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號稱工人史詩大戲的電視連續劇《鋼鐵年代》作為開年巨獻在北京、山東、天津、河南四大衛視同時熱播。此劇以鞍鋼在解放戰爭、建國初期、大躍進、三年自然災害等歷史時期的發展為背景,力圖全景還原中國工業的發展史,再現那個激情澎湃的“鋼鐵年代”。但是很遺憾,此劇力圖再現的歷史和真實的歷史有相當的距離 。主要表現如下:
一、本劇號稱要獻給一億四千萬產業工人,但劇中主人公形象不真實,沒有資格代表那個火熱年代的工人。理由是:
1、輕視政治思想工作,紀律原則性不夠
政治思想工作是一切經濟工作的生命線。作為部隊出身的尚鐵龍身受黨多年教育應當明白政治思想工作的重要性,但在劇中沒有怎么反映作為鞍鋼二分廠廠長的尚鐵龍如何去做政治思想工作的,卻反映出尚鐵龍有輕視政治思想工作的傾向,例如在劇中楊壽山煉小鋼爐弄虛作假受到處分,為了讓楊壽山過關,親自幫其寫檢查;在楊壽山因偷盜廢鋼鐵被公安帶走,尚鐵龍通過在老部下的關系走后門,將楊壽山提前釋放;等等。
2、胸襟狹隘,小肚雞腸地糾纏于男女情感糾紛,缺乏無產階級使命感
進行技術革新時,具有情敵關系的鞍鋼二分廠廠長尚鐵龍和一分廠廠長楊壽山較上了勁,當二分廠的快速煉鋼法成功二分廠還沒有取得技術突破時,尚鐵龍沾沾自喜,話里話外對楊壽山進行刺激;當一分廠技術革新取得成功,楊壽山作為代表被邀請到北京參加國慶觀禮時,尚鐵龍悶悶不樂,借酒消愁。試想一分廠和二分廠都是鞍鋼的分廠,是兄弟單位,當二分廠取得成功一分廠沒有進展的時候,二分廠應當伸出援手,主動幫忙;二分廠技術革新成功既是二分廠的勝利,也是鞍鋼的勝利,尚鐵龍對此應當高興才是。由此可見,在尚鐵龍心目中技術革新取得成功本身并不十分重要,更重要的是在和情敵的競爭中壓倒對方。類似的行為在劇中還很多,比如一批大學生來到鞍鋼支援建設,一分廠和二分廠各有幾個名額。尚鐵龍聽說楊壽山已經去火車站接人了,馬上驅車趕往火車站同楊壽山爭人,把本該分配給一分廠的大學生搶了過來。
另外,我們知道在鞍鋼回到人民手中后,工人階級取得鞍鋼的所有權并不夠,還要繼續革命,破除資產階級法權,真正把企業的領導權掌握在自己手里。但鞍鋼在解放初期的實際情況是工人中存在相當比例的文盲,這對工人階級真正取得領導權構成障礙。因此在工人中開展掃盲運動十分必要。尚鐵龍在這場運動中是如何表現的?由于他對掃盲運動并不重視,掃盲的指標沒有達到,為了保證上級驗收通過,他弄虛作假,找了一名念過五年私塾的工人參加驗收,結果被楊壽山揭發。由此可見,尚鐵龍行事多憑個人意氣,對工人階級取得領導權后要進一步鞏固領導權的歷史使命并不十分清楚。
3、對共產黨的工作方法和歷史缺乏基本認知
這集中地體現在尚鐵龍對楊壽山所說的一句臺詞里:“老楊啊老楊,遇事你就愿意分析,越分析越操蛋,你想的太多,所以一輩子吃敗仗。”
---這不像是共產黨干部說的話。毛主席說“凡事應該動腦筋想一想。俗話說:“眉頭一皺,計上心來”。就是說多想出智慧。要去掉我們黨內的盲目性,必須提倡思索,學會分析事物的方法,養成分析的習慣。”在充分調查的基礎上多思多想多分析是好的工作方法,使保證革命事業成功的重要手段,怎么能說越分析越吃敗仗?國民黨包括楊壽山之所以失敗并不是因為他們分析太多,而是因為他們站到了人民的對立面,進行著一場非正義的戰爭。類似的話在劇中不少,不再一一分析。
4、有精英思想,輕視農村農民
由于社會主義新中國是從舊中國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舊的社會分工仍然沒有消失,三大差別仍然存在。馬克思主義認為,社會分工是商品經濟和資本主義全部發展過程的基礎。因此,在社會主義社會建立后要鞏固社會主義、防止資本主義復辟,就要努力創造條件,逐步縮小以至最終消滅在私有制基礎上造成的工業和農業、城市和鄉村、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之間的差別。因此腦力勞動者不要做單純的腦力勞動者,體力勞動者也不能讓他們當單純的勞動力,干部要參加一些體力勞動,工人要參加管理,知識分子要走與工農相結合的道路。也就是說知識分子勞動化,勞動人民知識化。這個思想集中完善地體現在毛主席的《五·七指示》中,這個道路被稱為五七道路。在五七道路的指引下,廣大干部和知識青年踴躍上山下鄉,扎根在農村和邊疆,堅定地走同工農相結合的道路。這不僅有助于改變農村落后面貌,而且對于促進思想革命化、消滅資產階級法權、去掉干部的官僚主義和反對修正主義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那么尚鐵龍如何看待干部下放農村問題呢?在劇中當楊壽山煉小鋼爐弄虛作假受到處分將被下放到農村時,尚鐵龍勸說何經理,楊壽山在煉鋼方面是個人才,把他下放到農村是浪費人才。這反映了尚鐵龍輕視農村農民的立場觀點。這和林彪集團《五七一工程紀要》中“青年知識分子上山下鄉等于變相勞改”、“機關干部被精簡上五七干校等于變相失業”的論調有何本質不同?
另外,劇情顯示在困難時期,鞍鋼下放了包括尚鐵龍的前妻麥草在內的很多職工去農場務農,尚鐵龍極力勸說要麥草留在廠里。最后麥草卻執意去農村。接著尚鐵龍又動用各種關系將麥草的回廠證明辦下來,想讓麥草離開農村回到鞍鋼。這些行為像是一個工人積極分子的作為么?
5、面對上級的官僚主義做法不能堅持原則,沒有發揚反潮流精神。
劇情顯示在大躍進期間鞍鋼領導為響應中央以鋼為綱、大煉鋼鐵的號召,用土法上馬的辦法在鞍鋼幸福大院豎起了兩座小高爐煉鋼,由尚鐵龍和楊壽山分別負責。尚鐵龍是煉鋼出身他應該明白土法煉鋼是在不具備完善技術和設備設備,同時群眾熱情高漲等情況下產生的。他應當知道當時鞍鋼是全國煉鋼龍頭企業,有全國最先進的技術、設備及人才,明智的做法應當是在現有條件下厲行節約,同時大搞技術革新和技術革命,增加煉鋼產量。對鞍鋼領導的機械執行上級命令的脫離實際的官僚主義浮夸風做法,尚鐵龍沒有提出正確建議而是積極執行。另外,劇情顯示在三年自然災害期間,鞍鋼條件艱苦。鞍鋼領導為了照顧工廠的專家技術人員,以辦學習班為名,將鞍鋼的專家技術人員集中起來改善伙食,吃了一周的豬肉、白面。這是搞特殊化,屬于資產階級法權,應當破除。尚鐵龍對此也沒有異議,積極貫徹執行。
如果要拍反映鞍鋼工人在火紅年代奮斗歷程的電視劇,我認為主人公應該是孟泰和王崇倫這樣的人。孟泰是鞍鋼工人的優秀代表,他的精神被稱為孟泰精神,他在多年的高爐工作實踐中摸索出來的一套工作規律和操作技術被稱為“孟泰工作法”。在孟泰精神鼓舞、感召下,鞍鋼涌現出了2000多個孟泰式的英雄模范人物。被譽為“走在時間前面”的王崇倫,就是其中的典型。電視劇《鋼鐵年代》只有拍孟泰和王崇倫這樣的典型人物才能有資格說獻給中國一億四千萬產業工人。
二、本劇號稱全景還原中國工業的發展史,但一些關鍵的劇情安排不符合史實,具體如下:
1、一分廠在和二分廠在支援前線的募捐比拼過程中有投機倒把行為,屬于三反五反打擊范圍,不符合史實。
劇情顯示,抗美援朝時期,鞍鋼決定支援前線,尚鐵龍和楊壽山都立下了軍令狀要帶領各自的分廠捐獻一架飛機,一分廠和二分廠展開了募捐大比拼。尚鐵龍有一手絕活——祖傳花生粘,他讓工人們收了花生然后將它們做成花生粘拿到市場上銷售,由于尚鐵龍做的花生粘口味地道,受到了大家的歡迎,每天都是供不應求。楊壽山了解后,讓工人假扮大百貨公司收貨的人,每天都把尚鐵龍做的花生粘收光。然后,楊壽山將這些花生粘重新包裝,賣了更高的價錢。楊壽山所帶領的一分廠的收購花生粘并重新包裝售賣行為是典型的投機倒把行為,屬于三反五反的打擊范圍,不符合史實。
2、鞍鋼憲法是鞍鋼工人階級的創造,但以鞍鋼發展為背景的《鋼鐵年代》沒有什么情節顯示。
生產關系包括所有制、分配制度以及人們在“生產過程中的相互關系”三個方面,前蘇聯雖然在前兩方面進行變革實現了社會主義,但在第三個方面卻仍然維持了(甚至鞏固了)資本主義體系所遺留下來的“生產過程中的相互關系”。例如《馬鋼憲法》的“一長制”就集中地體現了這一點。(馬鋼”即蘇聯的馬格尼托哥爾斯克鋼鐵公司,是蘇聯最大的鋼鐵聯合企業,有一套完整的上升到法律高度的管理法規,人稱“馬鋼憲法”。其主要特點是:實行一長制,不要求黨的領導;推行物質刺激,不要求政治掛帥;依靠少數專家和一套煩雜的規章制度,冷冷清清地辦企業,不走群眾路線,不搞群眾性的技術革新和技術革命運動) 。鞍鋼在剛開始也是學習蘇聯馬鋼經驗,但后來發現,強調馬鋼經驗不符合鞍鋼實際。“馬鋼憲法”的弊端較大,尤其是一長制,不利于加強黨的領導,企業內部和企業之間的各種矛盾問題得不到及時協調解決。群眾對推行“馬鋼憲法”中出現的長官意志、不尊重群眾、不尊重科學、浮夸蠻干等官僚主義作風非常反感,工人階級要求當家作主、破除迷信、協作攻關的愿望也更加強烈。在此背景下,鞍鋼加強黨的領導,堅持政治掛帥,大搞群眾運動,實行“兩參一改三結合”等一套制度(“兩參”就是干部參加集體生產勞動,工人群眾參加企業管理;“一改”就是改革企業中不合理的規章制度,建立健全合理的規章制度;“三結合”是指企業領導干部,技術人員與工人群眾相結合),生產力獲得極大地提高,逐漸擺脫“馬鋼憲法”影響。這套制度在1960年得到毛主席的高度肯定,被稱為“鞍鋼憲法”,并在隨后1961年制定的 “工業七十條”中得到正式確認。《鞍鋼憲法》變革了生產關系中的一長制,進一步解放了生產力,它體現了社會主義在生產關系中人們在“生產過程中的相互關系”方面的深入變革,其實質為工人階級當家作主。鞍鋼憲法是鞍鋼歷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但在《鋼鐵年代》中沒有什么顯示。在《鋼鐵年代》中看不到無產階級政治掛帥,黨的領導作用, 也看不出鞍鋼實行“兩參一改三結合”、黨委領導下的廠長負責制、企業職工代表大會等項制度,技術革新和技術革命運動也只是體現為尚鐵龍、楊壽山等少數人的活動,而不是群眾性的運動。
3、某些劇情安排顯示出對那個年代的控訴
(1)鞍鋼領導為響應中央以鋼為綱、大煉鋼鐵的號召,用土法上馬的辦法在鞍鋼幸福大院豎起了兩座小高爐煉鋼。鞍鋼領導明知道自身擁有全國最先進的煉鋼技術、設備及人才,卻還要土法上馬浪費較大的小高爐,顯示出其決策水平低,對上級命令機械盲目執行。
(2)三年自然災害時期,鞍鋼一些工人因營養不良而病倒,只見到墾荒團團長魏得牛代表墾荒團給鞍鋼帶來援助的糧食,除了下放工人到農村,沒有見到上級組織對此采取什么其它措施。
(3)金虎和小門兒加入了青年團,來到了北大荒,北大荒條件艱苦,有的青年堅持不下去計劃逃跑,團長魏得牛發現后讓金虎騎馬去追;小門兒生病了,艱苦的環境讓她感到堅持不下去了,為了給小門兒改善生活,金虎打起了魏得牛的那只老黃狗的主意;冰天雪地的北大荒,因為同伴忘記換崗,金虎在值班點站了一夜---------以上情節顯示出北大荒的條件非常艱苦惡劣,但同時劇中并沒有表現出北大荒人戰天斗地的革命豪情。這樣很容易得出一個結論,國家號召一大批青年到北大荒,讓他們經受了巨大的摧殘。按這個邏輯,就可以理解墾荒團團長魏得牛對金虎說的話“如果有機會留在城里就不要回來了”。如果這樣,則毛主席所說“農村是個廣闊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為的”的話則不可理解,北大荒在北大荒人辛苦開墾下最后變成了北大倉則更不可理解。
(4)金虎和楊門兩小無猜,從北大荒回來后找了新的地方住下,開始了自食其力的新生活,卻被人舉報非法同居,并被警察帶到了派出所。在反抗的過程中,金虎還打傷了辦案的警察;金虎和小門兒因為非法同居被送去改造。在勞改農場兩人偷偷幽會結果被抓住,加刑了半年----------政府顯得不夠講情理,將一對戀人以非法同居為名送去改造。就因為在勞改農場兩人偷偷幽會又加刑了半年。更難以理解的是金虎將辦案警察打傷。在當今社會把警察打傷太平常,楊佳甚至把刀都用上了。可那個時候警民關系是很好的,群眾真心相信民警,民警真心為人民服務。難道被金虎打傷的警察就是如今社會的警察經過時空轉換讓金虎遇到?
(5)尚鐵龍去市場倒糧票,被便衣盯上,楊壽山為了掩護尚鐵龍被警察抓住; 為了幫趙金鳳上營養姜德久一直抓鴿子以換得買肉的錢,無意中抓到了傳信的軍鴿,便衣化裝成收破爛的查出姜德久偷抓軍鴿的情況,并將其審訊------------以上情節給人的印象就是政府有大量的便衣警察監視人民,專政的鐵拳是對準普通百姓的。可事實上那個年代警民關系融洽,警察不大需要化裝成便衣來偵察,群眾覺悟高,通過發動群眾,犯罪分子沒有藏身之處。倒是國民黨因為站在人民的對立面,經常有大量的中統、軍統便衣特務監視人民。《鋼鐵年代》怎么把共產黨描寫得同國民黨一個樣?另外,那個年代共產黨已經執掌政權,通訊比較發達,實在想象不出究竟什么樣的絕密情報需要飛鴿傳遞?
4、某些情節安排,不合常理
(1)開始的時候描寫的麥草是多么癡情,為了自己的丈夫犧牲千里迢迢來到鞍山,也是為了要留在自己丈夫犧牲的地方,千方百計的留下做女工。后來遇到楊壽山并改嫁給他,這可以理解。不明白的是麥草明明在結婚時候遇到原配老公,得知原配老公尚鐵龍沒死,竟然不及時糾正錯誤,執意要嫁楊壽山。先前對尚鐵龍的感情到哪里去了?難道是和原配老公沒有領證,和現任老公領了結婚證受法律保護?
(2)楊壽山原來是國民黨連長,在解放鞍鋼的陣前起義。解放后進入鞍鋼,還成為勞動積極分子。本劇對其心理刻畫不足,沒有做相應鋪墊,感覺比較突然,不容易理解。
(3)尚鐵龍的兒子金虎首次見到尚鐵龍怎么一幅仇人的樣子?要知道那個年代是崇拜英雄的年代,尚鐵龍可是響當當的山東英雄連連長,金虎不認尚鐵龍做父親,這不符合常理。
(4) 抗美援朝時期,鞍鋼決定支援前線,尚鐵龍和楊壽山都立下了軍令狀要帶領各自的分廠捐獻一架飛機-----兩個分廠工人各捐一架飛機明顯不真實,他們又不是常香玉,可以通過義演豫劇籌資捐飛機,他們是無產階級,家中什么資產可捐?只能靠業余工作。但靠業余工作也不大可能,為了支持抗美援朝前線,鞍鋼也需要加班加點地進行生產。
類似的情節不再一一枚舉。
新中國成立后,工人階級開始當家作主,展現出主人翁的嶄新面貌。他們堅持無產階級政治掛帥,堅持黨的領導,大力批判資本主義和修正主義,面對一窮二白的條件,不畏艱辛,白手起家,戰荒原,斗漠風,抗嚴寒,耐酷暑,舍小家,為大家,在極端困難的環境中頑強拼搏,艱苦創業,從無到有創造出一個又一個人間奇跡,為盡快地建立起自己的工業體系做出了無私奉獻。堅持工人階級當家作主和無產階級政治掛帥是那個時代的主旋律,那個時代的鞍鋼工人是中國工人階級的杰出代表,那個年代也無愧于稱為鋼鐵年代。而電視連續劇《鋼鐵年代》的要害在于閹割了那個時代的精神,沒有展現出工人階級的精神風貌。所以盡管我們在屏幕上能看到紅旗招展,鋼花飛濺的動人勞動場面,能看到一些讓人追憶的那個年代特有的標語口號,能聽到《我們工人有力量》的激昂歌聲, 可是電視劇所塑造的人物和故事情節,沒有靈魂,缺乏心理基礎,與真實的歷史相去甚遠。這部電視劇是重現歷史還是扭曲歷史不是一目了然的么?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