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国产极品粉嫩馒头一线天AV,国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亚洲 古典 另类 欧美 在线

首頁 > 文章 > 思潮 > 文藝新生

嚴肅地研述閆肅的嚴肅  馬望野

mawa1932 · 2010-09-15 · 來源:烏有之鄉
收藏( 評論() 字體: / /

嚴肅地研述閆肅的嚴肅  

——小引:閻肅的本名叫閻志揚。1950年,他在西南文工團時,因為總愛開玩笑、講故事,有人給他提意見,說他太不嚴肅。閻肅說:“說我不嚴肅,那我干脆把名字改成閻肅。”可改了名,他仍然嚴肅不起來。(《北京青年報》2010/07/19  本報記者祖 薇:《閆肅 我的竅門是認真對待每一項工作》)事情難道真是這樣的嗎?  

馬望野  

===========================  

序:作為一個人民軍隊的老宣傳員,一個從文工團走出來的老報人,看見閆肅同志被作為全國全軍的德藝雙馨的典型,放在黨的機關報的“時代先鋒”欄目里進行宣傳,自然無限高興,無限自豪,也無限感慨。不料,那鋪天蓋地,良行嘉語,通體光明,眩人耳目,卻幾乎迷失本相,竟弄得他本人也“如芒刺背”。據說,在接受記者采訪前,空政文工團團長楊月林曾收到閻肅的一個紙條:“我誠懇地請求組織,不要宣傳我,一定要多講講大家,事情都是一起做的。”采訪中,閻肅也一再強調:“詞壇泰斗、國寶級藝術家之類的說法,我一概不承認,根本沒有的事,感覺自己沒做什么,怎么就有了這么高的評價。我唯一承認的,就是我很勤奮,我認真對待每一分鐘。”(《北京青年報》2010/07/19  本報記者祖 薇:《閆肅 我的竅門是認真對待每一項工作》)一就是一,而就是二,不貪功,不諉過,實話實說,實報實銷,閆肅真還是個老實人。古語云:“見賢思齊”。于是,我也不惜偷師學藝,冒昧把自以為是的頗為難得的具有效法意義的要素,作為教材,剪貼于后,以便活到老、學到老。  

   

(甲)因為有理想(A-D)   

[甲A]  

     我出生在一個宗教家庭,4歲受洗,家庭的愿望就是讓我在修道院學習天主教,以期成為未來的“精深教父”,不知外面的世界幾何。直到父親聽了一位思想進步的朋友的極力勸說,我才得以離開修道院,考取了重慶的南開中學。脫下黑長衫,穿上新校服,我一下子感到外面的世界是那么的新鮮和自由。  

     在南開,一位叫趙晶片的老師經常讓我編排文藝節目,和同學們一起排演《黃河大合唱》,自編自演諷刺蔣介石的小話劇《張天師做“道場”》,趙老師還給我傳看共產黨辦的《新華日報》,推薦我看魯迅、巴金等進步作家的書籍。沒想到有一天,趙老師突然被國民黨特務抓走了,不久慘遭殺害。我這才知道,趙老師原來是一名地下黨員。  

     之后,重慶校場口慘案發生了,這接連發生的事情,讓我感到震驚和迷茫。一天傍晚,一位和我經常搭檔演節目的同學,趁四下無人時塞給我一本卷了邊的書,叮囑我:藏好、快看。這本小冊子,原來竟是一本《共產黨宣言》。一夜連著一夜,一遍接著一遍,我被這本書巨大的引力,深深地吸住了,我仿佛聽到了來自遙遠的歐洲兩位偉人的聲音:“一個幽靈,共產主義的幽靈,在歐洲游蕩,為了對這個幽靈進行圍剿,舊歐洲的一切勢力……都聯合起來了,讓統治階級在共產主義革命者面前發抖吧!無產者在這個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鎖鏈,他們獲得的將是整個世界,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  

     這一句句聞所未聞、振聾發聵的警世宣言,讓十七八歲的我熱血沸騰。我從中看到了一座前行的燈塔,找到了一條奮斗的道路!從此,我開始堅信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只有共產主義才是人類的一條光明正確的路。(《北京晚報》2010/07/31  閻 肅:《從小兵到老兵》)  

   

[甲B]  

一本《共產黨宣言》,讓閻肅從虔誠的天主教徒,成為堅定的共產主義戰士。  

  1937年,日本侵華戰爭全面爆發后,閻肅隨全家逃難到重慶,迫于窮苦在教會學校讀書。修道院準備推薦他到高級修道院學習天主教,作為未來教父重點培養。日漸長大的閻肅腦子里回響的卻是災難深重的中華民族。幾經思考,他深感“宗教救不了中國”,不顧教會的挽留,堅決投考重慶南開中學。  

  脫下黑道袍,穿上新校服,新鮮的空氣、自由的精神迅速打開了閻肅的視野,“心頭的石頭被掀翻了!”他參與排演《黃河大合唱》,閱讀《新華日報》和魯迅、巴金等進步作家的書籍。  

  不久,校場口事件爆發,震驚、迷惘、痛苦中,閻肅讀到《共產黨宣言》,醍醐灌頂,豁然開朗,從此,他像一團烈火迅猛地投入新的事業,并寫下自己的誓言:“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人民日報》2010/07/19 本報記者李 舫《德藝雙馨 放歌時代——記空政文工團藝術家閻肅》)  

   

[甲C]  

1986年夏天下部隊,一到飛行師就同官兵打得火熱,我目睹他與師長、政委、團長、團政委、連長、指導員直到排長、班長、戰士聊了個遍。當時社會觀念發生了很大變化,許多仰視廠長、經理、萬元戶的眼睛對“當兵的”卻是丟斜眼,官兵們說,這不公平,不要說明天就可能去冒死打仗、搶險救災,只要我們往出一站,誰不是堂堂七尺男子漢,我們放棄了很多機會,憑什么就低人一等?深夜,閻肅難以平靜,這些棒小伙子干什么不成呀,但為了祖國和人民的需要扛起了槍,他們有自己的得失觀和價值觀,當兵要當得心胸坦蕩、揚眉吐氣!內心的感情激蕩奔突,他一把握起筆,寫下了《軍營男子漢》歌詞。作曲家姜春陽看到歌詞激情難耐,很快譜了曲。這首充溢著陽剛之氣,充溢著當代軍人自豪、自強、自信的歌曲立即引起了廣大官兵的共鳴,唱響了萬座軍營。(《解放軍報》2010/07/21郭曉曄:《大師是這樣煉成的》)  

   

[甲D]  

1991年,閻肅接到一個緊急任務,為紀念建黨70周年,在王愿堅小說《黨費》的基礎上創作歌劇《黨的女兒》。在此之前已經“槍斃”了好幾稿,閻肅一看,這些初稿有個通病,就是人物和劇情沖突偏離了歷史基礎和生活邏輯,紅軍時代,一個偏僻鄉村的女黨員怎么可能文武雙全神通廣大呢?一部戲如果不可信就失去了價值。  

      不顧現實,強貼硬造,硬跟現實“掰手腕”導致創作失敗,閻肅有深刻的教訓。他曾寫過一個劇,主人公是西藏某氣象站女站長。為了抬高人物,無來由地把她放到西藏平叛旋渦的中心,強力左右平叛進程。立舞臺上一看,哪兒哪兒都不對勁,就忙著給它“打補丁”,費了很大勁,結果穿著華麗的服裝走上臺,卻滿身“補丁”。反之,成功的作品都源自生活。除了歌劇《江姐》,他還寫過多部成功的劇作。創作京劇《紅燈照》時,他跑到天津采訪了幾十個年過90的義和團成員,并多次走訪清史專家,還去了武清縣。《紅燈照》演出后引起全國大轟動,成了久演不衰的紅色經典,獲得文華大獎。  

      閻肅緊緊把住歷史真實的尺度,重新梳理《黨的女兒》中人物的性格發展、情感沖突和與敵斗爭的格局及命運結局。他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女共產黨員田玉梅在白色恐怖中堅持斗爭,重新點燃了七叔公和桂英身上的革命火種,成立了黨小組,在極困難的情況下給游擊隊送鹽,傳遞情報,除掉叛徒,最后為了拖住敵人被捕,大義凜然地走上刑場。  

      這是一闋在狂風惡浪中堅守理想信念的頌歌。創作時,適逢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國際局勢亂石穿空,每個共產黨員都面臨著一場嚴峻的考驗,這種氛圍正與劇情契合,閻肅把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融滲了進去。閻肅說,他一輩子做了6個正確選擇,一是離開修道院去南開中學讀書,二是在涌動的時代大潮中做進步青年,三是新中國成立后放棄學業投身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工作,四是服從分配從前臺到幕后搞專業創作,五是下部隊當兵鍛煉,六是“文革”期間有人勸他脫掉軍裝并委以重任,他堅決回到空軍。這所有的選擇,最終錘煉成了他對黨的忠誠和堅定信仰。他把一生的政治體驗也寫進了劇本。  

     《黨的女兒》在亂云飛渡中登上建黨70周年舞臺,又一次盛況空前,引起轟動。復排到各地巡演,觀者一票難求,甚至要在劇場加凳子。這部劇繼《紅燈照》之后再獲文華大獎,被視為民族歌劇發展史上的又一經典。  

      一臺《江姐》,一臺《黨的女兒》,新中國成立50周年國慶大典3臺彩車巡禮劇,有這兩臺戲。2008年中國歌劇高峰論壇搞了一套紀念郵票,中國歌劇80年精選8部歌劇,也有這兩臺戲。(《解放軍報》2010/07/21郭曉曄:《大師是這樣煉成的》)  

   

+++++++++++++++  

感慨一:  

——有機會見到閆肅樸素、直白的自述,非常溫馨,難抑激動,短暫的片段能讓許多他的同代人,鉤起了當年腦海里的記錄。我儕的起步,大半也是在此處開始的。記得,其時沒可能讀到《共產黨宣言》,但是,我讀到了《大眾哲學》。。。。。。值得欣慰的是,參軍入黨之后,不止三番五次細讀了《共產黨宣言》,至今仍然牢牢地記得其中的這些話:“共產黨人可以用一句話把自己的理論概括起來:消滅私有制。”“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估計閆肅也不會忘記吧?正是如許信念啊,讓我們有了偉大理想,走上了其時不軌、至今不歸之路。我們是值得慶幸的。我們都走在大路上,一條光榮、正確、偉大的道路上。也許我們的道路,還要經過多次的雪山、草地,我們的事業,還要經過數不清的艱難、險阻,但是,我們的隊列,有了許多像閆肅這樣的排頭兵,我們的腳步將會是敏捷的,我們的歌聲將會是嘹亮的:“我們的隊伍向太陽!”。。。。。。。  

++++++++++++++++  

   

(乙)因為懂經典(A-J)  

[乙A]  

 對于每一位記者的提問,閻肅都認真傾聽回答,甚至是一些看來無法回答的問題,比如“您認為新中國成立以后的文藝作品中有哪些是可以像唐詩宋詞一樣流傳500年以上的?”面對這樣的問題閻肅并沒有表現出任何不屑,反而認真地思考了一會,得出“毛澤東詩詞”這個結論,還講起自己創作《紅梅贊》這首歌詞時曾經非常苦惱,因為歷史上有太多詠梅的精彩詩詞,尤其以毛澤東《詠梅》的立意最為新穎,自己很難再找出新角度來。”(《北京晚報》2010/07/09  羅 穎:《這個老人夠神奇》)  

   

[乙B]  

 “幾度墨汁干,木凳欲坐穿;望水想川江,夢里登紅巖”,伏案18天完成了《江姐》初稿。拿回團里討論,許多人感動落淚。劉亞樓司令員極為重視,要求精雕細琢,打造精品。閻肅懷揣劇本,和編導人員幾下四川,與江姐原型江竹筠烈士的20多名親屬和戰友座談,并多次采訪小說《紅巖》的作者。修改打磨劇本時,劉亞樓還給他出點子,改歌詞,把他關在自己家里寫。劉亞樓說,我在莫斯科看歌劇《卡門》,主題歌非常好,《江姐》是不是也寫一個?閻肅苦思冥想20多天也沒有開竅,就拿出以前寫下的一段歌詞《紅梅贊》給大家看:“紅巖上,紅梅開,千里冰霜腳下踩,三九嚴寒何所懼,一片丹心向陽開”。劉亞樓一拍桌子,“好!就它了!”(《解放軍報》2010/07/21郭曉曄:《大師是這樣煉成的》)  

   

[乙C]  

電視劇《西游記》的主題曲《敢問路在何方》就著實把閻肅“折磨”了一回。因為從小熟讀《西游記》,閻肅對這次寫作充滿信心,接到這個活兒當天,“你挑著擔,我牽著馬,迎來日出送走晚霞……”這些情景交融的詞句就從心底涌出了,最后,就差一句升華的詞,怎么都想不出來了。閻肅覺得最后一句必須有創新、有深度,最好要滲透出種時代精神。他說:“當時逼得我滿屋子轉,從臥室走到客廳,又從客廳走到臥室,就這么走了好多天。”腳底下的棉拖鞋擦著地毯,發出單調苦澀的聲響,居然將地毯踩出條白印來,他回頭一看,猛然想起魯迅先生的名言“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即便成了路”,瞬間蹦出“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的點睛之筆。有了這句,全盤皆活。(《文藝報》2010/07/19  任晶晶 郭洪波 李雄飛:《從生活到藝術:路是怎么走出來的——記空政文工團藝術家閻肅》)  

   

 [乙D]  

比如那19首京味歌曲,《故鄉是北京》的靈感源自老華僑趙浩生發表的一篇文章,他在文章中回憶了在北京的童年。閻肅則在文章中讀出了童心、鄉情,結合自己對北京生活的熟悉,“油條、豆漿、家常餅,紫藤、古槐、四合院”一句句歌詞就如行云流水般溢了出來;《北京老字號》來自于年輕時他扮演過曹禺作品《北京人》中的江泰,“那是一個精于吃喝玩樂的混蛋,他有三大段臺詞用貫口把北京的各種名吃歸納了出來……《前門情思大碗茶》、《北京的橋》都離不開我對北京的熟悉。”(《北京青年報》2010/07/19  本報記者祖 薇:《閆肅 我的竅門是認真對待每一項工作》)  

   

[乙E]  

熟悉閻肅的人知道,他并不是北京人,那么他為什么能寫出這么多京腔京韻的歌曲呢?閻肅總結說,一是讀書,老舍、曹禺的小說、劇本一本不落全讀過;二是看戲,人藝的戲,一出沒落下全看過,天橋的大戲、小戲、相聲、曲藝也全看過。“最困難的時候,舍不得吃,舍不得喝,舍不得坐車,從大紅門一路走到天橋來看戲,錢全捐給戲園子了。”第三就是演戲,年輕時,閻肅是舞臺上的活躍分子,加上記性好,至今他仍對那些臺詞倒背如流。(《北京青年報》2010/07/19  本報記者祖 薇:《閆肅 我的竅門是認真對待每一項工作》)  

   

[乙F]  

對各門類藝術,他涉獵廣泛,認真取經,電影、京劇、交響樂、舞蹈、川劇、清音、雙簧、評書、粵劇、梆子……什么都看,什么都學,哪個劇種有什么絕活,精彩的段落他都清清楚楚,錢少就買最差、最便宜的票,或者十幾站地走路過去,再走路回來,省下車票買戲票。他讀書,更是包羅萬象,中國的、外國的、古典的、現代的,無所不讀,無所不精,許多經典名著的段落,他因太過熟悉,脫口而出。這些,都潛移默化地變成了他藝術創作的素養和竅門。(《人民日報》2010/07/19  本報記者李 舫 《德藝雙馨 放歌時代——記空政文工團藝術家閻肅》)  

   

[乙G]  

閻肅的老伴說:“那時,他的生活很簡單,不是在家看書,就是在戲園子里看戲。他幾乎什么書都看,唐詩、宋詞、小說、劇本、音律方面的書,他都喜歡。一次看到兒子在看霍金的《時間簡史》,他也抄過去看,看不懂的地方還不斷問兒子。”閻肅說,他還喜歡看武俠小說,金庸、古龍、還珠樓主的小說他都看過。攢了很多武俠小說,因為工作忙,沒時間看。想等到退休了看,可現在都80了,還沒有“退休”。 (《文藝報》2010/07/19  任晶晶 郭洪波 李雄飛:《從生活到藝術:路是怎么走出來的——記空政文工團藝術家閻肅》)  

   

[乙H]  

閻肅的學問不僅限于京味文學,很多人都說他是學問的“雜貨鋪”。“我覺得這么多,這么雜,應該是緣分。我是個吃什么都香,看什么都有勁。有的人研究《楚辭》,他絕對不愿意看武俠小說;有的人喜歡寫詩,就絕對不會去看理論文章;寫小說的就不一定喜歡劇本,什么莫里哀、莎士比亞、老舍,壓根就不理。而我偏偏都喜歡。古典音樂我也喜歡,京戲我熟悉極了,川劇我很多劇本都能背。”(《北京青年報》2010/07/19  本報記者祖 薇:《閆肅 我的竅門是認真對待每一項工作》)

  

[乙I]  

   “川劇的劇本很講究文學性,我寫詞和那有極大關系,它的文白水乳交融,非常自如,讓我受益匪淺”。(《北京晚報》2010/07/09 閻肅:《橫著來事順著想》)  

   

[乙J]  

閻肅參與策劃、撰稿的電視晚會特別多,幾乎每個晚會上都會有他的一兩首歌,《霧里看花》就是那時誕生的。“當時中央臺為搞一臺紀念《商標法》頒布10周年的晚會,請我策劃,其中有個片段是打假的,要寫一首打假歌。我想,直接寫太麻煩了,那時假冒商品最多的是化肥、農藥等,但總不能寫‘化肥是假的,農藥是假的,皮鞋是真的’吧。”想來想去,閻肅突然想到川劇《白蛇傳》中韋馱踢“慧眼”的情節,靈感一閃,“識別真假也得有慧眼啊”,于是“借我一雙慧眼吧,把這紛擾看個清楚……”順應而出。“這首歌最早就叫《借我一雙慧眼》,大家唱著唱著嫌麻煩,干脆就用第一句歌詞代替了,歌名就成了《霧里看花》了。”這首歌從一問世,可能就沒被看成僅跟“打假”有關,有人說它是描寫男情女愛,卿卿我我;也有人說歌詞里有“禪機”,能從中悟出人生哲理。那陣子,朋友特別愛和閻肅的兒子閻宇開玩笑,“你們家老爺子真行啊,這么大年紀了還能寫出如此纏綿的歌,是不是沒事兒,在下雨天兒老跑到公園里‘霧里看花’啊?”閻宇聽了只能尷尬地一笑,“我心想了:我們家老爺子就算是真有這份兒心,也沒這個膽兒啊。”(《北京青年報》2010/07/19  本報記者祖 薇:《閆肅 我的竅門是認真對待每一項工作》)  

   

+++++++++++++++++++  

感慨二:  

如果講經典,離我們最近的無疑的就要先講講革命的傳統:巴黎公社起義,攻打冬宮,割據井岡山。。。。。。,對于這些經典,閆肅當然不會像某些人那樣,公然擺出“我就是馬克思”的架勢,不屑于理會,甚至狂妄地加以竄改、作假、騙人。因為他是讀了《共產黨宣言》才投身革命隊伍并且不肯離開革命隊伍的(其實他也并不是沒有遇到有人“委以重任”來引誘他“脫掉軍裝”的啊)。這里,就只講講民族的傳統吧!在老北京的胡同里,常常可以見到一副舊對聯:“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詩,詩經也,書,四書:《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也,皆儒家主要經典。我們的經典當然不止這些。至少還有五四以來的諸多本土誕生的以至境外引進的繁花、碩果吧,更不要說淵遠流長一直在民間生生不息、代代相傳的杰出、優秀文化遺產了。可悲的是,近日我們的大學竟然是“在校園莎士比亞被冷落了,魯迅被人驅逐了,高爾基少有人問津。”(見《人民日報》2010/07/14)與此不同的是,閆肅并沒有數典忘祖,抱殘守缺:而是出神入化、老樹新花。從“她在叢中笑”到“一片丹心向陽開”,從“走的人多了,即便成了路”,到“路在腳下”,不難想見他的輝煌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閃耀出來的。在他的背后,很容易見到著魯迅、老舍,甚至天橋撂地的藝人,北京人藝的同行,以及川劇的陳書舫,粵劇的紅線女,還有莎士比亞,高爾基。。。。。。等等大師的身影。華夏的經典,民族的傳統,直至舶來的賢哲,都影響著他,啟發著他,從而賦予他出眾的才氣,增添了他的深厚的功力。地面發生劇烈的井噴是因為地心積蓄著強大的力量啊!讓我們不懈地去追求、努力地尋求,讓我們不斷前進,不時創新的推力和爆發力吧  

+++++++++++++++++++  

   

(丙)因為愛生活(A-L)                      

[丙A]  

20世紀50年代,閻肅曾兩次隨部隊入朝慰問演出。  

  一次,他徒步翻過一座大山,突然,漫山遍野的烈士墓碑映入眼簾。這些墓碑,聳立如林,高矮不一,卻都朝著祖國的方向。有的墓碑,三兩行字寫盡一個年輕的戰士一生;有的墓碑,沒有犧牲者的姓名;有的墓碑,甚至只是衣冠冢。  

  看到這一切,22歲的他淚雨滂沱:這是同我一樣年輕的生命啊!他們都是一樣的血肉之軀,都有一樣的骨肉親情,是什么力量支撐著他們遠離故地、戰死他鄉?  

在墓碑前佇立良久,閻肅思緒萬千。  

從朝鮮戰場回來,他找到人生和事業的方向。(《人民日報》2010/07/21 本報記者李 舫;《閻肅的世界——采訪手記》)  

   

[丙B]  

      1953年,閻肅胸前戴上了比臉還大的大紅花。他在西南軍區文工團唱歌、跳舞、演戲、說相聲、打快板、干催場、管汽燈、拉大幕,樣樣出色,成了全團“一專三會八能”(注)的標兵。兩年后調入空政文工團,照樣是三頭六臂,連踢帶打,干啥都帶著動靜。  

突然有一天團長黃河說,你去創作組搞創作吧。  

閻肅還有一能,能寫。那是1958年,閻肅根據中央提出不唯書、不唯洋、不唯古、不唯權威的精神,寫了個活報劇《破除迷信》。劇中人物古勝今、崇權威、全憑書、洋越漢4個人,為考證一個物件爭個不休,一位“紅領巾”實在看不下去了,說那不就是一臺水稻插秧機嗎?這出妙趣橫生的戲在天安門、中山公園演出時大受追捧。這之前閻肅已寫過不少小戲,個個出彩。領導說,這是塊搞創作的料。  

 正是春風得意呀,每回下部隊演出都很火爆,尤其是講相聲,不返場六七次甭想下臺,業余搞創作雖也沒少受表揚,但哪有這個過癮。對改行,閻肅想不通,一百個不情愿。但組織決定,不干不行。閻肅心底下給自己做工作,說你演戲也攤不上什么好角,不是敵特、狗腿子,就是傻子,演不了好人,還寫不了好人嗎?行,服從組織安排。  

      團長又說,第一個任務先去部隊當兵。閻肅問,當多長時間呀?團長說把家當全帶上,老老實實當兵,什么時候回來不用你考慮。  

      一個大轉向,閻肅帶著情緒下到沙堤機場。到部隊頭天夜里就緊急集合,他把背包打成個面包,跟著一個大個子山東兵跑。跟著跟著跟串了,跑到跑道盡頭,就聽到一聲呵斥,你的隊伍在跑道那頭!那個狼狽,趕緊背著“面包”往回跑。更糟糕的是當兵也不是正經當兵,而是種菜,等于當菜農。買菜籽,整地育苗,鋤草捉蟲,潑糞澆水,收了菜大伙吃了,算是一季。完了再種第二季。“蹉跎,蹉跎,三十一了,哥哥”,閻肅心里那個別扭。同時又總想,老這么捏著鼻子當兵不行。時間長了,就悟出一個道理:要把要我當兵變我要當兵,讓閱歷變財富,主動變自由。  

      思想艱難轉身,閻肅主動去親近部隊,和官兵交朋友。擦飛機,他拿個小刷子沾上油,刷縫隙里的灰土,人半蹲著,刷得腰酸背疼。休息時同官兵們侃大山,變魔術,演節目。后來給飛機加油呀,分解輪胎呀,加冷氣,鉆進氣道,什么都干,成了一個不錯的機械兵。漸漸地大伙都喜歡他了,他也不知道自己是誰了,只知道是他們中的一員。年底文工團來慰問部隊,他代表部隊上臺致歡迎詞,搞不清誰是娘家誰是婆家了。  

這一個猛子下去,在機場足足扎了一年半。回憶起來,閻肅感慨地說,生活功底就應是這樣打下的,你被燒了又化,化了又燒,在熔爐里頭滾。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一首飽含真情,起伏著飛行動感的《我愛祖國的藍天》,就在這熔爐里煉出來了。這首歌迅速唱遍了大江南北,家喻戶曉。盛勢一直延續至今。國慶60周年閱兵,戰機飛過天安門時,演奏的就是《我愛祖國的藍天》。(《解放軍報》2010/07/21郭曉曄:《大師是這樣煉成的》)  

(注)剪貼者附言:“一專三會八能”,是當時部隊文工團對每個團員在工作方面的要求,其具體內容因人而異。“一專”是藝術上要求有一門專業。“三會”是有三項業務工作要拿得起來,即使不算稱職,至少可以對付過去。“八能”是凡下基層時需要去干的活路,都能夠插上手,如:教歌,寫標語,裝卸舞臺。。。。。甚至包括:給干部、戰士縫洗軍衣,看護傷員,管押戰俘等等戰勤工作。  

   

[丙C]  

那是1958年,年輕的閻肅被調到空政歌劇團創作組成為專職的創作人員,當時的他老大不愿意了,一是因為不愿離開喜愛的舞臺,二是感覺專業創作壓力大,也怕自己寫不好要“挨板子”。緊接著,閻肅等創作組的幾位同志被通知下到部隊當兵一年,領導也沒有給他們安排任何具體的創作任務,就是讓他們安心當兵。開始的三個月,他們幾個人都是捏著鼻子干活兒,主要工作就是種菜,心理落差特別大,整天無精打采。一天,閻肅突然想通了,并總結出一條人生箴言:閱歷即財富、主動便自由。他解釋自己總結出來的這一理論:如果總想著是領導讓我來當兵的,我是來熬的,自己就會處處被動。如果換個思維,是我想來當兵的、我愿意當兵,那么我就會主動投入生活,一切就會變得美好。想通了的他們,變得熱情高漲,很快和戰士們打成一片。后來,他們的工作也“升級”了,開始擦飛機、維護飛機,這對年輕的他來說是件充滿新鮮和好奇的工作,雖然很辛苦,但特別喜愛。一天,他正在飛機現場保障飛行,別的飛機都已經返場了,惟獨他們機組的飛機還沒有回來。這時,閻肅發現機械師的眼睛始終望著天空。“當時我的第一感覺是他的心在天上。我一邊仔細觀察一邊想,他的心為什么在天上?這時,我從他的眼神中找到了答案:他愛這片藍天。一下子,我就有了強烈的創作沖動,當天晚上,一首歌詞就形成了——這就是《我愛祖國的藍天》。”讓閻肅沒想到的是這首歌很快就“火了”,而且一直傳唱了幾十年。他反復說著:“別看只有一年,受益一輩子。”(《文藝報》2010/07/19  任晶晶 郭洪波 李雄飛:《從生活到藝術:路是怎么走出來的——記空政文工團藝術家閻肅》)  

   

[丙D]  

1962年,年輕的共和國剛剛經歷三年困難時期,國民士氣亟待振奮。閻肅從當時廣為流傳的小說《紅巖》中得到靈感,何不將故事編成歌劇,廣為傳唱?  

  那時他正新婚,未來得及與妻子度蜜月,一轉頭跑到重慶體驗生活——戴上鐵銬腳鐐,將自己關進渣滓洞,蹲了七天七夜。  

  黑暗的牢房、三餐不變的木桶菜糊、地上發霉的草墊子、國民黨特務用來折磨革命者的各種刑具……這些,閻肅一一體驗。為了親歷上大刑,他還上了“老虎凳”。加到第二塊磚時,他感到雙腿幾欲折斷,江姐的痛,痛在他的身上,也痛在他的心里。一個錚錚鐵骨的女子,令他熱血沸騰;一個呼喊真理的旋律,在他心頭萌芽。(《人民日報》2010/07/19 本報記者李 舫《德藝雙馨 放歌時代——記空政文工團藝術家閻肅》)  

   

[丙E]  

上世紀60年代初,閻肅讀到小說《紅巖》,熱血沸騰。這之前,他寫了個小歌劇《劉四姐》,講女游擊隊長和土匪頭子斗爭的故事,演出大受歡迎。為了感謝導演、指揮和主要演員,用所得稿費到東來順涮了一頓羊肉。席間有人調侃說,接著干啊,啥時再撮上一頓。閻肅當即應承,好,我剛看了《紅巖》,里頭有個江姐,咱就寫一個江姐吧。  

      隨后,閻肅利用探親假,到愛人單位所在地錦州埋頭創作。  

    閻肅曾在重慶生活10余年,寫作的時候,他又深深浸入了那段黎明前的血火經歷。當時是青年學子的他目睹了反動派的腐敗殘暴和物價飛漲民不聊生的末世情景,以一腔熱血毅然參加了學生運動。每次上街游行,特務勢力都會扮作迎親和出殯的隊伍,從巷子里沖出來,把學生隊伍沖亂,這時裝孝子的故意摔倒,新娘大叫腳被踩了,于是包括在四周賣煙賣餛飩的特務一擁而上,掄起棒子就打,棒子上全是釘子,一棒子一大片血。閻肅和進步青年們不畏強暴,繼續上街,還在地下黨趙晶片老師的安排下排演《黃河大合唱》,自編自演諷刺國民黨腐敗的活報劇《張天師做“道場”》,傳看共產黨辦的《新華日報》及魯迅、巴金等進步作家的書籍。后來趙老師被特務逮捕殺害,接著又發生了校場口血案,這些經歷給閻肅帶來了巨大的震撼。寫作的時候,當年的體驗以及正反人物形象一下子噴涌而出,遣諸筆端。(《解放軍報》2010/07/21郭曉曄:《大師是這樣煉成的》)  

   

[丙F]  

為了使《江姐》這部歌劇更加貼近真實,閻肅和其他同事又幾次去重慶采訪。在那里他們走訪了川東許多活著的地下黨員和脫險革命志士,并專程到渣滓洞集中營體驗了一周牢獄生活。“我們一行人當時就是為了體驗坐牢的滋味去的,《紅巖》的作者羅廣斌當監獄管理者,另找了一批人當行刑隊,去體驗的人都編上號,我好像是3841號,一‘入獄’就被戴上了手銬,他們‘整我’,結果給我反銬上了,這么一銬,我吃飯、睡覺都沒辦法了。還戴上了腳鐐,特別重,碰到踝骨上鉆心的疼,所以走路,得把腳鐐掄起來。管理也是當年的樣子,外面有人把守,牢房內‘難友’之間不讓說話,只能相互看一看。牢房不讓抽煙,到了晚上和中午放風的時候,可以抽煙,還有‘難友’被拉出去‘槍斃’,我們在牢房里開追悼會……一切都按真的來,我們真的體會到了革命志士的不容易了。”(《北京青年報》2010/07/19  本報記者祖 薇:《閆肅 我的竅門是認真對待每一項工作》)  

   

[丙G]  

     后來為把《江姐》改成京劇,閻肅還去渣滓洞坐了7天7夜大牢。戴上沉重的腳鐐,雙手反銬,吃木桶裝的菜糊糊,睡發霉的草墊子,坐老虎凳,被拉出去“槍斃”,體驗先烈慘烈的鐵窗生活。(《解放軍報》2010/07/21郭曉曄:《大師是這樣煉成的》)  

   

[丙H]  

    1964年12月中旬,我為寫《雪域高原》劇本,去西藏體驗生活。從西寧出發,路上走了18天,海拔最高四五千米,溫度最低零下四十多攝氏度。極度寒冷再加上高原反應,十分令人痛苦。夜宿一兵站,大家照顧我,床上墊了4床被子,上面蓋上5床棉被,盡管如此我穿著絨衣絨褲鉆進去,還是一點熱乎氣兒都沒有,縮成了一團直打顫,就像光著身子躺在雪地里一樣。那時我想:除了這里再無任何地方能叫“艱苦”了。天亮時,一小戰士叫我去喝粥,我問戰士來這兵站多久了,戰士說快四年了。我驚呆了,打心眼兒里向那小戰士敬禮,這才叫英雄!  

現在,我已經是一名老兵了,“廉頗老矣,壯心猶在”。只要我還有一口氣,就要拼命為部隊服好務!來回報我的部隊!(《北京晚報》2010/07/31  閻 肅:《從小兵到老兵》)  

   

[丙I]  

1964年,閻肅為寫《雪域風云》去西藏體驗生活。  

  時值12月中旬,天寒地凍,雪域高原白茫茫一片,分不清哪里是路,哪里是人。  

  閻肅坐在解放牌大卡車的駕駛棚里,一路顛簸,海拔愈走愈高,氣溫愈降愈低,道路愈走愈險,18天的經歷像從生走到死。到了海拔四五千米、氣溫零下40多攝氏度的目的地,他已經凍得說不出話來。  

  輾轉反側中,天終于亮了,一名戰士給他打來洗漱用水。閻肅問:“你來這里多久了?”  

  “四年。”(據閻肅:《從小兵到老兵》的自述改正,見丙A)  

  閻肅驚呆了。  

  因為高原反應,戰士的臉上起了斑,眼睛已患雪盲癥。這樣的士兵在兵站舉目皆是,寂寞、高寒、缺氧,三大狂魔時時侵蝕他們年輕的身心,然而沒有一個人動搖。  

  良久無語,閻肅驀地給戰士敬了個軍禮:“你是大英雄!真英雄!”(《人民日報》2010/07/19 本報記者李 舫《德藝雙馨 放歌時代——記空政文工團藝術家閻肅》)  

   

[丙J]  

1998年,百萬大軍奮戰在抗洪搶險第一線,與人民肩并肩,與洪水猛獸搏斗。目睹戰友們的身影在洪水中一次次倒下去、站起來,68歲的閻肅再也坐不住了,他冒著酷暑深入抗洪一線體驗生活,積極策劃組織的《我們萬眾一心》、《攜手筑長城》、《同舟共濟重建家園》、《愛我中華新建家園》、《抗洪英雄頌》等大型抗洪賑災義演募捐晚會,在海內外產生巨大影響,得到熱烈響應,為奪取抗災救災勝利作出了突出貢獻。(《人民日報》2010/07/20  本報記者李 舫:《真情留下不朽詩篇——閻肅60年藝術創作的時代印記》  

   

 [丙K]  

閆肅說,生活要長期積累,不是立竿見影的事,但生活不會欺騙你,它不定哪天就像隕石擦出靈感。寫《長城長》也是這樣。他曾去大漠邊關采風,到了嘉峪關、敦煌、第一烽隧。伴著大漠冷月荒城,晚上怎么也睡不著,半夜爬起來,但不知寫什么,寫當下的情懷?寫寂寞、艱苦?覺得都不夠味兒,就擱下了。直到兩年后總政搞《長城頌》,蟄伏的感受像電光石火倏然照亮了一種情境,《長城長》的歌詞如行云流水般奔涌而出。  

      “都說長城內外百花香,你知道幾經風雪霜,凝聚了千萬英雄志士的血肉,托出萬里山河一輪紅太陽……”一曲蕩氣回腸、氣勢宏大的《長城長》獲得了90年代“戰士最喜愛歌曲”特別獎。還有《我就是天空》、《天職》、《連隊里過大年》、《云霄天兵》等一大批優秀軍旅歌曲,都匯入了軍隊“精神的天空”。(《解放軍報》2010/07/21郭曉曄:《大師是這樣煉成的》)  

   

[丙L]  

閻肅早年讀到趙樹理的一篇談深入生活必須持久的文章,奉為圭臬。他說,我們這代人有個造化,由不得你愿意不愿意,打一開始就被掐著脖子摁到水里頭,久而久之,你就如魚得水,離不開生活了。幾十年來,閻肅上高山、下海島、走邊防,幾乎走遍了空軍的飛行、機務、導彈、雷達等基層部隊。到哪兒都是謙恭學習的普通一兵,比如永遠是自己拎包。唯一的例外還鬧了笑話,那次一位干事送站非要幫著拎包,拗不過就讓他拎了。那位干事跑前跑后忙活,等火車開動了,才一個車上一個車下依依揮手作別,突然閻肅急得喊,“哎呀我的包哇!”火車撲哧撲哧開出去了,包還拎在人家手上呢……(《解放軍報》2010/07/21郭曉曄:《大師是這樣煉成的》)  

   

+++++++++++++++++  

感慨三:  

50年代中期,剛從志愿軍調回來,就有幸在民間文藝工作者的一次會議上,和前空軍文化部長快板詩人畢革飛同志相識,我請教過他的作品怎么寫的那么及時,有勁、風趣?他說,都是在戰場上揀出來的,在連隊里記下來的,是生活和戰士所賜;那時候大家都管它叫槍桿詩,有的就是貼在槍托妥上的決心書。聯想起自己從事文化采訪的年月,沒少聽黃河、丁一三、、張士燮、金砂、朱正本、羊鳴、姜春陽。。。。。。諸位閆肅的同僚講述下部隊的體會和收獲,可惜,當年的筆記本全毀于史無前例的那場烈火中了,現在腦海里留下的印象只有一句話:空政文工團每年大多數時間都在部隊里忙活。那時,張映哲、萬馥香,還有后來的金曼,等等演員的名字,在空軍連隊以至場站里,幾乎沒有干部、戰士不知道的。特別是搞創作的同志,更讓我十分心儀。從《英雄虎膽》、《女飛行員》到《革命歷史歌曲表演唱》、《陳毅出山》,那一個作品不是他們從火熱的生活里孕育出來的。張士燮給我講過收集《興國山歌》的見聞,講過創作《毛主席來到咱農莊》的經過。丁一三因《陳毅出山》里對韓山河捆綁上山的陳老總,罵陳老總是反革命,還用煙袋鍋敲陳老總腦袋的等等細節,受到諸多非議,;私下也向我嘟囔,發過牢騷,說什么,歷史就是這樣的,生活就是這樣的,不這樣還有什么人物,什么性格?周總理和陳老總在廣州戲劇座談會上講過,要尊重藝術創作規律嘛!看來,按照毛澤東主席一貫的教導;到現實的斗爭中去,到火熱的生活中去,向群眾學習,為群眾服務,已經成為包括閻肅同志在內空軍的文藝工作者的一種風氣,一種習慣,一種傳統。所以,以閻肅的作品為例,很難找到脫離現實斗爭、脫離火熱生活的玩意兒。最近,有人指出我們的文藝創作正在脫離群眾的現實斗爭生活,不無調侃地說,日前在國家廣電總局最新發布的立項公示中發現,中國電影正在陷入題材擁堵的高峰期,目前已經拍攝或者正在籌備的題材包括兩張“畫皮”、兩個“封神榜”、三撥“楊家將”、三桌“鴻門宴”、四個“關云長”、四位“白娘子”。。。。。。的確,其中并沒有多少立意去反映群眾的現實斗爭生活的構思和愿望,真叫那些有意為之辯解為之捧場的的好心人也難以啟口。在這里,我只想說,別再把重擔往閻肅那些年過八十的老家伙們肩上壓了,讓年輕人趕快向他們學習,接他們的班,把反映群眾的現實斗爭生活的任務承擔起來吧!還是那句老話:到現實的斗爭中去,到火熱的生活中去,向群眾學習,為群眾服務!  

+++++++++++++++++  

   

(丁)因為肯勤奮(A-D)  

(丁A)  

中央電視臺導演鄒友開說,與閻肅有過10年合作的表演藝術家王景愚至今難忘1990年春晚:“創作周期非常緊張,大家差不多都要熬到凌晨2點才睡。而每天當別人休息后,閻肅回到屋里又要開始新的戰斗。壓力對于很多人可能是一種煎熬,對他卻是動力。他經常每天只睡兩三個小時,像戰士一樣充滿了戰斗的精神。”  

平時樂呵呵的閻肅吃什么都香,電視臺的盒飯,他一頓吃兩盒,80高齡,紅燒肉一口氣吃四塊。篤信“五谷雜糧”養人的閻肅,只對一件事“翻臉”,那就是文藝界的“地溝油”。“文以載道,藝以載道。我們占用了全國那么多人那么長的時間,不能把作品搞得輕飄飄,搞成大雜燴,應該通過文藝作品給人們以啟迪和收獲。”(《人民日報》2010/07/20  本報記者李  舫:《真情留下不朽詩篇——閻肅60年藝術創作的時代印記》)  

   

(丁B)  

 閻肅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劇團拉幕打雜。  

  “我這一生沒有別的竅門,只懂得四個字:苦干,實干。”  

  從藝的最初5年,閻肅常常一個人充當七八個角色。拉大幕,他拉得比別人講究;跑龍套,他跑得比別人認真;點汽燈,他點的汽燈分外明亮;收道具,他整理的道具永遠整整齊齊;打雜活,他年年干成先進。  

  他的名字,蜚聲中外;他的作品,家喻戶曉。可是,對“詞壇泰斗”、“國寶級藝術家”這些評價,他一概不承認,“可別把自己當回事,當個什么人物。真的!”這是他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對我的評價,我唯一承認的,就是勤奮。”閻肅認為,人,最重要的是懂得給自己定好目標,再窮盡智慧去實現它,即使成不了精品,也留不下遺憾。  

  他的生活里沒有星期天,常常是一杯茶、一包煙、一本書或一出戲度過一天。由于長年伏案,他的背駝了、腰彎了,可他樂此不疲,無怨無悔。  

  “他這輩子,除了讀書看報、看戲、聽音樂會,就沒什么愛好,他的駝背就是他勤奮的見證。”老伴李文輝說。李文輝睡眠不好,常常是半夜12點醒來,閻肅在讀書;1點醒來,閻肅在寫作;2點醒來,閻肅沒有睡;3點醒來,閻肅還在忙。幾十年過去,天天如此。(《人民日報》2010/07/19 本報記者李 舫《德藝雙馨 放歌時代——記空政文工團藝術家閻肅》)  

   

(丁C)  

  上世紀50年代,閻肅就開始在空政文工團工作,那時候的他自稱“一專八能”,拉大幕、說相聲、演曲藝、打快板、演唱、跳舞什么都能干,業余時間還自己搞文學創作。1961年,看了小說《紅巖》,閻肅決定為江姐創作一部歌劇。“當時領導給我探親假,去錦州看老婆,連來帶去20天,老婆去上班,我就趴在炕上寫了18天,把《江姐》寫了出來,回去讓文工團領導一看,都說好,念到哪都有人感動得哭,不是說我寫得多好,而是江姐的事跡太感人了。”(《北京青年報》2010/07/19  本報記者祖 薇:《閆肅 我的竅門是認真對待每一項工作》)  

   

(丁D)  

   閻肅的成就幾乎全都是勤奮努力的結果。他的老伴說,閻肅的駝背是他勤奮的見證。 “平時大家喝茶、打麻將的時間,他都在學習方方面面的書籍,如饑似渴地了解外部世界,吸納知識和營養。”閻肅青年時代的照片,身板是挺直的。30歲以前沒星期天,常常是一杯茶、一支煙,一本書看一天,由于長時間伏案學習,慢慢地就變成了“羅鍋”。如今80歲了還是加班到凌晨,老伴睡眠不好,半夜十二點醒了,閻肅沒睡,一點醒了,閻肅在看書,兩點醒了,閻肅還沒睡,幾十年了,幾乎每天都這樣。閻肅的勤奮也給他的兒子閻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見到他的大多數時間,都是他坐在書桌前,不是看書學習,就是在抄寫,要么就是在做筆記。現在已經形成印象了,一問我爸在家嗎,在家,那我就能想象他趴在書桌前的樣子。”在兒子的眼里,閻肅絕對不是個天才,閻宇笑言從自己小學三年級起,下象棋父親就沒贏過他,父親能從一個文工團“打雜的”到現在的一級創作員,完全是靠刻苦學習學出來的。(《文藝報》2010/07/19  任晶晶 郭洪波 李雄飛:《從生活到藝術:路是怎么走出來的——記空政文工團藝術家閻肅》)  

   

+++++++++++++++++  

感慨四:  

以《道德經》傳世的老子說的很實在:“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常言也說,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總得去聚,總得去集。去聚,去集,就有了塔,就有了裘。于是,世上有了魯班,有了黃道婆;也就有了“將帥起于卒伍,宰相出于州縣”的客觀規律。不論是誰,要有本事,要有成就,不能不從最基層地方干起,從最具體事情做起。社會實踐是最偉大的學校。實踐不僅培育了人的才華、心智,也鍛煉了人的品質、性格。當年我軍文工團提倡的一專三會八能,豈止是為兵服務的技巧,那也是為兵服務的志向啊!說的不好聽的話,閆肅就是老戲班子里的箱子底,也是全能的、無所不能的腳色。在本職的崗位上,沒有什么是他不懂的,沒有什么是他不能的。問他什么事他都知道,讓他干什么活他都會。這是從哪兒來的天份?實踐。——社會實踐,生活實踐,工作實踐,藝術實踐,舞臺實踐,寫作實踐。。。。。。閆老哥自己說得很謙虛,也很準確:“對我的評價,我唯一承認的,就是勤奮。”“我的竅門是認真對待每一項工作。”他今天的輝煌,其來有自!自于他的頭發早白了,腰早彎了啊!最近,有一位省委書記提出的要求很發人深思。他說:我們應該“人在崗上,崗在心上。”這真是對許多心不在焉、輒有旁騖的各級領導干部、公務員的語重心長、意猶未盡的忠告。有多少人,其中當然主要是從政者,卻也不乏從藝者啊!他們眼睛盯著名盯著利盯著權盯著性,老圖報刊上有名,屏幕上有影,主席臺上有座,餐桌上有茅臺,保險柜里有金條,席夢思床上N奶,。。。。。。不干實事更不干小事。他們忙乎是另外一種實踐啊,既對為人民服務毫無興趣,也就對為人民服務一竅不通。我看閆肅就是與這種風氣絕緣的人,于是就不能不成了一個幾乎達到了百分之百的“人在崗上,崗在心上”的革命文藝戰士。日日夜夜,時時刻刻,干中學,學中干,就學出來了,干出來了。才華橫溢、曇花一現,叫人惋惜;藝德雙馨,永葆青春,才讓人尊敬!請接受一個退伍老兵的軍禮吧,并非不嚴肅的閆肅同志!  

附帶多說一句:閆肅同志的成就,除了他本人的努力從而具備了充分的條件之外,也還要感謝我們的空軍,給了他在文藝的藍天翱翔到八十高齡的機遇。這可是旁人所難以期盼得到的啊!  

+++++++++++++++++  

(2010/09/05)  

   

—— 新聞鏈接  

     閻肅 著名劇作家、詞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劇協副主席,中國音協委員。1930年5月9日生于河北保定,在重慶南開中學念完中學,參加過土改、抗美援朝,慰問過蘇軍、越南人民軍等。1950年任西南青年文工團演員、分隊長,1953年調到西南軍區文工團,1955年調空軍政治部文工團至今。成名作《江姐》,代表作包括歌曲《紅梅贊》、《敢問路在何方》、《前門情思大碗茶》、《我愛祖國的藍天》、《北京的橋》、《長城長》、《霧里看花》、《蘇州姑娘》、《軍營男子漢》、《故鄉是北京》、《唱臉譜》、《五星邀五環》。歌劇《江姐》、《黨的女兒》。京劇《紅燈照》、《年年有余》、《紅巖》。(《北京晚報》2010/07/09)  

「 支持烏有之鄉!」

烏有之鄉 WYZXWK.COM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執中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

收藏

心情表態

今日頭條

點擊排行

  • 兩日熱點
  • 一周熱點
  • 一月熱點
  • 心情
  1. 反抗吧,我的人民,反抗吧
  2. 毛主席,為什么反不得?
  3. 為什么總有人把毛主席放在后四十年的對立面?
  4. 劉繼明|隨想錄(20)
  5. 吃飽了才會有道德嗎?
  6. 美化軍閥是嚴重錯誤,整改批判應一視同仁
  7. 孫錫良 | 圓圈里的天才
  8. 由“高考狀元”想到了毛主席教育革命
  9. 從‘10塊’到‘400塊’:新農合背后的沉重與希望——請對農民好一點
  10. 子午:請珍惜我們的社會主義傳統
  1.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2. “深水區”背后的階級較量,撕裂利益集團!
  3. 大蕭條的時代特征:歷史在重演
  4.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
  5. 瘋狂從老百姓口袋里掏錢,發現的時候已經怨聲載道了!
  6. 到底誰“封建”?
  7. 兩個草包經濟學家:向松祚、許小年
  8. 該來的還是來了,潤美殖人被遣返,資產被沒收,美吹群秒變美帝批判大會
  9. 掩耳盜鈴及其他
  10. 小崗村分田單干“合同書”之謎及其它
  1. 北京景山紅歌會隆重紀念毛主席逝世48周年
  2. 元龍:不換思想就換人?貪官頻出亂乾坤!
  3. 遼寧王忠新:必須直面“先富論”的“十大痛點”
  4. 劉教授的問題在哪
  5. 季羨林到底是什么樣的人
  6. 十一屆三中全會公報認為“顛倒歷史”的“右傾翻案風”,是否存在?
  7. 歷數阿薩德罪狀,觸目驚心!
  8. 陳中華: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沒革命的必要
  9. 我們還等什么?
  10. 只有李先念有理由有資格這樣發問!
  1. 車間主任焦裕祿
  2. 地圖未開疆,后院先失火
  3. 孔慶東|做毛主席的好戰士,敢于戰斗,善于戰斗——紀念毛主席誕辰131年韶山講話
  4. “當年明月”的病:其實是中國人的通病
  5. 重慶龍門浩寒風中的農民工:他們活該被剝削受凍、小心翼翼不好意思嗎?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確“驚艷”,可有誰想看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