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許多中國人眼中,杰克·倫敦是個了不起的美國作家。即使沒有讀過他作品的人,或許也聽說過他的名字,因為中國人奉為革命導師的列寧曾贊揚過他的作品《熱愛生命》。不過,我倒是很想知道,大家若讀過他描寫中國的幻想小說《史無前例的入侵》之后,會有什么感想。
杰克·倫敦在日俄戰爭期間曾當過戰地記者,并遭日本人驅逐。1910年,他發表了《史無前例的入侵》(The unparalleled invasion),虛構了中國從日本學到了西方的現代觀念和技術并迅速發展、最后遭到列強毀滅性打擊的故事。也許有人沒有讀過這部作品,我在此介紹一下梗概。
故事首先以倒敘的形式表現1976年發達的中國令全世界感到害怕,而這種局面的直接原因要追溯到72年前的日俄戰爭:歷史學家只知道當時日本的勝利標志著這個島國進入強國行列,卻沒有看到它成為中國覺醒的契機。日本意識到面對西方列強自己勢單力薄,因此要通過控制操縱中國與西方抗衡。但中國在學會了先進的技術之后,不再需要日本這個“導師”,走上了獨立發展的道路。
日本不能接受這一事實,于是兩國于1922年開戰,最后以日本失敗而告終。日本企圖打造東亞帝國抗衡西方的目的未能得逞,令西方感到慶幸。更令西方人放心的是,中日雖是東亞近鄰,但中國人不像日本那樣好戰,而是埋頭苦干。中國人是世界上最勤奮、最能干的民族,他們除了安居樂業之外,別無所求。但他們的人數實在過于龐大,說是四億,占全球人口的四分之一,實際可能遠遠不止。
由于這個原因,加上中國的工業和經濟發展,中國人不可避免地要和平擴張,到了1970年,不斷傳來與中國接壤的國家受到來自中國的移民壓力以及因此而發生沖突的消息。最先發難的是法國:由于中國人大量移居印度支那,法國人不甘心殖民地就此喪失,決定開戰。中國沒有龐大的正規軍,但擁有極其有效的民兵,只派遣了一百萬人就把法軍打得落花流水;而隨著這百萬民兵而來的是他們的妻小,總共五百萬人,他們把法國殖民地當作新的安居樂業之地,準備至少住上千萬年。
法國派遣強大的海軍轟炸中國沿海,中國也不應戰,等法軍彈盡糧絕被迫撤走之后,中國又從容地回到沿海地區。從此,中國以同樣的和平方式從南北西三個方向擴張,列強用盡所有的手段都無法扼止,最后美國總統接受了科學家拉寧格爾的細菌戰方案,并推薦給列強,用這種方法對中國實施了毀滅性打擊,從此世界不再受到中國和平擴張的威脅。
杰克·倫敦是個奇才,許多事情似乎都給他料到了,比如日本要利用中國抗衡西方。這一設想最早也許見于1912年日本首相桂太郎與孫中山的秘密談話(見戴季陶的《日本論》),比杰克·倫敦的作品還晚了兩年,而且桂太郎的觀點在日本鮮有呼應者。至于中國和平崛起之類的觀念在西方從未流行或認可過,因為以地中?!皼_突文明”為代表的西方人往往習慣于將自己的觀念強加給他人。
不過,杰克·倫敦視中國為“黃禍”,倒也并非他的發明,德皇威廉在向中國派遣遠征軍時發表的講話(對中國人“格殺勿論”)也很有代表性。不過杰克·倫敦作品反映的是西方人(或確切地說是歐美白種人)對中國人持有的根深蒂固、近乎下意識的感覺,對相當一部分西方人來說,這種屬于集體潛意識的感覺至今尚未改變,并且仍在影響著他們的言行。
看到了這一層關系,也許有助于理解(絕非贊同)為什么至今部分西方人對中國的任何舉動都可能作出近乎歇斯底里的反應。當然,中國人不應以非理性的態度去應對,否則等于證實他人的歇斯底里是情有可原的。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