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六十周年的喜慶日子里,由我們編劇的故事片《建國大業(yè)》在全國上映,受到了廣大觀眾的熱烈歡迎,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票房紀錄。
今天,在中華民族紀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的日子里,由我們編劇的故事片《辛亥革命》全國上映。
《建國大業(yè)》是有感而作的。用電影再現(xiàn)第一屆人民政協(xié)的建立,“召開一屆政協(xié)會,接生一個新中國”,突出各民主黨派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合法地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這之前電影沒有從這樣一個政治角度去思考。
《辛亥革命》填補了中國電影的空白。這個題目與人民政協(xié)也是息息相關的,全國政協(xié)為紀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早就有所策劃,在賈慶林主席的提議下,我們勇于承擔重任,再現(xiàn)1911年孫中山先生領導辛亥革命,廢除封建帝制、創(chuàng)建中華民國的故事。在全球華人紀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之際,通過銀幕形象回首那場改變中國命運、救亡圖存的偉大革命,弘揚孫中山的民族精神,讓電影形象成為溝通心靈的橋梁,成為振興中華,統(tǒng)一中國的民族精神的凝集力。
《辛亥革命》和《建國大業(yè)》再現(xiàn)了1840年以來中國近現(xiàn)代史上的兩個重要節(jié)點,這兩個節(jié)點之間有著緊密的內在聯(lián)系。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的標志性事件。以中國同盟會為代表的中國民族資產階級,在人民的支持下推翻了統(tǒng)治中國267年的清王朝,結束了秦始皇以來綿延2132年的封建君主制,建立了中華民國,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1949年10月1日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標志性事件。以中國共產黨為代表的中國無產階級領導廣大人民群眾,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在中國大陸的統(tǒng)治,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這兩次革命既有目的的延續(xù)性,又有性質的差異性。前者是中國民主主義革命的先行者,后者是中國民主主義革命的完成者。
在《建國大業(yè)》劇本中,我們通過表現(xiàn)在還不具備召開普選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條件的情況下,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代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職責,完成了建立新中國使命的歷史,說明新中國的政權具有廣泛的代表性、充分的民主性和最大的合法性。同時也說明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民主協(xié)商制度,是中國人民在長期斗爭中摸索出來的適合中國國情的民主制度。
在《辛亥革命》劇本中,我們通過革命黨人前赴后繼推翻清王朝的歷史,謳歌了他們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和創(chuàng)造歷史的主動精神,同時也通過辛亥革命的果實最終被封建官僚勢力所竊奪的歷史,說明中國走不成歐美國家那樣的資本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正是中國人民的歷史選擇。
從事歷史題材尤其是重大革命歷史題材的創(chuàng)作,就應當對歷史抱有敬畏之心,尊重歷史本身的尊嚴,正視歷史曾有的事實,按照歷史的本來面目去反映歷史,而不應當從創(chuàng)作者個人的好惡、需要出發(fā),隨心所欲地篡改歷史、戲說歷史,甚至張冠李戴、指鹿為馬、信口雌黃。尊重歷史并不是對奇聞佚事的獵奇、鉤沉,也不是堆砌史料的“拉洋片”。要從事歷史題材尤其是重大革命歷史題材的創(chuàng)作,就應當長期積累素材,大量占有史料,沉浸在中國歷史文化的長河之中,到實地踏勘考察,到知情者中進行采訪,到生活中去挖掘、淘金,去捕捉、發(fā)現(xiàn)重大史實和具有表現(xiàn)力的細節(jié)。在此基礎上,還要苦苦思考,尋尋覓覓,上下求索,披沙揀金,取精用弘,進行“離形得似”或“似與不似之間”的藝術虛構和創(chuàng)造。在《建國大業(yè)》和《辛亥革命》的劇本創(chuàng)作過程中,我們經歷了“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黃沙始到金”的艱辛勞動,從中也為先賢偉人的情懷所感動,這是創(chuàng)作的喜悅。
一部歷史題材影視作品是否成功,關鍵在于是否塑造了活生生的歷史人物形象。在《建國大業(yè)》中,我們重點寫了毛澤東,因為他是對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改變中國人民歷史命運貢獻最大的人物,而且是中國共產黨統(tǒng)一戰(zhàn)線政策富有遠見的制定者和事必躬親的踐行者。同時著重寫了三位與中國共產黨真誠合作的民主黨派領袖宋慶齡、李濟深、張瀾,包括在歷史緊要關頭毅然站到人民方面的國民黨和談首席代表張治中。在《辛亥革命》中,我們突出孫中山在思想啟蒙、政治統(tǒng)領、外交斡旋,創(chuàng)建民國等方面的核心作用,刻畫黃興戰(zhàn)場指揮、身先士卒、出生入死的感人形象。
在解放戰(zhàn)爭中,擁有制空權、制海權的300萬裝備優(yōu)良的國民黨軍隊,竟然打不過100萬只有小米加步槍的“土八路”,這個難解的歷史之謎的最深刻的原因是人心的向背。改變了中國近現(xiàn)代史軌跡的武昌起義,并不是孫中山、黃興這些政治家預先設計好的,打響了革命第一槍的是武昌新軍兵營里的普通士兵們。
我們寫了中國近現(xiàn)代史上兩個重大的階段性事件——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這是我們一生中的幸事,也是歷史給我們提供的機遇,我們用史詩般的筆墨為中華民族塑像,為偉大祖國寫史,為英雄的人民立傳。
(作者為電影《建國大業(yè)》、《辛亥革命》編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