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裂》給予我的幾點啟示
前幾天,一個好友為我介紹一部老劇《決裂》,對于這部劇本人特別陌生,據說是文革期間的熱劇,我出生的時候文化大革命早已結束了,總有著幾分神秘,就在秋未那個夜晚,帶著幾分悵惘我被融入了這部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劇中講述解放后我黨在一窮二白的土地上創建“共產主義大學”的光輝歷程,幾個泥腿子土改干部在江西那塊紅色的根據地用勤勞雙手在毛竹、土坯房中探索新中國辦學的道路,按照毛澤東主席的“社會主義學校培養出來的學生應具有社會主義覺悟,能自覺地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的又紅又專人材”的教育方針,江西“共大”走出一條半工半讀的新式教育之路,一批批有著熱愛建設社會主義國家,熱愛人民理想的棟梁之材,從這里起航,開始了建設社會主義國家的錦繡征程,劇中唯美的畫面,動人的情節,真實樸素的語言,都在詮釋一個個樸素的人生哲理,就如劇中的共大校長所說:“共大培養的學生應該是建設社會主義國家的棟梁之才,是生產和科學知識的創造者”,朋友請聽,這是多么純樸的語言,他似乎在象人們召示一段歷史落在心底的真正回音,觀看此劇之后,我的內心深處濺起千層熱浪,展轉反側、難以入眠,在思考之余,頗獲幾點啟迪:
啟示一:江西“共大”辦學方法,是向傳統院校式教育挑戰成功的范例,在一無經費,二無高學歷生源的江西山區窮山溝,我們的先輩們用毛竹和土坯房開創出一條自力更生,勤工儉學式的辦學之路,正是這種新式辦學方法為新中國培養出一批批的棟梁之材,正可謂是,“江山代有人材出,哪怕風雨摧折”,小米加步槍抗大式的辦學理論,在一群有著火熱理想的人們眼中,那就是奮斗的不竭源泉,以科學知識要為工農大眾服務的思想指導下,“共大”把課堂搬到農田,搬到生產實踐當中,公社里的水牛病了,可以牽著找到課堂,老師即是授業者,又是建設社會主義的普通勞動者,在波瀾壯闊的人民大學里,學生真正把科學知識學以致用,同時,學校為了減少學生譚程的壓力,根據當地生產生活的需要及時調整了教育計劃,教育進程,打破了傳統式的譚堂里講插秧,黑板上治蟲害的教育方式方法,真正做到了科學知識與生產生活相結合,這正是毛澤東教育理論中“又紅又專”的“傳大、正確”之處,然而,時值譜天下在“實驗室里搞科研,撥苗寫論文”的教育方法,又在逐步轉回腐朽沒落演繹了幾千年的院校式教育,但是,教育成果與三十年前教出棟梁之材相比來看,并未看出半點欣喜,江西“共大”的辦學方針,可謂是為時下的教育學家們提供一部“鮮活的、生動的、具體的”教課書。
啟示二:江西“共大”降低入學門坎,把那些在生產生活第一線的普通勞動者納入大學的門坎,這些普通勞動者帶著勤勞雙手,憧憬著建設社會主義國家的崇高理想,在這個新式的大學里刻苦學習,同時,他們也把所學的科學知識全部奉獻給養育他們的家鄉和熱土,他們用青春和理想默默詮釋新中國培養出來的“又紅又專”大學生的豪邁情懷,在現代人眼中,他們的做法是多么不可思議,初中生,帶著孩子的母親可以走進大學的校門,半工半讀式的教育方法簡直就是要飯式的教育理論,在今天卻有著積極的社會意義,目前,在校園之外有多少孩子在徜徉,更有多少孩子流浪在街頭巷尾,拼命工作的巨型機器前,這一切都是所謂精英們把“教育推向市場化”改革成果,然而,江西“共大”卻為低學歷、無收入的工農子弟敞開求學的大門。
啟示三:江西“共大”辦學方針,是為社會主義新中國培養革命事業的接班人,他們堅持毛澤東主席“德育為先,全面發展的新一代共產主義接班人”的教育方針,把教授科學知識與培養具有共產主義理想高尚品德,高素質科學技術新型人才相結合,用自己創造的新型文化知識,為新中國培養新型的開創性棟梁之材,他們用前所謂有的創造精神,把傳統文化知識與建設社會主義的使命播撒在學生心中,正是這種偉大理想的感召下,新中國培養出來的千千萬萬優秀大學生,成為新中國六十年國家建設的中流柢柱。所以說,江西“共大”開創性的辦學方法,正是我們前三十年教育方針,教育理論、教學方法的完美總結。
以上就是我在觀看《決裂》以后,收獲的幾點感悟,今天,我耳聽那首《太陽最紅毛主席最親》動人的歌曲,把這篇文章寫完,希望您與我一樣,能在這部“優秀的,唯美的、動人的歷史畫卷中”收獲到更多的感悟與啟迪,同時,我衷心我的好友為掀開了一段歷史,還原一段歷史的真實面目,更我敞開一扇理想的大門,那就是一個心懷偉大的理想的人,才是最完美的人生。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