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集劫夫研究專輯稿件啟事
繼中國解放區文學研究會成功主辦“解放區文學杰出代表公木教授創作思想座談會”后,我們按本會“對解放區時期革命老作家進行專人專題集中宣傳弘揚活動”的工作戰略,擬組織網絡版“劫夫研究專輯”。本項工作由劫夫家鄉吉林省的我會會員負責具體承辦工作。
我們認為:在對解放區老作家進行研究弘揚的工作中,除了進行座談會、研討會這樣傳統形式的活動外,我們還要學會充分利用網絡等現代化的傳謀形式,廣泛展開活動。因為畢竟我們能力有限、時間有限,我們不可能經常性的或廣泛性的舉行這樣工作強度很大的社會活動。而網絡形式的集成和宣傳,即方便、快捷,又影響廣泛、持久,就像過去戰斗中的輕騎兵,武工隊,像過去六十年代革命文藝中的烏蘭牧騎宣傳隊、海上文化工作隊。同時,可以讓所有想參加研討活動的同志自由參加。所以,現在我們嘗試性發起一次網絡形式的“劫夫研究專輯”。這個活動,相當于一次網絡形式的座談會、研討會。
這樣的創造性工作如果取得效果,將對我會“專人專題集中宣傳弘揚解放區時期革命老作家活動”,起到極大的積極作用,將緩解我會目前沒有活動資金、場地,缺少轉職人員、影響度還弱的工作狀態,這事實上也是我國學術團體特別是社會科學類學術團體的普遍狀態,所以,這樣創新式的與現代化社會同步演進的活動模式,將對我國社會科學工作形式的改革與創新,將起到沖擊性的影響和啟迪。
有能力的會員,可以選擇當地的研究對象,進行這方面的嘗試,我們將對進行這樣嘗試的會員,予以必要的工作支持。
我們希望:有能力的每一個會員,或一個會員小組,都能組織這樣一個專人專題研究網絡(或文字版的)研究專輯,以此為我國的紅色文化發展事業做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請有興趣的朋友對本活動提出各種建議,也可以寫來稿件參與,我們將在“解放區的天”等相關網站一一發表,然后,在條件成熟時,我們將做作成專輯,在網上持久掛放展播。
以此探索新時期、新條件下研究會工作方法和手段變革問題。
相信這是社會科學研究工作方法和形式上的一種創新與突破。
請大家支持我們的工作。
“劫夫研究專輯”征稿小組聯系電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聯系人:王興亞。
劫夫是解放區時期的著名革命老作家之一,他作詞作曲的很多革命歌曲都是中國革命文藝寶庫中的精品。
著名音樂家傅庚辰說,李劫夫是中國少有的音樂家,無論是作品的數量還是質量都是驚人的。他身上有一種與生俱來的與人民密切相關的聯系,一生創作了2000多首歌曲,絕大部分都是中國觀眾熟悉的民族音樂,而這其中編入年表的就有500多首,像《革命人永遠是年輕》、《歌唱二小放牛郎》、《我們走在大路上》、《蝶戀花———答李淑一》等膾炙人口的歌曲至今還廣為傳唱。可以說,李劫夫是人民的知音,人民是李劫夫的知音。同時他也用實踐證實了民族的才是經典的道理。著名音樂理論家周蔭昌認為,李劫夫的歌曲是大眾里面最專業的,也是專業里面最大眾的。他為中國的民族音樂留下了許多經典的歌曲,這與他的創作激情是分不開的。周蔭昌還回憶說,有一次一個共產黨的干部被日本鬼子抓住了,但在敵人的嚴刑拷打下,沒有透露一點機密。后來,別人問他是什么力量支持他?他回答說是兩首歌:《歌唱二小放牛郎》和《王禾小唱》。而這兩首歌就是李劫夫的作品。可以說,正是李劫夫的這些具有民族特色和精神的作品鼓舞了幾代人,才會讓太多的人至今難忘。
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研究員向延生說,李劫夫對中國音樂的貢獻不僅僅在于那么多優秀的作品,他在音樂教育上的作用不亞于他的創作。
音樂家王藹說,他就是聽著李劫夫的歌長大的,至今那些經典的歌曲他都能準確地唱出來,李劫夫的歌一直在激勵著他們這一代人成長,這些經典的歌曲讓他們永生難忘。
但是,劫夫也是一個爭議很大的人。
如何對他的藝術作品進行評價,相信是個非常有探討價值的話題。
人物簡介
李劫夫(1913~1976)中國作曲家,音樂教育家。1913年11月17日生于吉林農安,1976年12月17日卒于沈陽。抗日戰爭期間曾在延安晉察冀邊區參加音樂活動,作有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等,解放戰爭時期在解放軍中任文工團團長,作有歌曲《堅決打他不留情》等。1948年任東北魯迅藝術學院音樂部副部長。1953年任東北音樂專科學校校長,后任沈陽音樂學院院長。被選為中國音樂家協會理事和音協遼寧分會主席。作品有《我們走在大路上》,為毛澤東詩詞譜曲《蝶戀花·答李淑一》、《七絕·為女民兵題照》等和大量毛主席語錄歌。他還創作了歌劇《星星之火》和幾部小歌劇。1964年出版《劫夫歌曲選》。
個人作品
其音樂創作主要領域在歌曲方面,作品大都具濃郁的民族風格和通俗、質樸、自然、生動的藝術特色、主要作品有《歌唱二小放牛郎》、《忘不了》、《哈瓦那的孩子》、《我們走在大路上》、《蝶戀花--答李淑一》、《沁園春·雪》等;《我們走在大路上》作于1962年,表現了熱情洋溢,豪邁樂觀的時代精神,被廣泛傳唱。《革命人永遠是年輕》近年來更是在各種紅歌活動中,廣為傳唱,從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與民同樂到街頭群眾自發聯歡,這首經典革命歌曲都是最受歡迎的歌曲之一。
劫夫詞曲的經典革命歌曲兩首
第一首、革命人永遠是年輕(《星星之火》選曲)
革命人永遠是年輕
它好比大松樹冬夏常青
它不怕風吹雨打
它不怕天寒地凍
它不搖也不動
永遠挺立在山巔
革命人永遠是年輕
它好比大松樹冬夏常青
它不怕風吹雨打
它不怕天寒地凍
它不搖也不動
永遠挺立在山巔
第二首、我們走在大路上
我們走在大路上
意氣風發斗志昂揚
毛主席領導革命隊伍
披荊斬棘奔向前方
向前進!向前進!
革命氣勢不可阻擋
向前進!向前進!
朝著勝利的方向
五星紅旗迎風飄揚
勞動人民發奮圖強
勤懇建設錦繡河山
誓把祖國變成天堂
向前進!向前進!
革命氣勢不可阻擋
向前進!向前進!
朝著勝利的方向
我們的道路多么寬廣
我們的前程無比輝煌
我們獻身這壯麗的事業
無限幸福無限榮光
向前進!向前進!
革命氣勢不可阻擋
向前進!向前進!
朝著勝利的方向
我們走在大路上
我們走在大路上
我們走在大路上
我們走在大路上
向前進!向前進!
革命氣勢不可阻擋(不可阻擋)
向前進!向前進!
朝著勝利的方向
創作理念
引用春風文藝出版社1964年版《劫夫歌曲選》劫夫本人所作的前言,“我寫的歌曲,幾乎絕大部分都是為配合黨的方針、政策和種種政治運動的。我覺得一個革命文藝工作者具有一種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是十分必要的。……假如不是配合全黨的各項政治活動,便不能產生我的這些歌曲,因為黨的各項政治活動集中地表現了當代我國人民群眾生活和斗爭的重大事件,千百萬群眾意氣風發、斗志昂揚地跟著黨創造了史無前例的奇跡。假如我的歌曲不去表現他們,不能對他們壯麗的事業起一點作用,那還有什么意義呢?”作者在考察了劫夫各個時期的代表作品后,認為此說不準確,提出這樣的提法,即劫夫的創作理念是“致力于表現人民的斗爭生活”。我以為,安波同年在《人民日報》對劫夫的評價“他是群眾的知音,群眾是他的知音”,相對準確一些。一言以蔽之,人民性應該是劫夫的的創作理念。
http://www.dzib.net/?action-viewnews-itemid-5735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