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兩首《沁園春》比較
(作者:亦若)
正應了“無獨有偶”這句話,在毛澤東已發(fā)表的七十余首詩詞中,只有兩首《沁園春》,而這兩首詞無論思想性還是藝術性又驚人地相似,比較如下:
《沁園春.長沙》 作于1925年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攜來百侶曾游,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沁園春.雪》 作于1936年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nèi)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一.結構對比
《沁園春.長沙》與《沁園春.雪》皆是上半闕寫景,下半闕抒情,情景交融。值得一提的是兩首詞在上半闕的結尾所進行的景與情的轉(zhuǎn)換:“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與“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由此而引發(fā)下半闕的抒情描寫。兩首詞的情景轉(zhuǎn)換皆不露痕跡。此非大手筆而不能。
進一步發(fā)揮:“寥廓”與“晴日”,都是天空之名;“蒼茫大地”與“紅妝素裹”皆與大自然相關;“浪遏飛舟”與“分外妖嬈”則同時將人的情緒激發(fā)。
二、寫景對比
從寫景上看,有季節(jié)對比:獨立寒秋,對應北國風光,一寫秋、一寫冬;有色彩對比:紅與碧,對應紅與素(銀、蠟也是素色即雪色);有物名對比:洲、山、林、江、舸、鷹、魚,對應冰、雪、河、山、原、蛇、象; 有地名對比:湘江、橘子洲頭,對應大河、長城內(nèi)外。
三、氣勢對比
這兩首詞皆以氣勢恢宏見長。 《沁園春.長沙》:“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 《沁園春.雪》:“望長城內(nèi)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同樣是面對壯麗山河,撩人風物,一則由“萬類霜天競自由”,激發(fā)為人類求解放的豪情壯志;一則通過“欲與天公試比高”,抒寫“與天奮斗其樂無窮,與地奮斗其樂無窮,與人奮斗其樂無窮”的偉大胸懷。 再簡略而言之:《沁園春.長沙》,只“揮斥”、指點”、“激揚”幾字,便將亦富亦貴的萬戶侯貶抑;而《沁園春.雪》,唯“略輸”、“稍遜”、“只識”數(shù)語,就使作威作福之顯赫君王黯然。非僅兩首《沁園春》,毛澤東詩詞的藝術亮點首先是是雄渾剛健、大氣磅礴。僅就氣勢而言,古人唯有李白、蘇軾可望其項背,近、現(xiàn)代則無人企及。
四、.遣詞對比
這兩首詞都使用了“競”字。這是一個關鍵詞,不得不單獨提出。《沁園春.長沙》是“競自由”,《沁園春.雪》是“競折腰”。兩個“競”字具有極密切的對應關系。“競”,是爭逐的意思。自然界中的生物是為生存而競;人類社會的英雄則是為打天下而競。“折腰”,本指彎腰、鞠躬,引申為“屈身事人”、“拜服”、“傾倒”以及“操勞”等。說折腰,現(xiàn)成的例子有陶潛和李白。陶潛說:“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xiāng)里小人”;李白道:“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說到秦皇漢武等歷朝歷代封建統(tǒng)治者,他們的“競自由”乃是為少數(shù)人打天下;他們的“竟折腰”,顯然是屈服于家天下的欲望而已。雖然他們或長或短地占據(jù)過祖國的大好河山,但“其興也勃,其亡也忽”的變幻,證明了一己私利的“竟折腰”,是以剝奪人民自由為前提的,因而是違背民望的。但是,對以毛澤東為領袖的共產(chǎn)黨人來說,“競自由”,就是為天下勞苦大眾求解放,就是為人民打天下;“竟折腰”則是為人民服務,則是為共產(chǎn)主義事業(yè)鞠躬盡瘁。可以說,為人民“竟折腰”與為人民“競自由”并無二致。兩首詞中的“競”字,表達了毛澤東對歷代剝削階級的鄙夷,對人民解放事業(yè)的贊譽,也是詩人崇高境界與壯志豪情的完美體現(xiàn)。
五、情緒對比
《沁園春.長沙》有“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一語。這是一種隱憂的流露;盡管當時工農(nóng)運動形勢高漲,但槍桿子沒掌握在人民手中。兩年后,蔣介石發(fā)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神州赤縣一片白色恐怖。而《沁園春.雪》則是“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十一年后,人民軍隊和解放區(qū)日益壯大,自然今非昔比。此時面對祖國大好河山,有誰不會為之動容,不為之心境大開?兩種情緒雖然相反,但卻存在一以貫之的內(nèi)在的聯(lián)系:一是對革命前途的擔心,一是對革命前途的信心。
六、意境對比
兩首詞的意境極其相似,且有對應關系:“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對應“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朝”;“糞土當年萬戶侯”對應“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如果說,“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尚有某種不確定性的話,那么“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便得出了明確的結論:人民,只有人民,才是蒼茫大地的主宰!如果說,“糞土當年萬戶侯”還有所保留的話,那么“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則是對歷代封建統(tǒng)治的否定。 有朋友可能會問:“文采”、“風騷”,怎么聯(lián)系上政治呢?別的不說,僅就漢武帝而言,他的一曲《秋風辭》有情有義,音節(jié)鏗鏘,為歷代所傳唱,且正屬騷體,不能隨便說他“稍遜風騷”——以毛澤東之雄才,豈能不知?其實,“文采”、“風騷”,不過是詩人借之以喻文明與思想而已。說“略輸文采”、“稍遜風騷”已經(jīng)十分客氣了,因為毛澤東對他們的個人才能與歷史功績有所肯定,但是秦皇漢武等人永遠不能沖破他們所代表的封建階級的歷史局限。而共產(chǎn)黨領導的解放區(qū),其思想基礎是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其核心取向是人民解放、人人平等,這與歷代封建統(tǒng)治是不可同日而語的。這是一個前無古人的偉大事業(yè),所以,毛澤東才能豪邁地向世人宣示:俱往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巍巍乎!毛澤東。
此文以紀念毛澤東誕辰116周年。
相關文章
「 支持烏有之鄉(xiāng)!」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wǎng)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wǎng)站,宣傳紅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