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精神病學關心的是為什么有些人會發瘋,但真正的問題卻是為什么大多數人沒有瘋狂。設想人在這個世界上的處境,他的隔離、孤寂、無能,以及他對這一處境的覺察,人們會覺得這些負擔超出了他的承受能力,以致可以毫不夸張地說,他會在這壓力之下“崩潰”。大多數人是通過補償機制,比如使人僵化的常規生活,與群體保持一致,對權力、特權和金錢的追求,在與其他人共同參與宗教儀式時對偶像的依賴,自我犧牲式的苦行生活,以及自戀式的自我膨脹--總之,是以變得畸形而逃避了瘋狂這一結果。所有這些補償機制,都可以使人不致于瘋狂,保證他們正常的活動。但要真正克服潛在的瘋狂,根本的解決辦法乃是對世界具有完全而建設性的回應,其最高形式就是開悟。
--弗洛姆《禪宗和精神分析》
---------------------------------------------------------------------------------------------------
在《楚門的世界》放到一半的時候,有朋友問我,楚門是否是一個有妄想癥的精神病人。我看過CCTV數字飆榜關于此片的介紹,自然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不過如果認同楚門生活的世界是一個正常的世界的話,那么楚門一系列的想法和表現確實是近乎瘋狂。而一間帶草坪的房子,一個漂亮持家的妻子,一份還算不錯的工作,一個風景宜人的居住環境,多少人夢寐以求,甚至對于眾多中國人來說都有點可望而不可及。雖然也有車供,房供等債務,也有完不成業績就會被解職的危險,但這也只是讓正常的生活看起來更正常而已。“X奴其實很幸福,相當奴隸卻當不成的才痛苦”這應該是很多人的心聲吧。
然而楚門還是“瘋”了,如果按照弗洛姆的說法,即是“補償機制”失效了。如果按照影片的邏輯,大概是因為楚門天生就有超出常人的探索欲和一次“愛的啟示”。事實上,探索欲人人都有,我們的生活中也并不比楚門更缺乏真實地親情、友情、愛情的體驗。幸運或是不幸,我們正常著。可敬或是可憐,我們所依靠的“補償機制”遠較楚門來得寒酸。
這一點,我們倒是和“楚門”節目的觀眾類似。酒吧女招待、舊公寓里的兩個老太、停車庫里的保安或是警察、浴缸里無精打采的謝頂男,可能除了日本的那一家三口,沒有一類粉絲觀眾生活質量比得上楚門。他們也正常著,也許看24小時播出的“楚門”節目就是他們的“補償機制”。楚門逃走了,他們也就到了“瘋狂”的邊緣。
片后討論中,聽一個叫“百曉生”的說,這部片子當年曾經引起過極大的反響。曾經有多大的反響我不知道,但在中國應該是引起不了太大的動靜,即使主演是大家還挺臉熟的金凱瑞。我們的社會彼時還只關心一部分人的“補償機制”,直到最近才剛剛開始關心全體的“補償機制”。我們的文化長期以來也是一直鼓勵人們關注看得見摸得著的“現實”,對于現象背后的諸多可能不甚感冒,要因為一部影片而思考何為正常的生活怕是真不容易。當然,不正常的事件畢竟也是在增長著,“精神病”的標簽也正在被越來越廣泛的使用。
如果我們的世界都是楚門的世界或許也不是一件那么糟的事。可惜,楚門的世界和與之相對的真實的世界總是同時存在。建造一個楚門的世界的是天文數字的花費,而現實生活中維持一個富裕或理想的中產階級楚門群體的“正常生活”的代價恐怕是只多不少。更多的人,只是這一場場楚門秀的觀眾。如果說對于前者,所謂的“正常生活”還只是一場善意的欺騙(或者自欺)的話;那么對于后者,這樣的“正常生活”就稱得上是為了奴役的目的而生產的鴉片。
楚門的逃離是發狂后的悟,而更多的生活在楚門世界中的人則選擇了心安理得的生活,或許是因為楚門的世界越來越完善,或許是因為楚門的世界和外面世界的距離被無意或人為的拉遠。電影中,楚門逃走后,觀眾紛紛歡呼,但是歡呼后的觀眾又該怎么辦?
如果一個人的覺醒叫做悟,那么一群人的覺醒應該叫解放。
「 支持烏有之鄉!」
您的打賞將用于網站日常運行與維護。
幫助我們辦好網站,宣傳紅色文化!