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掌握知識的主人翁
--電影《春苗》的啟示
對于這部電影,我很贊嘆當年四人幫的手段。(聽說)他們曾利用這部電影搞破壞,能利用這樣正確、美好的東西作為他們的破壞工具,手段太“高明”了。不過這是我看的第一部關于建國后具有很強階級斗爭性的、貧下中農(這個詞我是第一次在這里聽得這么有硬氣,有自豪感,有戰斗力)斗爭覺悟很高的電影。(我個人感覺,在一個社會主義國家,我所接受的共產主義教育,紅色教育太少了,我甚至說不出社會主義好在哪里。)
這部電影給我留下了一惑、一警、一啟。
惑:知識與政治力量(或許不應叫政治力量?)那個更強
為解決醫療問題,以春苗為核心的貧下中農進行了艱苦的斗爭,而他們的壓力主要來自四個方面:
1:知識沒有掌握在他們手中
2:貧下中農起初對赤腳醫生醫術的不信任
3:以神婆為代表的封建勢力及自私自利的人
4:來自領導(老爺們)的強壓與干涉
前三個問題只要解決第一個,后兩個也就迎刃而解了,但第四個問題卻如泰山之重(如果沒有文革,如果杜、錢再狡猾點會怎樣?)。按理說沒有知識,缺醫缺藥缺錢才是農村醫療問題的根本,但第四個問題似乎才是真正的癥結。
警:知識文化可作為剝削的資本(剛看的《決裂》中龍校長說:“地主和資產階級就是利用知識文化來卡我們的。”)
杜院長是有醫術本領的,但他卻為何極力反對醫療下鄉、看不起春苗?他和春苗對比是鮮明的,春苗是為村里的人學知識的。錢醫生和方醫生對比是更鮮明的,方醫生的醫療事業是符合農村實際的很實用的;而錢醫生搞的那一套是為老爺們服務的,其成本很高,小病挺大病熬的莊稼人是享受不起的。這感覺很類似今天的許多高科技也在走高精尖路線,把那么多人才資源和財物資源投在延長壽命和基因治療上,但又有多少人能享用?另外倘若方醫生與錢醫生一樣把知識文化作為他們為老爺們服務的工具,把高精尖的研究成果給老爺們作為貼屁股的膏藥,作為他們爬上老爺階層的救命稻草,作為他們愚弄、壓榨失去接受良好教育的中下貧農的機器,那么這個故事就悲涼了。
啟:做有英雄氣概的主人,把知識掌握在自己手中!
不知春苗里的貧下中農的斗爭形象是不是被大大藝術化了,相比之下我們那片村里的人不會有這么高的斗爭維權覺悟性、警惕性、和積極性(雖然阜陽有許多不足為外人道的事,但我們那里還是可以的)。這里的農民工和我們那里一樣都知道醫院多多少少的黑(隊醫院和鎮醫院因為靠鄉村的熟人關系還成,但市醫院就太不頂事了),但不過都只是發發怨氣,這既有知識困窘、錢財不足的無奈,也有斗爭維權意識不強,英雄氣概不足的悲涼,這與《春苗》里以春苗和水昌伯為代表的貧下中農的形象差的是十萬八千里的取經之路。
魯迅呼喚“白心之民”,指出奴隸的對立面不是奴隸主而是人!這個人是具有主人翁意識的自我覺醒的人,有英雄氣概、純真樸素、敢于和善于為自己當家作主的人。北大醉俠——孔和尚說:日本人竹內行和伊藤虎丸等學者認為,毛澤東接過了魯迅這個“立人”思想,要把魯迅發現的這個“人”傳遞給億萬工農大眾,要讓中國人普遍具有主人翁意識,不做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奴隸,也不做金錢的奴隸、市場的奴隸,也不做知識精英、文化買辦的奴隸。但這是魯迅和毛主席都未完成的事業。
電影中春苗和水昌伯就是魯迅呼喚的人,就是毛主席要樹立的人。我以為農村要有這些有主人翁意識、有英雄氣概的人掌握并傳播知識文化,來建設一個美好的村莊。我們不應該老是被指揮、被幫助,我們要有能力自己決策、自己找路。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