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節愈來愈近,倒想拿魯迅的《祝福》說道說道。
對于魯迅的《祝福》,我是當學生時學習過,又在當老師時幾次三番地教授過的。
至今我還以為《祝福》是課文里最難學的一課。在記憶的鏈條里,只有一個在過年的祝福里死掉的“祥林嫂”的模糊的影子。那時,面對老師那著力醞釀似有幾分痛與恨的“煽情”,甚至想擠出幾滴眼淚來打動和感染我們的“作相”,我們迷惑懵懂的心似乎被感染幾分,讀課文的聲音也有些顫抖,對舊社會的憎恨也便油然而生。但還是很慶幸自己是生長在新社會里的,只是覺得魯迅的文章太難讀了。比如:對于魂靈的有無,我自己是向來毫不介意的;但在此刻,怎樣回答她好呢?我在極短期的躊躇中,想,這里的人照例相信鬼,“然而她,卻疑惑了,——或者不如說希望:希望其有,又希望其無……,人何必增添末路的人的苦惱,一為她起見,不如說有罷。
后來,上了師范,又喜歡文學,就當上了中學語文老師。這樣,講《祝福》也是必須的了。知道學生讀《祝福》的難處了,只能自己先研讀一番。于是,為了這一課,我提前兩周備課。搜集資料、研磨課例、編寫教案,忙得不亦樂乎。按進度該講《祝福》了,我胸有成竹地從魯迅講起,接著是小說的社會背景、人物形象......不再敘述講課過程與內容,只記得學生們似乎迷惑的眼神和間或的心不在焉,如同我學生時聽講一樣。我知道我的課不成功。
無論當學生,還是當老師,我都算不上是個明白人。但“祥林嫂”是魯迅筆下的鮮活的人物,盡管是小說里虛構的,因為那時“祥林嫂”一定有,并且不是“個案”。所以,還是重溫一下“祝福”中的“祥林嫂”吧:
祥林嫂(生卒年不詳),衛家山人,一生艱辛坎坷。早年嫁給比她小十歲的丈夫,有婆婆和一個小叔子,家中以打柴為生。××年春,丈夫不幸去世,祥林嫂孤身一人來到魯鎮,后在魯四老爺的家中作女工。她模樣周正,手腳都壯大,又常常順著眼,是一個安分耐勞的人。試工期內她干活勤快有力,很快就成為了魯四老爺家中正式的女工。但是祥林嫂的做工卻絲毫沒有懈怠,到年底,籌備福禮,全是一人擔當。然而好景不長。新年剛過不久,祥林嫂的婆婆突然來到了魯鎮,強行帶走了祥林嫂。哪知道祥林嫂的婆婆為了給小叔子籌辦結婚的彩禮,竟然將祥林嫂強行嫁到了里山。在眾人的迫使下,祥林嫂又嫁給了第二個丈夫。年底,祥林嫂的兒子出世了,一家人的生活倒也平靜了一段時間。時隔不久,厄運又一次降臨在祥林嫂的身上。先是丈夫死于風寒,接著她的兒子又慘死狼口。生活的重創徹底擊垮了祥林嫂。為維持生計,祥林嫂又一次來到了魯鎮,重新在魯四老爺家做工。但是這一次,祥林嫂不但沒有先前的靈活,記性也壞了許多,臉上死尸似的沒有一絲笑容。她逢人便講起兒子的死和自己的悲慘遭遇,漸漸的被鄉里人所厭惡。魯四老爺以為祥林嫂的作風敗壞了風俗,于是從此祭祀時便不再讓她插手。這對祥林嫂來說猶如一記重錘,精神越發的不濟了。后來,祥林嫂聽信了旁人迷信的說道,去廟里捐了門檻,試圖要洗刷自己身上的罪孽。然而一切努力都是枉然,祥林嫂的境遇每況愈下,終于被逐出了魯家,直至后來淪落到街頭,成了乞丐。××年冬,就在家家戶戶都忙著“祝福”的時候,祥林嫂終被窮苦奪去了生命。
祥林嫂是舊中國農村勞動婦女的典型形象。她勤勞、善良、質樸、頑強,但她不但不能爭得一個做人的起碼權利,反而成為一個被踐踏、遭迫害、受鄙視而終甚至于被封建禮教和封建迷信所吞噬的人物。
說到這里,我不知道為啥放不下“祥林嫂”了?哦,是我也丟了“阿毛”。就算是“天狼”叼走了我的“阿毛”。我的“星星苑”里的同伴們都是丟了“阿毛”的苦命人。 在當今這個社會里,卻還真“隱藏”著許許多多不同概念的“祥林嫂”。
我想,現在我要再上一堂課,講《祝福》說不定就明白怎么講了,最起碼不會佯裝傷悲使勁擠眼淚了。但我不會再上這一課的,因為我正忘我地上著課,卻沒有意識到我的“阿毛”,將棄我而去。即便這樣,“魯四老爺”也還是魯四老爺了我一回。
著名作家丁玲說過,“祥林嫂是非死不可的”。在年年的“祝福”聲里——
或許,現在的“祥林嫂”境遇不會那么遭。但已“心中無景”,便“不見花開”。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