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詩詞的正確解讀
震古爍今、引領未來的毛澤東詩詞
——毛澤東思想的藝術化表現
王正斌
中國是詩的國度。古人說:“詩言志,歌詠言”。詩歌是人們抒情言志的最早而又最佳的工具。如果說,20世紀的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是一部輝煌的歷史,那么毛澤東詩詞就是反映這部輝煌歷史的一部杰出的史詩。
詩歌是中國最早的文學樣式,從最初的民間歌謠,到《詩經》、《楚辭》、漢樂府,再到唐詩、宋詞、元曲,中國的文學史幾乎是一部詩歌史。明清小說出現以后,詩詞并沒有消失,而是繼續發展,一路過來,由簡到繁,由雅到俗,作到了雅俗共賞。在明清的通俗小說中,有許多詩詞作品參入其中,小說家們想用詩詞來證明或顯示自己的才華。《紅樓夢》就是一個典型——其中的許多人物都會吟詩作詞。其實都是作家替他們擬寫的。一般人都知道曹雪芹是偉大的小說家,卻不知道他同時還是一個偉大的詩人。因為他的詩詞作品淹沒在他的小說中了。
毛澤東是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哲學家、經濟學家、學問家、書法家、詩人等。換言之,大政治家、大軍事家、大哲學家、大經濟學家、大學問家、大書法家、大詩人、開國領袖、一代雄主等。被稱為“詩皇”、“詩帝”、“詩神”。朱向前(文學評論家)評價毛澤東是“君師合一” ,毛澤東詩詞是“詩史合一”。說“詩史合一”沒有錯;說毛澤東是“君師合一”還不太全面,應該是“天地君親師合一”才準確。
毛澤東青年時期立下的志向是“改造中國與世界”。毛澤東的格言是“與天奮斗,其樂無窮!與地奮斗,其樂無窮!與人奮斗,其樂無窮!”這是一種馬克思式的斗爭哲學。他認為戰天斗地,改造自然,或“翻天覆地”,“改造世界與社會”,是無窮的快樂,是幸福的源泉。馬克思的女兒問:“人生的幸福是什么?”馬克思回答:“斗爭。”對奮斗則樂趣無窮的觀念,毛澤東終生身體力行。毛澤東光輝偉大的一生,是艱苦奮斗,拼搏進取的一生。毛澤東實現了他的“改天換地”的理想。毛澤東在 “改造中國與世界”之余,創作了震古爍今、引領未來的毛澤東詩詞。
毛澤東詩詞是毛澤東思想的藝術化表現。毛澤東的詩大都是近體詩,也有雜言詩。其詩與詞都嚴格遵守古典詩詞的格律,而表現的內容卻是時代感極強的革命戰爭生活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可謂 “舊瓶裝新酒”,溝通了古典與現代,成為中國古典詩詞在二十世紀的最后一座高峰,其成就之大,可謂“前無古人”。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人生信條講究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所謂“立言”,就是著書立說,寫詩作文。古人認為這是藏之名山,傳之后世的不朽盛事。
有人說,毛澤東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君師合一”的人物,既又可以做領袖,又可以做教授。這話只說對了一半。正確的說法是:毛澤東不僅可以做領袖,而且可以做導師——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革命的導師。這已經是被歷史所證明了的客觀事實。毛澤東對文化的重視超乎尋常。他有三種經典表述:第一,“一支沒有文化的軍隊是愚蠢的軍隊,而愚蠢的軍隊是不能戰勝敵人的。”第二,在長征路上,不管如何艱難困苦、輕裝簡從,他的馬背上的褡褳中始終背著文房四寶。他多次對身邊的警衛人員說:“我要用文房四寶打敗蔣介石國民黨。”這不是一句玩笑話。第三,1935年秋天,丁玲到了延安,毛澤東專門給她題了一首《臨江仙》,其中有兩句:“纖筆一枝誰與似?三千毛瑟精兵。”語出孫中山1922年8月24日與報界的談話,論及康、梁的輿論作用,“常言謂:‘一支筆勝于三千毛瑟槍。’”毛澤東借用此說是對丁玲過去文學成就的一種認可,更是對她到延安以后的一種期待。
唐詩的偉大翻譯家亞瑟•瓦利說:“毛對詩歌的熱愛,使他在東山高級小學堂的那段青少年時期的生活格外有光彩,而且這種愛好繼續伴隨他度過了以后所有動亂不安的歲月,這一愛好,也成為一種崇高的副旋律,調節了戰爭的野蠻,并使他從革命斗爭的枯燥乏味的邏輯中走出來。”
《毛澤東的精神就是民族復興的光輝道路》(注:此文后半部分并非李敖所寫)一文中說:“毛澤東精神就是一種強烈的自信、自尊、自主、自立、自強的精神,就是一個人、一個民族要活得頂天立地的精神,它是自唐朝以來久失了的浩然之氣和天行健、自強不息的精神,是1840年以來中華民族面對保國、保種、保教三重危機的挑戰而激應出的勇敢的應戰精神,它就是我們民族的精神。”
從這個意義上說,毛澤東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民族英雄。
郭沫若評價毛澤東,即所謂“經綸外,詩詞余事,泰山北斗”——就是說毛澤東治理軍國大事之外,業余愛好寫點詩詞,但也足以稱得上是泰山北斗。以郭沫若詞壇盟主之尊尚如此推崇毛詩,其他人自然信服。其實毛澤東不光是詩壇泰斗,在世人眼中,他首先是一個具有超凡魅力的大國領袖。治大國如烹小鮮,談笑間導引世界風云。他也是世界人民革命的導師。
杰出詩人、著名作家、編輯家臧克家曾經在《毛澤東詩詞鑒賞》前言中指出,毛主席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他的理論著作是指導革命和建設的法寶。毛澤東的詩詞創作,藝術性很高,充滿革命豪情,是他幾十革命實踐的產物,譽滿海內外,影響之深,無與倫比。一個外國人曾說毛澤東是“一個詩人贏得了一個新中國。”這話并不夸張。
腹有詩書氣自華,最是書香能致遠。為什么說毛澤東是“一個詩人贏得了一個新中國”?是因為“一代之治即一代之學”,是因為知識就是力量、知識就是財富、知識就是智慧,是開啟勝利之門的鑰匙。毛澤東篤志嗜學、學貫中西、博學多識。廣博的知識和高度的智慧使他見微知著,高屋建瓴,舉重若輕;浪漫的詩懷使他心胸豁達、樂觀向上,富有遠大理想和非凡的創造精神。他集政治家、哲學家家、戰略家、詩人于一身,在改造社會、改造自然的偉大斗爭中,導演了一幕幕如詩如畫、波瀾壯闊的人間正劇,令人嘆為觀止。
縱觀毛澤東詩詞,就是一部史詩。中國革命和建設的許多重大歷史事件,在他的詩詞中都有所反映。毛澤東酷愛詩詞,但這種興趣是與他從事的偉大事業緊緊聯系在一起。他以詩詞抒豪情、寄壯志,愈是戎馬倥傯,愈是在危難之間,愈是在革命的緊要關頭,他愈是思如泉涌、詩興大作、有感而發。他的詩詞是特定歷史時期的產物,既有大氣磅礴、豪情萬丈之處,又有細致入微、反映民聲之音。詩詞中洋溢的愛國主義、共產主義、革命英雄主義精神,體現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勇氣和毅力。
二戰期間,一位記者問丘吉爾:“莎士比亞和印度,哪個對你更重要?”丘吉爾回答說:“我寧可失去50個印度, 也不會失去一個莎士比亞。”由此可見詩章的偉大魅力。美國前總統尼克松曾經說過:“偉大的領導是一種特有的藝術形式,既需要超群的力量,又需要非凡的想象力。”“政治學,從其最高境界來講,與其說是散文,毋寧說是詩。”在毛澤東身上,我們看到了這種“超群的力量”和“非凡的想象力”,看到了怎樣用這種力量激勵一個民族,戰勝強大的敵人,擺脫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悲慘命運,爭取一個光明燦爛的未來。
“書生報國無長物,唯有手中筆如刀”。一代巨人毛澤東,堪稱不拿槍的軍事家、戰略家、政治家。他一生與書作伴,在書海中“游泳”,在馬背上吟誦,直到暮年仍然篤志嗜學、垂老不倦,猶在床頭堆滿了書卷,用犀利的刀筆改寫了中國和世界的歷史。
歷史上像毛澤東這樣親自參加和領導波瀾壯闊的革命運動,并以完美的藝術形式記錄歷史事件,展示優秀的中國共產黨人的大氣磅礴,顯示全部的人格力量,可以說是絕無僅有。毛澤東詩詞將歷史、現實、理想的內容超時空地融會在一起,組成一個完整的新境界,概括了中國半個世紀的革命的歲月,蘊涵著深刻的思想內容。它謳歌了無產階級革命斗爭生活的豐富與壯美,表現了一個偉大革命家的壯志豪情和過人的氣魄與膽識,完美地體現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先進的中國共產黨人,在嚴酷的革命斗爭中,始終不渝的堅定信仰,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戰勝一切困難的信心和力量,展現出共產黨人的革命英雄主義、樂觀主義、浪漫主義精神和崇高的共產主義理想。毛澤東詩詞擁有的這些特點,使毛澤東詩詞不僅成為文學寶庫中的精品,而且在中國革命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僅給人以思想的啟迪,給人以美的熏陶,而且作為革命史詩,是對中國革命和建設實踐的生動形象的藝術化表現。
毛澤東詩詞以藝術的形式再現了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歷史,它不僅是中國革命的輝煌史詩,而且是毛澤東人格的生動體現,具有很強的革命性、人民性、思想性和藝術性。
毛澤東的許多詩詞都充滿感染力、感召力、凝聚力,富有哲理和詩情畫意,讓人過目不忘,耳熟能詳,時間愈久顯得愈有生命力。他的許多名句為人們所耳熟能詳。
毛澤東詩詞的成就,無論是跟皇帝比較還是跟詩人比較,都堪稱“獨領風騷,無人可及”。從領袖的角度看,歷史上的皇帝,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都寫過詩,但沒人能超過毛澤東。劉邦僅傳世一首《大風歌》。乾隆詩作雖多,號稱3萬,但都是附庸風雅之作,成就不高。
從專業詩人和詞人的角度看,盡管“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但各個時期文人的詩詞作品,沒有人能夠比得上毛澤東。無論是詩是詞;無論是“詩仙”李白還是“詩圣”杜甫;無論是婉約派的柳永、黃挺堅、李清照,還是豪放派的蘇軾、辛棄疾、張元干等等,從思想內容和藝術水平上相比,毛澤東都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他們只能自愧不如,甘拜下風,不能望其項背,因為他們和毛澤東不是一個重量級。毛澤東是前無古人的超凡人物——“詩皇”、“詩帝”、“詩神”!
在世紀之交,最引人注目的事件之一是“千年偉人”的評選。1999年的秋天,英國廣播公司(BBC),用幾周時間在國際互聯網(Internet)上經過反復評選,最結果:馬克思排在第一位,排在第二位的是世界最有影響的科學家愛因斯坦。
據《世界新聞報》報道:最近一次千年偉人評選,幾年前美國時代公司評選的1000年來最具影響力的百人百事,位居第一者——毛澤東。作為中國革命的奠基者,這位偉人不僅影響了全中國,也以其偉大成就和深刻思想影響了整個世界。其歷史地位高于拿破侖,千年影響力超華盛頓,成為千年最具影響力的百人之第一名。在評選結果中,既沒有“二戰英雄”羅斯福、丘吉爾和戴高樂,也沒有美國的“建國之父”華盛頓,而毛澤東卻出現了兩次。在這100個人中,惟一選登了毛澤東的一條著名語錄:“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
許多外國人都把毛澤東當作與馬、恩、列、斯并列的革命導師。日本國會議員岡田春夫說:“毛澤東和列寧一樣,改變了世界歷史。是20世紀最偉大的人物。”美國中國問題專家特里爾說:“毛澤東的經歷,足以使他成為馬克思、列寧、斯大林合為一體的中國革命的化身。”
這兩件事情說明了說明呢?——說明了毛澤東與馬克思的思想是一脈相承的。說明了西方正義和正直的人們對兩位思想家的客觀肯定。我們應該認識到,馬克思主義是科學,毛澤東思想也是科學,它們都是關于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科學。它們共同指明了人類社未來會發展的方向:共產主義必將取代資本主義和特色社會主義而統一全球。這是不以人們的為轉移的客觀規律。
據2007年05月09日人民日報報道:一項由中國新聞網發起的關于“我心目中的英雄”的網絡調查顯示,共有4000多人參加了調查,其中六成以上是35歲以下的年輕人。在回答“哪個中國人的名字會使你想到英雄”時,半數以上的人選擇了“毛澤東”(2535票),在6個候選人中排名第一,遙遙領先于其他人(任長霞777票、楊利偉458票、李嘉城325票、李素麗184票、劉德華50票)。
最近一次針對90后青年的網絡調查調查顯示:除了文體明星周杰倫、姚明、李宇春等人之外,在政治領袖人物中,毛澤東又是位居第一。
這兩件事情又說明了什么?——說明了毛澤東在中國人民的心目中是無可替代的“真正的英雄”。說明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人民群眾的心中自有一桿稱,他們能夠稱出歷史人物的地位和分量。因為 “群眾是真正的英雄”。
為此,我們有必要對毛澤東思想重新進行認識和評價。
什么是毛澤東思想?毛澤東思想的核心和精華是什么?這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必須搞清楚的重大理論問題和具體實踐問題。我們必須搞清楚毛澤東思想的科學內涵。
如何正確認識和評價毛澤東思想的科學內涵?從中國共產黨公開的文獻來看,對于毛澤東思想科學內涵的闡述比較嚴謹的有如下三次。
其一,劉少奇在中共七大修改黨章的報告中正式闡述了毛澤東思想的含義:“毛澤東思想就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與中國革命實踐之統一的思想,就是中國的共產主義,就是中國的馬克思主義” (《劉少奇選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93頁)“就是馬克思主義在目前時代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民族民主革命中之繼續發展”。 “是中國民族智慧的最高表現和理論上的最高概括”,“使馬克思主義從歐洲形式變為中國形式”,“是馬克思主義民族化的優秀典型”。
其二,中共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的定義是:“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運用和發展,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于中國革命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
其三,中共黨的十五大對毛澤東思想的評價:毛澤東思想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 (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十五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冊,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9頁)。
這是中國官方在不同歷史時期對毛澤東思想所作的概括。這些概括雖然都有一定的道理,但由于時代和歷史的原因,也由于評價者本身見識的局限,這些概括和評價既不夠全面,也不夠準確。
鄧小平認為“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的精髓”,他說:“‘實事求是’四個大字,這是毛澤東哲學思想的精髓。”“是毛澤東思想的出發點、根本點。”“毛澤東思想的精髓就是這四個字。毛澤東同志所以偉大,能把中國革命引導到勝利,歸根到底,就是靠這個。”我們認為,這個說法是不正確的,或者說是錯誤的。
毛澤東說:馬克思主義的真理說一千道一萬,就是一句話,“造反有理”。 “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這才是馬克思主義的精髓——造剝削階級的反有理,消滅私有制,實現共產主義,這才是人間正道,人間大道。
而“實事求是”只是對待事物的一種態度,一是一,二是二,不夸大,不縮小。僅此而已。一個普通人,只要他足夠誠實,都可以作到這一點。它怎么可能是馬克思主義的精髓,又是毛澤東思想的精髓呢?。”
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中謙虛地說:“對于文化問題,我是門外漢,想研究一下,也方在開始。好在延安許多同志已有詳盡的文章,我的粗枝大葉的東西,就當作一番開臺鑼鼓好了。對于全國先進的文化工作者,我們的東西,只當作引玉之磚,千慮之一得,希望共同討論,得出正確結論,來適應我們民族的需要。科學的態度是“實事求是”,“自以為是”和“好為人師”那樣狂妄的態度是不能解決問題的。我們民族的災難深重極了,惟有科學的態度和負責的精神,能夠引導我們民族到解放之路。”
請注意:在這里,毛澤東說得很清楚,“實事求是”是一種科學的態度,與此相反,“自以為是”和“好為人師”那樣狂妄的態度是不能解決問題的。因此肯定是錯誤的,不可取的。
事實上,毛澤東思想首先來源于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其次才源自西方的馬列主義。眾所周知,老子是人類最偉大的哲學家,墨子是人類最偉大的科學家(有人說過,“一個墨子等于或超過了整個希臘”,這話決非虛言,而是大實話,因為現代自然科學的知識,除了電學之外,其他所有學科,在墨子那里都有所發明和闡述)。他們都向往和主張建立沒有剝削、沒有壓迫的“大同社會”,他們的思想是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源頭。我們可以說,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與老子的思想及墨子的思想是一脈相承的。換言之,馬列主義是老子思想及墨子思想的西方化;毛澤東思想既是馬列主義的中國化,又是老子思想及墨子思想的現代化。
毛澤東不僅改變了中國,而且改變了世界。從這個意義上說,毛澤東思想是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革命和解放的旗幟。
因此,毛澤東思想的科學表述應該是:
毛澤東思想是毛澤東同志在吸收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精華的基礎上,在吸收了西方文明的精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礎上,在中國革命與建設的偉大實踐中產生出來的,用來指導“改造中國與世界”的哲學理論,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和經驗總結,是中華民族高度智慧的集中表現和人類智慧的完美體現,是迄今為止人類最科學、最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也是迄今為止人類真正的“普世價值觀”——共產主義(“大同社會”)價值觀的最新理論總結。
毛澤東思想是人類先進思想與先進文化的代表,是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理論的精華,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它代表的不僅是全中國人民的利益,而且是全世界人民的利益。她將是引領人類消滅剝削與壓迫,獲得最后解放的最強大的理論工具和思想武器。
毛澤東倡導的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的思想路線,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和辯證法的集中體現,是貫穿毛澤東思想的活的靈魂,也是共產黨的根本性的思想武器。
毛澤東思想是一個哲學體系,理論體系。毛澤東是依靠人民的力量而贏得天下。鄧小平說毛澤東思想的核心與精髓是一種實事求是的態度,未免太不靠譜了。事實上,毛澤東思想的核心與精髓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靈魂深處鬧革命”,是“斗私批修”、 “大公無私”,是集體主義、愛國主義和共產主義。
簡言之,毛澤東思想的精髓是“為人民服務”。毛澤東《論聯合政府》中說:“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因此他提倡“為人民服務”。怎樣才能為人民服務?——消滅私有制,消滅剝削與壓迫,建設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不僅為中國人民,而且為世界人民服務,這是毛澤東一生奮斗的目標。這才是毛澤東思想的出發點和歸宿點。這也是毛澤東思想之所以“無敵于天下”的秘密所在。
毛澤東思想本質上就是人民大眾的理論。大眾的視角要求把立足點放在為人民服務上。毛澤東說:“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替法西斯賣力,替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鴻毛還輕。”這就是毛澤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因為他深知“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
毛澤東把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作為世界觀的基礎,把建設偉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和實現共產主義作為人生目標和最高理想;堅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價值取向,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這才是毛澤東思想的核心和精華所在,這才是毛澤東思想的出發點和根本歸宿。
毛澤東詩詞是毛澤東思想的生動形象的藝術化表現。毛澤東詩詞之所以大氣磅礴,渾厚深沉,就是由于它們扎根于人民的深厚土壤,而且來源于中國的傳統文化。
毛澤東熟讀中國傳統文化典籍,從《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詩》、《增廣賢文》到經史子集、詩詞曲賦等,都熟極了,特別像《離騷》、《九歌》、《莊子》、《昭明文選》、《韓昌黎集》等重要經典都能背誦,脫口而出,信手拈來。有學者考證,毛澤東詩文中引用《莊子》多達66條。再以“毛選四卷”為例,其中的引文、成語、典故,引自《左傳》48條、《史記》42條、《孟子》26條、《論語》22條、《禮記》14條、《尚書》13條、《詩經》9條……這種功夫,使毛澤東終身受益,講話作文常常是縱論古今,引經據典,妙語連珠。
毛澤東熟讀中國的經典,對于兩三千年的文史,于先秦喜歡莊子、屈原;于漢魏喜歡曹操;于唐喜歡李白、李賀、李商隱;于明喜歡高啟;于清喜歡曹雪芹。這就是毛澤東明白表示其喜好的“文學八賢”。八賢的風格特點是什么?風格特點傾向于氣度豪邁甚至帶點霸氣,想象奇特往往出人意表。
在“八賢”中,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唐朝三李。詞本來盛于晚唐、五代、宋,但毛澤東的詞中有全唐風,不僅僅是李白的盛唐風,而且還包含有中唐李賀的奇異警拔,以及晚唐李商隱的深婉華麗。當《憶秦娥•婁山關》一詞,出現“蒼山如海,殘陽如血”的悲切壯麗境界時,我們感到它雖然還用李白詞“西風殘照,漢家陵闕”的韻腳,而境界已高度拓展;又從李商隱“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詩句中超拔出來,壯麗中增加雄渾了。
因此毛澤東的詞風橫跨三唐本身,就是一種胸襟,一種氣度。他應該是胸羅百萬雄師,對運用文史知識的運用是隨意驅遣、指揮自如的。比如,對于《莊子•逍遙游》中的鯤鵬意象,毛澤東詩詞創作是怎樣運用的呢?一是正用:“君行吾為發浩歌,鯤鵬擊浪從茲始。”(《七古•送縱宇一郎東行》)正用還不滿足,其次就是詳用:“鯤鵬展翅,九萬里,翻動扶搖羊角。背負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間城郭。”(《念奴嬌•鳥兒問答》,1965年秋)又其次,是詳用還不盡興,采取拓用:“斥鶠每聞欺大鳥,昆雞長笑老鷹非。”(《七律•吊羅榮桓同志》,1963年12月)最后,更為出格的是典故的反用:“六月天兵征腐惡,萬丈長纓要把鯤鵬縛”(《蝶戀花•從汀州向長沙》,1930年7月);“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清平樂•六盤山》,1935年10月)對同一意象的正、反、詳、拓四種用法,可見毛澤東詩詞運用典故的豐富手法和矯健筆力了。
毛澤東生長于湖湘之地,古時屬于南楚,這在他的詩詞中留有深刻的印痕。先秦的楚人頗多奇思異彩,有如王漁洋所說:“九嶷淚竹娥皇廟,字字《離騷》屈宋心。”(《戲仿元遺山〈論詩絕句〉三十二首》)青年毛澤東就是這片熱土孕育出來的天將降大任之人。
在楚地人物中,毛澤東極其欣賞屈原。少年的《講堂錄》就手抄《離騷》、《九歌》全文。1923年作《賀新郎•別友》,結句是:“要似昆侖崩絕壁,又恰像臺風掃寰宇。重比翼,和云翥。”(1973年改定,初稿句為“我自欲為江海客,更不為昵昵兒女語。山欲墜,云橫翥。”)這里用了《楚辭•遠游》中偏僻的詞語,可見他對《楚辭》是極為熟悉的。
倒是他對到長沙任王國太傅的洛陽俊才賈誼,欣賞中帶有幾分悲憫,抒發了頗為深切的歷史情懷。早年毛澤東把賈誼和屈原并列:“年少崢嶸屈賈才,山川奇氣曾鐘此。”(《七古•送縱宇一郎東行》,1918年4月)建立新中國以后,毛澤東為賈誼寫了一首七律、一首七絕,這在歷史人物中乃是僅見的殊榮。他大概是看重這位英杰政論文章的氣度、才略之不同凡響吧。
家鄉情結表現最甚的,是那首在毛澤東詩詞中最稱華麗的《七律•答友人》:“九嶷山上白云飛,帝子乘風下翠微。斑竹一枝千滴淚,紅霞萬朵百重衣。”詩中對神話傳說的奇幻渺遠的想象,對戀人美麗的悲劇人生的深切懷念,滲透于色彩華麗的字里行間。
1965年2月13日,毛澤東在春節座談會上和作家詩人們縱論文學史,進而談及狀元問題:“歷史上的狀元,出色的沒有幾個。唐朝的李白、杜甫兩大詩人都不是狀元。出色的狀元只有文天祥、秦檜。柳宗元、韓愈出身翰林,但是二流。王實甫、關漢卿、施耐庵、曹雪芹、羅貫中、蒲松齡等,都不是狀元……”
作為一位集政治家、哲學家家和軍事家于一身的歷史巨人,作為一位獨領風騷的業余詩人,毛澤東通過詩詞這種文字形式來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抒發了他崇高的革命激情和愛國情懷,體現了他無比博大的思想境界。
毛澤東詩詞的總體特點有以下幾個方面。
1.革命的現實主義與革命的浪漫主義完美結合
《詩經》是中國現實主義文學的源頭;《莊子》和《離騷》是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源頭。杜甫和李白分別代表了這兩種風格的最高成就。而毛澤東則把二者完美地結合在一起,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2.以豪放為主,兼有婉約,二者都達到極致
豪放作品:豪邁大氣,氣勢磅礴;雄視千古,囊括宇宙。毛澤東蘊含在詩詞中的帝王之氣、霸氣、豪氣,前無古人。充滿了革命的英雄主義、浪漫主義和樂觀主義。但也還可以有個解釋,叫做“霸蠻”,霸王的霸,蠻橫的蠻。這是湖南人的方言,毛澤東就是特別“霸蠻”。文雅的說法我們可以引征司空圖《二十四詩品》中的第十二品“豪放”,曰:“觀化匪禁,吞吐大荒。由道返氣,處得以狂。天風浪浪,海山蒼蒼。真力彌滿,萬象在旁。前招三辰,后引鳳凰。曉策六鰲,濯足扶桑。”天風海浪,大氣如虹,如蘇軾,辛棄疾,千年以來也不過二三子,正好做了“豪放”一品的注腳。毛澤東則超越了他們。
婉約之作:熱情似火,促人奮進;柔情似水,催人淚下。毛澤東自己說:“我的興趣偏于豪放,不廢婉約。”豈止不廢,其實毛澤東還頗為得意他的婉約之作。他的幾首婉約之作都是上品。就說寫給楊開慧的三首詞吧——《虞美人•枕上》、《賀新郎•別友》、《蝶戀花•答李淑一》。這幾首婉約一派,都很好地體現了毛澤東浪漫的情感和想象力。
3.文采飛揚,文辭華美,富有詩情畫意
文采是毛澤東臧否歷史人物的重要標準。他自己也看重文采,追求文采,并且以文采自傲于世。他寫文章追求“神氣”,追求“光昌流麗”,寫詩詞亦如是。
一般看來,兩首《沁園春》是毛澤東詩詞中氣韻兼勝的代表之作,我們就來看看這兩首《沁園春》的上闋: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這兩個半闋都何其色彩明麗,形象生動,氣勢磅礴,文辭華美。但細觀之下,又各有不同。前者體現了青年毛澤東對世間萬物充滿了探索和好奇之心,仰觀俯察,細致入微,以至于“鷹擊長空,魚翔淺底”都歷歷如在目前。后者則反映了中年毛澤東將個人和民族命運結合在一起并握于股掌之中,雄視天下。這時候看世界就觀其大略,變成了粗線條,“山舞銀蛇,原馳蠟象”,多大的龐然大物在毛澤東眼中也成了須彌芥子。而且,從這兩首《沁園春》中各取一句,恰成了一對妙聯,正是毛澤東前半生的真實寫照,那就是上聯:“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下聯:“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4.理想遠大,哲理深刻,具有指引未來的歷史意義
青年毛澤東生活在晚清時期,晚清時國運衰微,被西方國家侵略欺凌,喪權辱國,幾乎亡國滅種。毛澤東立志挽救民族的危亡。毛澤東詩詞既表現了詩人的遠大理想與宏偉志向,又表現了詩人對社會和人生的哲學思考,富有深刻的哲理,不僅能給人以思想的啟迪和教益,而且指引著人類未來前進的方向。
一、毛澤東詩詞體現了毛澤東崇高的理想、遠大的志向
1910年,毛澤東16歲,他的父親毛順生要他去做生意,毛澤東卻立志走出韶山沖繼續求學。經過自己的力爭和親友、老師們的一致勸說,父親才答應他的要求。在離家赴湘鄉縣立東山高等小學求學前夕,毛澤東提筆寫了一首《贈父詩》,夾在父親每天必看的賬簿里。這就是:
七絕 改西鄉隆盛詩贈父親
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
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
點評:此詩表現了少年毛澤東立志求學的宏愿和義無返顧的精神。
在東山小學就讀期間,先生令學生吟詩抒懷,毛澤東寫了一首《詠蛙》這首七言絕句:
七古 詠蛙
一九一〇年
獨坐池塘如虎踞,綠蔭樹下養精神。
春來我不先開口,哪個蟲兒敢作聲。
點評:詩中描繪了青蛙威武軒昂的形象,以蛙設喻,抒發毛澤東人小志大、藐視天下的氣概和膽略,也表現出了毛澤東獨有的領袖氣質——霸王之氣。這哪里是青蛙,簡直就是一只老虎嘛。令人震撼而驚嘆。
1918年,毛澤東送友人到日本留學,寫下如下的七古詩送別:
七古•送縱宇一郎東行
(1918年4月)
云開衡岳積陰止,天馬鳳凰春樹里。
年少崢嶸屈賈才,山川奇氣曾鐘此。
君行吾為發浩歌,鯤鵬擊浪從茲始。
洞庭湘水漲連天,艟艨巨艦直東指。
無端散出一天愁,幸被東風吹萬里。
丈夫何事足縈懷,要將宇宙看稊米。
滄海橫流安足慮,世事紛紜從君理。
管卻自家身與心,胸中日月常新美。
名世于今五百年,諸公碌碌皆馀子。
平浪宮前友誼多,崇明對馬衣帶水。
東瀛濯劍有書還,我返自崖君去矣。
注釋:
〔七古〕七言古詩。每句七個字,句數不限,偶句押韻,首句可押可不押,不像七律那樣講究平仄對仗。
〔縱宇一郎東行〕縱宇一郎,羅章龍在一九一五年同毛澤東初次通信時,就已用過的化名。一九一八年四月,羅去日本臨行前,新民學會在長沙北門外的平浪宮聚餐,為他餞行。毛澤東用“二十八畫生”的筆名寫了這首詩送行。羅到上海恰好碰上五月七日(一九一五年日本政府向袁世凱政府提出最后通牒的日子,限期要袁答復承認日本旨在獨占中國的“二十一條”),當時日本政府警察侮辱、毆打中國的愛國留學生,迫使他們回國。羅因此沒有去日本。羅章龍(一八九六——一九九五),湖南瀏陽人。一九二一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一九三一年被開除出黨。后歷任河南大學、西北聯合大學、湖南大學等校教授。曾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委員。
〔天馬鳳凰〕指岳麓山東南、湘江之西的兩座毗鄰的小山。
〔崢嶸〕地貌高峻謂之崢嶸,此處形容人才之杰出。唐代杜荀鶴《送李鐔游新安》:“邯鄲李鐔才崢嶸,酒狂詩逸難干名。”
〔屈賈〕戰國時楚國屈原,漢代賈誼,皆極有才華。
〔浩歌〕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詩:“浩歌彌激烈。”此處以浩歌代指臨行相贈之詩。
〔鐘〕聚集。古人稱山川靈秀之氣所聚集,便產生人才。
〔鯤鵬〕“鯤鵬”之典,源自《莊子•逍遙游》:“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鯤鵬是蓬萊神話體系中的一種虛擬的大鳥。毛澤東一生十分喜愛鯤鵬這一形象,并將神話學中的飛禽形象予以脫胎換骨,點鐵成金,成為詩學中的一種象征性形象,多用來比喻為氣魄宏偉、志向崇高的革命者(僅有一處用于貶意)。“蓬間雀"則是貪圖安逸、害怕變革的卑怯者形象。
海內外毛詩學者幾乎眾口一詞地認定:毛詩的浪漫主義源頭是屈原。其實,毛詩浪漫主義源頭有二:一是莊子,二是屈原。從詩學上講,漆園吏對毛詩的影響大于三閭大夫。毛詩中經常出現《莊子》的語匯典故。在《賀新郎.讀史》一詞中,《莊子》語匯典故四出(人世難逢開口笑、陳跡、三皇五帝、盜跖),七古《送縱宇一郎東行》也四次運用《莊子》語匯典故(鯤鵬、宇宙、梯米、崖返)。有的詩詞,如《念奴嬌•昆侖》、《念奴嬌•鳥兒問答》,其意象與靈感多來自《莊子》。
〔艟艨(chōngméng充萌)〕通作“艨艟”,戰艦。此指輪船。
〔宇宙看稊米〕大丈夫胸懷寬廣無限,藐視一切。“宇宙”一詞,《莊子》屢用。《列御寇》云:“若是者,迷惑于宇宙,形累不知太初。”《齊物論》云: “奚旁日月,挾宇宙,為其吻合。”何謂宇宙?《莊子•庚桑楚》云:“有實而無乎處者,宇也;有長而無本剽者,宙也。”郭象注:“宇者,有四方上下,而四方上下未有窮處。宙者,有古今之長,而古今之長無極。”成玄英疏:“天地四方日宇,往來古今日宙。”宇宙者,天地萬物之總稱也。
稊(tí題),草名,結實如小米。稊米,形容小。“稊米”一詞,見于《莊子•秋水》:“計四海之在天地之間也,不似由礧空之在大澤乎?計中國之在海內,不似稊米之在大倉乎?”司馬彪注:“稊米,小米也。”成玄英疏:“稊。草似稗而米甚細小也。”
〔世事紛紜從君理〕據羅章龍說,作者原詩如此。一九七九年羅在《回憶新民學會(由湖南到北京)》一文中第一次提供本詩時,覺得有負故人厚望,改作“世事紛紜何足理”。后來他曾表示恢復原詩句。
〔名世于今五百年〕名世,著名于世。《孟子•公孫丑下》:“五百年必有王者興,其間必有名世者。夫天未欲治平天下也;如欲治平天下,當今之世,舍我其誰也?”又 《孟子•盡心下》:“由堯舜至于湯,五百有余歲;若禹、皋陶,則見而知之;若湯,則聞而知之。由湯至于文王,五百有余歲,若伊尹、萊硃,則見而知之;若文王,則聞而知之。由文王至于孔子,五百有余歲,若太公望、散宜生,則見而知之;若孔子,則聞而知之。”
〔諸公碌碌皆馀子〕諸公,指當時的當權人物。碌碌,平庸。《后漢書•禰衡傳》:“常稱曰:‘大兒孔文舉,小兒楊德祖。馀子碌碌,莫足數也。’”馀子,其余的人。
〔崇明對馬衣帶水〕長江口的崇明島和日本的對馬島,相隔只一衣帶寬的水。
〔衣帶水〕水止于一帶之寬,像衣帶一樣寬的水,喻途距之短。據《南史•陳后主紀》載隋文帝言:“我為百姓父母,豈可限一衣帶水,不拯之乎?”
〔東瀛(yíng營)〕東海,后也指日本。
〔濯劍〕磨劍濯水原指寶劍的冶鑄打磨,此處比喻砥礪學問。
〔我返自崖君去矣〕“崖返"一詞,見于《莊子•山木》:“送君者皆自崖而反。君自此遠矣。”崖返,從海岸往回走。反通返。
羅章龍去留學的時候,衡山上的云都散開,天馬山和鳳凰山都可以一眼望到,說明是個祥瑞之兆,羅章龍同學此行一定能順利。后面幾句都是贊揚羅章龍的,說他才華可比屈子和賈生,這都是山川靈秀有奇氣,地杰則人靈。此去留學,就好像鯤鵬入水,來日就能擊浪中流。
“洞庭”至“馀子”句說的是,洞庭湖和湘江的水浪滔天,好像把羅章龍所乘坐的輪船一氣推到日本。“無端”之后是一個轉折,為何要“散出一天愁”?國勢衰微,家園動蕩,羅章龍這時候離鄉背井赴日留學,自然有頗多羈絆,心中放心不下。但是大丈夫志在千里,應“乘長風破萬里浪”,“要將宇宙看稊米”,等學成歸來,自能收拾殘局,振興中華,羅章龍是不世出的了不起的人才,剩下的一干人都是庸才,不值得一提。
最后說大家在長沙北門外的平浪宮前送羅章龍走,情深意切,從我國長江口的崇明島到日本的對馬海峽,距離也很近。到了日本學習要把收益寫在書信里寄回來。
這首七古是毛澤東25歲時的作品。那時的毛澤東思想已經相當成熟,詩中表現出勁健的氣度和瀟灑的風采,并無半點哭哭啼啼的小兒女情調。一韻到底,文氣貫通,用典很多卻合度自然,使得整首詩春風化雨、情理交融,就好像一陣清風,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和浪漫色彩。
值得一說的是,其實那時候羅章龍并沒有去成日本。《毛澤東年譜》載:“羅章龍后因東京發生日警迫害中國僑民風潮,中止赴日。”這次事件的起因是我國在日本的留學生抗議日本政府要求袁世凱答應承認“二十一條”,日本政府毆打、侮辱中國留學生并迫使他們回國。
羅沒有走成,便和毛澤東、李維漢、周世釗、蕭子升、張昆弟等24名青年為了籌備赴法勤工儉學的事一道赴北平。車至河南,會天大雨,鐵路癱瘓,毛澤東突發奇想,要到三國時候曹魏的都城許昌去看看。車至許昌舊城,毛和羅又聯句一首五絕《過魏都》:“橫卻賦詩意飛揚(羅),《自明本志》好文章(毛)。蕭條異代西田墓(羅),銅雀荒淪落夕陽(毛)。”(見《詩人興會——毛澤東以詩會友記趣》,杜忠明,中央文獻出版社)
此詩表現詩人了對朋友的祝愿,抒發了毛澤東熱愛家鄉的思想感情、雄視千古、總覽寰宇、藐視宇宙的寬廣胸懷和鄙薄庸常的雄心壯志。表現出面對現實、改造中國與世界的巨大眼光和博大襟懷。這種巨大的時空觀是以天地為胸懷的,睥睨古今,詩史兼修,氣度浩然。
點評:此詩與其說是對朋友的祝愿,毋寧說是毛澤東的自我期許。因為毛澤東實現了自己對朋友的期許——他既改造了中國,也改造了世界。
.
虞美人 贈楊開慧
一九二〇年
堆來枕上愁何狀?江海翻波浪。
夜長天色怎難明,無奈披衣起坐薄寒中。
曉來百念皆灰燼,倦極身無恁。
一勾殘月向西流。對此不拋眼淚也無由。
此詞又名 《虞美人•枕上》,是毛澤東的第一首詞,也是他的第一首情詩。這是毛澤東畢生創作中唯一沒有政治色彩,表達個人情感最為純粹的作品。這是寫給新婚妻子楊開慧的。新婚不久驟然別離,長夜難眠,輾轉反側,毛澤東的熾熱、深情、真摯在其中得到了充分體現。開篇兩句就起手不凡——“堆來枕上愁何狀,江海翻波浪。”所謂愁是一種心境、一種情緒,莫可名狀,最難形容,古人的妙句無非是李清照的“才下眉頭,又上心頭”,言其煩;“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言其重;或者李后主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言其長;而毛詞是言其形,形象清新,想象別致,自出機杼,儼然又一婉約名句。毛澤東自己說:“我的興趣偏于豪放,不廢婉約。”
點評:“男兒有淚不輕彈”。這首詞表現了毛澤東的婉約風格,男子漢凄然柔美的愛情。
賀新郎 贈楊開慧
一九二三年
揮手從茲去,更那堪凄然相向。
苦情重訴,眼角眉梢都似恨,熱淚欲零還住。
知誤會前番書語,過眼滔滔云共霧。
算人間知已,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
今朝霜重東門路,照橫塘,半天殘月,凄清如許。
汽笛一聲腸已斷,從此天涯孤旅。
憑割斷愁絲恨縷,要似昆侖崩絕壁。
又恰象臺風掃寰宇,重比翼,和云翥。
注釋:
〔賀新郎〕詞牌名。本詞最近發現作者有一件手跡,標題為《別友》。這首詞是作者寫給夫人楊開慧的。
〔一九二三年〕這年六月,中國共產黨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毛澤東出席了大會,當選為中央執行委員。大會通過了《關于國民運動及國民黨問題的議決案》,決定同國民黨合作,建立革命統一戰線。九月至十二月,毛澤東在湖南從事黨的工作,年底奉中央通知由長沙去上海轉廣州,準備參加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11月楊開慧在長沙生次子岸青。據此,本詞可能作于這年十二月底離開長沙的時候。當時革命形勢在上升,作者“割斷愁絲恨縷”而為革命事業獻出全副身心的豪情,以及作者所預想的未來革命風暴的猛烈壯闊,在詞中“昆侖崩絕壁”、“臺風掃寰宇”的比喻中得到強烈的表現。
〔揮手從茲去〕唐代李白《五古•送友人》:“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宋代張孝祥《于湖詞》之《水調歌頭•金山觀月》:“揮手從茲去,翳鳳更驂鸞。”
〔都似恨〕都是離恨。宋代秦少游《踏莎行》:“驛寄梅花,魚傳尺素,堆成此恨無重數。”此句謂離愁別恨,寄于容顏。
〔欲零還住〕想要哭泣涕零卻又止住。《詩經•定之方中》:“靈雨既零。”
〔知誤會前番書語〕毛澤東曾書唐代元稹《菟絲》詩贈楊開慧,中有“人生莫依倚,依倚事不成”之句。楊開慧讀后誤會其意,毛澤東為此再三解釋。
〔過眼滔滔云共霧〕宋代蘇軾《吉祥寺僧求閣名》:“過眼榮枯電與風。”云霧以喻誤會,言誤會轉瞬即散。
〔東門〕指長沙城東的小吳門。古詩詞中常用東門泛指送別之地。古樂府《東門行》:“出東門,不顧歸。”唐代白居易《秦中吟•不致仕》:“寂寞東門路,無人繼后塵。”
〔橫塘〕指長沙小吳門外的清水塘,因塘東西長,南北窄,作者特稱橫塘。并暗用橫塘之典,借指婦女居住的地方。唐崔顥《長于曲》:“君家何處住?妾住在橫塘。”清水塘附近有火車站。
〔汽笛一聲腸已斷〕火車的汽笛拉響,這離別的汽笛讓人悲傷斷腸。唐代白居易《長恨歌》:“夜雨聞鈴腸斷聲。”南朝江淹《別賦》:“是以行子腸斷,百感凄惻。”火車汽笛長鳴,從此天各一方,故有情斷人腸之嘆。
〔憑〕意思是借以,包含兩方,非單“請求”彼方。
〔要似昆侖崩絕壁,又恰像臺風掃寰宇〕原詞作“我自欲為江海客,更不為昵昵兒女語”,改后則氣仗雄拔,風骨奇高。昆侖崩絕,颶風寰掃,丈夫揮袖,地覆天翻,暗喻參加革命之決心及革命聲勢之浩大。
《莊子》多次提及昆侖。《大宗師》云:“堪壞得之,以襲昆侖。”《天地》云:“黃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乎昆侖之丘而南望。”《至樂》云:“昆侖之虛,黃帝之所休。”《知北游》云:“是以不過于昆侖,不游于太虛。”我國古籍中的昆侖,可分:①地理學上的昆侖:即西起帕米爾東部,橫貫新疆、西藏,東延至青海境內的昆侖山脈;②神話學上的昆侖:《莊子》的昆侖,即昆侖神話體系的淵藪;③天象學上的昆侖:司馬光注《太玄•中》云:“昆侖者,天象之大也。”成玄英疏《莊子•知北游》云:“昆侖是高遠之山。”毛澤東詩文中的昆侖,多為天象學和神話學融為一體的象征性的形象,多難以坐實。
〔重比翼,和云翥〕指在將來的斗爭中會晤時再在云霄中比翼雙飛。原詞作“山欲墮,云橫翥”,改后則體情切近,風姿高舉,平緩從容,意韻有余。屈原《遠游》:“鸞鳥軒翥而翔飛。”翥(zhù),鳥之上翔。相傳比翼鳥一目一翼,不比不飛。
題解:
1923年4月,湖南省長趙恒惕下令通緝“過激派”毛澤東。毛離開長沙去武漢,轉上海,然后赴廣州參加六月的中共三大,直至24年秋才回湖南搞農運。這首詞是與妻子楊開慧分別時所作。
1924年,毛澤東在上海,正值而立,在國共兩黨中,或身居要職,或嶄露頭角,正是一代才俊,任重而道遠。但為了革命大業,他不得不拋妻別子,出門遠游。一面是嬌妻稚子的溫馨小家,一面是兇險莫測的茫茫征程,毛澤東選擇了后者。但離別之痛、后顧之憂油然而生,千言萬語匯成了一首《賀新郎•別友》。毛澤東一生為楊開慧寫了三首詞,這是其中的第二首,也許是這首詞暗示出的命運的神秘性使毛澤東終生對其另眼相看,前后珍藏、修改了半個世紀。
賞析:
上闋首句“揮手從茲去”取自李白的五律《送友人》中的尾聯“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同樣的依依不舍,但是毛澤東的離別少了李白的飄逸瀟灑和俊爽,因為毛澤東別的“友”不光是意氣相投的朋友,更是情深意切的愛侶,既然是“凄然相向”,而且“苦情重訴”,一個訴,一個聽,說明心情凄然的就不光是楊開慧一個人,毛澤東的心情也是“凄然”的。這時候毛澤東眼中的楊開慧是一個什么形象呢?“眼角眉梢都似恨,熱淚欲零還住”,強忍住的淚水當然比大聲的號啕更加打動人心,真是無限哀怨,楚楚動人。毛澤東接下去說:“過眼滔滔云共霧,算人間知己吾和汝。”意思是說,在波詭云譎的亂世之中,只有你是我人間的知己。“人有病,天知否?”是毛澤東1973年改定的,不是最初的版本,毛澤東當時寫的是“重感慨,淚如雨”。這兩句到底哪個好,這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如果說“重感慨,淚如雨”說的是夫妻之間的別離之苦,那么“人有病,天知否?”說的就不光是兩個人的事情了,毛澤東在這里思考著人性的本質問題:人性的自私、貪婪與陰謀。毛澤東親自選定的兩個接班人劉少奇卻主張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林彪更是叛國投敵,摔死在溫都爾汗。這對毛澤東是個極大的打擊。人類有毛病,怎樣克服?中國的接班人怎樣確定?毛澤東感到困惑而發出“天問”: “人有病,天知否?”。改動后,更具有歷史感,引人深思。
下闋中“橫塘”是指長沙小吳門外的清水塘,因塘東西長,南北窄,故作者稱橫塘。唐代崔顥《長干曲》中有:“君家何處住?妾住在橫塘。”這里描述的是出門時路上的情景。傷感的人眼中的世界就是傷感的,就好像快樂的人眼中的世界就是快樂的一樣。“霜重東門路”、“橫塘半天殘月”,這個場景多么的凄清、迷離。毛澤東想的是什么?隨著一聲汽笛響起,毛澤東就要和妻子各自天涯孤旅了,不知何年何月才能相見,正是“沉浮各異勢,會合何時諧?”詩人毛澤東要“憑割斷愁思恨縷”。這一句很淺白,易于理解,同時也為最后的爆發打下了一個基礎。后面的這幾句充滿了革命的浪漫主義色彩:“要似昆侖崩絕壁,又恰像臺風掃寰宇。重比翼,和云翥。”這幾句和毛澤東晚年的詞風頗類,氣壯山河,骨氣豪邁,很像“四海翻騰云水怒,五洲震蕩風雷激”之類的句子,不像早年毛澤東的手筆。其實,這幾句也是毛澤東晚年改定的。毛澤東當時寫的是“我自欲為江海客,更不為昵昵兒女語。山欲墮,云橫翥”。這個修改后的版本顯然比起初的版本更為精彩。“我自欲為江海客,更不為昵昵兒女語”有些少年任俠,甚至還帶有一點“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的味道,表現了毛澤東立志投身革命的決心和拋棄兒女私情的堅定意志。“山欲墮,云橫翥”也沒有“重比翼,和云翥”這樣符合詩人的心境。一個是單單寫景,盡管是山搖地動,氣勢很大,但是后者更加氣勢磅礴,而且強調比翼雙飛,突出夫妻感情的融洽和美,更符合詩人的心意。這跟毛澤東兩個不同時期的地位和心境是相吻合的。
這首詞和姊妹篇《虞美人•枕上》都是毛澤東寫給妻子楊開慧的,兩首都是少有的好詞。兩首詞在風格上既有類似,也有不同。但同樣的凄清孤寂、深情款款、兒女情長、催人淚下。《枕上》有“堆來枕上愁何狀,江海翻波浪”,“一鉤殘月向西流,對此不拋眼淚也無由”。《別友》中有同樣情真意切的“揮手從茲去。更那堪凄然相向”,“眼角眉梢都似恨,熱淚欲零還住”,更有“汽笛一聲腸已斷,從此天涯孤旅”這樣極端傷感,甚至傷感得有些任性的句子。但是這首詞里有《枕上》中沒有的氣質,那就是革命的豪情壯志,“要似昆侖崩絕壁,又恰像臺風掃寰宇”。這種氣質體現出了真情實感,就能左右人心,讓人打動。而這種叩擊人心的力量是可以超越歷史環境、社會背景和意識形態的,具有永恒的魅力。
點評:“大丈夫志在四方”。為了中國革命的勝利,毛澤東舍小家,為大家,公而忘私,犧牲了個人和家庭的幸福。多么的無私與偉大!
初稿照錄
賀新郎•別友
一九二三年
揮手從茲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訴。眼角眉梢都似恨,熱淚欲零還住。知誤會前番書語。過眼滔滔云共霧,算人間知己吾和汝。重感慨,淚如雨。
今朝霜重東門路,照橫塘半天殘月,凄清如許。汽笛一聲腸已斷,從此天涯孤旅。憑割斷愁思恨縷。我自欲為江海客,更不為昵昵兒女語。山欲墜,云橫翥。
毛、楊之間的這種深厚感情和神奇感應,經過30多年的醞釀和發酵,終于又誕生出了一首大家所熟知的游仙詩,這也就是毛澤東寫給楊開慧的第三首詞《蝶戀花•答李淑一》:
我失驕楊君失柳,楊柳輕飏直上重霄九。問訊吳剛何所有,吳剛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廣袖,萬里長空且為忠魂舞。忽報人間曾伏虎,淚飛頓作傾盆雨。
這時的毛澤東早已從兒女情長、生離死別中超脫出來了,他把一杯人間的苦酒釀成了一場漫天花雨。“我失驕楊君失柳,楊柳輕飏直上重霄九。”“楊”字前面加一“驕”字,毛澤東的驕矜心態,躍然紙上。章士釗曾問毛澤東“驕楊”二字何解,毛澤東答曰:“女子革命而喪其元,焉得不驕?”沉重的歷史已成往事,革命的英烈卻羽化登仙,成為了尋訪月宮的客人。“問訊吳剛何所有,吳剛捧出桂花酒。”酒過三巡,神奇的場面出現了:“寂寞嫦娥舒廣袖,萬里長空且為忠魂舞。”大家想想,這是何等壯麗、壯闊的景象!以萬里藍天為背景,以千朵祥云為舞臺,寂寞嫦娥長袖善舞,以慰忠魂,這種想象的浪漫不羈、豪邁無涯,真是羞煞李后主,氣死李清照。然而真正的高潮還在最后:“忽報人間曾伏虎,淚飛頓作傾盆雨。”其情緒、意境陡然間由凄清、凄美轉向了熱烈、放縱,一腔深情化做豪雨,告慰天下。可以說,這首詞出于婉約而又超越婉約,前婉約而后豪放,集婉約和豪放于一身,是千年婉約派中的一聲別調。
二、毛澤東詩詞反映了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進程
第一,毛澤東詩詞反映了中國革命戰爭的歷程,是一部氣勢恢宏的中國革命史詩。它描寫了革命的曲折、壯烈,歌頌了革命斗爭,預示了革命的發展道路和前途。這時期,寫了40多首詩詞。
l925年是中國階級斗爭異常激烈的年代,毛澤東33歲時寫下了一首詞:
沁園春 長沙
一九二五年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
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魚翔淺底,
萬類霜天競自由。
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
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
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
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注釋:
〔沉浮〕見于《莊子•知北游》:“天下莫不沉浮,終身不故。”成玄英疏:“世間庶物,莫不浮沉,升降生死,往來不住,運之不停,新新相續,未嘗守故也。”沉浮,生死存亡,興衰禍福,引申可理解為國運,或因無主見而隨波逐流。
〔揮斥〕一詞,見于《莊子•田子方》:“夫至人者,上窺青天,下潛黃泉,揮斥八極,神氣不變。”郭象注:“揮斥,猶縱放也。”縱放,奔放也。
點評:詞描中繪了一幅鮮艷明麗、生機勃勃的深秋美景圖,從而提出了一個嚴肅的問題:中國大地與人類社會,究竟由誰來主宰生死存亡與興衰禍福,國家命運?詩人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躍然紙上;“指點江山”、“糞土王侯”的豪邁胸襟一覽無遺。
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政變后,毛澤東寫下了:
菩薩蠻 黃鶴樓
1927年春
茫茫九派流中國,沉沉一線穿南北。
煙雨莽蒼蒼,龜蛇鎖大江。
黃鶴知何去? 剩有游人處。
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注釋:
〔黃鶴樓〕舊址在湖北省武昌市區之西長江岸邊的黃鶴磯(一作黃鵠磯)上,即今武漢長江大橋南端西側。樓在歷史上曾幾經毀壞修復,一九五五年修建大橋時拆去遺留建筑物,一九八五年六月在重新擴建后開放。《南齊書•州郡志》說有個叫子安的仙人,曾騎黃鵠(即鶴,古“鵠”、“鶴”二字通)經過黃鵠磯。《太平寰宇記》說騎鶴仙人叫費文袆(huī灰),一作費祎(yī衣),每乘黃鶴到此樓休息。樓因此得名。許多文人曾題詩抒慨,唐崔顥的名句“黃鶴一去不復返”,尤為歷代傳誦。作者借這個題目,抒發了革命家的截然不同的感慨。
〔九派〕派,水的支流。相傳在長江中游一帶有九條支流同長江匯合,所以稱“九派”。鮑照《登黃鶴磯》詩:“九派引滄流。”
〔中國〕指中國的中部地區。
〔一線〕指當時長江以南的粵漢鐵路和以北的京漢鐵路。一九五七年武漢長江大橋建成,兩條鐵路已接通,改名京廣鐵路。
〔龜蛇鎖大江〕龜蛇指龜山和蛇山,蛇山在武昌城西長江邊,龜山在它對岸的漢陽,隔江對峙,好像要把長江鎖住一樣。
〔把酒酹(lèi淚)滔滔〕酹是古代用酒澆在地上祭奠鬼神或對自然界事物設誓的一種習俗。這里是對滔滔的長江表示同反動勢力斗爭到底的決心。
〔心潮〕作者自注:“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敗的前夕,心情蒼涼,一時不知如何是好,這是那年的春季。夏季,八月七號,黨的緊急會議,決定武裝反擊,從此找到了出路。”
題解:
一九二七年四月十一日,國民黨軍隊繳了上海工人糾察隊的槍,次日,又向罷工示威的工人開槍。在長沙,五月二十一日,何鍵、許克詳開始捕殺共產黨員,中共湖南省委退讓,取消了十萬農軍進攻長沙的計劃。毛澤東當時在武漢辦農民運動講習所。在四月二十七日的中共五大上,毛提出的“迅速加強土地斗爭”的建議未能得到討論。毛澤東準備應付突然事變,把妻子和三個孩子送回了湖南。二七年七月十五日,汪精衛在武漢宣布“清黨”,國共兩黨徹底分裂。
點評:詞中抒發了大革命失敗前夕的那種蒼涼、激憤的心情,表現了對革命未來的信心。
l927年9月9日毛澤東到江西安源領導秋收起義,在起義后,揮筆寫下了:
西江月 秋收起義
一九二七年
軍叫工農革命,旗號鐮刀斧頭。
匡廬一帶不停留,要向瀟湘直進。
地主重重壓迫,農民個個同仇。
秋收時節暮云愁,霹靂一聲暴動。
點評:詞中明確提出了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的理論和中國農民是革命主力軍的思想。
l928年,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部隊到達井岡山建立全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在井岡山與國民黨軍隊作戰取得勝利后,寫下了:
西江月 井岡山
一九二八年秋
山下旌旗在望,山頭鼓角相聞。
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
早已森嚴壁壘,更加眾志成城。
黃洋界上炮聲隆,報道敵軍宵遁。
注釋:
〔巋然〕一詞,見《莊子•天下》:“無藏也故有余,巋然而有余。"郭象注:“巋然,獨立自足之謂。”成玄英疏:“巋然,獨立之謂也。”巋然者,高峻獨立之謂也。
點評:此詞歌頌了井岡山人民武裝斗爭的勝利,揭示了勝利的原因——眾志成城。
l929年,井岡山的紅軍隊伍不斷擴大,革命勢力有較大發展,為了保證紅軍的物資供應,保證和擴大戰果,決定彭德懷留在井岡山,毛澤東、朱德、陳毅等帶領大部分紅軍向閩西進發,擴大革命根據地。l929年3月消滅了郭風鳴旅,占領長汀。5月再度入閩,三次攻占龍巖,消滅了陳國輝的一個旅,在上杭、龍巖、永定、連城和長汀等地,建立了人民政權,實行土地革命,創建了閩西革命根據地。這時毛澤東寫了:
清平樂 蔣桂戰爭
一九二九年
風云突變,軍閥重開戰。
灑向人間都是怨,一枕黃粱再現。
紅旗躍過汀江,直下龍巖上杭。
收拾金甌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還有“百萬工農齊踴躍,席卷江西直搗湘和鄂。”(《蝶戀花•從汀州向長沙》1 930年)這些詞通過對軍閥混戰和紅軍創建根據地的描寫,歌頌了黨領導下的人民群眾偉大的革命斗爭精神。
隨著紅軍和革命根據地的擴大,蔣介石調集大軍對革命根據地進行圍剿,在反“圍剿"中,毛澤東寫下了:
漁家傲 反第一次大“圍剿”
1931年春
萬木霜天紅爛漫,天兵怒氣沖霄漢。
霧滿龍岡千嶂暗,齊聲喚,前頭捉了張輝瓚。
二十萬軍重入贛,風煙滾滾來天半。
喚起工農千百萬,同心干,不周山下紅旗亂。
漁家傲 反第二次大“圍剿”
l931年夏
白云山頭云欲立,白云山下呼聲急,枯木朽株齊努力。
槍林逼,飛將軍自重宵人。
七百里驅十五日,贛水蒼茫閩山碧,橫掃千軍如卷席。
有人泣,為營步步嗟何及。
1930年至l931年第一、二、三次反“圍剿”后,以王明為首的“左”傾機會主義竊居了黨中央的領導地位,毛澤東受到排擠,l932年取得了第四次反“圍剿”的勝利,王明自以為自己的路線是正確的,于是變本加利地推行,使第五次反“圍剿”徹底失敗,紅軍和革命根據地受到嚴重破壞,被迫進行長征。此時,毛澤東寫下了:
菩薩蠻 大柏地
1933年夏
赤橙黃綠青藍紫,誰持彩練當空舞?
雨后復斜陽,關山陣陣蒼。
當年鏖戰急,彈洞前村壁。
裝點此關山,今朝更好看。
在長征期間他還寫下了《清平樂•會昌》、《十六字令三首》。這期間還寫了《念奴嬌•昆侖》、《清平樂•六盤山》、《六言詩•致彭德懷》等。l936年至l937年,毛澤東寫了《沁園春•雪》、《臨江山•贈丁玲》、《四言詩•祭黃帝陵》。
七律 有田有地吾為主
l945年8月
有田有地吾為主,無法無天是為民。
重慶有官皆墨吏,延安無屎不黃金。
炸橋挖路為團結,奪地爭城是斗爭。
遍地哀鴻滿城血,無非一念救蒼生。
點評:通過對國統區和和解放區兩種完全不同境況的描寫,表現了詩人“拯救萬民蒼生”的偉大理想。毛澤東被人民稱為“大救星”是有道理的。
七律 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
l949年4月
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
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點評:中國革命即將取得勝利,毛澤東指揮百萬雄師橫渡長江,表現了詩人“打倒蔣介石,解放全中國”——“將革命進行到底”的徹底革命精神。同時揭示了“人間正道是滄桑”的哲理——正義終將戰勝邪惡,蔣家王朝即將被埋葬,人民必將取得最后的勝利。
試將此詩與毛澤東起草的《向全國進軍的命令》比較閱讀,你將體會到“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那種詩的意境和勝利者的自豪:
向全國進軍的命令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一日)
各野戰軍全體指揮員戰斗員同志們,南方各游擊區人民解放軍同志們:
由中國共產黨的代表團和南京國民黨政府的代表團經過長時間的談判所擬定的國內和平協定,已被南京國民黨政府所拒。南京國民黨政府的負責人員之所以拒絕這個國內和平協定,是因為他們仍然服從美國帝國主義和國民黨匪首蔣介石的命令,企圖阻止中國人民解放事業的推進,阻止用和平方法解決國內問題。經過雙方代表團的談判所擬定的國內和平協定八條二十四款,表示了對于戰犯問題的寬大處理,對于國民黨軍隊的官兵和國民黨政府的工作人員的寬大處理,對于其他各項問題亦無不是從民族利益和人民利益出發作了適宜的解決。拒絕這個協定,就是表示國民黨反動派決心將他們發動的反革命戰爭打到底。拒絕這個協定,就是表示國民黨反動派在今年一月一日所提議的和平談判,不過是企圖阻止人民解放軍向前推進,以便反動派獲得喘息時間,然后卷土重來,撲滅革命勢力。拒絕這個協定,就是表示南京李宗仁政府所謂承認中共八個和平條以為談判基礎是完全虛偽的。因為,既然承認懲辦戰爭罪犯,用民主原則改編一切國民黨反動軍隊,接收南京政府及其所屬各級政府的一切權力以及其他各項基礎條件,就沒有理由拒絕根據這些基礎條件所擬定的而且是極為寬大的各項具體辦法。在此種情況下,我們命令你們:
(一)奮勇前進,堅決、徹底、干凈、全部地殲滅中國境內一切敢于抵抗的國民黨反動派,解放全國人民,保衛中國領土主權的獨立和完整。
(二)奮勇前進,逮捕一切怙惡不悛的戰爭罪犯。不管他們逃至何處,均須緝拿歸案,依法懲辦。特別注意緝拿匪首蔣介石。
(三)向任何國民黨地方政府和地方軍事集團宣布國內和平協定的最后修正案。對于凡愿停止戰爭、用和平方法解決問題者,你們即可照此最后修正案的大意和他們簽訂地方性的協定。
(四)在人民解放軍包圍南京之后,如果南京李宗仁政府尚未逃散,并愿意于國內和平協定上簽字,我們愿意再一次給該政府以簽字的機會。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 毛澤東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 朱 德
第二,毛澤東詩詞謳歌了在新中國成立后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輝煌成就。這時期,寫了30多首詩詞。
1950年10月1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第一個國慶節,毛澤東同社會各界觀看了國慶演出后,寫下了《浣溪沙•和柳亞子先生》,歌頌了全國人民的大團結。
溪沙 和柳亞子先生
一九五零年十月
一九五零年國慶觀劇,柳亞子先生即席賦浣溪沙。因步其韻奉和。
長夜難明赤縣天,百年魔怪舞翩躚,人民五億不團圓。
一唱雄雞天下白,萬方樂奏有于闐,詩人興會更無前。
點評:此詞寫自鴉片戰爭百年以來,中國受到西方列強的欺凌壓迫,中國人民受盡了苦難,處在分裂和水深火熱之中。今天,新中國的成立,先開了新的歷史,全國人民終于團結起來了。詩人的興致更是空前高漲,情趣盎然。
附錄:柳亞子原詞
浣溪沙
十月三日之夕于懷仁堂觀西南各民族文工團,新疆文工團,吉林
省延邊文工團,內蒙古文工團聯合演出歌舞晚會,毛主席命填是闋,用
紀大團結這盛況云爾。
火樹銀花不夜天,弟兄姊妹舞翩躚,歌聲唱徹月兒圓。
不是一人能領導,哪容百族共駢闐,良宵盛會喜空前。
浣溪沙 和柳亞子先生
一九五零年十一月
顏斶齊王各命前,多年矛盾廓無邊。而今一掃紀新元。
最喜詩人高唱至,正和前線捷音聯,妙香山上戰旗妍。
注釋:
〔顏斶齊王各命前〕典故出自《戰國策 齊策四》顏斶齊王的故事:齊宣王見顏斶,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悅。各自要保持自己的尊嚴。左右曰:“王,人君也。斶,人臣也。王曰‘斶前’,亦曰‘王前’,可乎”顏斶給出了答案:斶前為慕勢,王前為趨士,與其讓我來慕勢,不如讓你趨士來得好。引出了“王者貴乎?士貴乎?”的爭論。顏斶的結論是:“士貴耳,王者不貴。”王曰:“有說乎?”斶曰:“有。”昔者秦攻齊,令曰:‘有敢去柳下季隴五十步而樵采者,死不赦。’令曰:‘有能得齊王頭者,封萬戶侯,賜金千鎰。’由是觀之,生王之頭,曾不若死士之隴也。”
點評:毛澤東引用顏斶見齊宣王 的典故,說明在私有制的社會,剝削階級的統治者總是憑借權力而傲視士人,這個“士”與“君”矛盾幾千年來始終無法解決。現在好了,新中國的誕生,標志著領袖與民眾人人平等的新紀元開始了。
歷史已經證明:毛澤東時代,是迄今為止人類歷史上最平等的時代。這是正直的人們所公認的事實。今天中國的私有制和等級制的出現,是一種歷史的倒退。
附錄:柳亞子原詞
浣溪沙
中央戲劇學院舞蹈團演出和平鴿舞劇,歐陽倩予編劇,
戴愛蓮女士導演兼飾主角,四夕至五夕,連續在懷仁堂
奏技,再成短調,欣賞贊美之不盡矣。
白鴿連翩奮舞前,工農大眾力無邊,推翻原子更金圓。
戰販集團仇美帝,和平堡壘擁蘇聯,天安門上萬紅妍。
l953年我黨提出了過渡時期的總路線,為實現我國社會主義工業化,徹底改造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制定了正確的路線和政策,指明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方向。1954年夏,毛澤東揮筆寫了:
浪淘沙 北戴河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島外打魚船。
一片汪洋都不見,知向誰邊?
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
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點評:以生動的畫面,高度概括的語言表現了豐富的歷史和現實生活,歌頌了中國人民意氣風發、斗志昂揚的精神,他運用唯物主義的觀點給曹操定位,那個洋洋自得、不可一世的“魏武揮鞭”,但在新中國的勞動人民的“打魚船”面前又顯得非常的渺小。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歷史的動力。是人民創造歷史,而不是英雄創造歷史。
水調歌頭 游泳
1956年6月
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
萬里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
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今日得寬余。
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
風檣動,龜蛇靜,起宏圖。
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云雨,高峽出平湖。
神女應無恙,當今世界殊。
點評:毛澤東運用了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合的創作手法,熱情地歌頌了社會主義建設的宏偉規模和燦爛前景。
眾所周知,舉世矚目的三峽工程在1997年就動工了。毛澤東所設想的“高峽出平湖”的壯美景象,經過中國人民十幾年的奮斗,而今三峽大壩已經矗立在世人面前。詩人筆下的美妙圖畫,在中國政府和人民的努力之下,已經變成了現實。
七律•到韶山
1959年6月
一九五九年六月二十五日到韶山。離別這個地方已有三十二年了。
別夢依稀咒逝川,
故園三十二年前。
紅旗卷起農奴戟,
黑手高懸霸主鞭。
為有犧牲多壯志,
敢教日月換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
遍地英雄下夕煙。
注釋:
〔到韶山〕韶山在湖南省湘潭縣,是作者的故鄉。一九二七年一月,毛澤東在湖南考察農民運動時曾回到韶山。三個月以后,蔣介石發動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隨后五月二十一日湖南軍閥許克祥在長沙襲擊省總工會、省農民協會等革命團體,屠殺革命群眾,這就是馬日事變(舊時用韻目代日期,馬日即二十一日)。當時韶山成立了農民自衛軍,拿著槍和梭標,準備配合其他農民武裝力量進攻長沙。后來反動軍隊大舉進攻韶山,農民自衛軍在英勇抵抗后失敗。作者在一九五九年六月二十五日至二十七日重返韶山,離一九二七年一月已經三十二年多。這首詩便是對于三十二年來的斗爭和勝利的概括。
〔別夢依稀咒逝川〕參看《水調歌頭•游泳》〔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注。久別重歸,又喚起了已依稀如夢的斗爭和失敗的回憶。
〔戟(jǐ己)〕古代的一種刺殺武器。
〔黑手高懸霸主鞭〕黑手,反革命的血腥魔掌。霸主,指蔣介石。本句和頷聯出句,是寫那個時期的階級斗爭。
〔菽〕豆類的總稱。
題解:
毛澤東一九五九年九月十三日致胡喬木的信,“‘霸主’指蔣介石。這一聯寫那個時期的階級斗爭。通首寫三十二年的歷史。”
點評:毛澤東回憶起大革命時期殘酷斗爭的崢嶸歲月。中國人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經過28年的浴血奮戰,付出了巨大的犧牲,終于打敗了日本帝國主義和國民黨反動派,贏得了新中國的勝利。今昔對比,熱情謳歌了和平年代的新中國的勞動英雄——農民的幸福生活。“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好一副農民勞動晚歸的田園風光圖畫!請問:從古至今,有哪個皇帝或在詩人把農民稱為“英雄”?只有毛澤東,獨一無二!
l949年5月八連進駐上海最繁華的路段南京路。多年來,這個連隊的一批批干部、戰士身居鬧市,一塵不染,勤儉節約,克己奉公,熱愛人民,助人為樂,受到群眾的高度贊揚。1963年4月25日,國防部批準授予這個連“南京路上好八連"的光榮稱號。8月1日,毛澤東寫下了《雜言詩•八連頌》,贊揚八連戰士“為人民,幾十年",“拒腐蝕,永不沾”[3]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同時提出了全國人民要向八連學習,號召全國人民團結一致共同奮斗,“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
雜言詩 八連頌
一九六三年八月一日
好八連 天下傳 為什么 意志堅 為人民 幾十年
拒腐蝕 永不沾 因此叫 好八連 解放軍 要學習
全軍民 要自立 不怕壓 不怕迫 不怕刀 不怕戟
不怕鬼 不怕魅 不怕帝 不怕賊 奇兒女 如松柏
上參天 傲霜雪 紀律好 如堅壁 軍事好 如霹靂
政治好 稱第一 思想好 能分析 分析好 大有益
益在哪 團結力 軍民團結如一人 試看天下誰能敵
在國際風云變幻的背景下,毛澤東寫了:
七律 冬云
1962年12月26日
雪壓冬云白絮飛,萬花紛謝一時稀。
高天滾滾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氣吹。
獨有英雄驅虎豹,更無豪杰怕熊羆。
梅花歡喜漫天雪,凍死蒼蠅未足奇。
注釋:
〔冬云〕作詩日期十二月二十六日(作者的生日),在當年冬至節后的第四天。舊說“冬至一陽生”,所以詩中說“大地微微暖氣吹”,這里是比喻雖在冬至,大地并沒有完全被寒流控制。
〔羆(pí皮)〕熊的一種,現在叫馬熊或人熊。
這是毛澤東為自己七十歲生日(中國傳統算法)作的詩。
英國詩人雪萊的一句名言是: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點評:此詩化用中國古典文化中梅花清高,孤潔的形象,一變為革命浪漫主義的無限壯美的情懷,表現了詩人不屈不撓的斗志和高潔精神。詩人在此似乎在高唱:來吧,狂風大雪盡管來吧,一切反華的惡勢力盡管來吧。整首詩抒情的氣勢雷霆萬鈞,出入于無人之境,又一次體現了毛詩大氣壯闊的特征。
“四海翻騰云水怒,五州震蕩風雷激。要掃除一切害人蟲,全無敵。” (《滿江紅•和郭沫若同志》l963年1月)“土豆燒熟了,再加牛肉。不須放屁,試看天地翻覆。” (《念奴嬌•鳥兒問答》l965年秋)等等。這些詩詞抒發了毛澤東關于世界革命和防止和平演變的觀點。
七律二首•送瘟神
(1958年7月1日)
讀六月三十日《人民日報》,余江縣消滅了血吸蟲。浮想聯翩,夜不能寐。
微風拂曉,旭日臨窗,遙望南天,欣然命筆。
綠水青山枉自多,華佗無奈小蟲何!
千村薜荔人遺矢,萬戶蕭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
牛郎欲問瘟神事,一樣悲歡逐逝波。
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
紅雨隨心翻作浪,青山著意化為橋。
天連五嶺銀鋤落,地動三河鐵臂搖。
借問瘟君欲何往,紙船明燭照天燒。
注釋:
〔送瘟神〕把迷信傳說中的司瘟疫之神送走。意謂動員起來的群眾力量同科學知識相結合,將有可能徹底消滅危害中國長江流域以南很多省份廣大人民的血吸蟲病。
〔余江縣〕在江西省東北部。
〔浮想聯翩〕種種想象接連而來。
〔華佗無奈小蟲何〕華佗,漢末著名的醫生。小蟲,指血吸蟲。本句意謂不發動群眾消滅它,就是名醫也無能為力。
〔千村薜荔(bìlì)人遺矢〕薜荔,野生常綠藤本植物。千村薜荔,形容很多村落荒涼。矢,同屎。“人遺矢”,借用《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所記戰國時趙國名將廉頗的故事。廉頗被廢,雖老仍健,趙王想再起用他,但派去的使臣卻捏造說他一會兒就拉了三次屎(“頃之,三遺矢矣”)。這里指血吸蟲病流行地區病人下瀉不止,瀕于死亡。
〔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人們住在地球上,因地球自轉,于不知不覺中,一日已行了八萬里路。地球赤道全長四萬公里,合八萬華里。地球在天空轉動,所以住在地球上的人們也在“巡天”。一千河,泛指宇宙中很多的星河。由此,“浮想聯翩”的作者從農村的災難轉到同天上的牛郎談話。
〔牛郎〕神話人物。神話傳說牽牛星是由人間的牛郎變成的。
〔一樣悲歡逐逝波〕逝波,一去不回的流水,借喻已過去的時間。這里是說人間的血吸蟲病,在解放以前,在中國共產黨沒有發動群眾加以撲滅以前,還是同牛郎在時一樣,悲者自悲,歡者自歡,多少年頭就這樣流水似地過去了。
〔六億神州盡舜堯〕中國的六億人(當時人口約數)都是堯舜一樣的圣人。堯和舜是古代歷史傳說中唐、虞兩代的圣君。是儒家孔孟所特別推崇的大圣人。這句詩體現了毛澤東的“人人平等”的思想。在毛澤東看來,新中國的勞動人民人人當家作主,都是創造歷史的英雄,就像堯舜一樣。所以才如此說。
〔紅雨隨心翻作浪,青山著意化為橋〕這里是把自然界擬人化,渲染“六億神州盡舜堯”的得心應手。紅雨,唐李賀《將進酒》:“桃花亂落如紅雨。”
〔三河〕漢代把河東、河內、河南三郡稱為三河之地(見《史記•貨殖列傳》),原指今晉西南和豫西黃河兩側的一部分地方,這里泛指北方。上句五嶺(參見《七律•長征》〔五嶺逶迤騰細浪〕注)泛指南方。
〔紙船明燭〕舊時祭送鬼神有燒紙船、點蠟燭等習俗。這里借來形容瘟神(“瘟君”)在六億人民的奮進中無處存身,只有逃離人間。
這兩首詩歌,盡情歌頌勞動人民的創造精神和偉大力量。人民領袖為人民群眾消滅了血吸蟲病而感到由衷的高興。突出了“群眾是真正的英雄”的主題,表現了毛澤東對已經當家作主的人民群眾的熱愛與贊美之情。
水調歌頭 重上井岡山
1965年5月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岡山。
千里來尋故地,舊貌變新顏。
到處鶯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
過了黃洋界,險處不須看。
風雷動,旌旗奮,是人寰。
三十八年過去,彈指一揮間。
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
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注釋:
〔重上井岡山〕一九六五年五月下旬,作者重上井岡山游覽視察。二十二日,先后到黃洋界和茨坪。在茨坪居住期間,了解井岡山地區水利、公路建設和人民生活,會見了老紅軍、烈士家屬、機關干部和群眾。二十五日寫了這首詞。二十九日下山。
〔黃洋界〕參看《西江月•井岡山》〔井岡山〕注。
〔三十八年過去,彈指一揮間〕從一九二七年十月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部隊上井岡山,到這次重來,已經過去了三十八年,作者卻覺得只是彈一下指、揮一下手的短時間。
〔九天攬月〕九天,天的極高處。《孫子•形》:“善攻者,動于九天之上。”攬月,摘取月亮。唐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覽同攬。
〔捉鱉〕喻擒拿敵人。元康進之《李逵負荊》第四折:“管教他甕中捉鱉,手到拿來。”
點評:此詩寫毛澤東故地重游,看到故地“舊貌變新顏”,祖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毛澤東開辟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走上了“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其中蘊含著成功者的自豪與喜悅之情。上闋寫景,下抒情。回顧了當年的戰斗歲月,抒發了“九天攬月,五洋捉鱉”的壯志豪情,揭示了“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的人生哲理。
三、毛澤東詩詞為人類的未來指明了前進的方向
毛澤東的理想是“改造中國與世界”,人生目標是繼承馬恩列斯的事業,建成共產主義。
一九二五年,青年毛澤東在《沁園春 長沙 》詞中發出了疑問:“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10年之后,中年毛澤東已經找到了答案:“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沁園春 雪
一九三六年二月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妖,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
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注釋:
〔沁園春•雪〕作者在1945年10月7日給柳亞子信中說,這首詞作于“初到陜北看見大雪時”。作者1958年12月21日自注:“雪:反封建主義,批判二千年封建主義的一個反動側面。文采、風騷、大雕,只能如是,須知這是寫詩啊!難道可以謾罵這一些人們嗎?別的解釋是錯的。末三句,是指無產階級。”1945年8月28日,毛澤東從延安飛赴重慶與國民黨進行了四十三天的談判。談判期間,毛澤東會見了柳亞子。柳亞子向毛澤東“索句”, 10月7日,毛澤東將九年前創作的《沁園春•雪》錄贈給他。同年11月14日,重慶《新民報晚刊》首次刊出這首詞的傳抄稿,不多日重慶《大公報》又把《新民晚報》刊登的毛澤東原作和重慶《新華日報》刊登的柳亞子和作一并發表,一時傳遍山城,贊成者和反對者都大和特和,成為轟動一時的大事。《沁園春•雪》為毛澤東詩詞押卷之作,1957年1月,這首詞經作者親自審定后在《詩刊》發表。
〔長城〕長城舊址西起臨洮,北傍陰山,東至遼東,俗稱“萬里長城”。
〔大河〕大河即黃河。
〔頓失滔滔〕指黃河因冰封而立刻消失滾滾的波浪。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蜿蜒群山披冰戴雪,如銀蛇騰起;秦晉高原一片潔白,如蠟象奔馳。作者原注:“‘原’指高原,即秦晉高原。”蠟象即白色之象,以喻高原之雪白。“原馳蠟象”原作“原驅臘象”,作者采納臧克家建議,改“原驅”為“原馳”,改“臘象”為“蠟象”,改后形象鮮明,動態更足。
〔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rào饒)〕紅日和白雪互相映照,看去好像裝飾艷麗的美女裹著白色外衣,格外嬌媚。
〔競折腰〕折腰,傾倒,躬著腰侍候。這里是說爭著為江山奔走操勞。《晉書•陶潛傳》記陶淵明語:“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
〔秦皇漢武〕秦始皇嬴(yíng盈)政(前259—前210),秦朝的創業皇帝;漢武帝劉徹(前156—前87),漢朝功業最盛的皇帝。
〔略輸文采〕文采本指辭藻、才華。“略輸文采”,是說秦皇漢武,武功甚盛,對比之下,文治方面的成就略有遜色。
〔唐宗宋祖〕唐太宗李世民(559——649),唐朝的建立統一大業的皇帝;宋太祖趙匡胤(yìn印)(927——976),宋朝的創業皇帝。
〔稍遜風騷〕意近“略輸文采”。風騷,本指《詩經》里的《國風》和《楚辭》里的《離騷》,后來泛指文章辭藻。
〔天驕〕上天嬌寵的人。《漢書》卷九四《匈奴傳》載:“南有大漢,北有強胡。胡者,天之驕子也。”后以“天驕”泛稱強盛的邊地民族。
〔成吉思汗(hán寒)〕元太祖鐵木真(1162——1227)在1206年統一蒙古后的尊稱,意思是“強者之汗”(汗是可汗的省稱,即王)。后來蒙古在1271年改國號為元,成吉思汗被推尊為建立元朝的始祖。成吉思汗除占領中國黃河以北地區外,還曾向西遠征,占領中亞和南俄,建立了龐大的帝國。
〔只識彎弓射大雕〕雕,一種屬于鷹類的大型猛禽,善飛難射,古代因用“射雕手”比喻高強的射手。“只識彎弓射大雕”,是說只以武功見長。
點評:44歲的毛澤東,在東途中,望著中國大好的河山,想著歷史上無數的英雄,他們曾經創造了輝煌的業績,但詩人卻批評具有大略雄才的歷代帝王,雖然業績驕人,卻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而躊躇滿志,雄視千古。一反帝王主宰歷史的風范而改寫歷史——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他們才是推動歷史前進的真正動力。同時,這種批評也是對自己救國救民、開創未來的一種自信、自勵和自許。一部全新的歷史猶如一幅美麗的畫卷即將在毛澤東的導演下展開。
熱情謳歌無產階級人民大眾——只有今天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人民,才是祖國河山的真正主人,才是創造歷史的真正英雄。毛澤東徹底顛覆歷史,由幾千年的“英雄史觀”——到馬克思主義的“人民史觀”。這是毛澤東自信心的力量源泉,他堅信:中國革命的勝利不再遙遠。
念奴嬌 昆侖
一九三五年十月
橫空出世,
莽昆侖,
閱盡人間春色。
飛起玉龍三百萬,
攪得周天寒徹。
夏日消溶,
江河橫溢,
人或為魚鱉。
千秋功罪,
誰人曾與評說?
而今我謂昆侖:
不要這高,
不要這多雪。
安得倚天抽寶劍,
把汝裁為三截?
一截遺歐,
一截贈美,
一截還東國。
太平世界,
環球同此涼熱。
注釋:
〔念奴嬌〕借用唐玄宗天寶年間著名歌妓念奴嬌之名而為詞牌。因詞恰百字,故又名《百字令》、《百字謠》等。雙調,一百字,前后段各十句,四仄韻。
〔昆侖〕昆侖山西起帕米爾之東,橫貫新疆、西藏,多冰峰雪山。1935年9月18日,毛澤東率領中央主力紅軍突破天險臘子口,越過岷山,進入甘南。10月19日到達陜北吳起鎮,與陜北紅軍勝利會師,取得了紅一方面軍長征的決定性勝利。
〔飛起玉龍三百萬〕雪山相連就像無數的玉龍飛起。作者原注:“前人(按:前人指宋人張元)所謂‘戰罷玉龍三百萬,敗鱗殘甲滿天飛’,說的是飛雪。這里借用一句,說的是雪山。夏日登岷山遠望,群山飛舞,一片皆白。老百姓說,當年孫行者過此,都是火焰山,就是他借了芭蕉扇扇滅了火,所以變白了。”
〔人或為魚鱉〕或:有的。當雪山融化,江河泛濫,人們當中有的被水淹沒,就變成了魚鱉。《左傳•昭公元年》載劉定公語:“微禹,吾其魚乎。”說的是如果不的大禹治水的話,我們恐怕都要變成魚了。杜甫《潼關吏》:“哀哉桃林戰,百萬化為魚。” 寫的是戰爭造成的人民的死亡。
〔千秋功罪〕千年的功勛罪過。作者后來自注:“宋人詠雪詩:‘戰罷玉龍三百萬,敗鱗殘甲滿天飛。’昆侖各脈之雪,積世不滅,登高遠望,白龍萬千,縱橫飛舞,并非敗鱗殘甲。夏日部分消融,危害中國,好看不好吃,試為評之。”
〔倚天抽寶劍〕倚靠青天抽出寶劍。宋玉《大言賦》:“方地為車,圓天為蓋。長劍耿介,倚天之外。”宋代辛棄疾《水龍吟》:“舉頭西北浮云,倚天萬里須長劍。”
〔一截遺歐,一截贈美,一截還東國〕作者自注:“昆侖:主題思想是反對帝國主義,不是別的。改一句:一截留中國,改為一截還東國。忘記了日本人是不對的。這樣,英、美、日都涉及了。別的解釋都不合實際。”“還東國”原作“留中國”,1963年版《毛主席詩詞》改為“還東國”。
點評:一九三五年十月,在紅軍長征勝利后,在陜北建立了抗日革命根據地,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斗志。43歲的毛澤東,當時有感于懷,揮筆寫下了這首詞。借助對昆侖山功過的評價,表現其改造舊世界,安排新秩序,實現“環球同此涼熱”的共產主義的崇高理想信念。
初稿對照
調寄念奴嬌•登岷山
一九三五年十月
橫空絕世,有昆侖,攬盡人間春色。飛起玉龍三百萬,都是此君余脈。夏日消溶,江河橫溢,人或為魚鱉。千秋功罪,誰人曾與評說?
而今我謂昆侖:不要這高,不要這多雪。安得倚天抽寶劍,把爾揮為三截?一截拋洋,一截填海,一截留中國。太平世界,環球同此涼熱。
毛澤東的奇特想象,雄心壯志,建設共產主義社會的理想與激情,在詞中都有淋漓盡致的表現。
毛澤東提出的“三個世界”的理論,與此同時形成的蘇、美、中三足鼎立的局面,都充分展示了毛澤東“敢教日月換新天”的雄才大略與曠世奇才。
如果把這首詞與毛澤東仿陸游《示兒》而作的《七絕》詩合起來讀,可以看作是毛澤東對人類的未來的發展指明了前進的方向:消滅剝削階級,建設一個“環球同此涼熱”的“太平世界”——“大同世界”,即共產主義的世界。
滿江紅 和郭沫若同志
一九六三年一月九日
小小環球,有幾個蒼蠅碰壁。
嗡嗡叫,幾聲凄厲,幾聲抽泣。
螞蟻緣槐夸大國,蚍蜉撼樹談何易。
正西風落葉下長安,飛鳴鏑。
多少事,從來急;天地轉,光陰迫。
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四海翻騰云水怒,五洲震蕩風雷激。
要掃除一切害人蟲,全無敵。
注釋:
螞蟻緣槐:唐李公佐《南柯太守傳》,有個叫淳于棼的人,一天喝醉夢見自己在“大槐安國”當了駙馬,做了南柯郡太守,醒來才知是夢。后來他在屋后發現一個白螞蟻穴,還建有王城,原來這就是“大槐安國”。
蚍蜉撼樹:唐韓愈《調張藉》,“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
西風落葉下長安:唐賈島《憶上吳處士》,“秋風生渭水,落葉下長安。”
鳴鏑:響箭,漢時匈奴冒頓單于用來發號司令。有人稱,“我們的文章如同響箭一般飛過去,修正主義招架不住了,如同西風卷落葉一般,紛紛敗下陣來。”
20世紀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初期,世界局勢動蕩,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的思想分歧不斷加劇、激化。以赫魯曉夫為首的前蘇聯共產黨領導集團在對外關系上奉行霸權主義,熱衷于和美國做政治買賣,而對堅持原則的中國共產黨采用陰謀手段,發動突然襲擊,并將蘇中兩黨的分歧擴大到國家關系方面。他們撕毀合同,撤走專家,斷絕援助,挑起邊界糾紛,妄圖通過政治和經濟的巨大壓力,迫使中國共產黨放棄原則立場,順從其大國沙文主義的意志。“滄海橫流,方顯出英雄本色”,面對來自西伯利亞的滾滾寒流,,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國共產黨人高舉馬列主義旗幟,同國際上的反共、反華、反社會主義的逆流進行了毫不妥協的堅決斗爭。這首詞就寫于那場大規模的公開論戰前夕。
詞以“小小寰球”起筆,氣勢恢宏,境界壯闊。在浩瀚無垠的茫茫宇宙中,地球不過是一個小而又小的行星而已。這種化大為小的空間壓縮,顯示了作者在青年時期就有的“丈夫何事足縈懷,要將宇宙看稊米”(《七古.送縱宇一郎東行》)的雄偉氣魄和包容日月星辰的寥廓胸懷。地球尚且小,那么幾個碰壁的蒼蠅就更加渺小了,微不足道矣。作者將國際上那些猖狂反華,群聚起哄的丑類視作嗜腥逐臭、見逢下蛆的蒼蠅,其鄙夷、輕蔑、厭惡、嘲諷之情意溢于言表。將“蒼蠅”數量縮小為“幾個”,以狀其虛張聲勢、極其孤立的處境。而“碰壁”二字,既喻其逆歷史潮流而動的蠢舉,又隱喻其必然敗亡的命運,可謂一莊一諧,相映成趣。作者似立于天宇蒼穹,,俯視塵寰,以沉穩、傲岸、泰然之態度姑且作冷眼觀,且看“蒼蠅”如何動彈,如何表演,成何氣候。“嗡嗡叫”三句承“碰壁”而來,以聲狀神,以聽覺形象充實視覺形象,生動地描畫出那些“蒼蠅”們喧囂起哄,聲嘶力竭,卻累遭碰壁,斷股折翼,窮途末路,向隅哭泣的無奈之狀。
“螞蟻”兩句仍以夸張和比喻手法,化用典故,引申發揮,勾勒霸權主義者可鄙、可惜、可厭、可笑的丑態。前一句典出唐人李公佐所撰《南柯太守傳》,故事的本意是希望那些竊踞高位者引以為戒,“幸以南柯為偶然,無以名位驕于天壤間”。毛澤東則借以諷刺赫魯曉夫們依仗其大黨大國的地位,自吹自擂,為所欲為,頑固推行大國沙文主義,打著少數超級大國首腦主宰世界命運的如意算盤,不過是蟄身蟻穴中做著一廂情愿且倏忽短暫的南柯夢而已,其下場也必然將如“大槐安國”里的螞蟻一樣,終被世界革命的風暴所吞沒。“蚍蜉”句則化用唐人韓愈詩句,賦予新意,嘲笑國際反華勢力對中國共產黨和社會主義中國的種種誹謗、中傷、詆毀、訛詐,都如蚍蜉想搖撼大樹一樣不自量力,愚妄可笑,枉費心機。
蒼蠅、螞蟻、蚍蜉們歲也曾猖狂一時,奈何秋風意起,枯葉飄飛,“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宋玉《九辯》),蟲家們氣數意盡,末日將臨。“正西風落葉下長安”,又化用唐詩以渲染霸權主義者們蕭條凄涼的處境。而這時,我方聲討他們的響箭已發出呼嘯。“飛鳴鏑”三字,簡括遒勁,聲形并茂,寫出我方反擊赫魯曉夫集團的批判文章如響箭般風馳電掣、騰空疾飛、銳不可當的凌厲之勢,同時也為詞的過片作了有力的鋪墊。
換頭后六句,承上結“飛鳴鏑”的意脈,一氣貫通,節奏一反上片的從容舒緩,變得緊湊急促。作者站在歷史、時代和宇宙的高度看待這場論戰,通過急速變化的時空交互映襯,表現出一種力挽狂瀾的膽魄、一種義無反顧得決斷、一種急昂奮進的斗志。“多少事,從來急;天地轉,光陰迫。”四個整齊的三字短句,筆力雄悍,似銅板鐵琶,促節鏗鏘;如黃鐘大呂,巨聲鏜瑯。“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則點明這場論戰的必要性和迫切性。“難關須突破,詭辯怕公評”(謝覺哉《北戴河海濱》詩)。事關大是大非的原則問題勢在必爭,刻不容緩,不能坐待歷史作出結論,而必須積極主動地迎接挑戰,爭取時間,以加速世界革命的歷史進程。“我們正處于世界革命的一個新的偉大時代。亞洲、美洲、拉丁美洲的革命風暴,定將給整個舊世界以決定性的摧毀的打擊”(毛澤東《致阿爾巴尼亞勞動黨第五次代表大會的賀電》)。國家要獨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四海翻騰云水怒,五洲震蕩風雷激”一聯正是對當時世界革命形勢的藝術概括和樂觀展望。這兩句對仗工穩,自然渾成,境界壯闊,氣勢磅礴。作者大匠運斧,匯天地海陸、風云雷電于筆下,形成排山倒海、雷霆萬鈞之力,動人心魄、令人鼓舞、催人奮進。至此,詞情已被推向了最高潮,終于引發出高亢激越、斬釘截鐵的誓言:“要掃除一切害人蟲,全無敵。”這里的“一切害人蟲”與《國際歌》中的“毒蛇猛獸”是同義語,“一旦把他們消滅干凈,鮮紅的太陽照遍全球”!
這首詞自始至終貫穿著反帝反霸、捍衛馬列主義和無產階級國際主義的堅強意志。上片多用典故,對霸權主義者的反華行徑予以嘲諷、揭露和鞭撘,筆調冷峻而不乏詼諧。下片則“高吟肺腑走風雷”,融寫景、抒情、議論于一爐,熱情歌頌風起云涌的世界革命,風格雄渾壯偉。上下片渾然一體,形成大開大合波瀾起伏的藝術特點,表現出一種至大至剛的大氣概之美。無論從內容上看,還是從藝術上講,都稱得上毛澤東的巔峰之作。
七律 仿陸放翁詩
一九五八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人類今聞上太空,
但悲不見五洲同。
愚公盡掃餮蚊日,
公祭無忘告馬翁。
詩前有序曰:“‘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港臺一帶,饕蚊尚多,西方世界,餮蚊成陣。安得起全世界各民族千百萬愚公,用他們自己的移山辦法,把蚊陣一掃而空,豈不偉哉!試仿陸放翁曰……”
陸游《示兒》原詩:
死去元知萬事空,
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
家祭勿忘告乃翁。
注釋:
〔愚公〕《列子 湯問》中“愚公移山”故事的主人公。常用來比喻做事有頑強毅力、不怕困難的人。詩中比喻勞動人民。毛澤東曾經寫過一篇題為《愚公移山》的短文(其實是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閉幕詞中的一部分),與《為人民服務》、《紀念白求恩》一起合稱《老三篇》。
〔餮蚊〕:指饕餮(tāo tiè),傳說龍生九子,其中一個便是饕餮,排行第五。是一種想象中的神秘怪獸 。古書《山海經》介紹其特點是:羊身,眼睛在腋下,虎齒人爪,有一個大頭和一個大嘴。十分貪吃,見到什么就吃什么,由于吃得太多,最后被撐死。
“饕餮”的本義是貪吃。貪食曰饕,故美食家俗稱“老饕”;貪財曰餮。后來形容貪婪之人叫“饕餮”。比喻貪得無厭的剝削階級。
中國歷史上寫詩最多的詩人是陸游。他曾經自言“六十年間萬首詩”,至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詩界千載靡靡風,兵魂銷盡國魂空;集中什九從軍樂,亙古男兒一放翁。”這是梁啟超對陸游的高度評價。
點評:陸游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愛國詩人。前人對陸游的評價是“寤寐不忘中原”。渴望收復失地,統一祖國是陸游一生的最大夙愿。而作為一個馬克思主義者,毛澤東堅信:人類最終將會消滅資本家(“饕餮”階級),消滅剝削,進入“大同社會”(共產主義)。到那時,人類公祭共產主義的先驅時,不要忘記告訴馬克思。大家想一想:與陸游相比,毛澤東的理想、視野和胸襟是不是更加偉大?
毛澤東在其詩詞中已經給人類未來的發展指出了方向:只有全世界勞動人民都團結起來,消滅那些貪得無厭、不勞而獲的剝削階級,人類才能得到真正的解放。
對比閱讀一下毛澤東的文章,是很有意思的:
“現在的國際環境,從基本上說來,是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斗爭的環境,是資本主義向下沒落,社會主義向上生長的環境。”
“走建立資產階級專政的資本主義社會之路嗎?誠然,這是歐美資產階級走過的老路,但無論國際國內的環境,都不容許中國這樣做。”(毛澤東《新民主主義論》)
“在社會主義的社會制度中是不要資本家的;在這個人民民主主義的制度中,還應當容許資本家存在。中國是否永遠要資本家呢?不是的,將來一定不要。不但中國如此,全世界也是如此。英國也好,美國也好,法國也好,日本也好,德國也好,意大利也好,將來都統統不要資本家,中國也不能例外。蘇聯是建設了社會主義的國家,將來全世界統統要跟它走,那是沒有疑義的。中國將來一定要發展到社會主義去,這樣一個定律誰都不能推翻。” (毛澤東《青年運動的方向》)
人類社會發展到21世紀的今天,資本主義已經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社會主義作為過渡階段也終結。社會主義國家和資本主義國家作為一個既有斗爭又有聯系的矛盾統一體,將會同時退出歷史的舞臺。
馬克思在160多年前早就說過的話:共產主義只有在資本主義高度發達的生產力的基礎上才能建設成功。(大意)中國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補了上了資本主義發展不足的課,創造了巨大的物質財富和生產力。現在,中國和世界已經具備了進入共產主義的歷史條件(請參閱襄陽居士《中國和人類已經具備了進入“大同社會”的歷史條件》)。中國政府和人民,世界各國的政府和人民,都應該為迎接這個歷史時刻的到來做好充分的精神準備。
最近英國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指出:如果人類按照目前的貪得無厭的、無限掠奪的私有制度發展下去,地球將在200年內毀滅。資本主義生產方式過度開采地球資源,造成資源枯竭,環境污染,物種滅絕;資本主義生活方式奢侈浪費,暴殄天物;中國在新自由主義和轉基因等偽科學的忽悠下,人們在互相毒害和自相殘殺。這表明:人類正在加速自取滅亡的步伐。
如果人類想要避免地球在200年內毀滅,只有回到老子和墨子那里去汲取智慧,只有按照毛澤東指引的方向(其實也就是馬、恩、列、斯所指明的方向)前進,消滅人吃人的資本主義制度,消滅一切剝削階級,消滅一切等級特權,真正現實資產階級革命家所追求的“自由、平等、博愛”的目標,真正實現無產階級革命家所矢志奮斗的理想,就一定能夠擺脫“資本”的奴役,戰勝人類自己的貪欲與私心,使全人類獲得最后的解放!不只是身體的解放,而且是精神與心靈的徹底解放!!過上一種真正的道德而健康、平等而快樂的生活。這是人類唯一的出路,舍此別無他途可走。
五言韻語
1973年5月
大事不討論,
小事天天送。
此調不改正,
勢必出修正。
訴衷情
1973年8月
父母忠貞為國酬,
何曾怕斷頭?
如今天下紅遍,
江山靠誰守?
業未就,
身軀倦,
鬢已秋;
你我之輩,
忍將夙愿, ,
付與東流?
點評:晚年的毛澤東擔心中國出現修正主義:黨變修,國變色,人民吃二遍苦,受二茬罪。靠幾千萬犧牲的烈士們(包括毛澤東的6位親人)生命換來的紅色江山,交給誰,靠誰來繼承事業?毛澤東不甘心共產主義的偉業付諸東流。心情極為憂郁,苦悶。年老體衰,力不從心,卻依然心憂天下、蒼生。愛祖國,愛人民,此情此心,至死不渝,天地可鑒。
可以說,毛澤東的人生是非凡成功的人生,也是充滿詩意的人生。古人所謂的“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一般人能夠做到一個就非常了不起了。孔子,秦始皇,司馬遷可為代表。可是,毛澤東卻把這三個全部做到了。這是怎樣的豐功偉績啊。毛澤東思想指引著人類美好而光明的未來。他是人類永恒的導師——人生的導師,精神的導師,人類光明前景的引路人。堪與日月同輝,足以光耀千古。毛澤東永遠活在人民的心中,他已經成為了人民的上帝和保護神。他將永遠受到人民的愛戴、敬仰和銘記。
大自然中最美的圖形是什么?三角形、四方形、五角星形?正確的答案是:圓形。太陽、月亮、地球等所以的天體,都是圓形。圓形為什么最美?因為它們無始無終,周而復始,圓滿無缺。在中國文化中代表了十全十美。天體的運行都遵循著周而復始的運動規律。
人類使用的時間——年、月、日、時,無不如此呈現出周而復始的運動規律。
那么,人類社會歷史的發展規律是什么呢?
根據馬克思、恩格斯的學說與列寧、斯大林和毛澤東的實踐,人類社會歷史的發展進程已經并且將會是依照如下的順序:
原始共產主義(公有制)→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私有制)→社會主義社會(公私兼有制)→共產主義社會(公有制)。
目前人類已經走完了前3個階段,正在經歷第4和第5個階段。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正在進行最后的較量,彼此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經濟上的聯系日益緊密,可是意識形態上的分歧卻存在,矛盾并沒有解決。
從公有制(原始共產主義)開始,當人類經歷了幾千年私有制分裂導致的剝削、壓迫的痛苦、絕望之后,又經歷了公私兼有制(社會主義)這個過渡階段,認識清楚了私有制的“吃人”本質之后,再次回歸到公有制。這不是簡單的回歸,而是更高層次上的螺旋式前進,是本質上的飛躍。
共→奴→封→資→社→共,墨(子)→馬→恩→列→斯→毛,一個完整的圓圈循環即將完成,人類即將實現“世界大同”→共產主義。
一旦全球性的公有制建立之后,人類社會就將遵循著公有制的圓形軌道運行,永無止境。這就是西方人所向往的“極樂世界”,是中國古人所向往的“樂土”!到那時,沒有了剝削與壓迫,人人平等,個個安康,每個人都是生活在快樂和幸福當中。
這是幾千年來,古今中外幾個天才的智慧的頭腦所設想出來的,為無數渴望平等和幸福的人們所向往的宏偉事業。繼承革命前輩們,尤其是毛澤東開創的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事業,是每一個中國人,尤其是青年人光榮而神圣的歷史使命。人類的歷史將由中國人民來繼續書寫和完善。
目前,人類遇到的前所未有的生存的危機。我們必須提前做好應對各種危機的準備。
人類經歷了采集狩獵文明→農業文明→工業文明→商業文明之后,隨著地球資源的枯竭,工業文明和商業文明(奢侈浪費)將迅速終結(30至40年內),代之而起的將是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型的農業文明。人類將會反樸歸真,過上一種節儉而環保的生活。老子的哲學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將會成為人類的生活哲學和養生哲學。
毛澤東制定的“農業八字憲法” ——“水、土、肥、種、密、保、工、管”將會成為人類生態農業文明的法寶。
“土”是指深耕、改良土壤、土壤普查和土地利用規劃。
“肥”是指有機肥料,牲畜的糞便等,增加肥料、合理施肥。
“水”是指發展水利、合理用水。
“種”是指培育、繁殖和推廣良種。而不轉基因的種子。
“密”是指合理密植。
“保”是指植物保護、防治病蟲害。
“管”是指加強田間管理。
“工”是指工具改革,如播種機、收割機之類。
到那時,陶淵所向往的世外桃源就會由“烏托邦”而變成現實。
七律•登廬山
1959年7月1日
一山飛峙大江邊,
躍上蔥蘢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
熱風吹雨灑江天。
云橫九派浮黃鶴,
浪下三吳起白煙。
陶令不知何處去,
桃花源里可耕田?
毛澤東詩歌中的問號,將會在未來變成感嘆號!
——桃花源里可耕田!
注釋:
〔廬山〕在江西省北部,屹立在長江和鄱陽湖之間。
〔躍上蔥蘢四百旋〕蔥蘢,草木青翠茂盛,這里指山頂。廬山登山公路,建成于一九五三年,全長三十五公里,盤旋近四百轉。
〔九派〕見《菩薩蠻•黃鶴樓》〔九派〕注。《十三經注疏》本《尚書•禹貢》“九江”注:“江于此州界分為九道。”明李攀龍《懷明卿》:“豫章(今南昌)西望彩云間,九派長江九疊山。”作者一九五九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在一封信上說:“九派,湘、鄂、贛三省的九條大河。究竟哪九條,其說不一,不必深究。”
〔三吳〕古代指江蘇省南部、浙江省北部的某些地區,具體說法不一。這里泛指長江下游。作者在一九五九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同一封信上說:“三吳,古稱蘇州為東吳,常州為中吳,湖州為西吳。”
〔陶令〕指陶潛(365——427),一名淵明,字元亮,東晉詩人。他曾經做過彭澤縣令,故稱陶令。據《南史•陶潛傳》記載,他曾經登過廬山。他辭官后歸耕之地,離廬山也不遠。
〔桃花源〕陶潛曾作《桃花源記》,文中說秦時有些人逃到一個偏僻寧靜的“桃花源”(長滿桃花的水源)地方避亂,從此與世隔絕,過著和平的勞動生活。直到晉朝才有一個武陵(湖南常德)的漁人因迷路偶然找到這個美麗幸福的奇境。
人類將會在老子、墨子、馬克思、毛澤東四位偉人思想的指引下,走向可持續發展的光明未來——“大同社會”——共產主義社會。人類向往了幾千年的美好理想,將在我們的手中變成現實。“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歷史留給人類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讓我們勇敢地接受這個“天降大任”吧!中國政府和人民責無旁貸!!中國青年和學生義不容辭!!!
特別聲明:
本文是給大學生講座所寫的底稿。雖說“詩無達詁”,但對詩詞的理解還以符合詩人的本意為“確詁”。我們想通過這種 “文學欣賞”以“詩學”的方式對大學生進行革命傳統教育,也給思想政治課老師提供一種新鮮生動的授課內容和材料。學過訓詁學的人都知道,中國的古代經典,比如《四書五經》,在幾千年的流傳過程中,歷朝歷代都有人殫精竭慮,為之作注釋。后人總是吸收前人智慧的結晶而超越前人。這就是所謂“后出轉精”。
本文放棄版權,讀者可以自由轉載和傳播。也可以隨時增補。希望全國各地的讀者和專家提出寶貴的修改意見,以便補充和完善。
本人向來主張:科學知識屬于全人類,應該為全世界人民服務。建議中國政府早日廢除資本主義自私自利的《知識產權法》;廢除資產階級不勞而獲的《遺產繼承法》。因為它們違反了人類對“自由、平等、博愛”宗旨的信仰和追求。
中國的“四大發明”傳播到歐洲,引發了西方的文藝復興,促進了西方的工業革命。中國什么時候向歐洲人要求過“知識產權費”? “發明專利費”? 現在我們中國人是不是應該替我們的祖先向歐洲人這筆費用索取呢?請他們立即支在一年內付100萬億元人民幣!如果這樣的話,整個歐洲立馬就會破產。
王正斌
2011-2-14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