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賈雨村——“傳統文人優仕夢”的經典解讀
董永亮
古語道: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又云:不以規矩不成方圓。每一類群都擁有并遵循著專屬于這個群體的特定運行規則。在華夏故國,“學而優則仕”是文人墨客這一群體特有的生存法則,所謂“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者也。生命個體最大的局限性在于不能逃脫無孔不入的歷史文化強加給自身的規定性成長。賈雨村,只是千來來中國傳統文人的一個例證和縮影,卻是對“傳統文人優仕夢”現象的經典解讀和不朽詮釋。
賈雨村何許人也?據曹雪芹曾“批閱十載,增刪五次”的鴻篇巨制《紅樓夢》記載:賈雨村,名化,字時飛,別號雨村。出生在昌明隆盛之邦,詩禮簪纓之族。這個居住在姑蘇城葫蘆廟的破落窮書生,出脫得腰圓背厚、面闊口方,生就得劍眉星眼、直鼻方腮。曹夫子用濃墨重彩的筆觸,勾勒了一個符合中國傳統審美價值觀的落魄文人形象。雖然窮困潦倒,“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文化觀念在雨村頭腦中根深蒂固;即使寄人籬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念底蘊仍在他內心深處燒得發顫。風餐露宿,卻時常吟詠“玉在櫝中求善價,釵于奩內待時飛”,期待有一日金榜題名,飛黃騰達。就是這個出口成章、才華橫溢的傳統文人,當甄士隱邀他一起飲酒賞月時,來了一首“時逢三五便團圓,滿把晴光護玉欄。天上一輪共捧出,人間萬姓仰頭看”,足以成為萬千讀者心醉神往、嘆為觀止的粉絲。至于“風塵懷閨秀”這出戲,即把甄家丫鬟當成“巨眼英雄、風塵知己”,更是凸顯折射了傳統文人愛情觀的虛幻飄渺和單廂情愿。面對甄士隱救濟他的盤纏銀兩,雨村笑而不答,暢快收下。進京趕考時,亦未向甄老先生道別,只托小沙彌給恩人留了一句蕩氣回腸的話:“讀書人不分黃道黑道。”這時的雨村,展現了一個傳統文人“大行不顧細謹,大禮不辭小讓”的傲然風骨,“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胸襟抱負使人肅然起敬。
雨村本可以做一個安分守己、甘于清貧的教書先生。他有幸作了書香門第林如海女兒林黛玉的私塾老師。日后黛玉的靈性勃發、才思奔涌恐怕與得益于這位賈老師的諄諄善誘、潛移默化不無關系。對于雨村第一次被革職查辦,曹夫子無不惋惜和哀憐,認為原因在于“雖然才干優長,卻未免有貪酷之弊”,然而更多的是“恃才侮上”。怎奈“傳統文人優仕夢”的仕途情結揮之不去,從眾附和的國民性格使他鋌而走險。終于,林黛玉進賈府的機遇,為他攀上名門望族創造了路徑,經賈政舉薦,我們的雨村到應天府走馬上任,正是“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雨村從此走上宦海沉浮不歸路。
無巧不成書,考驗賈大人的時刻到了。一件棘手的人命官司讓雨村傷透了腦筋,該案涉及女當事人竟是這位賈大人昔日救命恩人甄士隱先生走失多年的女兒英蓮。雨村也想安撫草民蒼生,伸張國法正義,以報皇帝隆恩。然而門子出示的“護官符”擊碎了他欲做“青天大老爺”的幻想迷夢。在“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官場游戲規則盛行的大背景下,于“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建構的人情世故里,在一個司法行政合一、草菅人命登峰造極的王朝里,我們的雨村終于拋棄了良知,低下了高尚的頭顱,選擇了沉默和息事寧人。葫蘆僧亂判葫蘆案,闡述論證了黎民眾生對“自古衙門向南開,就中無個不冤哉”之幾多蒼涼和無奈。賈雨村卻撈到了助推自己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平臺。“身后有余忘縮手,眼前無路想回頭”。賈雨村的結局也是注定悲哀凄涼,“因嫌紗帽小,致使鎖枷扛”。 “借語村言”,道出曹雪芹先生“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的惆悵迷茫和良苦用心。作為一個提綱挈領、統領全書的人物,雨村地位舉足輕重。想到其人生境遇,可謂是“多行不義必自斃”,一種悲天憫人的情感卻油然而生。據說,當年的雪芹先生因為看透了世間虛偽冷暖后才寫《紅樓夢》的。而在漫長封建社會“傳統文人優仕夢”,到頭來,也只能落個“你方唱罷我登場”的下場,弄個“白茫茫大地真干凈”的結局。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