二代、×三代身上,而要謹記毛主席的教導:“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chuàng)造世界歷史的動力。”  

   

   

   

   

   

   

   

   

   

   

   

   

詩三首:  


   


紀念 魯迅 先生誕辰130周年  


   


作者:風雨如  


   


魯迅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他不但是偉大的文學家,而且是偉大的思想家和偉大的革命家。  

——毛澤東  


   


一、關于“愛”  

   

你有一筐金幣  

甩給窮人一個  

——這是富人式的“愛”  

   

你有一個面包  

分給饑餓的人半個  

——這是窮人式的愛  

   

你有一件大衣  

脫下來,披在寒冷的人的身上  

——這是格瓦拉式的愛  

   

你有一條血脈  

切開來,灑在國人貧血的靈魂上  

——這是魯迅式的愛  

   

二、魯迅,真正的慈善家  

   

魯迅  

也許你比不上  

屠格涅夫說的那個農夫  

為了收養(yǎng)一個窮侄女  

自己喝不放鹽的湯  

   

魯迅  

也許你比不上  

雨果說的那個主教  

把自己銀質的餐具  

送給了吃他偷他的冉·阿讓  

   

魯迅  

也許你比不上  

英國  

詩人雪萊  

風雪中看到一個赤腳的婦女  

便把自己的鞋子給她穿上  

   

魯迅  

也許你比不上  

俄國作家托爾斯泰  

見到農奴們一無所有  

便把自己的土地無償轉讓  

   

魯迅  

也許你比不上  

紅色游擊戰(zhàn)士切·格瓦拉  

把被子送給凍餒的礦工  

任憑寒風吹透自己的胸膛  

   

魯迅  

也許你比不上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特里薩  

得了病拒絕吃藥  

把藥送往貧民居住的地方  

   

魯迅  

也許你比不上  

大大小小的慈善家  

他們用大把大把的鈔票  

救濟窮人,慨當以慷  

   

魯迅  

我要說,他們都比不上你  

你是拿自己全部的生命  

“救濟”給了——  

中國人民大眾的靈魂  

中國人民大眾的希望  

   

三、 向魯迅 先生匯報  

   

 魯迅 先生  

我讀了  

您的全部著作和傳記  

之后  

我以為  

我已經有點兒  

像您  

   

可是  

忽然有一天  

我發(fā)現  

我被人請上了宴席  

一邊吃著  

別人的肉  

一邊也發(fā)現  

   

   

   

別人在宴席上  

正喝著我的血  

   

這時  

也就是這時  

我才明白——  

我  

像的不是您  

而是  

您筆下的人物  

吃人,被吃  

將“三千余年古國古”的  

“文明史”  

延續(xù)  

   

可是  

我不能再這樣——  

吃人,被吃  

那樣  

您會太失望  

忽然  

在我的腦海里  

生出一個怪想  

結束了吧  

站起來  

把這宴席掀翻!  

   

   

魯迅( 1881年9月25日 — 1936年10月19日 )。  

   



關于長篇小說《鋼城》的寫作和反響(代后記)  

趙劍斌  

2011年9月26-29日

   

作為一個工人階級作家,其實我原來學的是工科,但因為從小我就喜好文學,古今中外的文學名著看了不少,從二十歲就開始嘗試寫小說。當時寫小說想以其為載體來表達我對社會生活的認識和感想。這些年來寫小說是想以小說當作斗爭的武器,來揭露反馬列毛主義的騙子們打著改革的幌子大搞私有化,給廣大勞動人民帶來的苦難,來弘揚工農群眾不再甘當弱勢群體敢于反抗斗爭的革命精神,以自己的文學作品來喚醒他們,鼓勵他們繼續(xù)革命,重新回歸和復興真正的社會主義公有制。我不是一個天才的小說家,但我懂得可以把小說當作反對腐敗、反對官僚買辦資產階級、批判現代修正主義,發(fā)動人民、團結人民、共同戰(zhàn)斗的思想武器。我不是為藝術而藝術,不是為寫小說而寫小說,首先我要求自己先當一個工人階級的代言人,先成為一個具有一定馬列毛主義水平的工人階級作家。  

我的長篇小說《鋼城》(原名《鋼城改制變局》)在一些網站連載以后,已產生比較強烈的反響,得到很多網友的贊譽和喜愛。大家對2009年7·24通鋼事件的熱心關注,對通鋼工人抵制私有化重組改制的堅決支持,是在我的預料之中的,但這么多網友和工人群眾對我的小說《鋼城》予以好評,卻是有點出乎我的意料。現在中國解放區(qū)文學研究會及相關網站的同志們?yōu)槲业男≌f《鋼城》召開作品研討會,我感到很榮幸,同時也感到身負重任,要繼續(xù)努力創(chuàng)作,不辱使命。  

今天我想借這個機會,向領導和同志們介紹一下自己創(chuàng)作這部小說《鋼城》的思想準備、材料準備及構思寫作的過程。  

一、     我為什么要寫小說《鋼城》  

我于1969年文革期間從哈爾濱電機制造學校(中專)畢業(yè),分配到本市三大動力的鍋爐廠工作。開始在車間生產第一線當了十年工人,以后相繼安排到廠宣傳部編輯企業(yè)報,到廠勞動服務公司基建工程隊和服裝廠任負責人,領導過二三百青年工人。我有過長期在基層工作的經歷,也有過較短的能夠熟悉全廠宏觀情況和領導一個部門的閱歷。在這個大型國營企業(yè)十二三年的工作時間,為我實際接觸毛澤東時代的工人群眾,感受國營企業(yè)狀況提供了必要的條件,給我留下極其難忘的記憶,同時也為我創(chuàng)作工業(yè)題材的文學作品提供一定的生活積累。  

從1982年起我被調到一個國營商業(yè)批發(fā)企業(yè)從事業(yè)務,后來被調到另一個商業(yè)零售兼商服集團擔當部門經理。上個世紀末,我所在企業(yè)因為領導腐敗、決策失誤、國家對國企改變政策,切斷國企良性循環(huán)的資金血脈而資不抵債,面臨破產而不允許破產的局面,職工一批批下崗失業(yè),嚴重侵犯上千名職工的合法權益。于是直到退休前,將近十年期間,我作為企業(yè)職工選出的維權代表,排除干擾、團結群眾、堅持開展多種形式的維權活動,終于爭得市長主持專題會議研究我們的問題,為合理補償職工工資等福利待遇做出決定。有關我所在國企改開中如何衰敗,我和單位眾多職工如何維權抗爭的故事,我于2009年出版的長篇小說《新潮旋風》中已有部分記敘。這部小說被評為“中國當代工人階級維權自救文學的開篇之作”。  

在《新潮旋風》中,我以相當的情節(jié)描寫反映改開以來中國社會政治生活中“反腐敗沒有多少前途,搞腐敗沒有多少風險”的嚴重現狀。我國著名無產階級老作家、當代魯迅——魏巍生前曾審讀過這部作品的書稿,并分別推薦給國內大型文學刊物和出版社,這部作品也曾得到李成瑞、程恩富、李炳炎、范正美等老領導和國內著名學者的好評。  

北大中 文系 教授孔慶東曾在博客上撰文點評我的兩部小說:稱反腐倡廉的長篇小說《父恩難辭》和《新潮旋風》“寫出了當今工人階級的苦難和抗爭,新世紀的無產階級文學風生水起了”。  

2009年3月初,我到北京接收大眾文藝出版社出版《新潮旋風》一書,又被安排在烏有之鄉(xiāng)大講堂做了一次有關介紹這本書的演講。接著跟一個朋友去河南臨穎南街村參觀學習,路上接到家人打來老父親突然發(fā)病的電話,不得己返回哈爾濱。  

84歲的老父親因腦中風造成右半身癱瘓并失語,后來又得了老年性前列腺肥大引起的尿潴留,做了插管引流手術,處處需要有人照顧他的衣食住行。我大弟當時患再障性貧血,小弟下崗失業(yè)后在彩票點打工,妹妹患抑郁癥,只好由我日夜守候在老父親床前護理,每兩天兩宿才能回一次自己的家,睡上七八個小時的安穩(wěn)覺。但為了上網瀏覽相關的動態(tài),我又不得不犧牲三四個小時的休息時間,打開電腦看一段。  

這一年7月24日在通鋼發(fā)生的事情,當時我并不知情,是幾天后我的老朋友左大培打電話告訴我的。他在電話那頭言語激動地對我說:吉林通化鋼鐵公司的工人們?yōu)榱说种扑接谢亟M改制,全體罷工一天,還圍毆一名私企老總而致死;他說:你趕快打開互聯網看看報道吧,看看網民們的熱情評論吧,我已寫了文章,以后還要寫;吉林省國資委暗箱操作連職代會都不敢開,他們才是私有化改制的罪魁禍首。他跟我提議:你也可以寫網評,以后也可以寫這方面的小說;可以用小說將這次震驚中國、震驚世界的中國工人階級反抗全面私有化的壯舉寫出來!  

我在電話這頭也一掃因為護理老父親而異常疲憊的陰霾,立即有所感觸地答復:是的,我要寫,不但現在要寫網文評論,以后還要寫文學作品,要寫小說……  

利用每兩天休息一晚上的時間,我打開電腦搜索有關通鋼事件的資料,自己也寫了兩篇網評,即:《吉林省國資委為何撤銷了建龍對通鋼的重組?》、《面對吉林通鋼打死人事件,頻頻叫好聲從何而來?》刊發(fā)在我的博客,也轉發(fā)在毛澤東旗幟網和烏有之鄉(xiāng)網,點擊率都在數千次以上。本來還應該再寫幾篇有關通鋼事件的網評,但每天要守候在老父親身旁,給他喂飯、喂水、導尿,扶他下地進行極不方便的活動。他因病痛情緒低落,經常耍脾氣,我和家人必須時刻防備著,不讓他動輒從床上往地下滾,摔壞了他原本已經殘疾的身子。弄得我的身心也十分疲乏。  

每天護理老父親自己身不由己,但腦子里卻常常在想問題。我出版《新潮旋風》時在后記里談到下一部長篇應是《大意、失意和小小得意》,就是要塑造出幾個國企職工形象,要表現他們如何在改革大潮中經過命運的沉浮起落、反思覺醒,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甘愿為革命、為無產階級的解放事業(yè)而無私奉獻、做出犧牲的工人階級英雄形象。我想下一步一旦有時間,爭取在一兩年內將這部長篇小說寫出來,然而護理老父親已容不得我動筆,我只好默默打腹稿,天天琢磨構思著。  

自從發(fā)生了7·24通鋼事件,我暫時放棄了對《大意、失意和小小得意》的醞釀,覺得應該先以通鋼事件為原型,結合自己這些年來對國企問題的見聞和感想,運用文學手法做典型化處理,改編創(chuàng)作一部新的長篇。  

我認為,我們的文學作品,不但應該揭露改開三十多年來官僚資產階級推行全球化新自由主義,給廣大國企職工,給失地農民,給復轉軍人,給一切受到權益損害的人民群眾帶來的苦難,揭露社會上越演越烈的腐敗、民不聊生、貧富懸殊、兩極分化,揭露妄圖搞顏色革命、肢解中國的帝國主義及其走狗的反動本質,揭露現代修正主義集團的騙子伎倆,還應該反映工人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的日益覺醒,反映他們團結起來進行抗爭的艱難歷程,反映他們不畏艱辛曲折、不畏反動階級的威脅利誘,不折不饒堅持斗爭的堅定信念和繼續(xù)戰(zhàn)斗的革命精神,為他們指出一個正確的光明的方向,鼓舞他們的斗志,使他們不再是弱者,而是能夠真正不怕犧牲戰(zhàn)勝頑敵的大智大勇的戰(zhàn)士。這樣的文學不再是什么批判現實主義文學,也不再是什么反思新時期的所謂傷痕文學,而是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是革命現實主義文學。  

在這種文學精神的指導下,我越發(fā)迫切地感到一有機會就應該把7·24事件通過文學作品的形式表現出來,來教育啟發(fā)更多的工人階級群眾奮起戰(zhàn)斗。  

二、     我為創(chuàng)作小說《鋼城》所做的準備工作  

經過八個多月的治療,2009年10月,老父親的病情每況愈下,終于因再次中風雙側癱瘓、因嚴重肺感染,再次住院搶救無效而病故。父親病故時我因著急上火、血小板減少出鼻血,免疫能力下降,感冒發(fā)燒,感覺極度勞累,所以辦完喪事后我需要休息一段時間,調養(yǎng)一下身體。  

11月中旬,我的體力和精力略感恢復,就立即投入到搜集通鋼事件材料的工作中,我每天坐在電腦旁,一篇篇地搜索查閱相關報道和網評,然后復制粘貼到我的郵箱上儲存起來。一篇篇的材料積攢多了,我到有打印機的朋友單位去一一打印出來,,分出類,訂成冊,反復閱讀并將重要材料摘編到我的筆記本上。  

在網上,我發(fā)現中國工人網編的一本《媒體網友評論資料匯編:通鋼事件與國有情結》。我很想尋購,但沒有得到。  

中國解放區(qū)研究會的老會長肖衍慶了解到我的創(chuàng)作意圖后,立即將他手中的一本匯編材料免費寄給我,這種援助十分及時、十分得力,使我感動得不知如何是好,覺得只有努力把創(chuàng)作搞上去,早日寫出這部文學作品,才能不辜負老同志的期望。  

將通鋼事件來龍去脈方方面面從媒體材料上把握清楚熟悉幾遍以后,我決定到通化去一趟,親自采訪通鋼工人。為了接上關系找到聯系人,又是肖老師和左大培為我提供通鋼老工人、維權領袖人物吳敬堂等人的電話,又為我提供了吉林省幾個朋友的聯系方式,以便到那里有人接應。  

2010年春節(jié)前,中國工人網和毛澤東旗幟網曾邀請通鋼吳敬堂等人赴京參加《老工人懷念毛主席》座談會。開會期間,北京有關老首長、各方面革命人士熱情接見了通鋼工人代表,彼此建立了通信聯系,也為我去通鋼采訪提供了方便。  

到了通鋼,一提起我是李成瑞、馬賓、肖衍慶、左大培、時邁、張耀祖的朋友,通鋼工人就非常熱情非常信任地接待了我。在通化那一周多的時間里,每天都有通鋼工人到我住的旅店跟我敘談,他們向我介紹通鋼這些年國企改制情況,送我一些參考資料,借給我三大本《通鋼年鑒》和一本《通鋼志》。  

但是當時,通化公安機關因7·24事件剛剛發(fā)生,對通化二道江區(qū)的嚴加監(jiān)管控制還沒有解除,我在幾個老工人的帶領下,從后門進入通鋼私下里察訪。在焦化分廠看到那座工人們圍毆私企老總的三層小樓,但沒有走遍全廠。我想在廠里照幾張相,因為緊張,連續(xù)按動一個舊式傻瓜相機的快門時,不小心將一個齒輪打壞,所以沒能照成。我住在旅店里因為不斷有一些當地工人來找我談事,旅店老板就威脅著攆我走,迫使我不能在一個旅店停留兩天以上,只好不斷地住下又不斷地撤離。聽通鋼老工人說,他們的手機也受到監(jiān)控。有時來記者采訪,公安先得到信息就將被采訪對象控制起來,再將記者打發(fā)走。倘若我來這里采訪一事被當地公安得知,也會對我采取驅逐限制措施。所以,我到這里采訪還是時刻謹慎小心。通鋼老工人曾為我約談一個年輕的工人,一個7·24事件現場見證人,但這個人當時答應下來,后來卻因為防備公安找麻煩而爽約。  

采訪并不順利,一個原因是時間短,沒法長期待在那里,一個原因是通鋼工人群眾受到公安機關的控制,使我不能更多地接觸、采訪他們。  

作為一個搞文學創(chuàng)作的人員,僅僅利用一個真實事件來寫作一篇大部頭的作品,是有些難度的。這里涉及到很多人物、很多場面、很多情節(jié),甚至很多細節(jié)、氛圍,都不會很明確很清晰很完整地展示在你面前,而需要你去通過合理的想象虛構來填補,來組織材料,重新塑造各種人物,重新設計描繪場面、情節(jié)。  

過去毛澤東時代要求文學創(chuàng)作者長期扎根基層,要去所反映的行業(yè)單位跟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幾年時間,才可能創(chuàng)造出一部長篇來。現在我們已沒有這個條件,這就要求作者調動自己多年的生活積累,充分利用自己的暫短采訪,進行歸納整理。  

我本身就是一個國企職工,我對改開以來的國企問題關注了幾十年。我以前寫過這方面的作品,我這次采訪通鋼7·24事件來寫一部新的長篇,需要調動我多年對國企問題的研究感受,調動我多年在這方面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的素材積累,尋找出來我以前搜集的相關資料,進行運籌帷幄、協(xié)調安排。  

對一個真實事件的采訪,只能得到一些原始的素材。毛澤東同志說過:“人類的社會生活雖是文學藝術的唯一源泉,雖是較之后者有不可比擬的生動豐富的內容但是人民還是不滿足于前者而要求后者。這是為什么呢?因為雖然兩者都是美,但是文藝作品中反映出來的生活卻可以而且應該比普通的實際生活更高、更強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帶普遍性。”  

為了從時代的歷史的高度來認識7·24事件,為了更集中更深入地反映7·24事件,從而體現出它的社會典型意義,我必須對原始的素材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處理,也必須根據自己的生活積累進行藝術想象和補充,虛構出一些新的更具典型意義的人物、場面、故事、情節(jié)。  

我先進行思想上的充電,我翻閱這些年來一些學者相關人士對國企問題的論著,如郎咸平關于對MBO的論述,鞏獻田關于對物權法的論述,左大培的著作《不許賣》及其相關文章。  

除了思想上、生活上要充電,藝術上也要有所準備,也要充電。為此,我在正式寫作之前,翻閱了重讀了許多相關的中外文學名著。我讀了維克多·雨果描寫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的《1793年》,讀了前蘇聯高爾基的《母親》、《一月九日》,讀了綏拉菲莫維奇的《鐵流》,讀了一部當代俄國左翼青年作家描寫人民反抗政府當局的長篇小說《薩尼卡》,讀了中國茅盾的《子夜》等。用心注意到這些作品的結構安排、人物塑造以及情節(jié)、細節(jié),因為我要寫的小說有一些大場面,我也十分注意其中群體事件的場面描繪,注意如何渲染烘托這些大事件大場面的氛圍,也參考了《紅巖》《水滸》分散歸一的寫法。  

這樣,我從2010年3月份赴通鋼采訪后,一方面參加社會活動:如紀念魏巍誕辰90周年、紀念毛主席《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fā)表68周年、參加中國解放區(qū)文學研究會理事會、批判反毛小丑袁騰飛、進行反對轉基因宣傳、九·九祭奠毛主席逝世和 12月26日 紀念毛主席誕辰117周年等。一方面整理材料,一方面進行思想、藝術準備,一方面進行構思醞釀,直到2010年冬初,我才開始動筆。但是即便有了半年多的構思,我仍然感覺時間緊準備不充分,但我等不了,覺得更有必要將書稿盡快寫出來。  

三、     我如何寫這部小說《鋼城》  

小資產階級消費主義的沒有志向、沒有理想、沒有崇高是相當多的人們普遍接受資本主義復辟現實的社會基礎,是使廣大工農群眾處于一盤散沙的狀態(tài),難以發(fā)動、難以團結的思想根源,也是阻礙我寫作要我極力克服各種困難的客觀環(huán)境。  

我的家里人,包括上輩人、同輩人、下輩人,對我的寫作并不以為然。他們跟我的人生觀世界觀不同,他們常常勸我:你已經是六十多歲的人了,還能有什么發(fā)展,掙不了錢還要搭錢出書,沒名沒利的,太不現實!我每月只有二三百塊零花錢,包括日常買書、乘車、外出、平日里節(jié)假日去母親那買些吃的東西。去年我狠狠心,買了一臺打印機,買了幾包復印紙。平常老伴喜歡去早市、超市買些便宜商品,因為她腰部有病,常常拉著我?guī)退脰|西。除此之外,還要拉著我一起去兒子家看孫女,領孫女去公園玩耍等等。總之,家里人誰都不把我當什么作家,我要像平常人那樣盡到一個兒子、父親、爺爺、丈夫的角色和義務,該付出的時間和精力一點都不能少,然而,我還要擠出時間寫作,還要組織和參加公益活動。  

可是我的身體并不好,寫作前和寫作過程中,感冒好幾次。去年我來京三次,其中兩次住在一個年輕的朋友家,秋末那次我一連幾天整宿咳嗽,弄得那個叫三冰的朋友覺都睡不好。但我回到哈爾濱市,不等感冒痊愈,很快就投入到緊張的寫作之中。  

從2010年11月到今年4月中旬,半年時間寫出30章,其余6章是我作為指導老師,參加東北地區(qū)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后,從7月下旬寫到8月中旬寫了4章,然后再去通化征求通鋼工人對書稿的意見,回來后9月上旬才結束最后兩章的寫作。  

寫作這部小說,我采用如下的寫作方法:  

(一)、時空交錯:大部分以現在進行時和過去進行時交叉進行敘述,以現在進行時為軸,從7·24這天的早晨開始到晚上深夜;過去進行時則不按時間順序敘述。以現在進行時推進7·24事件的敘述,以過去進行時展現社會問題的大背景,從而大大拓寬反映社會生活的容量。一章現在進行時敘述和一章過去進行時敘述組成一個對應的單元,表現一個事件的側面,如第三章《宣講憲法太重要》和第四章《創(chuàng)業(yè)年代的奉獻者》,第十九章《短兵相接,萬眾一心保鋼城》和二十章《劫訪下的自焚和他焚》,等等不勝枚舉。  

(二)、著力用濃墨重彩描繪烘托大場面和群體事件的氛圍、氣氛、情緒,描寫大場面注意突出其立體感和層次感,有整體描繪也有細節(jié)描寫。  

(三)、散點側面較多,寫了老工人、青年工人、毛澤東時代的政工干部改開時代權益受損的政工干部,寫了勇于抗爭的干部、工人,寫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層領導、省國資委里的走資派,寫了私企老板、高管,寫了國企的腐敗管理層,總之林林總總方方面面都要寫到,全面鋪陳,線索較多,人物較多,但都圍繞7·24事件一個中心展開,寫出社會作為一個有機整體,以多層面多角度相互關聯的因素參與作用,影響一個大事件的發(fā)生發(fā)展。  

(四)、各個章節(jié)的現在進行時按時間順序敘述,各個章節(jié)的過去進行時不按時間順序敘述,但現在進行時的某個情節(jié)如何搭配過去進行時的某個情節(jié)需要用心設計,盡量達到相互照應、相輔相成或反差突出的效果:如三十一章《歡騰的鋼城》寫取得階段性勝利和三十二章《心連心公園連接上萬個職工的心》寫發(fā)動群眾的艱辛曲折,兩章相對應;如第二十一章《工人們圍毆冤家對頭》和第二十二章《嚴管嚴罰的“以人為本”》兩章相對應。  

(五)、因為描寫的群體事件線索較多、人物較多,相對來說重點人物筆墨不夠,但還是有所注重,如正面人物武繼松、孫益生、谷勝,反面人物申玉駒、沙金、潘鳳鳴等都有單獨的章節(jié)描寫。  

(六)、不僅僅以通鋼事件為原型,作品只有少數幾個人物有原型,無論是正面人物還是反面人物,許多沒有原型,即便有原型也是經過改造、經過典型化處理,已不再是原來實際生活中的人,而是藝術化的另一個人物了。如《萬眾一心保鋼城》一章的工人跟警察對峙、砸汽車的情節(jié),僅僅依據《暸望東方周刊》報道中的幾句話:“在現場參與維持秩序的警察向記者描述:‘根本進不去,往前一走就是磚頭和鋼塊,砸到盾牌上砰砰響。’‘當時工人們都紅眼了。’一位目擊者說,外圍的聚眾人員與警察對峙,有警方車輛被掀翻……”其它情節(jié)是據此虛構演繹成篇的。而且結合我多年對國企問題的見聞及感受,僅僅借這個事件的敘述作為宣泄口來表達,因此許多場面、人物、細節(jié)感想是我根據典型化的文學方法創(chuàng)作出來,從而能夠更集中更尖銳地反映一些社會現實問題,可謂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按周恩來同志的說法是厚積薄發(fā)。  

(七)、為了進一步提煉和升華主題,為了使正面人物的英雄形象更豐滿、更崇高、更感人,也為了使反映的社會問題更具典型性,更具醒世作用,我補寫了六章,使小說具有較重大的現實意義和較深遠的歷史意義。  

四、     小說發(fā)到網站后的反響及得到的支持  

《鋼城》小說由一些網站連載以后,已引起比較強烈的反響,僅在烏有之鄉(xiāng)和毛澤東旗幟網,有的章節(jié)點擊率已超過一萬次,一般的章節(jié)點擊率也在四五千至七八千以上,很多網友發(fā)布了跟帖,這些跟帖幾乎異口同聲地對小說表示堅決支持:一是支持小說中所描寫的東鋼工人群眾抵制私有化改制的正義行動,一是支持作者為成為工人階級代言人而創(chuàng)作的小說《鋼城》。  

下面是選摘幾個網友的跟帖:  

   

【zzxxpp2】 于 2011-6-4 13:21:00 評論說  

寫得好!  

要記下社會主義國企的宏偉事業(yè)是怎么被資改派們一步步搞垮的,  

要記住中國工人階級的沉痛歷史教訓和“被下崗”的血淚史。  

【糞土資改】于 2011-6-20 11:47:02 評論說  

     就像巴黎公社革命,  

【銀川崎】 2011-06-20 12:02:30   [回復]   

很有意義的文學作品,是革命現實主義的杰作,具有偉大的歷史意義。   

【毛澤東的忠實信徒】于 2011-6-20 18:43:02 評論說  

     看后熱血沸騰。  

【易立人】 于 2010-4-21 22:08:56 評論說  

     把握時代發(fā)展的脈搏,為無產階級革命鼓與呼,是進步作家的良知和責任,也是區(qū)別進步作家和反動作家的試金石。  

一切記錄和謳歌以工人階級為代表的勞動人民反抗壓迫、追求光明,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的文學作品,必定是真實和有生命力的不朽之作。  

【ymxr】 于 2010-4-21 22:22:23 評論說  

     有作為的作者,都應該深入社會、深入底層,了解社會真實,寫出傳世佳作。說不定,再過幾十年,人們講到揭露資本主義罪惡的,就不是十九世紀歐美作家,而是中國的作家了。   一切有志作家,不要為不能獲得現在的什么狗屁獎而懊惱,而應該多想想名作傳世的輝煌。  

【wangminghong】 于 2010-4-21 22:51:03 評論說  

趙劍斌,支持你!工人農民占中國人口的大多數,可現階段,有誰以文學的形式真實的反映了他們的生活?改開以來,工人階級從領導階級到被“弱勢化”,這是一個真實的過程,可又有誰以文學的形式表現或評判了這一過程?文學還能給予社會真正的思想啟迪嗎?......文學到了今天,快走進死胡同了。也許有很多人在思考,在徘徊,但總得有人站出來,反映創(chuàng)造了財富、創(chuàng)造了歷史、創(chuàng)造了明天的最廣大的勞動人民。支持你。  

【太陽風】 于 2010-4-21 23:33:34 評論說  

強烈支持!!!  

【嚴嘯】 于 2010-4-21 23:57:16 評論說   

經濟、政治、文化 三大領域,三大戰(zhàn)略構成整個社會的歷史環(huán)境,這一點,毛主席老人家實在是高瞻遠矚的戰(zhàn)略大家,不管在任何一領域都有自己清晰明確的戰(zhàn)略方式和指導思想,反觀今天三十年改革開放,在以市場化為導向的路線指引下,經濟美國自由經濟學為師,政治因循守舊、文化放任自流…… 實實在在的摸石頭,實實在在的瞎折騰,實在黑了山河,窮了百姓,亂了心靈…… 讓我們心疼!  

支持的口號可以有,但如果作者的書出來了,最現實的我想還是花錢買上幾套來……  

【xflqs】 于 2010-4-22 6:10:19 評論說  

能緊緊抓住時代的脈搏,尤其是通鋼工潮的事例,積極而迅速地深入生活,掌握第一手資料或素材,力求用平凡之筆揭示工人階級團結戰(zhàn)斗、保衛(wèi)國企的偉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趙劍斌同志無愧于工人階級作家!而恰恰是這樣的工人階級作家,才極其值得學習和欽敬!——同志:鐘聲  

【行者52】 于 2010-4-22 9:21:30 評論說  

     向工人階級作家趙劍斌致敬,支持你的想法和做法。  

【昨天多美好】 于 2011-7-24 21:31:05 評論說  

好小說,希望能早日出版。  

【真理至上】 于 2011-7-26 22:08:26 評論說  

無產階級應當有維護自己階級利益的文學。  

【徐陳新】 2011-7-26 08:28:10  

如果這篇小說出版不了,我們應該協(xié)助他自己來出版。需要什么大家一起來想辦法,政府不給出我們自己來  

   

我感謝這些不相識的網友的熱情支持,其實我的小說到目前為止已經得到一些朋友的實際資助和支持:  

小說在網上刊載后,鐘聲、郭松民分別發(fā)表了評論文章,郭松民的文章還刊登在《國企》大型期刊雜志上,國內著名學者、北大中 文系 教授孔慶東、中國社科院研究員、著名經濟學家左大培分別寫了序言,原中華總工會書記處書記韓西雅不顧年邁,不但審閱了書稿也寫了序言。  

為了能夠順利出版印刷,跟我有三十余年交情的老朋友左大培資助我一萬元,新結交的長春朋友沙鐵成資助2700元。在今年暑期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中相識的天津師范大學學生何承燁為出書免費設計封面,長春林業(yè)工人擅長美術的趙利民已答應為出書免費繪制幾幅插圖。  

中國解放區(qū)文學研究會的現任會長李定凱、原會長肖衍慶、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馬青柯等等同志不辭辛苦,多方張羅著為研討我的作品召開了座談會。  

在此我一并表示誠摯的深切的謝意。我希望這部書稿出版,能夠得到更多人的支持,能夠增加點印量,形成更大的社會影響。  

   

   

   

   

   

   

   

   

   

   

   

   

   

   

   

   

   

   

   

   

   

   

   

序  

——一曲中國工人階級捍衛(wèi)科學社會主義的英雄凱歌  

韓西雅  

   

有幸先讀了趙劍斌同志的新作《鋼城》。這是一部貫徹毛澤東文藝思想的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優(yōu)秀小說。劍斌同志以高度的政治敏銳,抓住現實生活中的這個突出典型,深入實際,有始有終,多角度地概括了事件的各個方面,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以豐富多彩的形象思維,給讀者介紹了事件厚重的政治本質。  

作品在當今文藝領域中覆蓋著濃重的資產階級文藝思想、充滿著胡編亂造、是非混淆甚至散播腐朽臭氣的陰靄中,有如一股清風、一束陽光。  

《鋼城》,已經不止是一部文學作品,它超越了文學領域,其本質已經是以歷史唯物主義為指針的一部當代史書,記錄在中國復辟資本主義的史記,一部信史。有了它,就把中共黨內那些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修正主義集團,釘在了歷史恥辱柱上,白紙黑字,逃脫不了。  

《鋼城》也是揭露那些走資派、修正主義集團,及在其孵化的卵翼下的新資產階級罪行的起訴書。作品把這些社會力量,上下內外勾結,違反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違反共產黨的一貫宗旨,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莊嚴規(guī)定,向著中國的科學社會主義制度、向著當家作主的中國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勞動知識分子、全體勞動人民猖狂進攻、瘋狂掠奪、殘酷剝削壓迫的罪行,進行控訴。  

《鋼城》更是作為先進生產力、先進生產關系的代表的中國工人階級——中國社會領導階級,自覺起來捍衛(wèi)科學社會主義英勇戰(zhàn)斗的凱歌。作品如實地記述了工人階級萬眾一心、奮不顧身,沖破資產階級專政的鎮(zhèn)壓,組成了固若金湯的鋼鐵長城,把妄圖吞沒國有企業(yè)的惡浪擋在門外,不得越雷池一步,終于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使東鋼工人階級成為舉世矚目、欽敬的英雄階級隊伍,成為中國工人階級的榜樣。  

“一滴水可以看太陽”,《鋼城》以東鋼和東鋼工人階級的斗爭為典型,卻使我們從中看到三十多年來中國修正主義改革開放的幾方面重大問題。  

第一,像東鋼這樣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在生產資料全民所有制的、國有國營的企業(yè),是人類社會最先進、最有利于生產力發(fā)展的、最有利于工人階級、勞動人民獲得幸福生活的先進企業(yè)。把它們改革掉,是完全錯誤的。  

國有、國營企業(yè),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指引下,由國家有計劃經營管理,工人階級當家作主,實際是勞動者聯合集體占有生產資料;實行民主管理,在勞動生產過程中人與人是平等、互助、協(xié)作的關系;消滅了資本對勞動者創(chuàng)造的剩余價值的剝削,根據《哥達綱領批判》的闡明,實行按勞分配和按需分配相結合的原則,對于勞動所創(chuàng)造的新價值,除去按每個勞動者所提供的勞動量,以工資形式分配給勞動者本人以外,無論是企業(yè)的積累或國家所收的利稅,最終都通過企業(yè)擴大再生產資本,職工的生活福利、社會保險和國家對社會基建、對公民的教育、衛(wèi)生、文化等社會服務,以及行政開支、國防建設,全部返回給勞動者。勞動者的生活隨著生產的發(fā)展,逐步提高,沒有了后顧之憂。工人階級社會主義生產積極性充分涌流,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比先進、學先進、趕先進、幫后進、超先進,普遍開展社會主義勞動競賽,產生了職工參加管理、干部參加勞動、改革不合理的規(guī)章制度,生產工人、技術人員、管理人員三結合,企業(yè)、科研機構、高等院校三結合的“鞍鋼憲法”,生產力大解放。企業(yè)和整個國家的經濟充滿生機活力,欣欣向榮。  

就以東鋼為例,東鋼是1958年建廠的,當時是白手起家。待到改革開放時,已經有職工3.6萬人,年產鋼能力700萬噸,80年代中期,年可完成工業(yè)總產值1.4億元,實現利潤3600萬元,上繳稅金2300萬元。東鋼所在地成了一個東發(fā)市,城區(qū)人口9萬人,僅東鋼在職職工和退休職工就有近5萬人,加上家屬,整個城區(qū)同東鋼無關的人少之又少。改制前,東鋼一個爐前工月工資5—6千元,連一個水泵工也有3—4千元。工人們說,東鋼很大,徒步圍著東鋼走一圈,最快也要兩小時。站在高處往廠區(qū)里看,廠房高低錯落,鐵道縱橫交叉,就像一個巨大的鋼鐵公園。走在由200多棟樓房構成的家屬區(qū)里,使人以為是在一個小規(guī)模的城市。所有這一切,都是在國有國營的制度下,由東鋼工人階級幾代人的勞動創(chuàng)造的。  

其實全國所有國營企業(yè),都是這樣發(fā)展起來的。  

以上事實說明,那種認為國有企業(yè)產權不明晰、無人負責、是養(yǎng)懶漢的、沒有生機活力、阻礙生產力發(fā)展、必須改革的觀點,完全是資產階級的偏見,不符合事實。那種以“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fā)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fā)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fā)展,堅持平等保護物權,形成各種所有制經濟平等競爭、相互促進新格局”的二元論的、虛偽的、蒙人的方針為掩護,實際上是推行“國退私進”、甚至“中退外進”,硬性規(guī)定所有國有企業(yè)都要讓中外私有資本進入,改成混合所有制,或者讓私資控股,甚至完全改成私有制,像東鋼所在省長山省省委書記莫奇志所干的那樣,限定時間,把全省國有企業(yè)全部改成生產資料多元所有,實際上是把公有制根本否定,復辟資本主義,甚至“復興”半殖民地經濟,那是完全錯誤的。  

第二,把東鋼這樣的全民所有的國有企業(yè)改為讓資產階級進入,變?yōu)樯a資料多元所有,私有資本控股,甚至完全變?yōu)樗接校巧鐣髁x經濟、社會主義社會的致命災難。  

以東鋼為例,《鋼城》的大量材料說明:  

首先,宇虹進入東鋼“參股”重組,實際完全是一場“空手套白狼”對國有資產的掠奪。2005年宇虹第一次進入,只把東鋼的總資產評估為106億元,將東鋼參股的凈資產只估為18億元。而2006年底,東鋼的總資產已達到278億元。其實這些數字也無從準確判斷,東鋼是1958年建廠,經營發(fā)展了半個世紀,大片土地不予評價,企業(yè)文化、營銷渠道、技術成果等等無形資產這筆巨大財富被評估為零;就算實物資產,幾座高爐,盡管使用了好些年,由于不斷維修更新,依然保持七八成新,結果卻被評為一文不值的零!  

相反,宇虹承諾出資8億元,這8億元根本沒有到帳。宇虹實際是空手獲取東鋼的國有資產。  

待到2008年,東鋼出現虧損,在宇虹借口退出東鋼時,又根據“股權分立約定”,由宇虹拿走東鋼的長山精品鋼基地和東鋼原有的礦山所有權,而這兩處正是東鋼最寶貴的優(yōu)質資產。  

宇虹進入東鋼以后,就實行所謂的“臺灣鋼企管理制度”,高管實行高薪制,宇虹派來當副總經理的申玉駒年薪300萬元;為了收買東鋼的董事長兼總經理潘鳳鳴,居然給他定了700萬元的年薪。但申玉駒一進去,就大權獨攬,把潘鳳鳴完全架空。  

然后就大刀闊斧地裁減職工,從原有的3.6萬人,裁減為2.2萬人,使1萬多人失業(yè);而對人員減少后勞動強度大大增加的職工,把工資降下來,從5—6千、3—4千降到1—2千元;并且動輒罰款,一罰1—2百元,使許多人被罰成月收入幾百元,生活陷入困境。  

宇虹還要從外地另招5000人進東鋼,東鋼職工還有進一步被裁減的威脅。  

所有這些,當然引起了東鋼職工的不滿,逐步起而斗爭。  

就在這時,由于市場變化,東鋼出現了虧損,宇虹也就退出了東鋼。  

宇虹退出,東鋼工人、干部積極了起來,從2009年3月宇虹退出,到7月,東鋼轉虧為盈。宇虹又要重回東鋼,并宣稱要加碼投資,實現控股。  

這樣被宇虹反復忽悠、欺侮的東鋼職工,當然堅決不肯接受,就在7月掀起了這場《鋼城》的大斗爭,成萬職工進入廠區(qū),要求“宇虹滾出去”。對于職工斗爭的怒潮,宇虹代理人申玉駒卻氣焰囂張,面對工人叫囂要把東鋼工人全部下崗,并且說:三年以后就要使東鋼姓申!而宇虹資方同東發(fā)市、長山省的黨政勾結起來,派出了大批警察、武警、特警去鎮(zhèn)壓工人,向手無寸鐵的工人進攻。長山省委書記莫奇志向宇虹老總章煥良保證,讓章放心,政府對工人會該抓就抓、該捕就捕。在大量警力攻不動團結堅強的工人時,長山省領導應宇虹資方要求:在必要時是否可以向工人群眾開火?省里居然向中央公安部提出了這個請示。  

由此可見,那些政治上變質、完全喪失階級立場的黨內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和那個新生的資產階級,就是這樣殘酷無情,為了資產階級的利益,他們真會向工人階級開殺戒,進行血腥鎮(zhèn)壓。他們已經完全在實行資產階級專政。修正主義這樣的“改革”就是對中國社會主義和愛國主義的反動,必須從根本上制止和糾正。  

第三,中國工人階級不愧為先進生產力、特別是先進生產關系——生產資料社會主義公有制的代表,是社會主義中國的領導階級。他們既有思想覺悟,又有集體力量,通過革命,消滅生產資料私有制,建立生產資料公有制的科學社會主義制度。當有人要毀掉這個優(yōu)越制度而復辟資本主義時,就起而捍衛(wèi)。  

東鋼工人斗爭說明,工人們即使在沒有共產黨領導的情況下,也會有積極分子帶頭,自覺起來,百、千、萬人團結一致,形成固若金湯的鋼鐵長城,在武裝到牙齒的警察、武警、特警的進攻面前去,巍然挺立,不容越雷池一步。把窮兇極惡的資產階級代理人找到,迫使資方放棄他們的私有化陰謀,使斗爭獲得勝利,把社會主義公有的國有企業(yè)捍衛(wèi)住。  

東鋼工人之所以能夠如此,根本是由他們的階級地位決定的。既然私企宇虹進入國企東鋼,馬上使他們重新淪為雇傭奴隸,受剝削、受壓迫,重新陷入痛苦之境;眼睜睜看著本已當家作主的國有財產被掠奪、侵吞,使自己安生立命的基礎被挖掉,他們當然要憤怒、反對、奮起抗爭。  

同樣重要的是,東鋼工人曾經在毛主席路線指引下,幸福的社會主義企業(yè)中工作、生活過;又受了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關于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理論武裝。有了這個實踐鍛煉基礎、思想基礎,面對國有私有,兩相對比,天堂地獄,涇渭分明,自然會激起他們堅持真理、奮起為自身和中國的光明前途而堅決戰(zhàn)斗的無比勇氣。  

毛澤東主席在系統(tǒng)地提出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xù)革命的理論、發(fā)動文化大革命的前夕,曾經不止一次地提問:中國出了修正主義怎么辦?他說:“中國出了修正主義的中央,要頂住。”他還說:“我提倡造反,是反對袁世凱當皇帝那種反。”“中央如果出了軍閥也好,修正主義也好,總而言之,不是馬克思主義,不造反就犯錯誤,要準備造反。”毛主席還寫信贊揚紅衛(wèi)兵的“革命造反精神”,說“……對反動派造反有理,我向你們表示熱烈的支持。”  

看吧,時隔將近半個世紀以后的2009年,東鋼工人在展開他們這場反對私有化斗爭的時候,雖然未必明確認識自己是在貫徹毛主席關于“造反有理”的教導,但可見工人階級的階級意識同毛主席的思想是一脈相承、心有靈犀的。東鋼工人實際是在毛澤東思想指引下開展了這場英勇的斗爭。工人階級要社會主義,社會主義是工人階級的切身事業(yè)。  

寫到這里,我深切感到趙劍斌同志及時地創(chuàng)作了這部《鋼城》,實在寶貴,意義重大。如果全國所有原國有企業(yè)的工人階級兄弟姐妹們都像東鋼工人那樣起來反對私有化,捍衛(wèi)生產資料公有制,那么,中國的科學社會主義制度就會復興起來,工人階級和勞動人民就可重新真正成為國家和企業(yè)的主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又有了光明前途。  

中國的社會主義重新發(fā)展強大起來,世界各國的無產階級革命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就將得到啟迪和鼓舞。  

正當我在書寫這篇序言的同時,美國無產階級和人民群眾正在展開一場“占領華爾街”的群眾斗爭,方興未艾。人類世界確將進入一個新的歷史階段。  

為此,我滿腔熱情地向讀者推薦好書《鋼城》。  

是為序。  

                                          2011年10月1日   

   

   

   

   

   

   

   

   

從當代中國工人階級狀況看趙劍斌小說《鋼城》的意義  

陳  寒  鳴  

(天津市工會管理干部學院)  

   

任何事件都是在一定社會條件或社會背景下發(fā)生的。故要對任何歷史事件或反映這事件的文學作品之意義,都須將之放到其發(fā)生的特定社會背景下并結合對導致其發(fā)生的那些社會條件的分析來予以考察。對趙劍斌以“通鋼事件”為基本素材創(chuàng)作的長篇小說《鋼城》亦應作如是觀照。  

近三十余年來,由于公有制經濟的衰退和私有經濟的迅猛發(fā)展,使得《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明文規(guī)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是生產資料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社會主義公有制消滅人剝削人的制度,實行各盡所能、按勞分配的原別”有成為具文的危險。而在這樣的背景下,以產業(yè)工人為主體的當代中國工人階級,呈現出“五化”狀況:  

一是雇傭化。目前約有一億多職工在個體、私營和“三資”企業(yè)等各類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就業(yè),約占全部職工的一半。中共“十三大”政治報告指出,職工在私營企業(yè)勞動是具有雇傭性質的。不少集體企業(yè)和絕大多數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名為公有而實為私營,在這類企業(yè)中勞動的職工自然也是雇傭勞動者。至于國有企業(yè),通過種種改革舉措,實行了“小賣大股”,即一部分中小型國有企業(yè)被賣給了中外資產者,變成了私有企業(yè);一部分經營者或管理層持大股,其所有制性質也有了部分變化。在后類企業(yè)“改制”過程中,有些企業(yè)也搞點“工人持股”,這其實不過是蒙騙工人的手段,因為即使每個工人分得幾百、千把元人民幣的股權,也絕不可能改變其實際的階級地位;有的,甚至還要工人給企業(yè)投入現錢以作為其參股的必需條件,不投便不能上崗。這樣做既使工人受害,又模糊了工人的階級意識。這些“改制”,很多由少數人“暗箱操作”,并不經過職工代表大會議決,遭到工人群眾的強烈反對。在改制過程中,不認真評估,甚至有意低估企業(yè)資產,在導致國有資產大量流失的同時,人為造就了一批資產者。 2000年8月7日 的《浙江工人日報》刊登了一篇新華社記者關于國有中小企業(yè)“改制”的調查報告,題為《“新百萬富翁”震蕩大江南北》。該文指出:在日益深化的國有中小企業(yè)產權改革過程中,“經營者持大股”被認為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改制方式,受到各地政府和企業(yè)界的廣泛推崇。通過多種多樣的購股方式,相當一批國有企業(yè)的經營者在“一夜之間”驟然擁有數十萬、幾百萬甚至上千萬元的股份,社會生活領域形成了一個特殊的“新百萬富翁”群體。這些人在經營管理國有企業(yè)時無所作為或很少有所作為,并把國企衰敗的原因歸咎為“產權不明晰”,工人素質低下,而一到化公為私式的“改制”時,便各顯神通,想方設法地破解籌資難題,有的向親朋好友借款,有的以個人資產做抵押向銀行借貸,更有當地政府從財政收入中拿出一部分“借”給經營者,或政府獎勵經營者一部分技術或管理要素獎,讓其“虛擬入股”,而其本人并未出一分錢或只出很少錢的經營者卻搖身一變成為持大股者。還有的經營者居然動用職工工資節(jié)余基金配股,使自己占有大部分股額。這樣一些獲得了大股的經營者坦言,與過去“一刀兩斷”了,從此為自己好好干!而在經過如此改制后的企業(yè)從事生產勞動的職工群眾,其身份亦有了本質性變化,即由原來的企業(yè)主人翁淪變而為雇傭勞動者。此外,國有大型企業(yè)實行股份制,有外商或國內私有企業(yè)主入股,國有股部分則強調經營者是產權代表,作為產權代表的經營者及以之為核心的管理層持有或多或少的股份并享獲高額年薪,年薪所得高于普通職工的十幾倍、幾十倍乃至上百上千倍。在這樣的股份制企業(yè)中從事生產勞動的職工群眾,實質上也成為雇傭勞動者。更重要的是國家勞動制度上規(guī)定“勞動合同是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確立勞動關系、明確雙方權利和義務的協(xié)議。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勞動合同。”這就從根本上取消了職工企業(yè)主人的地位;即使是完全國有企業(yè)中的職工,也只是雇傭勞動者了。  

二是貧困化。比之于私營企業(yè)主、個體經營者和為他們服務的知識分子上層,我國工人階級生活的改善非常有限,處于相對貧困甚至絕對貧困狀況。20余年來,我國私營企業(yè)能夠迅猛發(fā)展起來,外商投資者愿意來華經商辦企業(yè),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低廉的勞動力成本。這從又一個側面反映出我國工人階級的相對貧困狀況。更值得注意的是,工人階級中還有一部分處于絕對貧困狀態(tài),即連最低生活水平都難以維持。這有兩種情況:一是只有最低工資收入或最低工資線以下的收入;一是雖然收入高過最低工資線,但同他原來的工資收入相比大大下降,加上其本人或家庭成員患有重大疾病或者突遇重大災害,基本難以維持下去,陷入絕對貧困的窘境。絕對貧困的職工究竟有多少?這似可從一個數字作出推算:全國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有2053萬人,還有數目難以統(tǒng)計的漏保者不在其中,故而處于最低生活水平線以下的人當遠遠不止這2053萬。他們維持一日三餐都很困難,更難以養(yǎng)老撫幼、子女上學、看病買藥、住房消費等等負擔。在他們那里,就已不止一次地發(fā)生過“賣血”“賣淫”之事,甚至自殺身亡的慘劇也并不鮮見。  

三是無權化。當今社會輿論和傳播媒介對職工群眾有“困難群體”的稱謂,這主要是就其生活狀況而言的;又有“弱勢群體”的稱謂,這是就其政治、經濟、社會地位狀況而言的。本來,工人階級是社會主義中國的領導階級;具體說來,職工群眾最切身感受到的政治民主權力乃是其在企業(yè)有參加管理之權。過去,盡管職工代表大會制度在實際操作中有流于形式之弊,但職代會和工會組織在民主管理、民主決策、民主監(jiān)督等方面還是發(fā)揮了一定積極作用,廣大職工群眾由此而感受到了自己作為社會主義公有制企業(yè)主人的地位。但現在企業(yè)中的職代會則普遍存在形式主義,有的干脆不召開職代會,連做表面文章的形式都棄置不用。像企業(yè)如何改制、企業(yè)對職工實施“買斷工齡”或“一刀切”的舉措等諸如此類直接關系到企業(yè)和職工命運的重大事宜,很少讓職工參與討論,職工幾無知情權,更遑論參與日常管理和參與企業(yè)經營方針、發(fā)展方向的討論決策了。至于在社會政治生活中,據陸學藝主編《當代中國社會各階層研究報告》一書披露,1993年以來,私營企業(yè)主階層中的共產黨員比例逐年上升,而產業(yè)工人中黨、團員比例則不斷下降。現今的工人、尤其是下崗失業(yè)者,與黨組織幾無聯系,很少參與、也很少關心黨組織的活動或有關政策精神的宣傳學習。思想理論上諱言階級、階級矛盾和階級斗爭,把私營企業(yè)主等新生資產階級界定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實質上是要磨滅工人階級同資產階級的本質區(qū)別,掩蓋剝削者同被剝削者的根本矛盾,模糊工人階級的階級意識。又反反復復地強調“我國正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建設社會主義要經過幾十代人的努力,“實現共產主義是一個非常漫長的歷史過程”,“未來的事情又具體如何發(fā)展,應該由未來的實踐去回答”,“不可能也不必要對遙遠的未來作具體的設想和描繪。以往的經驗教訓已充分說明,這樣做很容易陷入不切實際的空想。”有人甚至說,中國究竟是否要搞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這得讓如“從孔夫子到孫中山”這樣一個二三千年后的人去做決定。這樣一些“主流”性的鼓倡,嚴重地動搖和渙散了工人階級及其先鋒隊成員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企業(yè)基層黨組織很少對職工群眾進行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教育,而是聽任資產階級唯利是圖、拜金主義、極端個人主義、損人利己、享樂主義等腐朽思想在工人群眾中傳播,工人群眾、尤其是青年職工難以樹立起無產階級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在這種情況下,說普通工人群眾與黨的關系逐漸疏遠、情感淡化,絕非毫無事實根據。此外,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中,工人、農民的代表為511名,僅占代表總數2984人的18.46%;有人認為,工人、農民民主意識薄弱、素質能力低下,缺乏參政議事能力,不能當選為代表,而只應由那些“精英”或中產階級作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代表和全國政治協(xié)商會議的委員,去參與討論決策國家事務。這也反映出工人政治地位的下降。更根本的是:企業(yè)已為資本所有,由資本主自己或其代理人------經營管理人員掌權,他們用資本購買無產階級的勞動力。要買你、不買你,買來了怎么使用你,勞動力價格、工時、勞動強度、安全衛(wèi)生條件等等,一切都由出資購買者決定,無產者只能服從,如不服從,就不買你。無產者連組織工會的權力也得不到保障;工會也無權發(fā)揮作用。  

四是分散化。工人階級本是靠社會化大生產培育起來的最有組織、最有紀律并最富有戰(zhàn)斗力的隊伍。企業(yè)是工人階級產生的基地和成長的搖藍。工人階級在企業(yè)中通過生產斗爭、階級斗爭、科學實驗鍛煉成長。社會主義公有制企業(yè),既是經濟組織,又起著社會基層組織的作用,黨、政、工、團等企業(yè)基層組織把職工群眾緊密而又有層次地組織起來,職工群眾也形成以企業(yè)為家、同心同德、艱苦奮斗、無私奉獻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但現在只強調企業(yè)是經濟組織,職工群眾與企業(yè)的關系依靠一紙合同來維系,契約存續(xù)期已無多少親和力、凝聚力,而一旦終止合同或“買斷”工齡,職工群眾就與企業(yè)了無關聯,再也找不到組織了。所謂“減員增效”的改革舉措導致數千萬國企職工下崗失業(yè),無依無靠的職工群眾只能另尋生路,個人顧個人,有的打零工,有的成為雇傭勞動者,有的做點小買賣而成為個體勞動者,工人階級隊伍出現了非常嚴重的個體化傾向。大慶職工被“買斷”工齡后,黨員連組織關系都不知往哪里轉,他們反映不但買斷了工齡,連黨齡都被買斷了!而這種狀況絕非僅見于大慶,而是在全國范圍。中國工人階級從民主革命到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幾十年間,在中國共產黨領導和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武裝下,經過階級斗爭、生產斗爭和科學實驗的鍛煉本已成為特別能戰(zhàn)斗的先進階級,但經過將近30年的改革開放,工人階級的戰(zhàn)斗力不斷被削弱。特別是“減員增效”、“下崗分流”,把這支隊伍中的數千萬人剝離出來,強行把他們拋到社會上,渙散掉了。這是對中國工人階級最慘重的摧殘,從而也嚴重地破壞了中國社會主義事業(yè)的主體力量和中國共產黨的階級基礎。職工群眾主要為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和捍衛(wèi)國有資產而發(fā)生群體事件時,往往甩開黨、政、工、團組織,自發(fā)組織起來進行抗爭。而以美國為首的國際反共勢力正虎視眈眈地妄圖插手我國的工人運動,試圖顛覆破壞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他們一方面利用國際勞動組織等向我方施加壓力,另方面或通過海外的所謂“民運”分子、或在我工人群眾或其他社會人士中豢養(yǎng)工賊和特務向我進行滲透,企圖挑撥工人群眾同黨、政府和工會組織的關系,建立并發(fā)展非法組織,制造事端,破壞我國安定團結的社會局面,干擾乃至破壞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而在國內腐敗未除、階級矛盾有所發(fā)展,相當一些地方黨、政府和工會又都并不真正認真代表和維護工人群眾利益的情況下,有些工人群眾確有被利用的危險,波蘭團結工會、瓦文薩式人物的出現及由之而造成的危險并非絕對不會在中國出現。至于在新補充進工人階級隊伍的上億農民工中,工會的組建率和入會率都很低,其維權亦多采取分散的、個體的形式進行,黨和工會更不對他們進行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教育,難以組織化、整合化為工人階級的生力軍。總之,實事求是地說,目前我國工人階級從整體上看,無論在經濟生活、還是在政治生活中都正逐漸地被社會邊緣化,并積累著社會矛盾。既然無產階級被迫到這樣的階級地位上,他們終將覺醒起來,為爭取新的解放而斗爭。  

五是災難化。這些年,不僅“包身工”和童工這些1949年后滅絕了的現象均驚現于神州大地,而且出現了為數不少的“血汗工廠”、“人間地獄”式的私有企業(yè)。私有企業(yè)主們?yōu)榱苏ト「嗟氖S鄡r值,強令工人超時加班,許多工人經常每晚只能睡四、五、六小時,嚴重損傷工人體質。許多工人難以支持而離職不干;許多中途病倒;許多工傷事故正是在過度疲勞中發(fā)生;有的力不能支,暈倒車間;還有過勞猝死。許多工廠企業(yè)、特別是那些私有、港臺、外資企業(yè),廠房、工作場地不合標準,狹小擁擠,通風、照明、降溫、保暖不全;車間、倉庫、宿舍混處;通道不暢、門窗鎖閉,消防設備不達要求;機器缺少應有的安全防護裝置;生產使用有害有毒物質,不采取保健防護措施。煤礦等采掘工業(yè),安全防護措施百病叢生,違章操作,帶病超產,管理混亂。在此情況下,煤礦特大、惡性事故接連發(fā)生,愈演愈烈,毫無改進。許多工廠有害有毒物質傷害工人,塵肺病、血液病成群發(fā)作。機器軋斷手指、手掌、手臂者比比皆是。許多工人因工致傷、致殘,許多終生喪失勞動能力,許多因工致死。  

惟利是圖的企業(yè)主不顧職工死活。出了事故,瞞報、以多報少,威脅利誘,強使職工家屬私了,給點錢,推出不管之類現象,不斷發(fā)生。許多工廠企業(yè)后勤供應極不重視。工人宿舍常常讓數十人擠在一幢簡易工棚之中,夏不降溫,冬不保暖,人多噪雜,又臟又亂,工人無法安穩(wěn)休息。企業(yè)食堂,伙食質量低劣,工人勉強充饑。許多工廠、特別是那些私有、港臺和外資中小企業(yè),任意奴役壓迫工人。許多工廠在雇傭保安專門用于鎮(zhèn)壓工人;管理人員;保安人員,亂罰工人,打罵工人;進出廠門,實行抄身制;一旦認為廠里丟了東西,亂懷疑工人偷竊,強令男女職工脫衣裸體搜身;有的工人不堪奴隸勞動,要求辭職,還不容許;逃走被抓回來,就遭毒打、罰跪、禁閉,甚至把女工關在狗籠里恐嚇;侮辱婦女,有的資本主在女廁所中安裝攝像境頭。至于二億多農民工更普遍遭受著經濟的、政治的、甚至是人身和人格的嚴重剝削、壓迫和賤視。總之,當代中國工人階級正處于遭受中外資本家剝削和壓迫的災難之中。  

上述以產業(yè)工人為主體的當代中國工人階級的“五化”狀況,表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開宗明義第一條規(guī)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存在著成為具文的現實危險性。  

正是在當代中國工人階級出現這種“五化”狀況,在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日益喪失主體地位的情況下,出現了“通鋼事件”。而“通鋼事件”表明了中國工人階級捍衛(wèi)社會主義公有制的決心,反映出他們迫切希望改變“五化”狀況的心情。這無疑是中國工人階級階級意識覺醒的先聲,是中國工人階級為重新成為社會主義國家領導階級和社會主義企業(yè)主人而發(fā)出的吶喊。趙劍斌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以“通鋼事件”為基本素材,創(chuàng)作而成長篇小說《鋼城》,既有現實意義,更有歷史意義。  

   

   

   

   

   

   

   

   

   

   

   

   

   

“國有情結”工人是國企最強有力的“守護神”  

   

郭松民

   

  一切所謂精英學者以及妄想靠鯨吞國有企業(yè)一夜暴富的貪腐分子,在“國有情結”濃厚的國企工人面前,其陰謀難以得逞。  

  2009年7月,東北老工業(yè)基地某市“東鋼”的職工,因為強烈反對私企宇虹集團在未經職代會討論的情況下就對“東鋼”進行二次控股重組,于是他們在老工人武繼松的帶領下停工抗議,并且將第一次重組時用“鐵腕”迫使大批工人下崗的私企高管申玉駒控制起來,與相關部門談判,最終迫使有關方面先是作出暫緩重組,繼而作出了中止和永不重組的決定。“東鋼”工人反對全面私有化、維護國家憲法、維護國有資產的斗爭取得了階段性勝利。當天晚上10時,“東鋼”全廠恢復了正常生產,工人住宅區(qū)禮花四起,鞭炮齊鳴,簡直像過年一樣熱鬧。  

這是有工人階級作家之稱的 趙劍斌 老師的最新力作——《鋼城》的主要故事情節(jié)。趙劍斌是根據2009年發(fā)生的震驚中外的“通鋼事件”創(chuàng)作這部長篇小說的,目前小說已經殺青,正在出版過程中,筆者有幸先睹為快。這部小說結構縝密,場面宏偉,語言精練,更為難能可貴的是,字里行間浸透了工人濃厚的“國有情結”——對國有企業(yè)的無限深情。  

  筆者 和趙劍斌 老師是非常熟悉的老朋友。2010年暑假,筆者帶領一隊大學生到東北進行社會調查,途經哈爾濱時,特意邀請 趙 老師和同學們進行座談。當 時趙 老師正在患病,但他仍然堅持拖著病軀和同學們整整座談了一天。他給我們講述了發(fā)生在東北老工業(yè)基地兩則真實的故事:  

  一則是,當時一個工業(yè)區(qū)很多工人全家下崗,已經青春不再的妻子們也被迫到洗浴中心以低廉的價格出賣自己的肉體。每到傍晚,丈夫們便用破自行車馱著妻子去洗浴中心。作為丈夫的十幾位大老爺們兒就在外面默默地抽煙。午夜過后,憔悴的妻子出來,丈夫們再用自行車帶他們回家。他們被稱為“忍者神龜”一群。  

  再一件是,一戶家庭夫妻下崗。一日,讀中學的兒子回家,說學校要開運動會,老師要求穿運動鞋,但父親實在拿不出買鞋的錢,兒子委屈落淚。妻子心疼兒子,開始抱怨丈夫無能,丈夫埋頭吃飯,一語不發(fā),飯后放下碗筷,默默走向陽臺,一躍而下。  

  我至今記得, 趙 老師講述這些故事時,幾度哽咽,而圍坐在一起的同學們,男生默默垂淚,女生則已經泣不成聲了。  

  趙劍斌講述的故事,很好地解釋了“東鋼”的工人們?yōu)槭裁磿腥绱藵饬业摹皣星榻Y”,因為國企就是他們的家,是他們的母親。在國企當中,他們可以獲得保障,獲得尊嚴,獲得安全感。正如小說中的主人公武繼松所說的那樣:“當年,我們加班加點義務勞動獻工,沒有半點怨言,因為主人翁的地位體現出來,因為企業(yè)是我們的,國家是我們的,我們每個工人心里都明白。所以在建設社會主義進程中,多付出點辛勞從不講價錢,每個人都爭先恐后地參與,沒有任何抱怨,渴了喝口涼水也心甘。大家心里有桿秤,我們是國家的主人。”  

  并非巧合的是,正當通鋼事件爆發(fā)之際,河南傳出一起離奇的“開胸驗肺”事件。說的是一家私人耐磨材料廠的普通職工張海超,因患塵肺病屢屢得不到政府相關部門認證,根本原因是私營企業(yè)主擔心,如果將張海超確診為職業(yè)病,很多與他情況類似的工人就會要求賠償,企業(yè)就要破產。張海超萬般無奈之下只好開胸驗肺。在社會主義國有企業(yè),絕對不會發(fā)生這種不把工人當人的事。撫今追昔,中國工人階級怎能不向往社會主義,怎能沒有“國有情結”?  

  目前,在中國的國有企業(yè),尤其是那些關系國計民生、國家安全的大型央企,正在遭遇空前的“輿論圍剿”,國有企業(yè)的主管部門國資委和國有企業(yè)自身,簡直可以說動輒得咎。正如一位前國資委領導同志對媒體抱怨的那樣:“國企做得不好挨批,做得好也挨批,簡直不知該如何是好了。”但他們沒有意識到的是,具有強烈“國有情結”的國企工人,正是保衛(wèi)國有企業(yè)的主力軍,一切所謂精英學者以及妄想靠鯨吞國有企業(yè)一夜暴富的貪腐分子,在他們面前,陰謀難以得逞。《鋼城》就用濃墨重彩的筆墨,描述了“東鋼”工人懷著對國有企業(yè)深厚的感情,依托憲法和法律,為保衛(wèi)國有企業(yè)不被搞垮而進行的不屈不撓、有理有節(jié)的斗爭。  

  耐人尋味的是,“國有情結”這個詞,正是出自“通鋼事件”后一位省級國資委發(fā)言人之口,而且他是將其作為一種阻礙國企“改制”負面因素指出來的。在筆者看來,這位官員真是糊涂得可以,豈止糊涂,簡直是反認他鄉(xiāng)為故鄉(xiāng)。從這位官員的糊涂觀念看,國有企業(yè)陷入目前的輿論困境,豈是偶然?  

《鋼城》的作者趙劍斌,本身就是一位下崗工人。當時他已年逾五旬,但是他還是克服各種困難,連續(xù)創(chuàng)作了《父恩難辭》、《新潮旋風》等一系列反映社會轉型期國企問題的長篇小說,被評論界譽為“新工業(yè)現實主義”的代表作品。他塑造了許多有著“國有情結”,不怕打擊、善于聯系群眾、率領群眾與腐敗分子進行頑強斗爭的新工人領袖的形象。趙劍斌認為,在工人已淪落為弱勢群體的這個時代,尤其需要這樣的工人英雄形象更多地涌現在文化藝術的舞臺上。  

   

   

   

   

   

   

   

   

   

   

   

   

   

   

   

   

   

   

   

   

   

   

   

   

   

   

文藝怎樣高于生活?  

——在小說《鋼城》研討會上的發(fā)言  

肖衍慶  

( 2011年10月15日 )  

   

    趙劍斌同志的小說《鋼城》,我沒有讀完,因此,很難有發(fā)言權。讀了幾位同志的評論和序言,受到很大啟發(fā),尤其是韓西雅同志寫的序。一位這樣年事已高的老同志,竟然讀完了這部長篇小說,寫出這樣一篇感人肺腑的推薦文章,不愧為一位長期關懷工人階級命運的革命領導人。  

我想說的是這樣兩點:第一點,我是以什么心情讀《鋼城》的?  

趙劍斌同志初下鋼城前,曾給我發(fā)過一封短信,說他要寫鋼城改制變局這件事,我非常高興。因為他是我們中國解放區(qū)文學研究會的理事,能這樣帶頭深入生活第一線,創(chuàng)作當代工人階級斗爭的文學作品,這將對整個研究會的工作是一個巨大的鼓舞。  

看了他的代后記,才知道他是在那樣個人生活困境下,擠出時間和精力下去采訪的。這里反映出作者把階級的利益置于個人利益之上的一種情操。作者是以這樣的階級覺悟,為自己的階級寫斗爭史,所以字里行間滲透著作者的階級情和使命感。  

整個改革開放的歷史,就是一批新生的強盜搶劫和掠奪中國勞動人民物質財富的過程。我是比較注意他們在農村的搶劫和掠奪。因為在文革以后,我就以文革期間我在北京郊區(qū)農村下放插隊的生活為素材,寫了一部小說。為了再認識,我又到一份郊區(qū)報當記者,看看這批篡奪者比毛主席高明在什么地方?雖然農村的搶劫和掠奪欺騙性比較大,但是只要認真辨別,還是看得出來的。  

我看到,這種搶劫和掠奪,變農民集體所有制為農民個人私有制,把原來一心為公的模范老支書活活氣死,把有科學文化、會科學種田的村支書,罷免掉并逼迫他去干個體戶,把決心建設家鄉(xiāng)的一對青年夫婦誘引到個人發(fā)家致富上,成了農村的新貴。  

有了這個再認識,我修改小說的準頭更足了。  

但是,對工廠的搶劫和掠奪,我知道的很少。最早是從清華同學的社會實踐報告里,看到鞍鋼下崗工人生活的悲慘情景,只有結果,沒有過程。這次看了《鋼城》,這個搶劫和掠奪,有人物,有事件,有過程,有細節(jié),有矛盾,有斗爭,讓人看了真是怒發(fā)沖冠,對毛主席定性的這批貨真價實的走資派,有了活生生的再認識。  

這個再認識太重要了!因為這批新生的強盜是打著共產黨的招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的旗號,欺騙人民接受他們的搶劫和掠奪。這個搶劫和掠奪的本質,經過三十多年的展現,終于暴露在人民面前;貧富懸殊、兩極分化激起人民無比的憤怒。這個如鐵似鋼的事實,連強盜們都無法掩蓋。現在他們想用所謂“蛋糕論”來忽悠人民,用“做蛋糕”和“分蛋糕”的說教,來轉移人民的視線。魯迅當年諷刺說:“強盜裝正經”。如今這批由共產黨變成強盜的家伙們天天都在裝正經,我們要幫助人民認識他,首先我們自己要認識,這就要借助馬列毛主義。  

四十多年前,毛主席把走資派這個新生的黨內資產階級,用一場人民大革命的辦法教導人民認識他們,說他們“比資本家還厲害”,我們有幾人理解?經過這三十多年的搶劫和掠奪,我們總算認識了。這是多么大的代價啊!  

毛主席一生都在教導人民認識他的開創(chuàng)。井岡山道路開始有幾人認識?抗日山地游擊戰(zhàn)戰(zhàn)略開始有幾人認識?反對赫魯曉夫現代修正主義,開始有幾人認識?反對黨內最大走資派的“三自一包”,開始有幾人認識?都是毛主席用實踐教育了全黨,從失敗走向勝利。唯獨這一次,毛主席離開了我們,我們只能從更大的失敗中接受毛主席的開創(chuàng)。太高的代價,必然會換來巨大的回報。人民群眾對走資派的再認識,必然是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再輝煌。  

第二,文藝怎樣高于生活?  

文藝是一種特殊的認識工具。和其他認識工具不同之處是,它是通過形象幫助人們認識生活的。  

這個特點,毛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是這么說的:“人類的社會生活雖是文學藝術的唯一源泉,雖是較之后者有不可比擬的生動豐富的內容,但是人民還是不滿足于前者而要求后者。這是為什么呢?因為雖然兩者都是美,但是文藝作品中反映出來的生活卻可以而且應該比普通的實際生活更高,更強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帶著普遍性。”毛主席這段話,把文藝和生活的關系,揭示得明明白白。周恩來總理也是一位精通文藝的革命領導人,他把這個關系概括為“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毛主席的六個“更”,集中起來就是“高”。怎樣高于生活?就成為一部文藝作品是否成功的關鍵。  

有同志稱《鋼城》是紀實小說,恐怕就是指小說寫實性太強,而高于生活還有欠缺。我讀《鋼城》,往往被作者描寫工人工作流程和生活細節(jié)所折服。常想如果沒有長期的生活積累,單靠這么短的時間采訪,是寫不出這樣一部長篇的。因此,不能說作品沒有高于生活的地方。但是掩卷一想,又覺得“高”的不夠。  

在哪些地方呢?  

(一)立意不夠高  

鋼城事件所以震驚全國,傳遍世界,反映了它標志著中國工人階級反抗走資  

派和大小資本家的斗爭,走向了一個新的階段。這個事件的背后,必然是一大批工人的新覺悟。如何描寫這個新覺悟,就是一個立意的問題。  

小說第三章寫了“宣講憲法太重要”,我認為這個立意就不高。因為修正主義修改后的憲法已經失去了原來憲法的革命性。作為某個時期、某個問題斗爭的策略,是可以的。但是把憲法神圣化、絕對化就容易使群眾誤解。歸根結底,法律是維護統(tǒng)治階級利益的工具。現行的憲法與1974年憲法,在某些重大原則問題上,就有不可容忍的倒退。何況,走資派也沒有真正按憲法的正確條款執(zhí)行,只不過作為欺騙人民、掩護他們搞復辟的煙幕彈而已。  

我們那位眼睛只往上看、經常深情仰望星空的大領導,近來不是又拿憲法說事嗎?他說:“一個執(zhí)政黨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要依照憲法和法律辦事,并且嚴格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這就需要改變以黨代政,把權力絕對化和權力過分集中的現象。為此,必須改革黨和國家的領導制度。”難道我們要和他唱一個調調嗎?  

我和鋼城生活原型的工人領袖交談過。他們說,工人認定:法不責眾。只要大伙抱團,看他還有啥法子整治工人。我說;文革中,工人造反不就是抱團干的嗎?他們說:啊呀,我們咋就沒有想到這份上。并表示以后要多看文革這方面的材料。這就說明,今天工人階級的斗爭,必須用毛主席繼續(xù)革命的理論武裝起來。這方面越自覺,工人就越能抱團,越有斗志。  

毛主席用文革的事實教導我們:路線是決定一切的。路線一變,一切皆變。走資派三十多年的翻案復辟,證明了這一點。就說國有企業(yè),經過走資派的演變,還有多少社會主義成分嗎?大部分沒有了。工人群眾有“國有情結”,主要是指他們懷念在毛澤東時代的主人翁地位,那時工廠就是他們的“大家”,所以能涌現無數的工人以廠為家的感人事跡。現在,經過二三十年來一系列的制度嬗變,經過所謂的“現代企業(yè)制度”改造,絕大多數國有企業(yè)的性質已經發(fā)生改變,變成了由少數人當“管理者”,多數人當勞動力的純粹的生產單位。工人群眾面臨這樣的局面,不過是想更多地為自己爭得一些穩(wěn)定的勞動權,支撐自己和家庭能夠活下去的比較穩(wěn)定的經濟保障。即使這樣,走資派也要指責他們有“國有情結”,不許工人群眾抵制和反對私有化。工人階級斗爭的目標,不僅是保飯碗,要的是當家作主的地位的恢復。  

小說稿中類似的缺陷還有“國資委里的私改派”(第七章標題)。我認為,現在各級國資委里的主要掌權人物,主張不同形式私有化的人恐怕是多數,不宜讓讀者誤解里面還有什么能成氣候的“公改派”。  

 郎咸平 先生是個愛國主義者,對所謂“郎旋風”要有全面分析,不然可能會誤導工人的認識。  

要寫這樣一部反映當代中國工人階級斗爭的作品,作者首先需要自覺地運用毛主席繼續(xù)革命的理論武裝自己。自己有了這個主心骨,筆下的人物自然就有高度了。  

(二)主題要深化  

鋼城工人的斗爭是有一個認識過程的。第一次重組,工人還不知道私有化壞到什么程度。待到第一次重組以后,他們有了切身感受,所以才有第二次重組時齊心合力的斗爭。我記得第一次重組,工人不僅工資大大降低,而且勞動強度大大增高,工人所受的勞動管制,也很殘酷,動不動就罰款。不僅下崗工人生活無著,在崗工人也難以忍耐。所以,寫好第一次重組,工人的勞動苦難和生活困頓是十分必要的。現在,把這些化整為零,加寫在工人第二次反對重組的斗爭中,恐怕削弱了工人的認識基礎。  

毫無疑問,這場私有化的陰謀,是從省委到市委主要領導預謀的,現在小說這一點寫的很突出。但是,即使在資產階級專政下,走資派的活動陰陽兩面都有,好像是舞臺上的主角。但在我們看來,它既是反面角色,我們就不要給他們過多的活動舞臺和空間,而要把筆墨盡量留給歷史的主人——勞動人民。這是個無產階級文藝以正壓邪的問題。  

走資派想用廉價的農民工替代熟練的在崗工人,這當然是一種階級分化。我們要反其道而行之,寫工農本是同命人。記得九十年代發(fā)生過一個勞模工人偷了一戶農民的飼料糧。農民知道他是被生活所迫,就放過了他。據說當時某大走資派知道了這件事,還慨嘆了一番。要借鑒《青春之歌》的經驗,林道靜深入農村,無疑是深化了主題。反私有化有農民的支持,力量就大多了。  

有的評論正確地指出,鋼城工人這次斗爭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這是很必要的。打倒了一個資本家的走狗,震動了整個統(tǒng)治階級,他們害怕了,暫時退卻了,私企從重組中退出來,答應工人按照重組前的秩序工作。但是,這并沒有根本改變工人在企業(yè)所處的地位。工人還需要繼續(xù)斗爭,直到整個推翻走資派的反動統(tǒng)治,建立自己的無產階級專政,才能恢復他們原來在企業(yè)的主人翁地位。我還沒有來得及看后半部分,不知是否寫明了這一點。這里提出來,供作者參考。  

題材決定了這是一部政治性很強的小說。要把這樣的政治藝術化,需要在主題上加以匠心。就是說,要把兩個階級的生死搏斗生活化,藝術化,需要在主題展示運作上下翻功夫,矛盾、斗爭有起有伏,有低潮,有高潮,主題的展示和深化,是抓住讀者的重要條件。毛主席把《紅樓夢》當政治書來讀,道理就在這里。《紅樓夢》的結構,值得我們借鑒。  

我希望作者不要急于出版這部書,要有匠心獨運的勇氣。我的小說寫了25年,開始認定寫文革就是要寫階級斗爭。經過八九風波,特別是東歐劇變、蘇聯解體以后,我的認識就發(fā)生了大變化,把社會主義命運問題掛在心上。小說出版后,女主人翁的原型之一——一位農村婦女對我說,她有一個朋友看了我的小說,說:看來,毛主席在培養(yǎng)一兩個接班人上是失敗了,但卻培養(yǎng)了一大批革命接班人。我想,沒有這些震撼人心的變故,我不會有這樣的認識。因此,我勸作者靜下心來,把自己幫助工人“維權(利)”的認識提高到“維政(權)”的高度。這里用得著斯大林的一句話:“偉大的毅力只因為偉大的目的所產生。”認識了自己從事的事業(yè)的全部意義,作品的思想基礎就牢固了,視野就開闊了。  

(三)主要人物要典型化  

一部長篇作品,沒有幾個人物形象是支撐不起來的。好的文學作品是和好的人物形象分不開的。《鋼城》寫了工人群體形象,也寫了省市兩級的走資派及其走狗。但是典型化不夠。  

就說被工人打倒的申玉駒,代表了走資派和新生的資產階級在工人階級內部培植的一個代理人。這是一個相當普遍的現象。他們是用什么手段干這件事的?申玉駒的原型,據說還是一個鋼鐵廠車間的領導干部,表現并不壞。為什么在私企的利誘下,變得那么兇惡?用“人的本性是自私”不足以服人。要寫出新的角度,除了金錢和美色的利誘,是不是還有被修正主義騙人的宣傳所俘虜?對這一點要深入挖掘。反面教員的作用就會更大。人們會從世界觀上看清他變壞的原因,從而觸動到自己。  

光寫工人群像是不夠的。這樣一場大斗爭,沒有一個像樣的領導者,沒有一個領袖人物,那是不可想象的。人們常說:蛇無頭不行,鳥無翅不飛。塑造一個工人斗爭的領袖人物,是對這場斗爭的最好歌頌。現在全國每年發(fā)生幾萬、十幾萬起的群體事件,那里面隱藏著多少領袖人物。把這些人物的優(yōu)秀品質集中起來,塑造一位代表人物,那是很值得的。在資本主義復辟后的資產階級專政下,領導工人和走資派及其走狗作斗爭,無論如何都是革命新階段的新的英雄。這樣的領袖人物必然是毛澤東繼續(xù)革命的自覺實踐者,是公而忘私的自我犧牲者,是群眾信賴的主心骨。  

據我了解,在鋼城斗爭中,領袖人物中還有退休的知識分子干部,他們是軍師,很多過激的行為都是他們出計謀給予制止的。工人運動中,不能沒有知識分子參與。這一點要考慮。  

作者趙劍斌同志,是一位難得的工人出身的作家。由他來寫這樣一部作品,人們有理由寄予厚望。希望他努力運用革命的現實主義和革命的浪漫主義相結合的創(chuàng)作方法,修改好這部作品。  

魏巍同志曾這樣總結自己的創(chuàng)作經驗。他說:“文藝創(chuàng)作只能有中生無,而不能無中生有。”“愈是生活底子深厚,藝術想象馳騁的天地也就愈是寬廣。”他還有一句耐人尋味的概括:“當你研究生活的時候,要有最大的老實;當你結構作品的時候,要有最大的‘不老實’。”這里的“不老實”,就是想象,就是在生活的基礎上升騰起來的革命浪漫主義,就是“高于生活”的各種思維途徑和藝術結晶。  

高于生活,是藝術活動的最高境界,毛主席既有深刻的理論,也有光輝的實踐。他的《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就是無產階級文藝理論的結晶,他的膾炙人口的詩詞就是無產階級文藝的精品。然而,要領略這個境界,沒有一番自我改造,那是很難得到的。就我的體會而言,知識分子沒有一番脫胎換骨的改造,既認識不了毛澤東,也認識不了勞動人民,無產階級文藝的無限風光也就難以降臨到你的頭上。資本主義復辟的文藝黑線,反證了這一點。  

讓我們沿著毛主席的文藝路線,創(chuàng)作出更多更好的文藝作品,鼓舞人民和走資派作堅決的斗爭!  

   

   

   

   

   

這力量是鋼!  

        ——序趙劍斌《鋼城》

   

孔慶東  

   

我知道并且相信,大多數讀過趙劍斌此書的人會激動、會激憤、會激越、會熱血沸騰。如果不是這樣,我就根本沒必要來寫這篇短序,如果中國的人心已死,希望已死,我們還有什么必要來對一本描寫希望的紀實文學作品評頭論足呢?  

然而,我自己卻是非常冷靜地、分幾次讀罷此書的。不知道是為了預防自己不冷靜,還是覺得自己太冷靜,我閱讀的同時,不是聽著綿軟的評彈,就是聽著俏皮的相聲,用以化解字里行間那洶涌的濤聲。雖然趙劍斌在年齡上是我的前輩,但我仿佛面對我的研究生的論文一樣,盡力摒除個人情感,摒除先入之見,先入乎其內,然后再出乎其外。所以,我可能有幾句不同于革命群眾、也不同于漢奸國賊的話要說。國賊們不是經常怨恨革命群眾不理性、污蔑愛國志士不冷靜嗎?那我們不妨做幾個理性的秀給他們示個范兒。  

本人是專門研究“中國現代文學”的,很快要出版我個人的一部現代文學史講稿。趙劍斌的這部長篇小說,倘若放入現代文學史上的“左翼文學”或者“無產階級文學”系列,實事求是地講,“藝術水平”只能達到中等。比不了茅盾丁玲等人。但是,這不恰好說明,無產階級在今天的文化滋養(yǎng),還不如上個世紀的三十年代嗎?  

本書的價值,不專在所謂“藝術”,而在其沉甸甸的現實所指。一部鋼城改制史,就是一部當今工人階級血淚史。漢奸國賊們,連續(xù)開了30年的“憶苦思甜”批判會,憶毛澤東時代之苦,思改革開放之甜,對革命、對中國、對工人、對農民,口誅筆伐,批得體無完膚。最后仿佛只有他們是人,只有手握巨款才是人,面朝黃土背朝天者則都不屬于人類。中國的工人農民們忍耐著、妥協(xié)著、幻想著、盼望著。然而,終于有忍耐不下去的一天,終于有幻想徹底崩潰的一天,因為眼淚已經流成了河,被機器切斷的手指已經堆成了山。當他們最后一條生存的底線也要被突破的時候,人性中最后那一絲尊嚴便昂揚立起了。  

實際上,中國工人農民的奮起反抗,這30年來一直存在著,并且次數越來越多、規(guī)模越來越大。但在文學藝術領域,甚至在新聞傳播領域,卻沒有得到起碼的反映和表現。億萬中國人民,就那么“殺人如草不聞聲”地被欺壓、被屠戮,他們的反抗,則正像樣板戲《杜鵑山》里柯湘唱的:“有多少暴動的英雄,怒目蒼天飲恨亡。” 魯迅 先生說:“文藝是國民精神所發(fā)的火光,同時也是引導國民精神的前途的燈火。”(魯迅:《墳·論睜了眼睛看》)沒有這個燈火的照耀和鼓舞,人民在黑暗中前赴后繼,也難以獲取真正的勝利。而今天,趙劍斌就用他的并不十分“藝術”的手臂,擎起了一支熊熊的火炬。  

我曾經在博客中簡評過兩句趙劍斌的作品:“哈爾濱作家趙劍斌的兩本長篇小說,一本內蒙古文化出版社 2000 年版的反腐倡廉小說《父恩難辭》,一本是大眾文藝出版社 2009 年版的‘中國當代工人階級維權自救文學的開篇之作’《新潮旋風》。書名取得都太樸實,文筆也不夠靈動,但內容卻很扎實,寫出了當今工人階級的苦難和抗爭。新世紀的無產階級文學,風生水起了。”既然風生水起,接下來就該登堂入室。本書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節(jié),都還太寫實,提煉與升華不夠。當然這不能苛責作者,因為藝術來源于生活,在現實生活中,畢竟還沒有產生智勇雙全的工農領袖和草根英雄。工農大眾一方面需要提升自己的文化水準和斗爭藝術,另一方面則需要與知識分子相結合或者培養(yǎng)造就自己的知識分子。而今天之所以能產生趙劍斌這樣有膽識有思想的無產階級作家,我們還是要感謝毛澤東時代,不僅讓勞動人民當家作主,而且還讓勞動人民掌握了文化知識,培養(yǎng)了成千上萬代表勞動人民的專家學者。有了這樣的基礎,我們今天才能再一次舉起反帝反修的大旗,捍衛(wèi)社會主義的無限江山。  

本書以濃郁的生活氣息告訴讀者,面對依靠帝國主義撐腰的資本強權,工人農民只有團結起來,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武裝自己的頭腦,才能維護自己的權利,才能維護自己的尊嚴,進而維護社會主義事業(yè),維護中華民族的寶貴血脈。漢奸國賊之所以肆無忌憚地禍國殃民,就在于億萬群眾的自然狀態(tài)是一盤散沙。就如本人在北大“現代文學史”課堂上所云:現代化不是高樓大廈和電燈電話,而是高度的組織化和系統(tǒng)化。當人民團結起來,用森林般的手臂掀起鋼鐵狂飆之后,無論我們的敵人還是我們的朋友,都會驚異地發(fā)現:  

這力量是鋼!  

   

   

   

保衛(wèi)工人階級利益的長篇力作  

    ——  序趙劍斌長篇小說《鋼城》  

   

左大培  

( 2011年9月9日 )  

   

    趙劍斌的長篇小說《鋼城》(原名《鋼城改制變局》),有相當一部分是根據真實的歷史事件改編創(chuàng)作的。但是,這本小說絕非漫無目的地來記敘一些事實,它有著鮮明的主題,那就是:保衛(wèi)工人階級的利益。  

    對這本長篇小說的寫作風格和藝術水平,不同的人們會有不同的看法。但是,任何人都不能否認的是:這本小說完全是根據作者多年來對國企問題的調研而進行典型化創(chuàng)作的,書中的人物和事件,在生活中有一些確定的原型。從這本小說中,我們可以看到代表中國北方國企的一座鋼城的真實狀況,看到那些在一個大型國企東發(fā)鋼鐵集團中工作的人們,看到他們的勞動和生活,看到他們感情的流露,看到他們因為私有化改制而遭到的權益損害和由此引起的憤怒和抗爭;最后,在這樣的背景下,看到一座憤怒的火山如何爆發(fā),一場驚天動地的群體反抗如何凸顯在世人面前。  

    我不知道應該怎樣稱呼小說的這種寫作手法,因為我在文學理論方面所知甚少。也許,這就是原來意義上的一種“現實主義”?這可能就是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可能就是有目的的革命現實主義:它是描寫工人階級斗志的現實主義,是為保衛(wèi)工人階級利益而斗爭的現實主義!  

    在工業(yè)化的資本主義社會中,企業(yè)從來就是有錢的資本家統(tǒng)治工人的場所。工人從企業(yè)中所獲得的利益,必須服從資本家的資本增殖的需要,只有在資本家賺到錢的前提下,工人才能夠就業(yè),才能掙到工資。  

    而在毛澤東領導下的社會主義中國,公有制給了工人們以企業(yè)主人的地位,工人的就業(yè)、收入和福利待遇不再以資本增殖為前提。在那30年中,國營企業(yè)中的中國工人享受到了空前絕后的就業(yè)保障、生活保障和福利待遇,不再聽任少數資本家宰割。  

    但是最近二十幾年來,新自由主義橫行于世,新自由主義經濟學家的信徒們控制了經濟政策,要打著“經濟改革”的旗號復辟資本主義,讓所有的企業(yè)都變成資本家賺錢的工具。中國的新自由主義者更發(fā)明了權貴私有化的新招數,以各種迷人的手法將公共所有的財產無償地贈送給私人。他們推行資本主義私有化的“國有企業(yè)改制”,以各種各樣的金融手段為掩護,實質上是用政府的強制力量來將國有企業(yè)的所有權和財產無償贈送給極少數人。國有企業(yè)私有化在最近30年的世界各國風行一時,但是其手段之卑鄙,卻在中國的某些地方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倒是那個在俄羅斯推行資本主義私有化的丘拜斯一語道破了他們這樣做的“天機”:他們就是要不惜一切代價地完成私有化,哪怕是把國有企業(yè)送給“小偷和騙子”。  

    這樣的掠奪性私有化不僅讓少數私人搶奪人民的公共財產,使全體人民遭受了重大的經濟損失,而且將國有企業(yè)變成了少數暴發(fā)戶的私人財產,使廣大的國有企業(yè)職工重新落入聽任少數資本家宰割的悲慘境地。它遇到了職工群眾的強烈反抗。盡管這些反抗一直遭受到各種各樣的強力壓制,但是我們仍然在十多年里不斷地從各種縫隙中聽到反抗權貴私有化的怒吼。這些怒吼終于在2009年的“通鋼事件”中演化成了暴烈的反抗,讓全世界看到了被激怒了的國有企業(yè)職工的力量。中國工人階級用他們反抗資本主義私有化的壯舉,為全世界做出了光輝的榜樣,使 7月24日 成為了中國工人階級戰(zhàn)斗的節(jié)日。  

    這個偉大的歷史事件,那些有血有肉的現實社會中的各種人物,都活生生地再現于趙劍斌的小說中。這是真正“寫真實”的現實主義文學,它告訴了我們一個最真實的現實:中國工人階級是如何保衛(wèi)了他們自己的利益。  

    因為切實保衛(wèi)了工人階級利益,這部長篇小說在一些網站連載以后,已經在廣大網友和工人群眾中引起強烈的反響,他們也從中得到極其有力的鼓舞和激勵,紛紛發(fā)表了很多網評,表示說:  

    “看后熱血沸騰!”  

    “向工人階級作家趙劍斌致敬!”  

    “人民的作家!”  

    “寫得就像巴黎公社革命”,是“當代的巴黎公社”!  

“不愧為工人階級作家,這么快就寫出了一部這樣有分量的長篇小說,很有戰(zhàn)斗力,佩服極了!”  

甚至有一個網名“草帽”的網友激情地寫道:  

    “東鋼工人保衛(wèi)戰(zhàn)震驚中國、震驚世界,是現代工人階級與資本家斗爭的繼續(xù),是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在現代的重演。東鋼事件將進入史記和教材,同羅馬的斯巴達克起義、法國的巴黎公社、中國的二·七鐵路大罷工一樣,可歌可泣,千古流傳。誰說我們工人階級是‘弱勢群體’?我們曾經做過國家的主人。現在遭到了資本家的圍攻,我們正在呼吁、覺醒、反抗、斗爭,工人階級崛起之日,就是萬眾一心的鋼鐵長城!  

    “國際悲歌歌一曲,狂飆為我從天落。奴隸們,起來,我們要做天下的主人!  

    “謝謝作者,你是中國的高爾基。”  

    我想,無論這些高度贊譽這部作品的網評是否完全合適,但是這么多跟帖確確實實地反映出:廣大左翼網友和工人群眾,已經認定這是一部保衛(wèi)工人階級利益的長篇力作,已經得到他們相當強烈的支持和喜愛。  

   

   

   

   

   

   

   

   

   

   

   

   

   

   

   

淺評趙劍斌及其書稿《鋼城》  

——社會主義革命道路上的文化戰(zhàn)士  

陶  冶  

(書面發(fā)言稿)  

   

工人作家趙劍斌的書我已經讀了兩部,從網上看見了他的新作《鋼城改制變局》(現定名為《鋼城》),很是振奮和驚訝。振奮的是,終于有人以文學的小說形式正面歌頌“7、24”革命風暴了;驚訝的是作者的作為怎么這樣迅速?我懷著十分敬佩的心情給作者發(fā)了信息,表示祝賀,也表示了自己未能把《通鋼風暴》寫出來的遺憾。作者希望我能寫寫書評,可是我回老家就滯留下來,打印機未能隨電腦一起帶回來,而我也難于在熒屏上閱讀,所以一直未能通讀。這樣是無法寫書評的。接到解放區(qū)文學研究會的通知后,作為研究會文學組的理事趕不回去參加會議,寫個評論發(fā)回去總是應該的。對于作者是完成個承諾,對于會長也是完成了一份任務。于是,我只好就眼前的這一章(三十六、鋼城工人高舉毛澤東的旗幟前進)說說我淺顯的看法,算不上評論,只是個感想吧!  

武繼松接著毫無畏懼地說下去:“不用這么威脅我,你們能判得了我算你們有權勢。我今年七十有二,死都不怕,我還怕什么?我死,可能比泰山還重,我是為黨為人民的利益而死的!但是我現在還是有些后悔,我維權費了那么多力氣,群眾沒得到多少利益,都是為你們維權,你們穿著警服拿著高工資,哪兒來的?東鋼要是納不上稅,你們還能開支嗎?市長和市委書記都開不了!現在東鋼的領導把烏紗帽保護住了,要是這次私企老板來了,東鋼人一個都不用!我為誰?我都為你們維權啦!我現在真后悔,私企老板整我們工人,你們也來當幫兇,我能不后悔嗎?!”  

后面幾句話擊中了胡局長的軟肋,更讓他無地自容,只好繼續(xù)陪著假笑,討好地對武繼松說:“行了行了,老爺子。別在這兒賣乖了,我說不過你還不行嗎?但是你要記住,不是我要整你,你以后千萬不能再給我們找麻煩。以后你不能再去省里上訪,不能再去接受外地記者采訪。政府不允許,領導說我們沒管你,你愿意讓我們把你拴得緊緊的嗎?你可以回去了,但要記住,以后少給我們找麻煩吧!”  

我讀這里心里很痛快,主人公在胡局長面前不卑不亢的態(tài)度、柔中有剛的語言,不僅僅是對一個強大勢力的示威和抗爭,更是對執(zhí)政當局直接而有力的批判!我覺得這樣的表述太好了!  

時隔多年再次見到毛主席遺容的一剎那,武繼松內心感到深深的震顫。人群中有人在哭泣,甚至唏噓不已。武繼松也百感交集,鼻子一酸也老淚縱橫。毛主席已安臥在這里三十多年了,可是自從他老人家辭世以后,億萬勞苦大眾就重新遭受到了二遍苦二茬罪。在改開大潮的逆境中受盡了屈辱,被看不起病、上不起學、住不起房的新三座大山所壓迫,人民時刻都盼望著毛主席能醒過來,再領導中國工農群眾繼續(xù)革命,把這些年死灰復燃的沉渣泛起的黨內走資派、私企資本家、買辦漢奸重新打倒,讓社會主義紅色江山代代相傳。  

主人公確實代表了全國億萬人民群眾的心聲!這是廣大的失去了靠山的勞動人民憋在心里無處發(fā)泄的呼聲。作者通過筆下的人物呼喊出來了,我心里感覺舒服多了!  

這次開會發(fā)言的主角是參加工作多年的老工人、老工程技術人員。王金星來北京之前曾跟孫益生切磋,倆人合寫了一篇文章:《毛澤東思想是中國工人階級的靈魂》。孫益生還在單位上班,就委托剛剛辦了退休手續(xù)的王金星,來這里宣讀這篇文章。他說毛澤東同志不但作為中國工人階級先鋒隊即中國共產黨的締造者,而且領導中國億萬工農群眾以武裝斗爭的形式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建立了以社會主義公有制為主的新中國,而且領導全中國人民艱苦奮斗、自力更生,以高效率、高速度初步建成中國的工業(yè)化體系,取得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輝煌成就。毛澤東同志非常注重生產關系的變革,尊重工人群眾的首創(chuàng)精神,他將鞍鋼等工業(yè)企業(yè)在生產技術管理等方面試行的實踐經驗,提升到憲法的高度予以肯定和倡導。鞍鋼憲法是毛主席“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chuàng)造世界歷史的動力”的體現,是毛主席“工人階級是領導階級”重要思想的體現,然而改開三十多年來,全面私有化的妖風使工人階級大多數群眾,失去了社會主義公有制的體制保障,他們下崗失業(yè)、買斷工齡,或者在雇傭勞動的崗位上受盡壓迫剝削,失去民主訴求的權利,因而工人階級群眾成為所謂的弱勢群體。工人階級要重新成為企業(yè)的主人,必須重新以毛澤東思想為強大武器,以毛澤東思想作為中國工人階級的靈魂,肩負起拯救社會的責任和重擔,完成復興社會主義的大業(yè)。他說東鋼的勝利是毛澤東思想的勝利,是工人階級的勝利。  

這樣的表述是合乎現在實際的。我認為這就是對資改路線的批判。作者占有了足夠的素材,就可以充分地表達。但是,能不能如實地表達,還是需要勇氣的。我看作者是毫無顧及的。為什么?因為他是在為本階級說話。這說明他沒有忘本,更沒有背叛。他的立場是堅定的,革命性是很強的。于是,他才能表現出一定的戰(zhàn)斗力!  

……接著,武繼松回顧東鋼創(chuàng)建時的情景,他的語調時而平靜,時而鏗鏘有力、慷慨激昂:  

“當年,我們加班加點義務勞動獻工,沒有半點怨言,因為主人翁的地位體現出來,因為企業(yè)是我們的,國家是我們的,我們每個工人心里都明白,所以在建設社會主義進程中,多付出點辛勞從不講價錢,每個人都爭先恐后地參與,沒有任何抱怨,渴了喝口涼水也心甘。大家心里有桿秤,我們是國家的主人,不能辜負毛主席、共產黨的厚望。”  

主人公一點兒也沒說謊,毛澤東時代的工人是工廠的主人,除了個別的思想落后人員都是懷著這樣的心情以廠為家出工出力互相比著多做貢獻的。資改派為了摧毀國有經濟,推行私有化,先從否定大鍋飯入手,說計劃經濟、公有和集體所有的企業(yè)養(yǎng)懶漢,這純粹是對工人和社員的誣蔑,是放狗屁。個別人的自私自利、個人主義和懶惰的無賴到什么時候、在什么地方都會有的。那不是計劃經濟產物,更不是社會的主流。資改派的頭子為了實現不可告人的目的,就是這樣以偏概全,抓住一個枝葉當全樹,就揮起大斧子砍倒了生機盎然、枝繁葉茂的社會主義大樹。到后來就發(fā)展到“砸三鐵”,靠“減員”來“增效”,讓以廠為家的職工“下崗”。有下崗就該有上崗的時候,職工為廠子的效益可以做一個時段的犧牲。可是,廠長成了老板,把你蹬出后就招用臨時工(沒有轉正的可能就只能被稱為“農民工”)以減少成本。種田的叫農民,做工的叫工人。這是有史以來的稱呼。360行,“農民工”是什么行當?資改派可真會“理論創(chuàng)新”,竟然弄出個“農民工”的稱謂,足見煞費苦心至極了。當局為了讓老板徹底放下包袱,就又弄出個“買斷”來。“改開”以來新詞不斷,所謂“買斷”既不知所買的“斷”是什么東西,也不知道交易雙方誰是顧客。而交易從來是可以商量的,是可以討價還價的。可是“買斷”的交易卻是不允許賣方要價的。于是,就有大量的為計劃經濟忘我勞動的企業(yè)主人被趕出企業(yè),致使老板可以為所欲為。至此,大家才看清楚,所謂的“改制”就是要改變所有制,就是要改變社會主義制度。所謂的“轉型”,就是要轉變到私有制的、既非公經濟的類型。“民營”在毛澤東時代是人民群眾自己創(chuàng)辦的,和國營單位并舉的事業(yè)和企業(yè)。我參加工作的時候就是民辦教員。所謂的民辦教員那不是現在私人辦的學校的教員,是派到公辦小學里的由人民公社所轄的生產大隊負擔報酬的、還屬于社員的非正式教師。而現在,把私人辦的企業(yè)統(tǒng)稱為“非公有”的“民營”經濟,就是為了當局的需要而捏造的不倫不類的稱謂,嚴重地混亂了我們的國語——漢語語言的規(guī)范。  

至于今天的東鋼,我們真是感慨萬千,深深體會到今非昔比:今天是新型資本家說了算,是走資派說了算。現在分配原則是‘按勞發(fā)薪作廢,按資提取翻倍,然后納夠稅,留夠費,揣滿挎兜再分配’。工人的感受是‘憋夠氣,挨夠累,有話不敢說,待遇差千倍’。因此,東鋼的問題不是突然爆發(fā)的,矛盾是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才造成今天的局面。作為一名普通的老工人,我讀書不多,理論性不強,既無權又無錢,但是由于毛澤東思想武裝了頭腦,為了工人階級的利益,我敢于站出來斗爭,以后還將繼續(xù)與私有化作斗爭,即便犧牲生命也在所不惜!”  

主人公的剖析可謂一針見血。我見過主人公,他確實就是這樣說的。可以說,作者是忠實地記錄了主人公的談話,決不是強加給筆下人物的。  

武繼松端起茶杯,吹了吹浮在上面的茶葉沫,呷了一口,然后慢條斯理地應付說:“北京接待人員對我們說,你們反映的問題,已經通過網上轉到地方政府解決,我們反映的問題都已在網上,你自己打開看吧!”  

胡局聽他這么說,就笑了一下,說:“老爺子,你這么回答我的問題,不是難為我嗎?我到什么網上查找呀?好,你反映什么問題可以不說,你總應該說說,你到北京哪個部門去反映吧?”  

武繼松又端起茶杯,呷了一口,毫不局促地一板一眼說:“我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信訪局去上訪。”  

胡局這才裂開嘴開心地笑笑:“好,你就這么回答。我再問你:人家怎么答復你呀?”  

武繼松也笑笑,說:“人家說回去找地方政府解決,可以去省去市,不解決還可以再去北京。”  

胡局瞪起眼睛,詫異地表示:“不會吧,你到北京是越級上訪,以后不能再去了!”說完,他擺擺手,讓作記錄的下屬過來,“簽字吧,老爺子,你承認到北京國務院上訪啦!”  

武繼松接著啜茶,拒絕簽字說:“我簽什么字,我到省市政府都去反映過問題,至今不給解決,我這是頭一次赴京上訪,以后不解決我還要再去,算什么越級上訪?!這是工人群眾的合法權利和合法行為,不是違規(guī)違法的行為。我懂法——你們警察別來糊弄我們老百姓!你們糊弄我簽字承認越級上訪,你們就可以拘捕我?沒——門兒!”  

主人公真不愧是我們工人階級的一員,真理在手,從容不迫、義正詞嚴。這跟那些靠搖尾乞憐只為保住烏紗帽的狗官們相比,可以說是大英雄了!作者猶如在場做記錄一樣的,或者就是給錄音了。我很可憐這個胡局長,他掌握的是國家賦予給他的決大的權力,而在本書的主人公跟前卻無能為力。這是怎么了?國家機器呀!怎么居然失靈了呢?  

學習會上,有工人披露;2008年底被錘殺的宮敬有案已經在鄰近的縣法院宣判,青年爐前工張廣茂被判死刑并已執(zhí)行;他還說,據可靠人士傳達,7.24那天壓倒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的谷勝可能要被判無期或者二十年徒刑。  

武繼松聽到這里激憤地站起來說:“這不公平,這不公正,現在很多法律是為富人為資本家制定的,改開三十年來尤其是國企改革國企改制十幾年來,導致千千萬萬的工人下崗失業(yè),因生活貧困、有病難醫(yī)、精神抑郁迫害而死的不計其數,法院可去追究過法律責任嗎?沒有!對國企改革、國企改制的問題法院曾經一律不立案!宇虹私企申玉駒動不動就讓我們工人下崗,砸我們的飯碗,讓我們許多職工家破人亡、妻離子散,法院出面追究過他的責任嗎?省國資委跟私企勾搭成奸,嚴重侵犯我們職工的參與權、監(jiān)督權以至知情權,致使幾十個億的國有資產流失,法院去追究過他們的責任嗎?沒有!省國資委主任反而指責我們‘國有情結’嚴重。所以,在這個環(huán)境下,和諧社會很難構建,只有高舉毛澤東的旗幟,重新復興回歸社會主義公有制,工人階級重新成為企業(yè)的主人、社會的主人,行駛工人階級領導一切的權利,我們的社會才可能真正和諧起來!讓我們在毛澤東的旗幟下努力奮進吧!  

主人公在工人隊伍里,已經成了高舉毛澤東思想偉大旗幟的旗手了!是誰人給他的資格?是他自己爭取的。《國際歌》唱的好:“從來就沒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創(chuàng)造人類的幸福,全靠我們自己!”一個普普通通的老工人,在偌大的東發(fā)鋼鐵公司就能“興風作浪”,而公司上下的要員們,還有負責“穩(wěn)定”的“胡局長”們竟然奈何不了他。這究竟是怎么了?我思量再三禁不住覺得好笑!  

因為元旦是在北京度過的,他和王金星趁在北京多待幾天,到革命老前輩家里去拜訪,還有幾個頗有影響的左翼中老年學者、馬克思主義理論家、作家,也來旅店看望他倆,祝賀他們東鋼職工,在反對私有化的斗爭中取得階段性勝利。他們在一起聊起這些年的改革開放主流媒體,向工人群眾宣揚的是如何如何發(fā)家致富,而不是倡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不是倡導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其實工人階級要恢復社會主義公有制,堅持社會主義方向,除了團結起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進行必要的斗爭以外,還要加強政治思想理論學習。堅持經常學、不間斷地學,還要吸取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反思改開三十年的社會變化,向書本學習和向社會學習結合起來。列寧說馬克思主義真理,不能從工人群眾中自發(fā)地產生出來,需要從外面向工人群眾進行灌輸。毛澤東除了對工農群眾進行思想教育以外,還注重讓工農群眾在革命實踐中自己教育自己,接受正反兩方面的思想教育,這樣我們的革命隊伍才能成熟起來,壯大起來。他們向武繼松和王金星介紹說,目前全國各省、市先后成立了許多毛澤東思想宣傳隊和學會,這是一個很好的群眾自我教育的方式,應該得到更全面的普及。其實那天在“老工人懷念毛主席”的報告會上,有幾個外地老工人、老工程師介紹的,就是他們成立毛澤東思想學會,批判鼓吹經濟全球化的新自由主義,批判民主社會主義,思想上都有很大的收獲。  

這里的敘述都是事實,一點兒也沒虛夸。在北京除了他們拜訪了馬賓老我沒在場,其他活動我都在。我認為作者記錄的跟實際沒有出入。  

王金星透露說:“東鋼跟北鋼重組的第一個條件是不許裁減干部,有的分廠一個變兩個,管理干部還要大幅度增加;至于高管的年薪問題,董事長的700萬已降下來,僅僅是30萬;處級也不再是30萬,可維持在六七萬,科級維持在三四萬。工人的工資可能年后一上班就會上調。”  

據我的采訪得知,王金星說的也是事實。這個吉林的支柱企業(yè)早就給管理層實行高額的年薪制,與普通職工的差距已經拉大到極點了。過去的管理人員在企業(yè)中是為企業(yè)主人服務的。自稱“第二代”“核心”的人不是說“領導就是服務”嗎!現在主人已經被一腳瞪開淪為奴隸了,管理層成了資本家、工頭和奴才,都雞犬升天了。舊社會資本家、財主還是用自己(不管是怎么牟取的)財產、資金做資本,賠了還要自己承擔的。而這些所謂的“高管”是空手而得。就說那個在“7、24”事件中良心發(fā)現而辭職的頭號“高管”就是今后一分工資不拿,也夠過下八輩子了。其實所謂的企業(yè)“改制”就是把企業(yè)的管理人員買通了,以便這些大小工頭們隨意欺壓工人,保持他們希望的穩(wěn)定。前面說的那個“2008年底被錘殺的宮敬有案已經被判死刑并已執(zhí)行青年爐前工張廣茂”,就是反抗所在車間欺壓工人的工頭。在現在的國有企業(yè)里,已經造就了一些跟工人勢不兩立的管理勢力。即使還叫國有企業(yè),已經變質為比私人企業(yè)還霸道的個人或跟政權結合的私營企業(yè)了。對這樣的四不像企業(yè)的老板,工人是無可奈何的)
    接下來學習會進入正式議程,由孫益生給大家宣讀并講解一篇紀念毛主席五十年前宣布鞍鋼憲法的文章。
    他介紹說:1960年由馬賓主持工作的中共鞍山市委經過調查研究,向中央報送了關于鞍山鋼鐵公司在技術革新和技術革命中的情況。該年的 3月22日 這一天,毛主席代表中央寫了一大段按語,將這份報告批轉全國,將無產階級政治掛帥、兩參一改三結合的經驗命名為鞍鋼憲法,并以此作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工業(yè)企業(yè)的指導方針。他介紹說:鞍鋼憲法的實質就是工人階級當家作主,只有真正的社會主義公有制企業(yè),才能讓工人群眾當家作主。
    他介紹說:毛主席曾經指出:“勞動者管理國家、管理軍隊、管理各種企業(yè)、管理文化教育的權利,實際上,這是社會主義制度下勞動者最大的權利,最根本的權利。沒有這種權利,勞動者的工作權、休息權、受教育權等等權利就沒有保證。”他聯系不久以后東鋼將跟北鋼的重組問題,認為這兩個名義上的國企重組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社會主義公有制,極有可能還是官有制,工人群眾不是企業(yè)的主人,沒有人人平等的生產關系,沒有各盡所能、按勞分配的分配原則和政策,還是一小撮特權階層即改開既得利益的小團體利用職權在貪、在撈、化公為私、大搞腐敗工程,致使國有資產照樣大量流失。這是官僚壟斷資本主義,連國家資本主義都不是,可能也搞資本輸出,也搞海外并購,我們職工雖然暫時還可以保住三險一金的福利,但跟毛澤東時代的國營企業(yè)不可同日而語。我們的處境可能比那些私企要好一些,比那些大量實行兩頭在外的大批農民工,只靠低廉工資維持生存的血汗工廠好一些,但是我們不能期望值太高,以后遇到阻力問題,我們工人群眾還要團結起來,進行有理、有利、有節(jié)的斗爭。  

看來要跟資改派做斗爭,工人階級必須組織起來學習毛澤東思想,用鞍鋼憲法為武器,奪回主人翁的地位,做企業(yè)的主人,把老板回變成為職工服務的公仆。倘若這個公仆不能代表職工的意志管理這個企業(yè),企業(yè)的主人——全體職工通過“職代會”就可以罷免另選。可是,“改開”到今天,要實現這樣的回歸確實是很難的了!因為我還沒能看完書稿的全部,尚不知道作者會怎么樣結尾。不過,作者在這里已經表達了他的意愿,我很感欣慰。  

以上僅就書中的內容(僅僅一章)表達了我的看法和感想。下面我要說說作者完成這項工程的不易!  

作者是怎么深入東鋼進行采訪的,我不得而知。可是,從我去采訪的遭遇就可想而知了。  

“7、24”那天我在烏有之鄉(xiāng)聽講座,忘記了是什么原因我克制不住發(fā)了言,不知道是什么促動了哪根神經,竟然喊出了“到了該公開批鄧的時候了!”在我的發(fā)言中可能流露出我是通化人,于是有人說“通鋼出事了!”我立即悄聲問怎么回事,等對方跟我說清楚后,我覺得既震驚又振奮,工人階級終于起來了。回家后我就上網看個究竟,深夜寫了《石破天驚的好消息——通鋼工人造反了!》趕緊發(fā)給旗幟網和烏有之鄉(xiāng),兩網也及時發(fā)表了。當然,關于“7、24”事件的文章陸續(xù)發(fā)了好多。工人網還匯集出版了《國有情結》的小冊子。于是我就萌生了回通鋼采訪的心愿。就在我想動而未動的時候,一個很值得信任的網站領導請我?guī)б焕弦恍∪ネㄤ摬稍L。這真一拍即合,我高興地接受了委托。車票拿到手后,我就近到燕郊車站上車,可是燕郊車站上車的旅客很少,到點了沒有喊叫“檢票進站”,硬是把我扔下了。我跟車站的人大吵一頓也沒用,趕緊采取補救措施,改乘汽車去通化。好在汽車走的是直道,我到通化車站比火車還提前了。說是一老一小兩個記者來,那個老的臨時變化不來了,我接到了個小的。我事先求小友開車接待,把我們倆安頓好了,就和我邀請的通鋼方面的聯系人見面并一起吃了飯。等要回到住處的時候,那小同志竟然接到單位領導(也是委托我的人)的緊急電話,讓他立刻返回。我就覺得蹊蹺,怎么剛來就改變了安排,但又不好追問。于是,又趕緊辦理退宿,急急忙忙把那小同志安排到我坐的那個大客上。我領的人回走了,我的公差就變成私差了。我就自行其是了。  

我已經離開家鄉(xiāng)快20年了,跟老友們斷絕聯系,老電話號碼都變了。我就如同挖寶似的總算找到了在通鋼的老熟人,可是他已經退休了。但是他畢竟是通鋼人,對我的幫助不小。他做了簡單的介紹后自然會把接力棒遞給下一個人。就這樣我的采訪總算開始了。當我聽說有個比較了解情況的老工會干部就在老干部活動室里消閑,因為我就是老工會干部,想是肯定談得來的。但是,我找到他做了自我介紹說明來意時,他立刻沒了熱情跟我“再見”了。我發(fā)覺他是很謹慎的,也許有什么禁忌。幾近吃個閉門羹后我還不死心,就回市總工會再找知情人。我以為通鋼出了這么大的事,作為全市職工的“娘家”的市總工會是不能不介入的。近20年的疏離,市總工會對我來說已經是物是人非了。無論是經濟部還是民管部都沒找到知情人。當我聽說當任工會主席的名字后心頭一亮,是我初中同學的弟弟。我就敲門進入自報家門說明來意,人家還真的不認生,熱情地接待了我這個未曾謀面的老兄。從禮節(jié)上看毫無挑剔,從關系上看是很負責任的。他說:“老哥哥,我勸你不要介入這個了……”在言談中聽得出他是好心,他在為我擔心。他既然勸我不要介入,他自己能介入嗎?從他嘴里是采訪不出什么的,想讓他給我聯系被采訪人也就別想了。我又想起《國際歌》里的歌詞:“不靠神仙皇帝……全靠我們自己。”因為我畢竟干過記者的差事,何況在當地還有幾位老文友。我就來個星火點柴的辦法發(fā)動了老關系,也建立了新關系。于是,我搜集了我想要的大量的文字材料。除了未能見到工人領袖外,我是滿載而歸的。真是天遂人愿,回北京不久,在參加了幾個左派網站聯合舉辦的紀念活動上,看見了這位工人領袖并聽了他的發(fā)言。之后我采訪了他們。他們講的跟這部書的作者寫的是一致的。本來我是可以動筆開寫了,我要以紀實文學的體裁寫真人真事的《通鋼風暴》,考慮寫好了也是很難出版的。但是,天空是不能一直沒用晴的時候,把素材掌握了寫好了早晚是要出爐的。哪曾想本書作者走到我前面了。他是采取化名的辦法寫的小說,但是仍然是紀實的。顯然他比我高明、睿智。當然,書稿盡管寫出來了,要想在大陸正式出版還是很難的。好在畢竟能在左派網站跟網友們見面了,有了一定范圍的讀者,達到了有限的寫作目的。因此,我對作者的理解和欽佩很可能是超乎其他讀者的。  

當初我認識本書作者就是在烏有之鄉(xiāng)的講堂上。我不僅看到了他的兩部大作,還聽了他的講座。出于老鄉(xiāng)觀念,也出于同是名不見經傳的草根作家的心態(tài),我對他的感情是非常的。他的收入是屬于低度的。他無力下榻賓館或是旅店,就寄居在烏有之鄉(xiāng)的講堂里。我兒子理解我的憐憫和對作家叔叔的支持,他買了好幾套擺在烏有之鄉(xiāng)店堂上他的大作。未征求我的意見,就看誰跟我交談的密切,就認定了送書的對象,把自己買的書發(fā)出去了。而我倆并未深入交談,只是互相留了對方的電話號。從此聯系不斷,可以說是建立了革命的友誼。剛剛打開他在旗幟網上的文集,發(fā)現他已經寫出了《陽早、寒春紅色傳奇》。我也是寒春老人的崇拜者,也是 陽和平 教授的熟人。可是我未曾想給寒春老寫紀念文章,更談不上著書立傳了。可見趙劍斌是個文思敏捷、行動迅速的多產作家。毛澤東稱贊魯迅:“魯迅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他不但是偉大的文學家,而且是偉大的思想家和偉大的革命家。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寶貴的性格。魯迅是在文化戰(zhàn)線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數,向著敵人沖鋒陷陣的最正確、最勇敢、最堅決、最忠實、最熱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無論如何趙劍斌跟魯迅無法相比。但是我想,魯迅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了,他總該有兵的。我們未能跟魯迅生于同時,自然連他麾下的一兵也當不上的。那么,既然“魯迅是在文化戰(zhàn)線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數,向著敵人沖鋒陷陣的最正確、最勇敢、最堅決、最忠實、最熱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我們追隨魯迅,沿著他代表的文化方向,做個敢于沖鋒陷陣在文化戰(zhàn)線的戰(zhàn)士,總還算不是妄想吧!所以,我認為趙劍斌就是當代的社會主義革命道路上的文化戰(zhàn)士,恐怕是當之無愧的!  

 2011年10月10日 于東北老家  

工人階級維護社會主義成果的歷史經驗  

——讀趙劍斌新作小說《鋼城》  

范正美   

(書面發(fā)言稿, 2011-10-9 )  

   

    趙劍斌同志的新作《鋼城》(原名《鋼城改制變局》)見諸網絡之后,受到讀者高度關注,并給予了極高的評價。正如韓西雅同志在序言中所述,它是一曲中國工人階級捍衛(wèi)科學社會主義的英雄凱歌,是一部貫徹毛澤東文藝思想的社會主義現實主義優(yōu)秀小說。質言之,《鋼城》通過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活生生的形象描述,紀錄并揭示了工人階級維護社會主義成果的歷史經驗。“作品如實地記述了東鋼工人群眾奮不顧身,沖破資產階級專政的鎮(zhèn)壓,組成了固若金湯的鋼鐵長城,把妄圖吞沒國有企業(yè)的惡浪擋在門外,不得越雷池一步,終于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使東鋼工人成為舉世矚目、令人欽敬的英雄,成為中國工人階級的榜樣。”(見韓西雅序言)    

《鋼城》告訴人們:東鋼工人群眾,起來抵制所謂國企改制是天經地義的革命壯舉。因為,社會主義的企業(yè),有兩個起碼的本質性標志:一是生產資料的主人;二是該企業(yè)的主人。要做到這兩條,一必須是生產資料公共所有,也就是誰也休想個別占用公共所有的生產資料來支配工人的命運;二必須行使工人階級的領導權,也就是工人群眾必須參與企業(yè)的產品生產、企業(yè)建設、企業(yè)發(fā)展和職工生活的管理與監(jiān)督,領導和控制企業(yè)的發(fā)展方向。改革開放的進程,使工人們看清楚了這樣的歷史事實:國有企業(yè)改制不是尋求這兩方面的建設和完善。而是要把國有企業(yè)變成私人所有,實行所謂“國退民進”,將屬于公共所有的生產資料改變?yōu)槠髽I(yè)主的個人所有;要把工人當家作主的主人地位,改變?yōu)槠髽I(yè)主的雇傭工人。這一不符合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二不符合我國憲法;三不符合廣大工人群眾的愿望。這不是走社會主義道路,而是走資本主義道路。《鋼城》好就好在這里:“它已經不止是一部文學作品,它超越了文學領域,其本質已經是以歷史唯物主義為指針的一部當代史書,記錄在中國復辟資本主義的史記,一部信史。有了它,就把中共黨內那些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修正主義集團,釘在了歷史恥辱柱上,白紙黑字,逃脫不了。”(見韓西雅序言)    

《鋼城》通過藝術再現告訴人們:進行這場斗爭,有這樣幾條基本經驗,這就是:必須高舉憲法的旗幟;高舉民主的旗幟;高舉自衛(wèi)的旗幟;高舉大聯合的旗幟;高舉陽光的旗幟。一句話,必須高舉毛澤東思想偉大紅旗!    

記得胡錦濤說過這樣的話:“黨的事業(yè)至上,人民利益至上,憲法和法律至上”。顯然,這三個至上,最后統(tǒng)一在“憲法至上”這一基點上。因為黨的事業(yè)就是社會主義的事業(yè),就是堅持社會主義方向、走社會主義道路,這是人民利益的福祉所在。我國憲法正是毛澤東領導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通過一系列的革命和斗爭,選擇關鍵時刻,將人民利益所系的人民民主與社會主義前途,變成黨的人民民主專政和社會主義的政治綱領,通過法律轉換,最后以憲法這種國家根本大法的形式固定下來,使中國共產黨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執(zhí)政的革命權威變?yōu)閲夜惨庵镜默F代憲法規(guī)范,而躋身于世界民族之林,受到國人的愛戴和世人的敬重。帝國主義、修正主義和其他反共勢力,他們害怕的正是社會主義憲法保護下的中國社會主義的興旺發(fā)達。因此,邏輯應該是這樣的:維護憲法的權威和尊嚴,正是維護中國共產黨,維護共產黨的事業(yè),維護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國共產黨應該是貫徹、落實憲法的模范。同理,邏輯當然也應該是這樣的:改革開放必須堅持以憲法為最高指導原則,并嚴格控制在憲法規(guī)定的各種規(guī)范范圍之內,按照憲法規(guī)定的權限和程序進行。因此,憲法是我國改革開放必須遵循的最高規(guī)范,憲法規(guī)定的各種原則界限同時也是改革開放不能突破的底線。但是,現實卻顛倒了過來,我們的改革設計者,在某些精英們的蠱惑和慫恿下,置憲法而不顧,使改革開放離開憲法軌道而依照精英們的設計進行。既不以憲法為指導,又隨意突破憲法規(guī)定的基本界限。在這種情況下,監(jiān)督憲法的執(zhí)行、維護憲法的權威、挫敗資改派對憲法的碎片修改,就歷史地落在中國工人階級的肩上。    

問題已經如此尖銳: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到底要不要?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可以隨意蹂躪了嗎?不能!絕對不能。革命烈士已去,但他們的遺愿生輝;毛澤東雖死,但是毛澤東思想繼承有人;老一代革命家不多了,但是他們?yōu)橹畩^斗的事業(yè)猶榮。如果容忍踐踏憲法這種情況繼續(xù)惡化下去,那么,共產黨的事業(yè)就要打水漂了,人民利益的幸福源也要打水漂了。就在這樣一種關鍵時刻,東鋼工人階級以憲法為武器站起來了,進行了一場勝利的斗爭。然而,戰(zhàn)斗正未有窮期。用憲法維護黨的事業(yè),維護人民的利益,天經地義,合理而合法。應該明確,這也是中國人民唯一的也是最后一道防線。所以我們說,這是最后的斗爭。事實證明,并且還將證明,資改派的所作所為,一開始就是從修改憲法開刀的,對此,我們的教訓是極其深刻的。憲法不保,黨的事業(yè),人民的利益,必將不保。用憲法為武器,正是現代有覺悟的人民開展斗爭的一種政治智慧,正是深刻理解毛澤東政治智慧的一種政治覺悟。中國人民必須在斗爭中高度自覺地學會這種政治智慧,迅速提高這種覺悟。《鋼城》告訴人民:憲法是中國人民幾十年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我們也必須用鮮血和生命來保衛(wèi)憲法。只有維護憲法,才能維護社會主義,維護人民,這絕不是缺乏斗爭的明確性、堅決性,而是中國人民目前最明智的也是唯一的選擇。因為它是其他斗爭手段的根本政治基礎。在這個問題上,要特別謹防犯左派幼稚病。    

現代社會,民主是民生的基本權利、最重要的權利;民主對于中國工人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而言,就是行使憲法所賦予的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力。人民曾經選舉共產黨人行使日常當家作主的權力。但是,當某些共產黨人只要官、只要金錢美女并且到了不顧人民死活的時候,工人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就必須自己起來行使當家作主的權力。天經地義,合理合法。因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明確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社會主義是中國人民利益之所在。人民不保衛(wèi)社會主義,指望誰來保衛(wèi)社會主義!民主是現代社會的基本特征,尊重民意正是維護所謂“以人為本”,堅持所謂“執(zhí)政為民”。《鋼城》以可歌可泣的事實再次證明:民主歷來是工人階級勝利的旗幟。行使民主權力、民主權利,維護民生、民主權益,正是工人階級和勞動人民自己教育自己,形成聯合鐵拳、培養(yǎng)領袖、認識自我智慧和力量的偉大學校。試想,沒有工人級級和勞動人民敢于行使民主權利,冒死走上街頭,哪有五一國際勞動節(jié),哪有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jié),哪有八小時工作制,哪有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哪有中國共產黨,哪有中國人民革命的勝利,哪有四大的出現,哪有社會主義和各種打擊資產階級的勝利斗爭?    

自衛(wèi)是一切生物的本能。自衛(wèi)也是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一條基本原則。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一再教導我們,工人級級和勞動人民的解放事業(yè)從來是工人級級和勞動人民自己的事業(yè)。國際歌唱得好:“世界上從來就沒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創(chuàng)造人類的幸福,全靠我們自己。”東鋼的經驗再次告訴我們,自衛(wèi)從來是對立面逼出來的。當人家以死逼人,難道只能束手就擒,不能反抗嗎?東鋼的經驗告訴我們,自衛(wèi)就是不等不靠,不迷信,不取僥幸,不抱幻想。老老實實搞調查、摸清情況、掌握信息。不祈望出什么天才、出什么救星、出什么奇跡。不唯書、不唯上。踏踏實實,自力更生、依靠自己的團結、智慧和力量。    

歷史一再證明,對于工人級級和廣大勞動人民而言,舊世界是一個強大的資產階級及其世界體系,除了實行“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別無他途。私有化改制玩弄各種騙局、搞資產階級那套吹吹拍拍、拉拉扯扯,千方百計挑撥離間,用金錢美女拉攏腐蝕干部、群眾。《鋼城》告訴我們:他們對付工人階級的維權行動,有三大損招:一是威逼利誘,恩威并施;二是制造矛盾、分化瓦解;三是培養(yǎng)工人貴族、工賊,篡改工人組織的革命性質。能夠打破這些慣技的,就是工人級級鋼鐵般的堅強團結。東鋼工人群眾硬是不信邪、緊抱團,所以旗開得勝。    

中國的私有化改制,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改革開放的大環(huán)境下開展的,卻又是在個別人的一系列里外密謀、暗箱操作、上下串通、內外勾結實現的。既違憲,又缺德。因此,他們的言行最怕公開,最怕見群眾,最怕曬太陽。工人階級大公無私,光明磊落,以天下為己任,就是要反其道而行之,將他們那套私有化改制的過程、細節(jié)全部加以公開,把他們出賣國家利益、出賣民族利益、出賣人民利益,損公肥私,盜竊國家資產,化公為私,所有那些見不得人的一切丑惡行徑,全部、徹底、干凈、系統(tǒng)地揭露出來。只有這樣,才能昭告天下,借助各種媒體,將其傾泄于世,曉諭人寰,以得到社會其他各界民眾的認同、支援和幫助。東鋼工人群眾正是熟諳現代社會信息爆炸的基本特征,把私有化改制的那些骯臟的交易,暴露于陽光之下,讓它們統(tǒng)統(tǒng)見民眾、見太陽、見空氣,進而贏得輿論“一邊倒”。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資改派奢談法制、民生、民主、民權、尊重民意,大談什么體面、尊嚴生活,起勁地宣傳WTO講究透明和平等自由。所以,高舉這五面旗幟,工人階級和勞動人民就抓住了資改派的要害處,體現了工人階級維憲維權的要求,符合大德、大仁、大義、大理、大法,得天下歡欣,受四海聲援。這樣,工人級級和勞動人民便由下位,變成了上位;由外線作戰(zhàn)變?yōu)閮染€作戰(zhàn);由被動變成了主動;由局部現象上升為全局問題;由少數人的意見,變?yōu)槿w人民的意志;由申訴變成了護憲維權。    

《鋼城》的意義在于:東鋼工人階級所提供的寶貴的新鮮經驗,告誡中國人民,搞社會主義,同私有化抗爭,任重道遠途艱,只有高舉毛澤東思想這面大旗,才有出路。必須敢于斗爭,也必須善于斗爭。要不斷加強學習,提高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認識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注重調查研究,掌握信息,堅持從實際出發(fā),總結經驗,講究斗爭藝術,尊重群眾首創(chuàng)精神,力爭一步一個腳印,直到最后勝利。  

   

   

   

   

五、資料摘編  

   

介紹魯迅資料前言  

偉大的 魯迅 先生在他僅僅五十五年的生命旅程中,寫下了六百萬字的著述,使他成為近現代以來最具社會影響力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即使在他離開我們已經七十五年之后,他的著作和思想的光芒猶在。他“為了真理,敢愛、敢恨、敢說、敢做、敢追求”的精神,仍然鼓舞著我們。  

偉大領袖毛主席稱贊魯迅是“文化新軍的最偉大和最英勇的旗手”,是“向著敵人沖鋒陷陣的最正確、最勇敢、最堅決、最忠實、最熱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稱贊魯迅:“他不但是偉大的文學家,而且是偉大的思想家和偉大的革命家”。  

可是,近年來,社會上時有“魯迅過時了”的聲調,“去魯迅化”的聲潮還甚囂塵上,從魯迅由學校教材中“撤退”,到炮轟魯迅的妖風頻刮,這些令人憂慮的現象不斷出現。但是,眾所周知,魯迅當年所抨擊過的那些社會上、文化上的丑陋的、罪惡的、腐敗的現象仍然存在,且有愈演愈烈之勢,這說明,魯迅和魯迅精神并未過時,也不可能過時。小說《鋼城》所反映的資本的貪婪,官僚的霸氣,群眾的痛苦和工人的抗爭等等,更說明魯迅精神沒有過時。這也是我們?yōu)槭裁窗鸭o念魯迅和研討該小說放在一起舉辦的原因。當然,若把魯迅標簽化、臉譜化也不妥。  

為了紀念 魯迅 先生誕辰一百三十周年,為了表達對 魯迅 先生的無限敬意,為了學習他的革命精神以及他的“無情面地解剖我自己”和“痛打落水狗”的精神,以利我們“斗私批修”,更堅決地與假惡丑現象抗爭,與修正主義和資本帝國主義斗爭,我們整理了有關魯迅的部分資料,奉獻給無產階級革命左派同志們、反帝反修反腐敗的戰(zhàn)友們和各界的朋友們。  

由于時間倉促,占有資料有限和水平所限,不妥之處,在所難免,歡迎大家給予批評指正。  

   

   

中國解放區(qū)文學研究會  

2011年10月  

紀念魯迅的造反精神  

   

郭沫若  

   

我們在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高潮中來紀念魯迅,對于國內國外都有深遠的意義。  

魯迅的一生是戰(zhàn)斗的一生,造反的一生。  

他對于封建主義、帝國主義、官僚資本主義、法西斯主義以及周揚的“全民文學”所代表的現代修正主義,毫不放松地戰(zhàn)斗著,戰(zhàn)斗著,一直戰(zhàn)斗到他最后的一刻。  

我們偉大的導師毛主席對于魯迅作了極高度的評價。毛主席說:  

“魯迅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他不但是偉大的文學家,而且是偉大的思想家和偉大的革命家。”  

“魯迅是在文化戰(zhàn)線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數,向著敵人沖鋒陷陣的最正確、最勇敢、最堅決、最忠實、最熱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當然,魯迅的一生是有一定的發(fā)展過程的。他是毛主席革命理論的實踐者。他在不斷斗爭中受到了發(fā)展著的中國革命勢力的影響,促進了自己的不斷進展;回頭又以自己的不斷進展,促進了中國革命文化的不斷進展。  

魯迅在他的晚年,在國民黨反動勢力的文化“圍剿”中,戰(zhàn)果是十分輝煌的。他由民主主義者躍進而為共產主義者了。  

毛主席說:“共產主義者的魯迅,卻正在這一‘圍剿’中成了中國文化革命的偉人。”  

毛主席又說:“魯迅后期的雜文最深刻有力,并沒有片面性,就是因為這時候他學會了辯證法。”  

魯迅的學習精神和革命精神是相為表里的。他真可以說是“學而不厭,戰(zhàn)而不倦”。學習是為了革命,革命是為了人民。毛主席經常教導我們:革命者必須相信人民,依靠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先做學生, 后做 先生。魯迅正切實地做到了這一指示。  

魯迅有兩句膾炙人口的詩:“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這是很杰出的魯迅自畫像。  

毛主席特別欣賞這兩句詩,認為“應該成為我們的座右銘”。  

我們今天來紀念魯迅,就是要照著毛主席的指示辦事:“學魯迅的榜樣,做無產階級和人民大眾的‘牛’,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魯迅一向是服從黨的正確領導的。他認為中國共產黨就是文化革命的總司令部。  

在 一九三六年六月九日 (離魯迅逝世前四個多月),魯迅在《答托洛斯基派的信》中,一再地稱頌毛主席而痛斥當時的托洛斯基分子。魯迅光明磊落地這樣說:  

“我,即使怎樣不行,自覺和你們(托派)總是相離很遠的罷。那切切實實,足踏在地上,為著現在中國人的生存而流血奮斗者,我得引為同志,是自以為光榮的。”  

魯迅愿意把毛主席和毛主席的親密戰(zhàn)友“引為同志”而能“自以為光榮”,在我看來,這可以認為是魯迅臨死前不久的申請入黨書。毛主席后來肯定魯迅為“共產主義者”,這也可以認為魯迅的申請書已經得到了黨的批準。  

再晚兩個月的 一九三六年八月六日 ,魯迅在《答徐懋庸并關于抗日統(tǒng)一戰(zhàn)線問題》的信里面又說:  

“中國目前的革命的政黨向全國人民所提出的抗日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政策,我是看見的,我是擁護的,我無條件地加入這戰(zhàn)線”。  

魯迅就是始終聽黨的話,無條件地擁護黨的政策、歌頌黨,特別是熱烈信仰毛主席。  

我們要學習魯迅,就是要學習魯迅替我們留下來的這種良好的榜樣。今天我們的時代比起魯迅在生的當時,在一切條件上都有天淵之別了。我們每一個人差不多都有毛主席的語錄、毛主席的選集、毛主席的詩詞。入目有輝煌的成績。入耳有浩蕩的歌聲。我們還可以親眼看到毛主席,親耳聽到毛主席的指示。我們是多么幸運呵!我們就應該更加百倍努力地“讀毛主席的書,聽毛主席的話,照毛主席的指示辦事,做毛主席的好戰(zhàn)士。”  

我們今天很高興地看到戰(zhàn)無不勝的毛澤東思想已經成為全中國七億人民的統(tǒng)一思想,而且還要成為我們世世代代一切工作的行動指南。這樣我們便有統(tǒng)一認識、統(tǒng)一意志、統(tǒng)一感情,不僅會使我們鐵打的江山永不變色,而且會看到全世界要求解放、要求進步的人民會和我們走到同一條道路上來。  

魯迅如果還活在今天,他是會多么高興啊!他一定會站在文化革命戰(zhàn)線的前頭行列,沖鋒陷陣,同我們一起,在毛主席的領導下,踏出前人所沒有走過的道路,攀上前人所沒有攀登過的高峰。  

最后我想順便提到一件事情,請同志們注意。今年九月二十五日是魯迅誕生八十五周歲。有的國家也有人在這個日子里舉行紀念的。魯迅受到國際友人的尊重,我們是感到鼓舞的。但不容諱言,有的人卻是假借紀念魯迅之名,而進行歪曲魯迅、猖狂反華之實。蘇聯現代修正主義者便是一個例子。  

就我所見到的材料來說,蘇聯有一個雜志,在所謂《迎接中國偉大作家魯迅誕生八十五周年》欄中,發(fā)表一篇文章,題目叫《作家在繼續(xù)斗爭》。  

在約有二千四五百字的文章中,對于毛主席評贊魯迅的話一個字也沒有提到,故意歪曲和抹殺魯迅的革命戰(zhàn)斗精神,而說什么“作家(魯迅)懷著深刻的人性和對人們的愛”。  

那么“作家在繼續(xù)斗爭”,是在向誰斗爭,向什么斗爭呢?  

另外蘇聯還有一個小報,發(fā)表了一篇什么《憶魯迅》的文章,完全玩弄著同樣的手法。  

這些現代修正主義者的小婁羅們,他們狂妄地假借紀念魯迅來歪曲魯迅,以企圖達到猖狂反華、反共、反人民、反毛澤東思想的罪惡目的。  

我們要警告這些嗡嗡叫的蒼蠅和比它們貌似強大的熊羆虎豹:你們這些害人蟲,在“四海翻騰云水怒,五洲震蕩風雷激”的時代,被各國人民徹底掃蕩干凈的日子,已經不遠了!  

魯迅的造反精神不朽!  

把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進行到底!  

偉大的中國共產黨萬歲!  

戰(zhàn)無不勝的毛澤東思想萬歲!  

偉大的導師、偉大的領袖、偉大的統(tǒng)帥、偉大的舵手毛主席萬歲!  

   

   

   

   

   

   

   

   

   

學習魯迅的革命硬骨頭精神  

《人民日報》社論  

   

今天,我們在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高潮中,紀念我國文化戰(zhàn)線上最英勇的偉大旗手魯迅逝世三十周年,無論在國內和國際上,都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我們偉大的領袖毛主席,對魯迅曾經給予了極高的評價。  

毛主席說:“魯迅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他不但是偉大的文學家,而且是偉大的思想家和偉大的革命家。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寶貴的性格。魯迅是在文化戰(zhàn)線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數,向著敵人沖鋒陷陣的最正確、最勇敢、最堅決、最忠實、最熱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我們紀念魯迅,一定要遵循毛主席的教導,繼承和發(fā)揚魯迅的無產階級的革命硬骨頭精神。  

魯迅是舊世界的批判者、造反者。他是從正在潰敗的封建社會中出來的,但他會“殺回馬槍”,“致強敵于死命”。他對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舊社會刻骨仇恨,對維護舊制度的舊思想、舊文化深惡痛絕。一切壓迫人民,愚弄人民,毒害人民的反動勢力和反動文化,他都憎惡之,暴露之,鞭撻之,掃蕩之。在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中,我們就是要學習魯迅的造反精神,大破資產階級和一切剝削階級的四舊,大立無產階級的四新,大立毛澤東思想,讓毛澤東思想占領一切陣地。  

魯迅在戰(zhàn)斗中始終旗幟鮮明、立場堅定,具有大無畏的英雄氣概。敵人對他進行了種種政治迫害,文化“圍剿”。披著無產階級革命外衣,執(zhí)行王明投降主義路線的周揚一伙,對他進行了惡意的攻擊,無恥的中傷。明槍暗箭,使他處于層層包圍、內外夾攻之中。但是,魯迅是一株獨立支持的大樹,不是向兩旁偏倒的小草。他高舉無產階級革命文化的大旗,堅決擁護毛主席的無產階級革命路線,同資產階級的反動路線勢不兩立。魯迅的政治方向始終是明確的,不因困難而退縮,不因挫折而動搖。在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風浪中,我們要學習魯迅的敢于斗爭、敢于革命的精神,一定要誓死保衛(wèi)以毛主席為代表的無產階級革命路線,堅決反對資產階級的反動路線,誓死保衛(wèi)毛主席,誓死保衛(wèi)黨中央,誓死保衛(wèi)毛澤東思想,誰反對毛主席,誰反對毛澤東思想,就打倒誰。  

魯迅對任何敵人從不縱惡和姑息。他決不因敵人被打得狼狽不堪而有絲毫的憐憫,更不因敵人已經奄奄一息而就此住手。他主張“打落水狗”,“要打就得打到底”。我們在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中,就要發(fā)揚魯迅這種“打落水狗”的精神,對待敵人決不心軟,決不留情。我們要堅決把一小撮黨內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把那些反革命修正主義分子,把一切牛鬼蛇神,統(tǒng)統(tǒng)斗倒、斗垮、斗臭,讓他們永世不得翻身。  

我國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風暴,引起了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以蘇共領導集團為中心的現代修正主義和一切反動派的極端仇視。他們利用一切機會,對我們進行惡毒的誹謗和攻擊。蘇聯修正主義者,甚至無恥地以“紀念”魯迅為幌子,吵吵嚷嚷,把偉大的共產主義戰(zhàn)士魯迅誣蔑為資產階級的人道主義者和舊文化的維護者,借以攻擊我國的文化大革命。這些無產階級的叛徒們,在偉大的共產主義戰(zhàn)士魯迅身上,要想找到攻擊我國文化革命的任何借口,都是枉費心機的。我國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誰要阻擋這個潮流,就一定會碰得頭破血流。魯迅說得好:茍有阻礙這前途者,不管是古是今,是人是鬼,全部踏倒他。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魯迅這兩句詩,是他革命世界觀的高度概括。魯迅在長期的斗爭生活中,在毛澤東思想的引導和鼓舞下,不倦地追求無產階級的革命真理,徹底地同一切剝削階級的意識形態(tài)和舊的傳統(tǒng)觀念決裂,終于成了偉大的共產主義戰(zhàn)士。我們學習魯迅,就要像他那樣,在斗爭中活學活用毛主席著作,用毛澤東思想改造自己的靈魂,在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中,迎著斗爭的暴風雨奮勇前進!  

(原載 1966年10月19日 《人民日報》)  

   

   

   

   

   

   

   

   

毛澤東:“我跟魯迅的心是相通的”  

   

[ 天高望斷南飛雁 ] 于2008-01-14 21:21:10 上帖 [ 發(fā)短信 ] [ 表狀 ]    

   

毛澤東:“我跟魯迅的心是相通的”。 毛澤東與魯迅,是20世紀中國的兩位偉人。毛澤東是思想家、政治家和革命家,文學造詣很高。魯迅是思想家、文學家和革命家。同為思想家,毛澤東與魯迅看問題都很深刻,但他們處理問題的方式不同。毛澤東更多地站在政治家的高度上,而魯迅則定位在思想家的位置上。他們雖然未曾謀面,但是毛澤東對魯迅充滿了尊敬和敬仰之情,他多次表明:“我跟魯迅的心是相通的”。  

互相神交:毛澤東與魯迅  

魯迅與毛澤東等中國共產黨人的心是相通的。他雖然沒有見過毛澤東,但是對毛澤東卻非常佩服。1931年10月,魯迅向左聯文委書記馮雪峰以及茅盾打聽中央蘇區(qū)和毛澤東的情況,極為佩服朱毛在第二次反“圍剿”斗爭中的戰(zhàn)績,因為他們把氣焰囂張的國民黨反動派“嚇壞了”。魯迅對英勇作戰(zhàn)的紅軍十分欽佩。1932年秋,在馮雪峰等人的陪同下,魯迅曾在家中兩次會見陳賡。陳賡講的紅軍英勇戰(zhàn)斗的情形以及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給魯迅留下了深刻印象。魯迅非常重視這次談話,以后一再提及,認為確實比《鐵流》、《毀滅》里寫的生活更動人。他曾一度想寫一部反映蘇區(qū)紅軍戰(zhàn)爭題材的小說,但是終因沒有實際生活經驗而未動筆。  

1933年初,臨時中央從上海遷入中央蘇區(qū)首府江西瑞金。臨時中央博古提議,可以讓魯迅來當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的教育人民委員(教育部長),主持中央蘇區(qū)的教育工作。中共中央派到魯迅身邊的聯絡員馮雪峰不贊成博古的意見,認為博古不了解魯迅,低估了魯迅在白區(qū)文化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還是讓瞿秋白來主持教育工作為好。張聞天贊同馮雪峰的意見,并征求了毛澤東的意見。毛澤東表示:“魯迅當然是在外面作用大。”  

1934年1月,因為馮雪峰在上海的安全難以保證,黨中央把他調到瑞金,擔任中央黨校副校長。毛澤東此時受到博古、李德等人的排擠,被剝奪了對紅軍的領導權,處境艱難。聽說馮雪峰來到了瑞金,毛澤東專門拜訪了他。毛澤東遺憾地說:“五四時期在北京,弄新文學的人我見過李大釗、陳獨秀、胡適、周作人,就是沒有見過魯迅。”馮雪峰向毛澤東匯報上海的工作和左翼文藝陣營的活動,特別詳細地介紹了魯迅的情況。毛澤東對馮雪峰講述的魯迅的事情尤其感興趣。馮雪峰告訴毛澤東,有一個日本人曾經說過,全中國只有兩個半人懂得中國:一個是蔣介石,一個是魯迅,半個是毛澤東。毛澤東聽后哈哈大笑,他在沉吟片刻后說:“這個日本人不簡單,他認為魯迅懂得中國,這是對的。”  

馮雪峰還告訴毛澤東,魯迅讀過毛澤東的詩詞,認為他有“山大王”的氣概。毛澤東非常開心,因為他自己一直以“山大王”自居,他在上井岡山之前的演講中就表示要做革命的“山大王”。  

一天晚上,毛澤東再次約見馮雪峰。毛澤東的興致很高:“今晚約法三章:一不談紅米南瓜,二不說地主惡霸,我們不談別的,只談魯迅。”毛澤東接著說:“我很早就讀了魯迅的作品,《狂人日記》、《阿Q正傳》都讀過。阿Q是個落后的農民,缺點很多,但他要求革命。看不到或者不理會這個要求是錯誤的。魯迅對群眾力量有估計不足的地方,但他看到農民的要求,毫不留情地批評阿Q身上的弱點,滿腔熱情地將阿Q的革命要求寫出來。我們共產黨人和紅軍干部,很多人看不到,對群眾的要求不理會,不支持。應該讀一讀《阿Q正傳》。”毛澤東還對馮雪峰說:“我也想重讀一遍,可惜當地找不到這部書。”毛澤東又問魯迅這幾年寫了些什么,馮雪峰扼要介紹了魯迅到達上海后所寫的文章,尤其是在幾次論爭中的文章。  

馮雪峰接著反映,臨時中央有人主張請魯迅到蘇區(qū)來。毛澤東問:“干什么?誰主張的?”馮雪峰解釋說:“不是正式主張,只是隨便說說。”毛澤東嘆息道:“這些人真是一點也不了解魯迅!”馮雪峰還把魯迅不想離開上海,并謝絕到蘇聯去,認為在崗位上,總能打一槍兩槍的想法詳細告訴了毛澤東。毛澤東感慨地說:“這才是實際的魯迅!一個人遇到緊要關頭,敢于不顧個人安危,挺身而出,堅決將艱巨的任務承擔下來,是符合人民愿望的最可貴的品格。我們民族幾千年來多次瀕臨危亡,終于能夠維持不墮,就因為人民有這樣的品格,這點在魯迅身上集中地體現出來。”  

1935年10月,毛澤東等中共領導人帶領紅軍沖破蔣介石幾十萬大軍的圍追堵截,經過萬里長征,勝利到達陜北。魯迅聽到這個消息非常高興,寫下了著名的《亥年殘秋偶作》一詩,其中有“竦聽荒雞偏闃寂,起看星斗正闌干”的句子,表現了魯迅遙望北斗星,對遠在陜北的紅軍及毛澤東等中共領導人的無限牽掛之情。 1936年3月29日 ,魯迅抱病和茅盾一起為紅軍東征勝利給黨中央和毛澤東發(fā)出了賀信:“英勇的紅軍將領和士兵們,你們的英勇斗爭,你們的偉大勝利,是中華民族解放史上最光榮的一頁,全國民眾期待你們更大的勝利,全國人民正在努力奮斗,為你們的后盾,為你們的聲援,你們的每一步前進,將遇到熱烈的歡迎與擁護。”“在你們的身上,寄托著人類和中國的將來。”魯迅從毛澤東領導的共產黨和工農紅軍身上,清醒地看到了“人類和中國的將來”,看到了中國革命和世界革命的無限光明前途。  

1936年4月,馮雪峰奉黨中央之命離開陜北到上海同中共秘密組織建立聯系。馮雪峰在上海住到了魯迅的家中,同魯迅有了更加深入的交流。他向魯迅講述了紅軍長征的經過、遵義會議情況、黨的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政策。魯迅靜靜地傾聽著,馮雪峰每次提到毛澤東,提到毛澤東周圍的中共領導人,魯迅總是流露出親切信任的表情。魯迅還委托馮雪峰把自己抱病編的瞿秋白《海上述林》以及購買的火腿送給毛澤東和周恩來。  

1936年初,在上海的“托派”組織寫信給魯迅,對中共領導的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及毛澤東為首的領導人加以攻擊,企圖挑撥魯迅與中共的關系。 6月9日 ,已經病重的魯迅口授了一封信,對他們進行了嚴厲的駁斥:“你們的‘理論’確比毛澤東先生們高超得多,豈但得多,簡直一是在天上,一是在地下。但高超固然是可敬佩的,無奈這高超又恰恰為日本侵略者所歡迎……”對毛澤東們“我得引為同志,是自以為光榮的”。魯迅提及毛澤東見諸文字者為數不多,這是十分難得的一次。正由于此,毛澤東在新中國成立后的多次講話中都提到了魯迅,稱贊“魯迅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是徹底的唯物主義者”。  

1936年10月魯迅病逝后,根據毛澤東的提議,中共中央和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政府聯名發(fā)表了《為追悼魯迅先生告全國同胞和全世界人士書》、《致許廣平女士的唁電》、《為追悼與紀念魯迅先生致中國國民黨委員會與南京國民黨政府電》。  

中共中央和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政府在《為追悼 魯迅 先生告全國同胞和全世界人士書》中決定:一、在全蘇區(qū)內下半旗志哀并在各地方和紅軍中舉行追悼大會;二、設立魯迅文學獎金,基金10萬元;三、改蘇維埃中央圖書館為魯迅圖書館;四、蘇維埃中央政府所在地建立魯迅紀念碑;五、搜集魯迅遺著,翻印魯迅著作;六、募集魯迅號飛機基金。  

在《為追悼 魯迅 先生告全國同胞和全世界人士書》中,中共中央和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政府還對南京國民政府提出如下要求:一、 魯迅 先生遺體進行國葬,并付國史館列傳;二、改浙江省紹興縣為魯迅縣;三、改北平大學為魯迅大學;四、設立魯迅文學獎金獎勵革命文學;五、設立魯迅研究院,搜集魯迅遺著,出版魯迅全集;六、在上海、北平、南京、廣州、杭州建立魯迅銅像;七、魯迅家屬與先烈家屬同樣待遇;八、廢止 魯迅 先生生前一切有關禁止他的言論、出版自由的法令。  

魯迅病逝后,黨中央委托馮雪峰主持治喪工作。馮雪峰還特意把毛澤東的名字寫進了魯迅治喪委員會的名單中。1937年1月,馮雪峰回延安匯報工作,毛澤東一再關切地詢問魯迅逝世前后的情況,表示了對魯迅的懷念之情。  

這是 魯迅 先生最后的照片。在上海八僑仙青年會所舉行的"全國第二回木刻流動展覽會"的會場內,黃新波等木刻青年在聆聽 魯迅 先生的教誨。黃新波是 魯迅 先生親自培養(yǎng)起來的版畫運動的健將,后來成長為中國現代版畫史上的杰出代表性畫家,廣東美協(xié)的首任主席。 10月14日 ,廣東美協(xié)舉辦大型展覽"黃新波藝術紀念展",上海魯迅紀念館專門發(fā)來賀電。自左至右: 魯迅 先生、黃新波、曹白、白危、陳煙橋。  

1938年,魯迅藝術學院在延安成立(1958年改名魯迅美術學院)。毛澤東親自為學院書寫校名和“緊張、嚴肅、刻苦、虛心”的校訓。毛澤東對魯迅的尊敬與熱愛,還體現在他對魯迅的學生的關懷上。1938年春,毛澤東從前來匯報工作的丁玲處獲知魯迅的弟子蕭軍來到延安的消息,便親自到招待所探望蕭軍,還邀請他一起共進午餐。1940年6月,蕭軍第二次抵達延安后,由于人際關系上出現問題,曾一度萌生離開延安的念頭。毛澤東知道后,一次又一次挽留他,與他促膝長談,幫助他解開心頭疙瘩。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毛澤東先后10次寫信給他,多次接他到楊家?guī)X談話。1945年11月,蕭軍赴東北工作前夕,毛澤東又兩次接見他,與他親切交談,期盼他能加入中國共產黨。毛澤東還邀請蕭軍去朱德總司令家共進午餐。飯后,毛澤東與朱德一道,一直把他送到大路旁才揮手告別。毛澤東對蕭軍的關懷,尤其是對魯迅的評價,影響了蕭軍一生。  

毛澤東指出:魯迅是現代中國的圣人  

毛澤東愛讀魯迅的書,非常推崇魯迅的人格、思想和文學功績,在其著作、報告、講演和口頭談話中,有不少關于魯迅的論述,僅130多萬字的《毛澤東選集》五卷中就達20處之多。  

 1937年10月19日 ,陜北公學舉行紀念魯迅逝世一周年大會。毛澤東出席會議并發(fā)表了演講。毛澤東在演講中指出:  

“我們今天紀念 魯迅 先生,首先要認識 魯迅 先生,要懂得他在中國革命史中所占的地位。我們紀念他,不僅因為他的文章寫得好,是一個偉大的文學家,而且因為他是一個民族解放的急先鋒,給革命以很大的助力。他并不是共產黨組織中的一人,然而他的思想、行動、著作,都是馬克思主義的。他是黨外的布爾什維克。尤其在他的晚年,表現了更年輕的力量。他一貫地不屈不撓地與封建勢力和帝國主義作堅決的斗爭,在敵人壓迫他、摧殘他的惡劣的環(huán)境里,他忍受著,反抗著,正如陜北公學的同志們能夠在這樣壞的物質生活里勤謹地學習革命理論一樣,是充滿了艱苦斗爭的精神的。”  

在這次演講中,毛澤東明確指出:“魯迅在中國的價值,據我看要算是中國的第一等圣人。孔夫子是封建社會的圣人,魯迅則是現代中國的圣人。”他還概括了魯迅的三個特點:“政治的遠見;斗爭精神;犧牲精神。”他指出:“綜合上述幾個特點,形成了一種偉大的‘魯迅精神’。魯迅的一生就貫穿了這種精神。所以,他在文藝上成了一個了不起的作家,在革命隊伍中是一個很優(yōu)秀的很老練的先鋒分子。我們紀念魯迅,就要學習魯迅的精神,把它帶到全國各地的抗戰(zhàn)隊伍中去,為中華民族的解放而奮斗。”  

毛澤東的演講,被陜北公學學員汪大漠記錄下來。汪大漠將演講記錄稿帶到武漢后,交給曾協(xié)助魯迅編過《海燕》雜志的左聯重要成員、著名文藝理論家胡風。胡風將毛澤東的演講稿刊載于自己主編的《七月》雜志上。 1981年9月22日 ,《人民日報》發(fā)表了毛澤東這篇題為《論魯迅》的演講記錄稿,后編入《毛澤東文集》第二卷。  

1940年1月,毛澤東在延安新創(chuàng)刊的《中國文化》雜志創(chuàng)刊號上發(fā)表了著名的《新民主主義論》,對魯迅給予高度評價:“魯迅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他不但是偉大的文學家,而且是偉大的思想家和偉大的革命家。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寶貴的性格。魯迅是在文化戰(zhàn)線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數,向著敵人沖鋒陷陣的最正確、最勇敢、最堅決、最忠實、最熱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在評價魯迅的短短四句話中,毛澤東使用了4個“偉大”、9個“最”和“空前”等最高級的形容詞和副詞。在毛澤東對古今中外人物的評價中,還沒有第二個受到過如此高的評價,他把對魯迅的評價推向了最高峰。  

在1942年5月的延安文藝座談會上,毛澤東發(fā)表了《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在這一篇專門談文藝問題的講話中,毛澤東提到的唯一一部文學作品就是魯迅翻譯的《毀滅》。他還從魯迅的《自嘲》詩中引出“橫眉俯首”一聯,說是應該拿它做座右銘。同時,毛澤東還說:“一切共產黨員,一切革命家,一切革命的文藝工作者,都應該學習魯迅的榜樣”,學他“做無產階級和人民大眾的‘牛’,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根據毛澤東的提議,1949年7月,全國文聯代表大會在北平舉行。會議召開期間,各位代表都獲得了一枚特殊的像章,這就是毛澤東和魯迅的雙人像章。這枚像章為銅質,圓型,直徑 2.2厘米 ,中上方一面飄卷的紅旗,有毛澤東和魯迅的肖像,像章上方有“1949”的字樣,下方“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15個繁體字呈半圓型。毛澤東與魯迅雙人像章的出現,反映了毛澤東對魯迅的感情。  

毛澤東對魯迅著作的喜愛和運用  

1937年3月,毛澤東會見了到延安訪問的美國女作家史沫特萊,談到《阿Q正傳》。這是第一次毛澤東談魯迅作品的書面記載。毛澤東說:國內有一部分帶著阿Q精神的人,洋洋得意地把我們的這種讓步叫做“屈服、投降與悔過”,阿Q在任何時候他都是勝利的,別人則都是失敗的。  

1938年l月12日,毛澤東寫信給在延安抗日軍政大學任主任教員的青年哲學家艾思奇說:“我沒有《魯迅全集》,有幾個零的,《朝花夕拾》也在內,遍尋都不見了。”毛澤東在此之前已經讀了一些魯迅作品,但由于種種原因,沒有系統(tǒng)地讀到魯迅的全部著作,因此對《魯迅全集》充滿著濃厚的興趣。  

1938年8月,中國第一次出版了20卷本的《魯迅全集》,毛澤東通過上海中共秘密組織得到了一套。毛澤東對這套《魯迅全集》十分珍愛,他轉移、行軍到哪里,就把它帶到那里。在戎馬倥傯的戰(zhàn)爭年代,毛澤東的不少書籍和用品都丟棄了,可是這套20卷本的《魯迅全集》卻一直伴隨著他。到了中南海以后,有一天,他在書房里閱讀這套《魯迅全集》,一邊翻閱,一邊飽含深情地對身邊工作人員說:“這套書保存下來不容易啊!當時打仗,說轉移就轉移,有時在轉移路上還要打仗,書能保存到今天,我首先要感謝那曾為我背書的同志們。”  

1949年12月,毛澤東首次訪問蘇聯,他也隨身帶著幾本魯迅的著作,一有空就讀。有一天,外事活動后回到住地,離開飯的時間不到半小時,他又拿出魯迅的書讀起來。開飯時間到了,工作人員把飯菜放在桌子上,輕聲催他吃飯,他說:“還有一點,看完就吃。”毛澤東一邊用筆在書上圈圈畫畫,一邊自言自語道:“說得好!說得好!”一直把20來頁書讀完,才去吃飯。他一邊吃,一邊笑著對工作人員說:“我就愛魯迅的書,魯迅的心和我們是息息相通的。我在延安夜讀魯迅的書,常常忘了睡覺。”  

在魯迅的著作中,毛澤東最愛讀、談得最多的就是《阿Q正傳》。在回答一些重大現實問題的時候,毛澤東常常利用這個人物形象來表達自己的看法。在與斯諾談話時,毛澤東批評蔣介石否認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事實,便以阿Q為例,說蔣是阿Q主義者,是看不到統(tǒng)一戰(zhàn)線存在的自欺欺人。在中共七大預備會議的講話中,毛澤東以阿Q不許人家揭他的瘡疤,但他斗爭起來也算英雄的性格,比喻犯了“左”傾錯誤的同志。1956年,毛澤東在《論十大關系》中贊揚“《阿Q正傳》是一篇好小說,”“魯迅在這篇小說里,主要是寫一個落后的不覺悟的農民。”他特別指出:“我勸看過的同志再看一遍,沒有看過的同志好好地看看。”在1959年中央軍委擴大會議上,毛澤東談道:“阿Q這個人是有缺點的,缺點就表現在他那個頭不那么漂亮,是個瘌痢頭,因為他就是講不得,人家偏要講,一講就發(fā)火,發(fā)火就打架,打架打不贏,他就說兒子打老子。”在這里,毛澤東講這些話,意在說明有缺點要允許別人講,有缺點或犯錯誤的同志要準備聽閑話,多準備聽一點。毛澤東還非常喜愛魯迅的舊體詩。魯迅的詩歌揭露黑暗,歌頌光明。毛澤東曾熱情地指出:“魯迅的兩句詩,‘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應該成為我們的座右銘。” 1958年12月1日 ,著名粵劇演員紅線女在武昌為中共八屆六中全會的代表演出,并請求毛澤東寫幾個字。當晚,毛澤東欣然揮毫寫了魯迅的兩句詩“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從這里可以看出毛澤東對魯迅詩句的鐘愛和贊賞。  

60年代初,毛澤東在一次談話中說:“魯迅的戰(zhàn)斗方法很值得學習。”“魯迅戰(zhàn)斗方法的一個重要特點是,把所有向他射的箭,統(tǒng)統(tǒng)接過來,抓住不放,一有機會就向射箭的人進攻。人家說他講話南腔北調,他就出《南腔北調集》。梁實秋說他背叛了舊社會,投降了無產階級,他就出《二心集》。人家說他的文章用花邊框起來,他就出《花邊文學》。《申報》的“自由談”的編者受到國民黨的壓力,發(fā)牢騷說,《自由談》不要談政治,只準談風月,他就出了《準風月談》。國民黨罵他是墮落文人,他的筆名就用墮落文。他臨死時還說,別人死前要懺悔,寬恕自己的敵人,但他對自己的‘怨敵’,‘讓他們怨恨去,我也一個都不寬恕’。我們要學習魯迅的這種戰(zhàn)斗精神和方法。”  

毛澤東閱讀《魯迅全集》非常認真仔細。從他在書上批劃的情形來看,凡是原書中文字排印顛倒、錯字漏字的地方,他都把它們一一改正過來。例如,《魯迅全集》第四卷,《二心集》中的《唐朝的盯梢》里有一段文字:“那里面有張泌的《浣溪沙》調十首,其九云:晚逐香車入鳳城,東風斜揭繡簾輕,慢回嬌眼笑盈盈。消息未通何計從,便須佯醉且隨行,依稀聞道太狂生。”這首詞中的“消息未通何計從”的“從”字,如果僅僅從詞義來看,看不出是一個錯字;但從詞律的音韻來看,顯然是錯了。毛澤東讀到這里時,便將“從”字改為“是”字。中華書局出版的《全唐詩》卷八百九十八顯示,原詞確實是“是”字,而不是“從”字。1981年新版《魯迅全集》據此作了改正。  

在推崇魯迅的同時,毛澤東也實事求是地指出魯迅的某些不足。1939 年 11月7日 ,毛澤東在給周揚的信中曾經說過:“魯迅在表現農民的作品中,看重其黑暗面和封建主義的一面,忽略其英勇斗爭、反抗地主,即民主主義的一面,這是因為他未曾經歷過農民斗爭之故。”新中國成立后,在同音樂工作者的一次談話中,毛澤東指出:“在中醫(yī)和京劇方面他(魯迅)的看法不大正確。中醫(yī)醫(yī)死了他的父親。他對地方戲還是喜歡的。”   

“魯迅活著會怎樣”  

1957年前后,是毛澤東一生當中比較多地談及魯迅的時期,而他談得最多的是魯迅的雜文。  

 1957年3月8日 毛澤東在《同文藝界代表的談話》中說:“魯迅不是共產黨員,他是了解馬克思主義世界觀的。他用了一番工夫研究,又經過自己的實踐,相信馬克思主義是真理。特別是他后期的雜文,很有力量。他的雜文有力量,就在于有了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我看魯迅在世還會寫雜文,小說恐怕寫不動了,大概是文聯主席,開會的時候講一講。這33個題目,他一講或者寫出雜文來,就解決問題。他一定有話講,他一定會講的,而且是很勇敢的。”中央宣傳部辦公室 1957年3月6日 印發(fā)的《有關思想工作的一些問題的匯集》,共匯集了33個問題,即毛澤東所說的“33個題目”。“文化大革命”時期社會上傳說,毛澤東認為魯迅可做個文聯主席,可能這篇講話是個緣起。  

 1957年3月10日 ,毛澤東接見新聞出版界代表時談道:  

“魯迅的文章就不太軟,但也不太硬,不難看。有人說雜文難寫,難就難在這里。有人問,魯迅現在活著會怎么樣?我看魯迅活著,他敢寫也不敢寫。在不正常的空氣下面,他也會不寫的,但是更多的可能是會寫。俗話說得好:‘舍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魯迅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是徹底的唯物論者。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徹底的唯物論者,是無所畏懼的,所以他會寫。現在有些作家不敢寫,有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我們沒有為他們創(chuàng)造敢寫的環(huán)境,他們怕挨整;還有一種情況,就是他們本身唯物論沒有學通。是徹底的唯物論者就敢寫。魯迅的時代,挨整就是坐班房和殺頭,但是魯迅也不怕。”  

 1957年3月12日 ,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說:“魯迅后期的雜文最深刻有力,并沒有片面性,就是因為這時候他學會了辯證法。列寧有一部分文章也可以說是雜文,也有諷刺,寫得也很尖銳,但是那里面就沒有片面性。魯迅的雜文絕大部分是對敵人的,列寧的雜文既有對敵人的,也有對同志的。魯迅式的雜文可不可以用來對付人民內部的錯誤和缺點呢?我看也可以。當然要分清敵我,不能站在敵對的立場用對待敵人的態(tài)度來對待同志。必須是滿腔熱情地用保護人民事業(yè)和提高人民覺悟的態(tài)度來說話,而不能用嘲笑和攻擊的態(tài)度來說話。”  

毛澤東:“我跟魯迅的心是相通的。  

毛澤東是魯迅的真正“知音”。 1966年7月8日 ,毛澤東在武漢致信江青:“我歷來不相信,我那幾本小書,有那樣大的神通。現在經他(指林彪,編者注)一吹,全黨全國都吹起來了,真是王婆賣瓜,自賣自夸,我是被他們逼上梁山的,看來不同意他們不行了。在重大問題上,違心地同意別人,在我一生還是第一次。叫做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吧。晉朝人阮籍反對劉邦,他從洛陽走到成皋,嘆道:世無英雄,遂使豎子成名。魯迅也曾對于他的雜文說過同樣的話,我跟魯迅的心是相通的。我喜歡他那樣坦率。他說,解剖自己,往往嚴于解剖別人。在跌了幾跤之后,我亦往往如此。……”  

即便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在毛澤東個人已經被神化的情況下,他對魯迅的評價仍然是很高的。在1971年“九一三”事件后,毛澤東大病一場。此刻他又一次想到了魯迅,他命人將《魯迅全集》排成線裝大字本,認真重讀并批注。 1971年11月20日 ,毛澤東在武漢接見曾思玉等軍區(qū)領導人的時候說:“勸大家再看看魯迅全集,他的書不好懂,看上四五遍就懂了。魯迅是中國的第一等圣人。中國的第一等圣人不是孔夫子,也不是我。我是圣人的學生。”  

在毛澤東的晚年,多次發(fā)出“學魯迅的榜樣”、“讀點魯迅”的號召。 1975年7月14日晚 ,毛澤東同江青談調整文藝政策問題,對他們把周揚等一批文藝界負責同志長期關押提出批評。毛澤東說:“魯迅在的話,不會贊成把周揚這些人長期關起來,脫離群眾。”1975年8月,毛澤東用顫抖的手在《魯迅全集》線裝本第5卷第5分冊的封面上寫下了“吃爛蘋果”幾個字,他要身邊的工作人員給他讀此分冊中的《關于翻譯(下)》一文。當讀到魯迅用“剜爛蘋果”的比喻,主張正確批評,反對“首飾要‘足赤’,人物要‘完人”時,毛澤東非常高興,連聲說:“寫得好!寫得好!”  

對于《魯迅全集》的出版,毛澤東非常關心。1975年11月,毛澤東在周海嬰的來信中就魯迅著作的出版和研究工作,做了重要批示:“我贊成周海嬰同志的意見,請將周信印發(fā)政治局,并討論一次,作出決定,立即實行。”出版部門和研究人員聞風而動,一套嶄新的《魯迅全集》很快就呈現在全國廣大讀者的面前,對進一步學習魯迅、研究魯迅、發(fā)揚魯迅精神起到了有力的推動作用。  

   

魯迅到底偉大在哪里?  

   

來源:求是論壇| 作者:老山羊 | 共0條評論| 時間: 2011年8月10日  12:46    

在黨的思想理論宣傳領域中,魯迅一直是作為中華民族的杰出代表來贊頌的,其精神被譽為中華民族最值得驕傲的民族魂。但是,在學術思想層面和社會實際生活層面里,對魯迅個人的品格、作品的價值以及兩者綜合起來所形成的魯迅思想精神的分歧爭論,卻從來沒有停止和消失。在當今一些媒體和學者那里,歪曲魯迅、否定魯迅精神的言論觀點時常出現。這也讓很多對魯迅不了解或不太了解的人感到疑惑迷茫。魯迅是否偉大,又到底偉大在那里?這個看似早已普及性的簡單問題,仍廣泛存在于中國當前的社會現實生活中。今年9月25日是 魯迅 先生誕辰130周年,借此之際我們不妨對這個問題再做一次探討。  

魯迅是一個帶著濃重社會政治性色彩的文學家。魯迅棄醫(yī)從文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自始至終都是以改變國人落后精神面貌為目的,以實現自己救國救民的政治理想為方向的。在魯迅的文學作品中,政治和社會立意始終是居于首位,文學的藝術追求完全是為其社會功效服務的。這是不是對藝術標準的忽視呢?字面上好像可以這樣理解,但其本質卻不是這樣的。魯迅的文學作品是政治與藝術高度完美的結合。魯迅的短篇小說開創(chuàng)了現代新文學的先河,雖然只有幾十篇,但是其絕大部分都堪稱現代文學小說藝術精品的代表。魯迅的小說思想深沉,筆意凝重,不是用來讓人們飯后茶余輕松舒適地消遣時光的,而是讓人對社會現實問題思考反省的。他的散文詩《野草》,是中國散文詩的開山之作,可謂現代白話版《離騷》,至今仍處在后人尚未超越的巔峰。他眾多的雜文作品,繼承了古代優(yōu)秀散文和小品文的藝術精華,從藝術形式上為當代文學增添了一種新文體,成為當代中國雜文寫作的典范。他的《故事新編》是對傳統(tǒng)筆記體小說的繼承發(fā)展,不僅思想豐富,且幽默詼諧,對后來歷史題材的文學創(chuàng)作乃至今日的網絡文學都影響甚大。他的學術著作《中國小說史略》及眾多散布在他不同文章中的有關論斷,精辟獨到,開中國小說研究之先河。在中國悠久豐厚的文學史上,魯迅的成就是可以和屈原、曹雪芹、吳敬梓等同室而列的。他既是某些文學體裁的開創(chuàng)者,又是一個時代的文學杰出成就的代表者。正因為如此,魯迅的作品在中國的政治文化思想領域扎下了根基,滲透到中國社會歷史的精神文化血液中,產生出空前廣泛深刻的社會影響力。魯迅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一座豐碑。  

魯迅不是職業(yè)革命家,他沒有組織和參加過革命政黨和軍隊,沒有從事過刀光劍影的革命武裝斗爭。但是他作品中所表現出的勇敢堅定深刻的斗爭性,絲毫也不比拿刀槍的革命者弱。他以筆桿為武器進行戰(zhàn)斗,揭露舊的社會制度的丑惡腐朽,勾畫出帝國主義的惡臉,撕開剝削者、壓迫者、反動統(tǒng)治者的假仁義面具,以及一切偽道學吸血鬼的畫皮,批判封建腐朽文化對勞苦大眾的精神戕害。這種斗爭的效果,常常是用刀槍無法取得的。它是讓人靈魂深處發(fā)生根本改變的思想的革命。魯迅以自己的作品來對階級社會中人性的丑惡進行毫不留情的剖析,直面人性的弱點。這種直爽和赤裸讓生活中把中庸主義、偽善、明哲保身、兩面派作為生存方式的人,難以接受,感到如芒刺背、如箭穿心。有人說,魯迅不是新文化運動的主將,只能稱為干將。魯迅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中是被動參與者,不是倡導者和領導者。這個觀點有其合理的一面,但是很不全面。因為在早期的新文化運動中,跑在最前面、影響力最大的領軍人物是陳獨秀,魯迅是當時幾個重要的前鋒人物之一。這個事實沒有必要否認。但是隨著歷史的發(fā)展,早期的領袖、干將們逐步開始分化,一部人走向與當局政府合作,立場觀點發(fā)生了倒轉;一部分人熱情消退不愿革命了,甚至認為自己過去的思想行為是幼稚荒唐的。魯迅沒有發(fā)生這樣的變化,他依然朝著自己認準的方向前進。所以,從新文化運動發(fā)展的整個過程,從魯迅人生發(fā)展的全貌來看,魯迅自始至終都把文學革命的旗幟扛在肩上,走在社會和時代前列的。盡管在前進的過程中,他一度處于“荷戟獨彷徨”的狀態(tài),但他沒有退縮和放棄,而是上下求索,與時俱進,將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精神不斷地堅持和提升,直至自己生命終結。魯迅早年留日期間就參加過反清的活動,五四時期又積極參加新文化運動,北洋政府統(tǒng)治時期因參加學生運動被當時的教育部革職除名,后來又參加中國人權保障會和左聯的社會政治活動。他的一生真可謂是生命不息斗爭不已。在國內黑暗的強暴面前、在社會的正義面前,魯迅沒有為了個人的一己私利封口退縮,沒有明哲保身。他始終表現出一個有強烈社會正義感、對社會下層大眾苦難抱有深刻同情心、不屈服于社會黑暗邪惡勢力、始終保持自己道德良知的知識分子形象。當國家處在內憂外患,一些人一味力倡幽默、閑適文學時,魯迅卻把救國喚醒民族獨立意識放在首位,不遺余力地宣傳抗戰(zhàn)的民族文學。他的是以筆為槍向社會腐敗作不妥協(xié)斗爭的偉大革命家。  

魯迅沒有像孫中山那樣提出推翻帝制建立共和的舊民主主義革命的綱領,也沒有像毛澤東那樣提出新民主主義的一系列思想理論主張。他的思想主張,主要表現在對舊中國文化思想制度的全面剖析和批判,對馬列思想、赤俄文學理論的響應和宣傳。從思想發(fā)展的角度看,魯迅在新文化革命的高聲吶喊之后,經過自己長時間的對比總結思考探索,最終選擇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理論和政治信仰,加入到中國現代社會先進文化思想潮流中。魯迅的思想性表現在他立足于中國近現代社會的現實,對中國歷史和現實中的各類敵人的本質的深刻認識和揭露,對中國傳統(tǒng)思想文化制度中腐朽落后方面進行的挖掘和批判,對中國現實中人們習以為常、因循保守的各種社會鄙陋積習進行的深刻批判,對中國國民在封建制度下形成的帶有一定民族性的思想性格弱點的深刻認識和批判。這些思想論述,有助于人們更深刻準確地了解現實存在的各色人物思想深層的社會屬性,以及社會發(fā)展前進的艱巨復雜性,不再盲目地對改造思想和社會現實抱一些不切實際的幼稚簡單的幻想。從這個意義上講,魯迅的政治思想是洞察了解中國人乃至全人類思想習性的一本厚重深邃的教科書,是了解社會歷史紛繁表象背后真諦的一面透視鏡。它讓那些在社會黑暗中尋求社會進步的人們,有茅塞頓開、醍醐灌頂的開朗感;讓那些不斷否定自我追求思想精神境界提高進步的人們,認識到自己身上的“丑”與“小”,產生脫胎換骨、浴火重生之念。還有他的許多歷史、文化、藝術方面的學術觀點,精辟深刻,讓人們有高瞻遠矚又洞察秋毫之感。魯迅就是也這樣一個批判社會丑惡引領社會進步的思想家。  

毛澤東是魯迅的精神最深刻的理解者和最傾力的倡導者。毛澤東曾對魯迅作出過全面深刻精辟的評價,在高度贊揚魯迅的同時還指出了“魯迅表現農民著重其黑暗面,封建主義的一面,忽略其英勇斗爭、反抗地主,即民主主義的一面,這是因為他未曾經驗過農民斗爭之故”,“只在中醫(yī)和京劇方面他的看法不大正確”的不足。這些論述是我們認識理魯迅、理解魯迅、評價魯迅的一把科學的鑰匙。對舊的剝削社會制度的深惡痛絕,對兩面派、騎墻者及剝削階級及其走狗類思想和行為的鄙視輕蔑,對受苦受難民眾命運的同情關心,并以改變勞動者的命運、推翻舊社會建立新社會制度為己任而不懈奮斗的志向,在這些方面他們不是相似,而是完全相同。毛澤東講他和魯迅心是相通的,這就是為什么毛澤東總是把魯迅的著作放在身邊,不僅會在戰(zhàn)爭年代戎馬倥傯的行軍路上,而且和平年代外出巡視的途中,一遍遍時常翻看,圈圈點點。魯迅要痛打落水狗,但在他生活的時代,群魔亂舞,惡狗橫行,要痛打落水狗的條件還不完全具備。毛澤東開天辟地在中國歷史上創(chuàng)造出一個妖魔鬼怪齊現形、樹倒猢猻散的社會局面,在他當政的時代,對歷史上犯有嚴重罪行的惡人的鎮(zhèn)壓,對沾帶有丑惡污點穢跡的人們實行的贖罪改造政策,可以說是對魯迅痛打落水狗思想的一次偉大的社會實踐。凡作惡者必須為自己的惡行付出代價。讓惡報不再只掛在人們的口頭,停留在善良的受害者的自我安慰幻想中,要把上帝對人類善惡的大審判付諸現實,創(chuàng)造出了人類有史以來空前偉大深刻的社會變革!對于這樣的審判,已經作惡和有污點的人要堅決反對抵制,那些想作惡的人也不會歡迎擁護。其實,縱觀各個歷史時期人們對魯迅評價歷史,我們不難發(fā)現:對魯迅的褒貶及喜厭,從大的方面看,是對革命與反革命、進步與落后、政治意識清醒堅定與迷茫動搖等一系列社會政治取向劃分的分界限;從小的方面看,是對追求有社會擔當的人生與無社會擔當的人生、是非分明與正誤含糊人生態(tài)度選擇的風向標。趙太爺、假洋鬼子之類的精神后代是不會喜歡魯迅的。魯迅生前最恨這些人,死后也不愿意放過他們。他們永遠是魯迅精神的敵人。正因為有他們的存在,魯迅的精神才顯得那么偉大,那么有意義。有廣博知識的人不一定就有正確的社會思想認識。吳媽、九斤老太太、華老栓、阿Q的思想繼承者們,仍然不乏其人,要讓他們理解并贊揚魯迅,還要把教育啟蒙工作持續(xù)不斷地做下去。  

毛澤東講,魯迅是圣人,與魯迅相比他只能是個賢者。他是多么敬重魯迅!在封建文化和半殖民文化熏陶下的很多以教書、研究、撰文為生計的知識分子,他們有良知和公平的進步追求又有名利思想的羈絆,有革命的熱情愿望又有臨危退縮、隨遇而安的膽怯和動搖。甚至,極少數者還會主動投奔強者一方,不惜出賣靈魂以求個人的榮升富貴。魯迅的人生經歷主要分為政治、教育、寫作三個方面,并且相互交織,難以區(qū)分,共同構成他的人生內容。魯迅在其所有的政治、教育、寫作活動中,甚至包括他個人日常家庭生活在內,都沒有留下污點,表現出熱忱負責、矢志不移、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高尚道德情操,顯出了中國優(yōu)秀知識分子的純真和傲骨。魯迅的精神世界是如此純潔干凈,正直高貴,這的確是凡人難以企及的。他個子不高,但無論他成名前還是成名后,他看人的目光都是平視的,是不卑不亢的眼光。在社會顯要、高官名流前,他的目光沒有一點怯懦和媚態(tài);在普通的學子及勞動者面前,他沒有流露出任何高傲和輕視。在任何情況下,他都是怒而不惱、剛直不阿、傷而不屈、悲而不悔的圣人形象。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是他一生歷程和追求的真實寫照。無論是“橫眉”還是“俯首”,都是發(fā)自內心的,沒有一點虛偽做作的味道。他這個“牛”橫眉對敵時,兩支尖角像鋼刀似的銳利堅硬,無論前方的目標多么強大堅固,思想上從不怯懦,不給自己留下后退逃跑的余地;俯首拉車時,是全身心用力的,沒有想到回報,更沒又想到偷懶。任何男盜女娼、損人利己、賣友求榮、偽君子、假道學家的兩面派的思想和行為,都與他無緣。在他的精神世界中,黑白、好壞、是非的界限不僅是非常清晰的,而且還不容別人以大而化之、難得糊涂、息事寧人的態(tài)度來含混。對各種虛偽的言行,他不屑于做,還看不慣,不愿容忍。他寫了那么多篇文章,找不出哪篇是言不由衷之作。他從不違心去討好別人,即使對自己的好友,也不講那種純粹是虛偽奉承、背離事實的蜜語贊歌。魯迅留下的文字很多,但是我們找不到一句他在權貴者前面諂媚的話語。魯迅的擁護者和反對者回憶魯迅生前往事的史料也很多,我們仍然找不到他有一件折損個人尊嚴和人格的確切事例。古今中外多少文豪在其作品中無情深刻地批評社會丑惡,但是在現實的權貴面前又呈現出怎樣媚骨奴顏!在中國歷史上和人類歷史上我們能找出幾個具有他那樣精神的文豪大家?魯迅的文學成就、學術成就后人難以超越,魯迅的精神境界后人更難超越。他是中華民族時刻引以為豪的精神偉人,而在這方面敬佩魯迅的人越多、超越魯迅的人越多,我們的民族越偉大、越自豪、越有幸。  

當前,魯迅研究中有一個不好的傾向就要把魯迅庸俗化。其旗號是破除對魯迅的神化。現在一些知識分子也很佩服魯迅,但他們欣賞的是魯迅所取得的的文學成就和學術成就,而不是魯迅的精神。在傳統(tǒng)的思想文化領域,魯迅敢于在神圣的廟堂里砸偶像踢供牌,大膽地摧枯拉朽,是一個堅定不移的反叛者。與此同時,他也在舊中國這個破舊殘敗、散發(fā)著發(fā)霉嗆人氣味的文化廢墟中,仔細審視挑揀每件有價值的寶物,并將它小心地抹去灰塵珍惜地納入懷中。他這種對傳統(tǒng)文化的科學態(tài)度精神,使他成為了中華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的杰出的繼承者和新文化運動的勇猛開辟者。魯迅是這樣的一個偉人。但是現在一些研究者偏偏要把他還原成“凡人”,美其名曰,這樣更可信更可愛。其實,偉人之所以被歷史認定為偉人,不是因為他身上有凡人之處,而是他在許多方面表現出非凡之處。這是它區(qū)別與凡人的本質所在。把貓當作虎來看待,那是搞神化;把虎當做貓來對待,那是搞矮化。魯迅研究就像是莎學、紅學研究一樣,無論當代研究者得出怎樣的結論、做出了多么驚人的發(fā)現,都不能否定魯迅作品和精神是偉大的這一基本的歷史結論。至于那些志在否定他們偉大的“發(fā)現”和“高論”,可以喧囂一時,吸引眾人的關注,欺騙很多人,但不能欺騙所有的人;能風行一時,但不能長久立論。這也是在魯迅研究史上被反復驗證的一個事實。  

 魯迅 先生已經離開我們將近75周年了。這些年來中國的社會現實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巨變,但是很多的社會丑惡現象仍沒有完全消除。迄今為止,中華民族仍是由各色成員組成的龐大種群:有偉人、有庸人;有愛國者、有叛國者;有精神堅強者、有精神懦弱者等等。一個名人,無論他多么有學問、多么有才能、多么有成就,但如果他沒有傲然的民族氣節(jié)、沒有鮮明的社會正義感者以及堅強高尚的精神品格,任何時候我們也不會把他們奉為民族的精神代表。魯迅的精神對中國的社會進步發(fā)展一直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長期以來為中華民族中那些追求民族獨立、國家富強、政治民主、社會進步的仁人志士和黨派所頌揚所推崇,是當之無愧的民族魂。今天,我們要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促進國人的文明進步,沒有一點兒魯迅的精神是不行的。讓魯迅這面民族之魂的旗幟始終高揚在中華民族奮進的前列,是當代中華仁人志士應盡的職責。  

作為中華民族的一個精神形象的魯迅----一個身材瘦弱、個頭不高,發(fā)須密硬,裝著很普通,眼光平和有神的小老頭;他性情開朗幽默,思想寬廣而深邃,做事堅毅認真,話語中還帶者赤子般的率直,待人真誠大方,生活做派樸實自然,至今還活在我們的心中。在他的身上,我們看到在《論語》中孔子多次所稱道的“仁、智、禮、勇”兼?zhèn)涞木有蜗螅惺艿搅饲澝赖摹昂蠡始螛洹钡拿篮闷沸小T谒倚εR皆成文章的作品中,我們領略到魏晉名士的無拘瀟灑,吳敬梓的辛辣嘲諷,曹雪芹的博學多才,真切地感受到什么是曠古之才的大家風范。在今天中華民族仁人志士看來,魯迅精神的內涵就是做人要正直誠實,時刻注意保持自己道德情操的純潔;做事要認真敬業(yè)負責,不務虛名,不求功名利祿,干實事重實效;在個人與社會的關系上,為大眾和民族的前途和利益要敢于犧牲自我利益,為社會的公平正義要敢于講真話,等等。在21世紀初的中國,我們要正確認識理解魯迅、科學研究地魯迅、公正地對待魯迅,最好的也是最直接的方式仍是通過閱讀他的著作,去真切地感受他的語言和思想。只有這樣做,我們才會真正地認識和體會到,魯迅到底偉大在哪里。  

   

   

   

   

   

   

魯迅滾蛋了,他筆下的人物歡呼雀躍了!  

作者:蕭讓    文章發(fā)于:烏有之鄉(xiāng)    點擊數:69323    更新時間: 2009-8-18      

魯迅滾蛋了,他筆下的人物歡呼雀躍了  

   

近來,由于人民教育出版社在新版語文教材中逐步剔除魯迅的文章,引來一片爭議,贊者有之,阻者有之。而筆者認為,在近年來對魯迅話題經歷了沉默、回避、冷淡的過程后,現在讓其滾蛋,已經是時候了。  

魯迅之所以滾蛋,是因為那些曾經被其攻擊、痛斥、譏諷、憐憫的人物又一次復活了,魯迅的存在,讓他們感到恐懼、驚慌、卑怯,甚至無地自容。  

看看:  

孔乙己們復活了。并且以一篇《‘茴’字有四種寫法》的論文,晉級為教授、學者、國學大師;也不再提心吊膽地“竊書”了,而是平心靜氣地在網絡上“竊文”了;不僅可以舒坦地“溫一碗灑”,而且還能以其博導的誘惑力對“伊”來一把潛規(guī)則了,他豈能讓魯迅揭了他前世的底?!  

“資本家的乏走狗”們復活了。盡管它們披上了精英、專家的外衣,但依然“看到所有的富人都馴良,看到所有的窮人都狂吠”,他們或裝神弄鬼地玩弄數字游戲,鼓吹物價與美國接軌、工資與非洲接軌的必然性與合理性;或干脆作了外國人欺詐中國的“乏走狗”,與其里應外合、巧取豪奪。它們豈容魯迅再一次把它打入水中?!  

趙貴翁、趙七爺、康大叔、紅眼阿義、王胡、小D們復活了。有的混入警察隊伍,有的當上了聯防隊員、城管。披上制服興奮得他們臉上“橫肉塊塊飽綻”,手執(zhí)“無形的丈八蛇矛”,合理合法地干起了敲詐勒索,逼良為娼的勾當。如果姓夏那小子在牢里不規(guī)矩,不用再“給他兩個嘴巴”,令其“躲貓貓”足矣。想想,這些下做的勾當兒怎能讓魯迅這種尖刻的小人評說?!  

阿Q們復活了。從土古祠搬到了網吧,但其振臂一呼的口號已經不是“老子革命了!”而是“老子民主了!”每天做夢都盼著“白盔白甲”的美國海軍陸戰(zhàn)隊早一天殺過來,在中國建立民主。因為只要美國的“民主”一到,趙七爺家的錢財、吳媽、秀才老婆乃至未莊的所有女人就都是我的了!哼!而魯迅卻偏偏要我做個被世人嘲諷了數十年的冤死鬼,我豈能容你?!  

假洋鬼子們復活了。這回干脆入了外籍,成了真洋鬼子。并且人模狗樣兒地一窩鋒地鉆進“愛國大片”的劇組,演起了凜然正氣、憂國憂民的仁人志士,讓人好生不舒服。此種一邊哽咽著頌揚祖國母親,一邊往向征中華文明的青銅大鼎里撒尿的舉動,豈不是魯迅雜文中的絕好素材?!  

祥林嫂、華老栓、潤土們復活了。他們依然逆來順受,情緒穩(wěn)定。因為“這人肉的筵宴現在還排著,有許多人還想一直排下去”,這樣,必須要備足了餐料。而那些準備做餐料的人,本來可以悶在鐵屋子里,一邊聽著小沈陽的笑話,一邊麻木地死去,豈容魯迅把他們喚醒,再一次經歷烈火焚身的苦痛?!  

那些“體格茁壯的看客們”復活了。他們興致勃勃地圍觀那些“拳打弱女”、“棒殺老翁”、“少年溺水”、“飛身墜樓”的精彩瞬間,依舊“頸項都伸得很長,仿佛許多鴨,被無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著”。哈哈,僅看客一類,被你傷害的人就太多了,因為中國人幾乎都愿做看客!  

魯迅之所以滾蛋,是因為當今的社會不需要“投槍和匕首”,而需要贊歌、脂粉、麻藥。正如 陳丹青 先生講的“假如魯迅精神指的是懷疑、批評和抗爭,那么,這種精神不但絲毫沒有被繼承,而且被空前成功地鏟除了。我不主張繼承這種精神,因為誰也繼承不了、繼承不起,除非你有兩條以上性命,或者,除非你是魯迅同時代的人。最穩(wěn)妥的辦法是取魯迅精神的反面:沉默、歸順、奴化,以至奴化得珠圓玉潤”。  

如果魯迅趕上這個時代,對于“開胸驗肺”、“以身試藥”、“周公拍虎”、“黑窯奴工”、“處女賣淫”、“官員嫖幼”等一系列奇聞,又會寫出多少辛辣犀利、錐骨入髓、令人拍案叫絕的雜文來,想想,真是讓人后怕,所幸這個尖酸刻薄的小人已不在人世了。  

讓我們徹底趕走魯迅,歡迎“小沈陽”,讓人們在開心笑聲中忘卻現實的不公和苦痛,在笑聲中漸漸地麻木、漸漸地變傻……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烏有之鄉(xiāng)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xiāng) 責任編輯:利永貞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tài)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2. 為什么說莫言諾獎是個假貨?
  3. 何滌宙:一位長征功臣的歷史湮沒之謎
  4. 元龍||美國欲吞并加拿大,打臉中國親美派!
  5. 張勤德|廣大民眾在“總危機爆發(fā)期”的新覺醒 ——試答多位好友尖銳和有價值的提問
  6. 為什么“專家”和“教授”們越來越臭不要臉了?!
  7. 俄羅斯停供歐洲天然氣,中國的機會來了?
  8. 華東某地方農村調研總結
  9. 哪些人不敢承認階級斗爭的客觀存在?
  10. ?齡勞動者:延遲退休、社保困境與超齡壓?
  1.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zhàn)士,敢于戰(zhàn)斗,善于戰(zhàn)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2. “深水區(qū)”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3.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4.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xù)集?
  5.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fā)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6. 到底誰“封建”?
  7.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8. 掩耳盜鈴及其他
  9.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10. “中國人喜歡解放軍嗎?”國外社媒上的國人留言,差點給我看哭了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7.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8. 歐洲金靴|《我是刑警》是一部紀錄片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fā)問!
  1. 毛主席掃黃,雷厲風行!北京所有妓院一夜徹底關閉!
  2. 劍云撥霧|韓國人民正在創(chuàng)造人類歷史
  3.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zhàn)士,敢于戰(zhàn)斗,善于戰(zhàn)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4. 王忠新:清除內奸遠遠難于戰(zhàn)勝外敵——蘇聯“肅反運動”功不可沒
  5. 重慶龍門浩寒風中的農民工:他們活該被剝削受凍、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xù)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