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仰:《興國,興國!》講了一個簡單道理
劉仰
·
2011-04-18
·
來源:烏有之鄉(xiāng)
30集電視連續(xù)劇《興國,興國!》即將在中央電視臺播完,據說觀眾反響不錯,劇組送了一套碟,我抽空看完了全劇。興國是江西省的一個縣,歷史悠久,建縣歷史始于三國時期,縣名“興國”得于北宋初期,迄今已超過千年,它彷佛是一個象征。兩宋300多年歷史上,外患始終比較嚴重,北宋第二位皇帝趙光義以“太平興國”為年號,寓意一是天下太平,二是振興國家,興國縣的名稱就得自于這個年號。綿延1000多年,“興國”已成為一個名詞,但電視劇《興國,興國!》從名稱上表達了一個更本真的含義——興國,依然是動詞!——振興祖國。
“興國”得此縣名,應該是當之無愧的,電視劇《興國,興國!》只是部分表現(xiàn)了興國縣人民這種振興祖國的承擔。鴉片戰(zhàn)爭之后,中國落入歷史上最危險的悲慘命運,無數(shù)仁人志士都在為中國尋找出路。辛亥革命推翻皇權后,振興中國漸漸形成兩種模式,或者說是兩條道路,簡單來說就是共產黨與國民黨的區(qū)別。共產黨的道路最初就是在江西根據地形成并得到相當程度的實踐,其中,興國縣為中國共產黨提供了大量人力、物力方面的貢獻,以及大量的制度實踐。
紅軍在江西建立根據地時期,興國縣的人口約23萬,但是,這個名叫“興國”的農業(yè)縣,一共有8萬多人參軍、參戰(zhàn),基本上,當時該縣80%的青壯年都參加了紅軍。興國縣為國捐軀的烈士,有名有姓的超過23000人,居全國各縣烈士之首,其中12000多名犧牲于長征途中。在新中國成立后的將軍中,興國縣籍的有56名,位列全國將軍縣第三。在江西蘇區(qū)時期,興國被譽為“模范縣”,毛澤東在這里做過多次農民和土地調查,辦過土地革命干部訓練班;陳毅元帥曾經擔任過中共興國縣的縣委書記。興國縣先后創(chuàng)立了中央兵工廠、中央造幣廠、中央紅軍總醫(yī)院等機構。
在電視連續(xù)劇《興國,興國!》中,上述歷史背景都有不同程度的反映,例如片中謝家的火器廠,后來就掛牌為“中央兵工廠”;片中也提到了發(fā)行蘇區(qū)貨幣;片中縣城的城頭上也掛著“模范興國”的匾額;片中的紅軍也稱為“模范師”;片中全部由興國籍戰(zhàn)士組成的紅軍成建制隊伍也符合歷史事實;毛澤東、陳毅等雖然在片中沒有出現(xiàn),但多次在重大事件關頭被演員臺詞提及;在這些歷史事實與劇情不同程度的融合之外,電視連續(xù)劇《興國,興國!》以較大的筆墨講述了一個簡單道理:共產黨、紅軍為何受到民眾的歡迎?乃至共產黨為何最終能取得全國性勝利?
片中的“土地革命”講述的就是這個道理。貧富不均表現(xiàn)在農民土地問題上是,10%的少數(shù)人占有90%以上的土地,廣大農民的生活極其艱難。在這種制度下,就算少數(shù)富人有善心,最多也只是給貧苦農民一點施舍,緩解一些窮人的怨氣,貧富差距造成的尖銳社會矛盾難以消除。而共產黨的成功就在于,沒收少數(shù)人的土地,分給無地的窮苦農民,農民獲得了自己的土地,便拿起槍,保衛(wèi)自己的財產。國民黨之所以沒有成功,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們更多維護少數(shù)利益階層,忽視了泥腿子。片中女主人公夏迎秋從地主家大小姐到加入共產黨的思想轉變,非常清晰地展現(xiàn)了這個道理,也展現(xiàn)了夏迎秋對這個簡單道理的認識過程。然而,我們對此的認識,也不能就這么簡單。
片中一位鄉(xiāng)村教師,也算是當時土生土長的知識分子鐘老師曾經對共產黨的政策有所懷疑,后來,在他被國民黨殺害前,他說出了一番道理。鐘老師引用2000多年前管仲的話說:政治就是土地政策,土地政策“正”,政治就“正”,就能得民心。因此,紅軍在江西根據地獲得群眾的廣泛支持,其最基本的政治原理,實際上來自于中國悠久的傳統(tǒng)。然而,這個傳統(tǒng)并不能只局限在農業(yè)經濟條件下實現(xiàn),在工業(yè)經濟乃至信息經濟條件下,它的形式也許有所不同,根本原理依然是適用的。“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這一土地政策的相對公平是在農業(yè)經濟條件下縮小貧富差距的重要手段。我多次強調過,中國古代“小農經濟”實際上就是反對壟斷、實現(xiàn)相對公平的現(xiàn)代“中產階級”社會的理念。在農業(yè)經濟條件下,它更主要地表現(xiàn)為相對平均擁有土地的政策。在工業(yè)條件下,土地農業(yè)財富的作用降低,土地政策的價值降低,但是,其理念依然適用。然而,迄今為止,包括西方發(fā)達國家在內的工業(yè)經濟,沒有一個解決好了這個問題。
工業(yè)經濟由于其投資的集中、資產的集中、金融的集中,生產資料相對平均占有的局面較難實現(xiàn)。西方出現(xiàn)的“中產階級”社會,之所以同樣不穩(wěn)定,在金融危機中遭受巨大沖擊,關鍵就在于,西方中產階級所掌握的“財富”更多地是股票、貨幣、房產等“虛擬財富”,而不是像土地那樣的真實生產資料。由于工業(yè)創(chuàng)造財富的能力以遠遠超過農業(yè),因此,在工業(yè)經濟條件下,均分土地的意義相對于農業(yè)經濟來說,已大大下降。如何在工業(yè)經濟、信息經濟、貨幣經濟環(huán)境中實現(xiàn)真實財富相對公平,這是需要現(xiàn)代人認真考慮和解決的。西方國家在這個問題上沒有給我們提供多少可借鑒的方式,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實踐,基本上按照西方以往的模式,因而出現(xiàn)很多問題。下一步的深入改革,如何在這個問題上,以中國傳統(tǒng)的理念為基礎,找到現(xiàn)代條件下的制度和方式,是需要認真研究的。因此,電視連續(xù)劇《興國,興國!》在當今這個時間點上播出,讓人們重溫當年土地政策的理念,對于未來的中國,也是具有現(xiàn)實意義的。
前幾天與郭松民先生討論過“學雷鋒”的話題。按照無產階級的理論,每一個人都必須時刻保持無產階級的先進性,而且是一項長期、永遠的任務。這也是每一個在無產階級理論指導下的國家,最終都要涉及到斗私批修的“新人”問題的原因。其實,《興國,興國!》中的土地政策講述了一個很簡單的道理:如果人人都學雷鋒,那么,每個農民都不該擁有土地,而只需要將土地公有化。實際上,《興國,興國!》中的一個歷史情節(jié)說明了這個問題:蘇維埃最初分給農民的,只是“耕種證”,這就類似于土地公有,每個農民只有使用權。然而,這個方法并沒有激起農民的積極性,因此,興國蘇維埃政權迅速調整,將“耕種證”改為“土地所有證”,才真正喚起了農民的積極性。換句話說,在江西根據地那里,共產黨與農民的關系是:共產黨員一定要學雷鋒,而農民則未必。相反,基層普通人的自私,并且保護自己利益的原始動力,才是強大的“革命性”的來源。當然,有人會說那是階段性的落后,未來“新人”應該改造。而我認為,保護自己利益的原始動力是難以改變的。一個合理的政權應該是,自己時刻保持公正和廉潔,并避免普通民眾爭取、保護個人利益的競爭出現(xiàn)壟斷,維持相對的平均、較小的貧富差距。而不應該是消除所有私念,要求每個人都學雷鋒。因為,這是一件難以完成的任務。
看完《興國,興國!》,說幾點不滿意的地方。一是男主演有點做作,表情故作瀟灑,某些場合的表演顯得不真實。而且,男主演像是有多動癥,在一些重要的情節(jié)中,表演欠穩(wěn)重,身體不停地晃來晃去,眼神飄來飄去,表演痕跡太重。其次,看得出來,導演比較擅長情感戲,情感戲的安排比較合理,但是,戰(zhàn)爭戲顯得粗糙。第三,江西地區(qū)傳統(tǒng)的家族文化在片中有所表現(xiàn),但沒有說到位,容易讓觀眾的理解流于表面。總的來說,這還是一部很不錯的電視劇。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xiāng)
責任編輯:利永貞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xiāng)網刊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