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紅燈記》
思想的天空
·
2010-08-09
·
來源:http://blog.sina.com.cn/yanjp913
昨天下午,在央視11套《空中影院》欄目里再一次觀看了京劇《紅燈記》,已經不記得是第幾次看這部戲了,但仍然被深深震撼。小時候一定看過不止一次,盡管那時候小,并不能真正欣賞這種京劇藝術,但居然也能哼上幾段,并且至今不曾完全忘記,可見《紅燈記》對我的影響之深。后來,包括《紅燈記》在內的那個時期的許許多多的紅色藝術作品都遭到了否定、封殺,極左啦、高大全啦、宣揚個人崇拜啦……一個個大帽子扣在了《紅燈記》等作品上,原以為像這樣的作品永無翻身之日了。曾幾何時,《紅燈記》這樣的“糟粕”居然又成了藝術經典,“樣板戲”竟然風靡各大京劇舞臺,在全國各地包括臺灣、香港的演出,均受到觀眾熱烈歡迎,幾乎場場掌聲不息。看來,淤泥是遮擋不了珍珠耀眼的光澤的,經典就是經典,決不會因為幾個丑類的狂吠就真正變成了糟粕。幾年前,就在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如火如荼開展的時候,我寫了一篇與《紅燈記》有關的文字,貼在下面,請朋友們批評吧。
現代京劇《紅燈記》與新課程改革
昨晚,閑來無事,拿電視遙控器一通亂按,到央視11頻道,發現在直播《紅燈記》,現場在海口人民大會堂,于是,我就停留在了央視11頻道。我相信,比我年齡大的人只要看到《紅燈記》,或多或少都會勾起一些回憶,不管是哪方面的。我想到的是一個火紅的人人樂于奉獻的年代,一個單純的沒有(準確的說是少有)爾虞我詐的年代,一個物質貧乏但精神充實的年代……而像《紅燈記》這樣的藝術作品(當然也包括當時的其它諸如小說、散文、詩歌等)則是塑造我心中那個時代不可或缺的因素。我注意到,劇中人物(尤其是李玉和、李奶奶、李鐵梅)每每唱到激昂慷慨處,都會引起現場觀眾(滿座)的熱烈掌聲,大概,有著相同文化背景的華夏兒女,不管是在塞北江南還是在天涯海角,都會對真正美好的東西產生相似的共鳴。
不過我今天不想回憶,而只想就《紅燈記》這種藝術形式說點拙見。我在想,現在60歲以上的京劇、越劇、昆曲、黃梅戲迷們離開這個世界后,我們的這些個國粹還能否再有觀眾(實際上有有些地方戲曲已經成了瀕危戲種)?我們怎樣使這些曾經輝煌過的藝術再煥發青春至少不至那么快就滅絕?恐龍是多么龐大的動物呀,曾經統治這個地球長達數億年,可這種動物終究還是從地球上消失了,不管什么原因,按照達爾文適者生存的觀點,恐龍總歸是沒能與時俱進走向滅亡的。從哲學角度講,盛極而衰,有生就有死,有興起必有消亡,這應該是任何事物都逃脫不了的命運。盡管如此,我們都渴望能延年益壽,渴望生命一路絢爛,哪怕是生命即將終結,我們都期盼著“滿目青山夕照明”。京劇等戲曲如何不至于那么快就消亡呢?我以為唯一出路就是創新,這其實是一個簡單的道理,現代京劇《紅燈記》就是對京劇藝術的大膽而成功的創新。用傳統形式來演繹現代故事,相對于傳統京劇,《紅燈記》(其實也包括當時的其他現代京劇及其他各種現代地方戲曲)在舞臺語言、音樂、動作、服裝及其它道具上都進行了很成功的改造;在人物塑造上,由才子佳人、帝王將相而變為廣大老百姓更愿意親近的普通人(工人、農民、士兵等);在內容上,波瀾壯闊的現代生活取代了遠離大眾的宮闈秘事(當然還有其他如戰爭、愛情等故事)。總之,這些創新帶來的結果就是,只有少數人能欣賞的藝術讓幾億中國人都能欣賞了(那個時代過來的人沒幾個不可以哼幾句現代京劇的),陽春白雪搖身一變而成了下里巴人,這是事實。
可是,因為現代京劇這種藝術與一個很特殊的人的名字密切相關,而她因為政治上的失敗受到審判(將來的歷史會按照當初的勝利者的意愿書寫嗎?),所以一時間“現代京劇”就成了人人討伐的對象,于是這種藝術形式就此被封殺了幾十年。中國有一個傳統,那就是因人成事,也會因人廢事,我們常常會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中國人也最富于破壞精神,我們動不動就是推倒重來,一如我們今天教育界的新課程改革。我不知道,我們要進化到什么時候才能變得理性些,但愿不會是猴年馬月。不過,現代京劇(如《紅燈記》等)又開始受到人們關注了,并且在一個省會城市的人民大會堂上演,是不是預示了那些曾經被我們徹底否定的東西并不是我們當初想象的那樣一無是處甚至相反?
我覺得,現代京劇的成功革新(在一些思想僵化者那里,這種觀點肯定是不能被接受的),應該可以給我們的新課程改革一些有益的借鑒,那就是讓新課程改革像現代京劇一樣,找到傳統與現實的最佳契合點,而不是對傳統進行全盤否定(實際上不可能),以為造一些讓大多數人看不懂的新詞語就是改革了。傳統教育里有很多東西已經落伍于這個時代,已經制約著社會的發展,傳統教育里的那些糟粕是應該毫不猶豫的予以舍棄的。但是,傳統教育(既包括今天以前的幾十年的傳統,也應該包括有教育史以來的幾千年的傳統)也有很多精華是我們應該繼承下來并加以發揚光大的,比如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比如道德教育,比如因材施教、有教無類等等。因此,我覺得新課改就應該是揚傳統教育之長避傳統教育之短,并且不斷的揚長避短下去,這樣的改革才是符合實際也符合辯證法的。
不知道我們的課改專家、課改領導有否興趣看看《紅燈記》,并且產生些許思考?不知道我們所有從事課改事業的校長、教師們是否愿意從現代京劇《紅燈記》那里獲得一些有益的啟示?
2006.11.26
http://blog.sina.com.cn/yanjp913
注:配圖來自網絡無版權標志圖像,侵刪!
聲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觀點——烏有之鄉
責任編輯:執中
歡迎掃描下方二維碼,訂閱烏有之鄉網刊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