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沙》預告片引起的思考
欣聞最近出了一部好電影——《驚沙》。
如果真是一部好電影的話,那么它對我等浸泡在物欲至上、金錢第一的市場苦海中的草民來說,應該是猶如久旱逢甘雨、他鄉遇故知。帶著這樣的迫切心情,打開了電腦。遺憾的是這部電影在網上搜不到,只看到預告片。
滿懷期待,打開這個視頻鏈接,卻有些失望。那里面凈是暴躁、煽情、血腥和裸體的鏡頭,比如咆哮著以槍指頭、帶著絕望的表情掃射、衣衫不整、血光四濺、皮開肉綻、兩個女戰士吊在繩子上,似乎還有一個強奸的鏡頭。當然,比電影鏡頭還要令人難過的事情,在當年西路軍的真實遭遇中絕不鮮見,可是未見得要用如此貧乏和沒有表現力的手法來描述吧。
導演創作了上述鏡頭,或許因為這就是他心目中當年的真實。然而,真實就是藝術么?如果是這樣,那么在照相機、攝像機高度普及的今天,文學家、電影家們就毫無必要繼續存在下去了,因為人人都是藝術家了,優酷、土豆上面全都是藝術品了。
真實并不一定是藝術,那么,就要超真實么?如果是這樣,美國災難片、日本AV片也都是藝術了,因為這些東西不僅真實,而且比真實還真實,是把真實向前“發展”一大步。這一類的東西,說白了就是將赤裸裸的感官刺激通過影視呈現在人的面前,目的是讓人變成非人。
僅就《驚沙》預告片來看,還真有些類似感官刺激片。
可是看過這部片子的不少是正直善良的人,他們對這個片子評價很高。由此看來,《驚沙》的創作目的絕不是那樣的“三俗”,也不是單純為了記錄那段歷史,而是有更加高尚的目的。
高尚的目的必須通過藝術的手段才能得以表現。記得有個老師講到:文學就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這總結得非常好。
毛澤東時代的電影,不少就是這樣的典范。例如《閃閃的紅星》,同樣是表現殘忍的毒打,冬子的衣服沒有破成“乞丐裝”,冬子的臉上沒有血跡,鏡頭中沒有鞭子落下、皮開肉綻的特寫,僅僅在冬子的臉上筆畫了一道黑色的痕跡。同樣是表現英勇就義,冬子母親沒有遭受強奸,沒有遭受毒打,沒有在烈火中翻滾煎熬,更沒有咆哮和表白,只有鄧玉華一支《映山紅》頌揚著一個共產黨員的高貴氣節。這才是藝術呀!
即便是在當代,好的作品也不是沒有。比如電視劇《井岡山》,里面描寫紅軍戰士鐘大龍的英勇犧牲,并沒有特寫他身上有多大的槍眼,也沒有用泛黃的鏡頭反復播出大龍的感人瞬間,甚至鐘大龍根本都沒有出現,鏡頭只是描寫了幾個人(毛委員、月娥、姜老漢)的傷心落淚,伴著《紅軍阿哥你慢慢走》的歌曲,就令觀眾無不動容、深思。這才是藝術呀!
或許三十年來,我們拿香花當毒草,拿毒草當香花已經習慣了。我們生活在“知識”爆炸的文化荒漠和精神泥沼中,我們需要魯迅先生,更需要XX大革命。否則,我們會窒息而死。
按:筆者是一個純粹的藝術門外漢,再加上根本沒看過這部電影,或許說的不對,歡迎大家批評。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